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新思路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的一线工作者,承担着管理和服务等角色,将在学习者生活中帮助其解决生活学习思想中的多元问题,对学习者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高校辅导员职业特点,从优化教育内容、创新理论方法、优化实践方法等三方面入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构,将强化对学习者的针对性培育,也可在辅导员工作水平提升时,助力大思政教育格局的早日形成。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引言
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的关键阶段,此阶段高等教育已在改革过程中获得卓越成效。

但随着时代不断变化,高校仍需进一步创新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担负立德树人任务,从根本上化解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才能在人才培育中促进接班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其素质关乎国家命运。

为此,高校辅导员需在为学习者服务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性创新,并在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下加强经验积累,促进工作改革。

一、辅导员职业特点
现阶段高校辅导员为专兼结合结构,高校会基于国家规定配备相关辅导员,以更好地为学习者服务。

其一,辅导员具备较高综合素质。

高校辅导员具备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工作内容相对复杂,这也对其提出更高要求。

辅导员需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不断加强学习,具备高尚品德,热爱教育事业,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元知识,才有能力推动思政教育发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其二,高校辅导员工作时间具备连续性特点。

高校辅导员将伴随学习者学习生涯,其实际工作超越时空,需要随时随地方便学生的联系,也要深入学习者宿舍展开相关活动。

其三,高校辅导员工作地点具备多样性特点。

辅导员工作和传统的专
业课程教师有所区别,没有固定办公地点,会因工作需要在任何场所与学习者沟
通和互动,这也使辅导员工作具备多样性特征。

其四,辅导员服务对象相对特殊。

一般高校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由于其不同成长经历,导致不同学习者
的性格千差万别开。

这使得不同学习者的问题和思想特点也不同,这都将提升辅
导员工作难度。

辅导员需在因人而异工作的基础上,了解不同学习者个性特点,
才能与其更好地沟通,提升工作效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思路
(一)创新教育内容,优化思政语言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开始呈现复杂化特征。

为此,辅导
员需创新思政教育语言,形成特色化话语。

形成特色化话语,是指高校辅导员需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时提升自身威慑力。

虽然辅导员很少在课堂中为学习者
传输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但在与学习者交流时,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心理健
康服务等都包含思政元素。

为此,辅导员可基于工作职能,创新教育内容,转变
教育话语,真正打破传统高高在上的工作模式,通过提升自身修养,展现人格魅力,从而提升学习者对辅导员的认可度,为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基。

此外,辅导员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和创新中,也需与学习者平等沟通,了解不
同学习者的意见和建议,使学习者在宏观法律法规约束下充分享受自由。

例如,
辅导员可学会换位思考,既要了解学习者所处的不同场景,和对不同事物的不同
看法,也要从多角度综合考量学习者诉求,打造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模式,才能与
学习者产生思想共鸣,以正确话语打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创新理论方法,转化工作理念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和创新过程中,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加强经验总结,既要在互联网时代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也要在担负
教育和管理职责时促进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才能使其永葆生机。

当前,我国正处
于教育现代化与数字化发展阶段。

此阶段,辅导员需转化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理念的支持,树立人文化教育理念,以促进思想教育工作
信息化发展。

其一,辅导员可树立大数据思想,借助大数据技术加强学情收集,
快速在海量数据收集与分析中,了解学习者发展特点,以此形成数据化思维,转
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理念。

互联网时代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既能提升辅导员
思政工作效率和质量,也能基于国家意识形态变化创新人才培育格局。

其二,树
立人文化教育理念,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于人才培育工作中,强化对学习者潜移
默化的关爱,以形成良好的思政工作氛围,使学习者在了解思想政治理论内容时,实现理论的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

其三,树立信息化理念,在互联网时代促进思
政教育工作网络化发展,占领网络教育阵地,以加强对学习者的全方位引领。

例如,辅导员需增强信息敏锐力,加强舆情管理和引导工作,鼓励学习者正确利用
网络,促进其强化自我规范,从而拓展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

(三)创新实践方法,完善工作过程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备精神的复杂性。

辅导员可在新时代创新实
践方法,借助情感渗透法、榜样教育法、隐性教育法等多元模式完善工作过程,
提升工作水平。

其一,加强对情感渗透法的利用。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习惯借助
互联网沟通和互动,也会在互联网中传播相关思想,但由于大学生思想并不成熟,因此很容易受网络中的不良思想所影响。

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时,辅导
员可加强与学习者的情感交流,既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内容,也要借助情感渗透
方式,强化对学习者的科学化指引,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思想观,增强其辨别能力,避免其受隐蔽性较强的功利主力所侵害。

例如,辅导员需
基于学习者实际情况推动情感教育优化和创新。

以情感为纽带增加学习者对辅导
员的信任度,更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可使学习者处于放松的环境,并
在辅导员的支持与引导下健康成长。

其二,加强对榜样教育法的利用。

新时代利
用榜样教育法,强化对学习者的科学化指引,对辅导员提出更高要求,辅导员需
挖掘更多榜样,也要加强自主学习,提升自身能力,在与学习者接触时为学习者
树立良好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加强对学习者的积极涵养,也可为学习
者提供指路明灯。

其三,借助隐性教育法,将思政教育工作融入于专业教育中,
更好地与专业教师合作,从而强化对学习者的正向影响,打破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为学习者提供更多践行机会。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多元主体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关注,从多维角度入手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将更好地为学习者服务,也将使大学生提升对思政工作的满意度。

为此,高校辅导员可在与学习者沟通和互动中了解其现实诉求,加强经验积累,基于国家宏观政策支持持续性创新思政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完善工作内容,并为思政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助力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敬官旭,孟东方.高校辅导员“以生为本”工作理念的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2):76-78.
[2]张伟,岳洪,熊坚.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政策文本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06):120-130.
王学龙,男,汉族,1987-07,云南隆阳人,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职称,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