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力与运动 三、力与运动的关系》公开课_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使用探究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度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于分析实际现象。
3、通过观察和归纳建立惯性的概念,并能用于解释与惯性相关的现象。
二、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谈话法
三、教学设计
(一)复习:“力的作用效果”指出物体受力时可能改变运动状态。
(二)引入新课
出示斜面、小车,边演示让学生观察边谈话讨论。
1、用力拉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问:什么原因使小车前进?)
2、停止用力小车停止。
(问:能否说物体运动必须受力?)
让学生思考一会儿,然后实行继续演示讨论
3、将小车放在斜面上,放手让小车滑下,到水平面上后会立即停止前进吗?(虽然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力,但仍然继续前进)小车能一直运动下去吗?(不会)小车为什么不会一直运动下去?(因为木板对小车有阻力)
(三)实行新课
1、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你认为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的距离远近与哪些因素相关?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请各小组代表回答,(要求说出猜想的依据)
教师板书:斜面坡度
猜想响小车前进距离S的因素小车质量
小车起始高度
水平面的阻力
教师:如果要研究小车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s和水平面对它的阻力f的关系,你认为应该如何实行?你能设计出一个研究方案吗?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必须让其它因素相同,通过改变水平面的情况(即让小车在粗糙水准不同的表面上运动),再比较前进的距离s与阻力f的关系。
教师:让其它因素相同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在同一斜面上用同一小车在同一位置开始运动。
教师板书:斜面的坡度
研究小车前进的距离控制的条件斜面的高度相同
与水平面的阻力的关系小车的质量
改变的条件:水平面的阻力(不同表面)
3、教师:实验中应观察哪些现象?比较哪些量?你能设计一个记录表格吗?
学生设计表格,然后教师在学生展示的表格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板书在黑板上
小车前进距离s与水平面阻力f的关系(略)
分别实验,学生观察、记录、完善表格。
教师引导分析:
a、三种表面谁光滑,阻力最小?从三次实验现象能够得到怎样的描述?(生;阻力越小,前进的距离越远)
b、若表面更光滑,则小车所受阻力将怎样(生:更小)?前进距离呢?(更长)速度减小的水准呢?(学生:更慢)
c、若表面非常光滑,则小车受到的阻力将非常小,速度减小得将非常慢。
“速度减小得非常慢”是什么意思?(学生:速度几乎不变)若表面光滑到f=0,小车会怎样?(速度不变)教师:比较推理的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让学生思考讨论后用自己的话说出实验结论,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4 、剖析定律的含义,让学生思考讨论:该定律能直接用实验验证吗?
(四)小结:回顾定律的得出过程,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的方法;谈一谈这节课学习的收获、体会。
(五)课后活动:写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报告。
要求:写出探究的问题和过程;自己设计的表格;总结得出的探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