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城区一小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少闰土第2课时教案语文A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少年闰土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深化形象
1。
闰土和”我"短暂相处,讲了哪些新鲜有趣的事?
2。
这些事"我"经历过吗?听过吗?这些真是-—(板书:希奇事)
3。
哪件事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4.找到"看瓜刺猹”的相关段落,边读边想,觉得哪个地方有意思就多读几遍,在旁边作批注。
5.出示字幕,集体交流:学生先讲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说说理由,再试着朗读。
6.老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我"的好奇→月夜的静谧→”我"的担心→闰土动作的敏捷→"猹”的伶俐(注意肯定学生的独特体验)
7。
出示闰土给”我"讲趣事的情景图.谁是文中的"我”?为什么?
8.想象一下他们对话时的情景,用词语来描绘一下闰土当时是怎样说的,我又是怎样听的.
9。
同桌分角色练一练朗读对话;推荐同学分角色试读对话;分组分角色读对话。
10。
教师小结:多么机智、多么勇敢的少年。
听着闰土的讲述,”我"的心已飞到海边的瓜地,虽然并没有亲眼见到,但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
11。
再出示第一自然段字幕,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二、突破难点,再识闰土
1。
令人难忘的何止是”看瓜刺猹"这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还有太多太多……这真是--(板书:无穷无尽)
2。
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教师导读:在沙地上,下了一场大雪……夏天,我们来到海边……潮汛来时……
3.从这些事里,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呢?
4。
多么精彩传神的对话呀,一个机智勇敢、见多识广、聪明能干的闰土是呼之欲出呀。
”我”听了闰土的话,又有什么感受呢?
5.看第16自然段,你读懂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吗?
6.出示旧宅院图,教师旁白:庭院深深,高墙耸立,这就是四角的天空。
当闰土在干那些希奇事时,”我”又在什么地方,干些什么事呢?
引导学生用"当闰土在……,我在……”的句式说话.
7。
引读第十六自然段。
面对闰土,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8.教师小结:这位新朋友,他的心中有着(看黑板)"无穷无尽的希奇事”,这位与众不同的新朋友和他讲的那些希奇事,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久久挥之不去。
9.再出示”看瓜刺猹"图,组织学生配乐朗读。
三、展开想象,丰富闰土形象
1。
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有怎样感人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2。
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说一说。
3。
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四、回顾全文,丰富积累
1。
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2.教师小结。
五、推荐读物,拓展阅读
三十年过去了,”我"和闰土再次相遇,闰土的一声”老爷”让”我"大吃一惊。
请同学们课后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全文,然后交流一下你们读后的感受或体会。
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摘录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练习抓住人物外貌特点写一段话.
长江之歌
一、在正确的词下面画上横线。
荡涤气概依恋丰采灌溉尘埃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乳汁 ( )的清流
( )的臂膀()的力量
( )的源泉 ( )的情怀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你用甘甜的( ),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 ),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
诗歌中的你是指( ),作者把你比作(),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与( )的思想感情。
四、填诗。
星垂平野阔,。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天门中断楚江开,。
山随平野尽,。
万里长江横渡, 。
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洁,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并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难解词语
使:出使
单车,一辆车,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这里指吐蕃的军队;
征蓬,飘飞的蓬草,这里指唐朝出征的军队;
长河,黄河;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
抵,值,相当;
浑,简直;
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
理解诗的内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分析诗歌
1、.“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2、“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
”诗人以“蓬”、“雁”
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首二句交待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
3、"大漠”两句历来为人传诵:大漠广阔,长河悠远,使人既感到胸襟开阔,又惊异于宇宙之广袤和深长."孤烟直”、”落日圆”使画面富有立体美和律动感."孤烟直"既写出人烟之稀少,又暗示出一种独立苍穹的英雄气;"落日圆”增添了画面的色彩,用夕阳暮色将画面覆盖,形成浑然一体的壮阔意境。
诗人用四种景物对比构图:宽广的大漠拥抱着悠悠的长河,浑圆的落日映衬着直逼霄汉的一束孤烟.大、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感,而且都是诗人主观的审美感受。
在如此广阔而且苍凉的天地间,驰骋疆场的将士们破敌靖边,其悲壮的英雄气浩然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
4、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五、六两句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写作技巧
用典:“燕然”指的是东汉窦宪大破匈奴之后刻石记功的“燕然山”,诗人在这里引用典故有何目的-——写出了报国热情和杀敌的决心、胜利的信心。
思想感情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至塞上的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而孤独、寂寞、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英雄本色。
习作讲评
第周
5 歌词两首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地理解“荡涤”“灌溉"“磅礴”“烙印”等带有生字的新词.
2。
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
体会这两首歌词所表达的共同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4. 欣赏和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随文识写生字外,重点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感悟,透过字里行间,体验长江的源远流长、气势磅礴以及无比伟大的情怀,感悟海外赤子对祖国深深的依恋之情,体会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
教学准备:
课文配乐朗读磁带、两首歌曲的演唱磁带或碟片。
教材过程:
一、《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母亲河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全诗共两节:
第1节:共三句。
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春潮"“丰采”“惊涛"“气概”,体会长江的宏伟博大,抓住“甘甜”“哺育”“健美”“挽起”,体会长江多姿多彩的“慈母”情怀.
第一句开篇直接用第二人称,把长江当作一个远道而来的美好形象,拉近了读者和长江的距离。
第二句把长江比作温情而慈祥的母亲,读来让人感到温暖,心底生发出对母亲河深深的依恋。
第三句是作者面对母亲河长江的真情告白,荡气回肠。
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重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诗句,随文体会“荡涤”“回荡”“磅礴”“灌溉”等词语的意思.
第一句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的古老悠久,“荡涤"“回荡”“天外"等词语的运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长江滚滚而来、滔滔而去的磅礴气势,可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浮现出巨幅的长江奔流图(有条件的可配合使用课件);第二句让我们感受到长江水清澈纯洁,长江的力量更是民族的力量,能推动新的时代向前发展。
第三句把祖国儿女对长江的依恋和赞美之情推向新高潮。
最后一句“啊,长江!啊,长江!”表达了我们对于母亲河的深深热爱之情,再也找不到更恰当的语言来表达了,只是用这几个简单的字来表达对母亲河由衷的深切的热爱.余音绕梁,荡气回肠。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二、《我的中国心》
《我的中国心》这首诗歌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深深思念之情,表达了他们永远也不改变的中国心和民族情怀。
第1节:以“河山只在我梦萦”开头,意在表达祖国的河山一直在梦中萦绕,“我”虽远离祖国多年,而中国心却永远改变不了的情怀.
第2节:第一句讲身穿洋装而心总是中国心。
第二句用一个“烙”字,用“中国印"这个词,表明自己的“根”在中国。
第3节:“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都是祖国的象征,它们都是那么亲切、有分量。
第4节:讲中国心已经融入血液之中,连血液里的声音也是中华的声音,即使身处他乡,也改变不了中国心。
这四部分中,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均以“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结尾,给人回旋往复的感受,让我们感到海外赤子的中国心是不可以改变的。
课后第1题,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鲜活的语言.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可在课堂上随机进行,让学生学唱这两首歌,在唱歌的时候,再一次熟悉歌词,背诵就迎刃而解了。
课后第2题,引导学生体会这两首歌词所表达的共同的思想感情,那就是:民族情结和爱国情怀。
这种感情应让学生在听歌曲和朗读背诵的过程中去体会.
课后第3题,引导学生揣摩并体会歌词写法上的特点—-用第二人称增强亲切感,就好像在直接与长江对话。
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地品读,反复地体会。
选做题可根据音乐教师的教学情况而定,最好能够让音乐教师借用上课时间讲一讲,还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去收听或者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