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 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爬山虎的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生动形象,是一篇很好的观察写作范例。
本文的教学价值在于:一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连续的观察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生动;三是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但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和细致的描写,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理解。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
事物充满兴趣,通过对爬山虎的学习,可以激发他们观察周围事物的
热情。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均、柄”等 5 个生字,会写“虎、操”等 13 个字。
能正确
读写“爬山虎、均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默读、圈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2、学习作者细致、连续的观察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生动。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的。
2、学习作者连续观察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重点知识。
2、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爬山虎的特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法:
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片爬山虎的叶子,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的叶子吗?”从而引出课题《爬山虎的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均、柄、蜗”等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3、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让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爬山虎叶子特点的句子。
(2)通过多媒体展示爬山虎叶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叶子的颜色、形状和排列的特点。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生动,如“嫩红”“嫩绿”“一顺儿朝下”“均匀”等词语。
2、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
(1)让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的句子。
(2)通过多媒体展示爬山虎脚的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理解课文中的描写。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脚的特点。
3、学习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
(1)让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爬山虎爬墙的动词。
(2)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触、巴、拉、贴”等动词的含义。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能牢牢地巴在墙上?
(4)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连续观察的方法,并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连续观察过的事物。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让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总结爬山虎的特点和作者的观察方法。
2、让学生观察一种植物,仿照《爬山虎的脚》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叶子:嫩红嫩绿一顺儿朝下均匀脚:位置形状颜色
爬:触巴拉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