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重难点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易错易混点
1、国家政策不是由国家关系决定的,而是国家利益决定的
2、周恩来总理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4、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中美建交。
5、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任理事国之一。
6、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7、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
8、中国对边外交的中心是联合国而不是周边国家。
9、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成联盟,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
10、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不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二、突破方法
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历程
时期国内外形势外交形势外交成就
建国初期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
义阵营形成;亚非国家独
立;美国敌视、孤立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
策,确立了“一边倒”
等方针
同苏联和欧亚人民
民主国家建交;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万隆会
议
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第
三世界的崛起;美苏争霸
的形势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
系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
位的恢复;中美关系
正常化;中日关系的
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两级格
局解体;国内现代化建设
需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实行不结
盟政策;对外开放
开展多边外交,积极
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
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认识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和国际形势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
策日渐成熟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俄)关系的演变
(1)建国初期,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和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状况,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苏联结盟。
(2)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由于苏联的霸权政策和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之间的矛盾导致中苏关系恶化并一度处于敌对状态。
3、要从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等的现实意义。
如万隆会议树立了不同文明和文化和谐相处的典范,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有力否定,对当今提倡尊重世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万隆会议的实践表明,各种文明和不同社会制度之间能够做到长期共处、共同发展。
4、针对现代中国50多年来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根据不同时期的国际局势制定外交策略方针取得的外交成就。
总结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