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趣话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南华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趣话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南华大学
南华大学
第一章测试
1.仓颉造字是关于汉字起源影响最大的说法之一。
A:错 B:对
答案:对
2.甲骨文指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内容都是商代王室贵族在祭祀、
征伐、田猎、收成、疾病、气候、出入等方面进行占卜活动的记录。
A:错 B:对
答案:对
3.金文指的是用金子做的器皿上的文字
A:对 B:错
答案:错
4.越王勾践剑上面的文字是鸟书,是战国时代南方各国比较盛行的特殊文字。
A:错 B:对
答案:对
5.简牍文字是指古人刻或写在竹片、木片上的文字。
A:对 B:错
答案:对
6.大篆,广义上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狭义
上指籀文。
A:对 B:错
答案:对
7.隶书的称呼,是因为主要是官狱隶人使用,所以叫隶书,
A:错 B:对
答案:对
8.民国草书大家于右任先生曾编写《标准草书》,就是为了规范草书的书写。
A:对 B:错
答案:对
9.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楷”是“楷模”、“法式”的意思,即规范整齐可为楷模。
答案:对
10.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是()
A: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B:苏东坡的《寒食帖》 C:王献之的《鸭头丸帖》 D: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答案: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第二章测试
1.象形字可以分为整体象形、局部象形和衬托象形,也可分为动态象形和静态
象形,其来源“近取之身”、“远取之物”。
A:对 B:错
答案:对
2.关于“犬”和“狗”字说法正确的是()
A:“犬”是象形字,“狗”是形声字。
B:都是形声字 C:都是象形字 D:都是会意字答案:“犬”是象形字,“狗”是形声字。
3.指事字分为三种:纯体指事、加体指事和变体指事。
答案:对
4.关于“甘”和“甜”字说法正确的是()
A:“甘”是指事字,“甜”是会意字。
B:都是象形字 C:都是会意字 D:都是指事字答案:“甘”是指事字,“甜”是会意字。
5.会意字是指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表达一个新的意义,例如武和信字。
A:对 B:错
答案:对
6.关于“涉”和“河”字说法正确的是()
A:“涉”字是形声字,“河”是会意字。
B:都是形声字。
C:“河”字是形声字,“涉”
是会意字。
D:都是会意字。
答案:“河”字是形声字,“涉”是会意字。
7.“爸”字是()
A:指事字 B:会意字 C:象形字 D:形声字
答案:形声字
8.“爹”字是()
A:会意字 B:指事字 C:象形字 D:形声字
答案:形声字
9.“祖”字,“示”旁是形旁,而“视”字,“示”旁是声符。
A:错 B:对
答案:对
10.武则天造的字和许慎的六书学说完全吻合。
A:错 B:对
答案:对
第三章测试
1.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是与词的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词的最早
意义。
A:对 B:错
答案:对
2.光武帝刘秀称呼董宣为“强项令”,“项”指的是()
A:整个脑袋 B:脖子后面的部位 C:整个脖子 D:脖子前面的部位
答案:脖子后面的部位
3.“射”的楷体字由“身”和“寸”组成,实际上“身”字是“弓”字讹変而成,“寸”字是
“矢”字讹変而成,由“弓”和“矢”组合表示射箭的意思。
A:对 B:错
答案:对
4.引申义就是由本义发展演变出来的意义,根据与本义关系的亲疏远近,可分
为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A:对 B:错
答案:对
5.“也”字本义是毒蛇或器皿,用来表示语气或同样的意思,是它的假借义。
A:对 B:错
答案:对
6.《论语》:“贼夫人之子!”“夫”表示“那”的意思,是假借义。
A:对 B:错
答案:对
7.“九”字,本义是表示“肘部”,假借为数词。
A:错 B:对
答案:对
8.菜是可以食用的草,即蔬菜,后来指肴馔的总称,这是词义的扩大。
A:对 B:错
答案:对
9.“子”字古义泛指儿子、女儿,今义专指儿子,这是()
A:词义的扩大 B:词义的转移 C:褒贬色彩不同 D:词义的缩小
答案:词义的缩小
10.《论语》:“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这里,“诸”是“之乎”
的合音词。
A:对 B:错
答案:对
第四章测试
1.《左传》:“杀而埋之马矢之中。
”“矢”通“屎”。
A:对 B:错
答案:对
2.下列选项中“矢”字不是通假为“屎”字的一项是()
A:鲁迅《长明灯》:“那时你们都还是小把戏呢,单知道喝奶拉矢。
” B:《聊斋志异》:“金诃使食矢,无敢违者。
” C: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D:鸟之飞者用弓矢以射之。
答案:鸟之飞者用弓矢以射之。
3.古今字,实际上是同一个词在不同时代使用了不同字形的现象,产生在前面
的叫“古”字,产生在后面的叫今字,所谓的“古今”实际上是“先后”的意思。
A:对 B:错
答案:对
4.古今字的产生,是由于古字要承担的意义过多,负重过大,人们在阅读文献
时不容易确定具体词义,就把某些意义独立出来用新字记录,起到卸重分流的作用。
A:错 B:对
答案:对
5.古今字中的今字,是在古字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的基础上形成的。
A:对 B:错
答案:对
6.“越竟乃免”中的“竟”和“境”是古今字的关系。
A:错 B:对
答案:对
7.关于古今字表述正确的四项是()
A:古字和今字形体不同,但是今字通常以古字为声旁。
B:古今字属于历时现象,古字和今字是先后出现的。
C:古字和今字一般读音相同。
D:今字的意义是古字意义的一部分。
答案:古字和今字形体不同,但是今字通常以古字为声旁。
;古今字属于历时现象,古字和今字是先后出现的。
;古字和今字一般读音相同。
;今字的意义是古字意义的一部分。
8.“僚素贪而恃力,知进之利,不覩退让。
”其中的“覩”也可以写成“睹”,它们
音同、义同,它们是()
A:异体字 B:同音字 C:通假字 D:古今字
答案:异体字
9.“泪”和“淚”是异体字的关系,它们()
A:结构方式不同 B:偏旁位置不同 C:声符不同 D:意符不同
答案:结构方式不同
10.汉字的简化大体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项原则()
A:删去原字的一部分 B:把繁体字繁难的偏旁改成简单的偏旁 C:采用笔划简
单的古字 D:同音替代 E:草书楷化,就是将汉字草书字形用楷书的笔法加以
规范改写
答案:删去原字的一部分;把繁体字繁难的偏旁改成简单的偏旁;采用笔划简单的古字;同音替代;草书楷化,就是将汉字草书字形用楷书的笔法加以规范改写
第五章测试
1.裴炎给徐敬业写了一封密信,上面只有二个字“青鹅”,表示“十二月我会参
与”,使用了()修辞。
A:离合 B:增减 C:回文 D:藏词
答案:离合
2.谜语“合二而一”,谜底是“面”,使用的修辞是()
A:联边 B:开合 C:镶嵌 D:离合
答案:离合
3.关于“增笔”修辞说法错误的是()
A:直接增笔,就是在汉字形体上增加笔画,构成新的汉字来表意。
这种“增
笔”,新字直接出现在言语作品中B:“增笔”可以分为直接增笔和间接增笔
C:“两火为炎,此非盐酱之盐,既非盐酱之盐,何以添水便淡?”使用的是间接增笔D:间接增笔,是通过语言的描述,让读者在联想和想象中增加笔画,悟出增加笔画后的汉字,新字不直接出现在言语作品中
答案:“两火为炎,此非盐酱之盐,既非盐酱之盐,何以添水便淡?”使用的
是间接增笔
4.藏词包括藏头、藏尾和藏腰。
A:错 B:对
答案:对
5.镶嵌包括三种方式:镶字、嵌字和拼字。
A:对 B:错
答案:对
6.《水浒传》中卢俊义在墙上写了一首诗:“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
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诗歌所用的修辞叫镶嵌。
A:错 B:对
答案:对
7.“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單戈成戰;伪为人,袭龙
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即拿。
”这幅对联使用的修辞叫()
A:回文 B:镶嵌 C:联边 D:增减
答案:联边
8.1948年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被调回美国,接替他职务的是华来士。
当时南
京某报纸的标题为“马歇尔歇马,华来士来华”,所使用的修辞是()
A:离合 B:镶嵌 C:回文 D:联边
答案:回文
9.金庸小说《鹿鼎记》里面,韦小宝经常用“鸟生鱼汤”赞美康熙皇帝,康熙知
道他说错了,仍然龙颜大悦,因为他知道韦小宝讲的是“尧舜禹汤”。
这里所用的修辞是()
A:飞白 B:镶嵌 C:增减 D:回文
答案:飞白
10.“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是宾语前置句式。
A:错 B:对
答案:对
第六章测试
1.关于避讳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皇帝的父亲、祖父、曾祖父、皇后、皇太后、太子等皇亲国戚的名字不需要避讳。
B:汉文帝名叫刘恒,姮娥就改名为“嫦娥”,恒山就改名为“常山”。
C:汉高祖叫刘邦,要用“邦”字的地方用“国”字代替。
D:光武帝名叫刘秀,秀才的名称就改为“茂才”。
答案:皇帝的父亲、祖父、曾祖父、皇后、皇太后、太子等皇亲国戚的名字不需要避讳。
2.汉高祖的皇后叫吕雉,凡是提到“雉”字的时候,用“野鸡”代替,这是为了避
讳。
A:对 B:错
答案:对
3.封建社会不避国讳会带来严重后果,不避官讳会平安无事。
A:错 B:对
答案:错
4.贤讳指的是避贤人的讳,不直呼其名。
如唐代名臣、大书法家颜真卿被叛军
杀害后,天下人避讳他的姓和名,称呼他为“鲁公”(曾封为鲁郡公)。
A:对 B:错
答案:对
5.古人用“炊臼”委婉表示()
A:丧子 B:丧父 C:丧妻 D:丧母
答案:丧妻
6.宾天、大讳、大行、登遐、公车晏驾、弃群臣等说法用来委婉表示()
之死。
A:天子 B:百姓 C:诸侯 D:大夫
答案:天子
7.关于避讳方法“代称”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A:语义代称,指的是用同义词、同类词、相关字代替本字。
B:语义代称有用同类字称呼本名的。
如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叫李虎,把“虎”改为“兽”,“虎丘山”
改作“兽丘山” C:语义代称有用同义词称本名的。
如汉景帝叫刘启,微子启改称“微子开”,山东的启阳改为“开阳”。
D:代称,可以分为语义代称、语音代称、文字代称。
答案:语义代称,指的是用同义词、同类词、相关字代替本字。
;语义代称有用同类字称呼本名的。
如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叫李虎,把“虎”改为“兽”,“虎
丘山”改作“兽丘山”;语义代称有用同义词称本名的。
如汉景帝叫刘启,微子启改称“微子开”,山东的启阳改为“开阳”。
;代称,可以分为语义代称、语音
代称、文字代称。
8.现代社会的股民忌讳股价下跌,所以忌讳“跌”字, 于是不许孩子叫“爹”,要喊
“父亲”。
这属于避讳方法中的“代称”。
A:错 B:对
答案:对
9.避讳方法“省字”即省去应该避讳的字。
如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叫李虎,韩擒虎
省成“韩擒”。
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观世音”省成“观音”。
A:对 B:错
答案:对
10.避讳方法“拆字”是指帝王或长辈、上司是单名的时候,分解字形以曲折说出。
如唐武宗叫李炎,赵璘《因话录》称“炎”为“两火相重”。
A:对 B:错
答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