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燕国惠懿帝高云文成皇帝冯跋昭成帝冯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燕国惠懿帝高云文成皇帝冯跋昭成帝冯弘
北燕疆域
十六国之一。
第一代皇帝是高句丽人高云,实际的建立者是鲜卑
化的汉人冯跋。
都龙城(今辽宁
朝阳)。
盛时有
主,共二十八年。
北燕-基本资料
卫军将领。
慕容荒淫无道,407月,冯跋等杀慕容,拥北燕“大司马
章”立后燕主慕容宝养子慕容云(云)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掌军国大权。
409年十月,云被其宠臣离班等所杀,冯跋又杀离班等,自称燕天王,仍以燕为国号,都龙城,史称北燕。
430年九月,跋病死,其弟冯弘杀跋诸子自立。
冯弘之世,北魏连年进攻,掠徙北燕民户。
435年,弘遣使请高句丽出兵迎弘。
436年四月,北魏大军又攻龙城。
五月,冯弘在高句丽军保护下率龙城百姓东渡辽水,奔高句丽。
北魏军入占龙城,北燕亡。
冯跋统治时,能留心政事,革除后燕苛政,简省赋役,奖励农桑,惩治贪污,社会较为安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又建立太学 , 选派二千石以下子弟入学读书,培养统治人才。
推行胡、汉分治政策。
冯跋、冯弘都曾派遣使者到江南,当时南朝称北燕为黄龙国。
北燕-民族关系
北燕时期由于各种矛盾的不断激化而对北方的少数民族的控制力不断削弱,彼时的北方民族皆在迅速崛起。
在这种形势的影响下,辽西诸族也不断地增长对周政权以及北燕统治者的离心力,首先有所动作的应是东胡。
据有的学者考证,东胡人有迹象开始向南方扩展,而“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南山根类型”的产生则证明了这一点。
[3]笔者认为,这一时期的辽西局势恰好符合周宣王(公元前827至前782年在位)中兴之时在东北地区重振“韩侯之国”的历史发展特点。
也就是说,由于东胡的南下以及北燕对东北诸族控制力的削弱,周天子需要采取措施以扭转走下坡路的东北局势,于是便册封“固安”之韩侯的
后裔为新韩侯,重振“韩侯之国”,使其到“北国”,去经营秽、貊之地,以协助北燕治理东北,从而减轻北燕的压力,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控制冀北和辽西的其他民族。
关于“韩侯之国”的重振之史事,《诗·大雅·韩奕》有所叙述。
这是一篇叙事史诗,全诗共分六章,其“先写韩侯受封、领赏、饯别反国;然后补叙韩侯的婚姻状况,从而转入对韩国地理环境、物产情况的生动描述;最后写到
韩侯所肩负的镇抚北方
诸
邦的重任,赞美之中,寄寓着
厚望”[10]。
关于“韩侯之
国”的地望,持秽貊东迁说的
学者多认为应在今陕西的北
部,其“韩侯”的先人所封之
地在周王畿之北。
其实,关于
韩侯,“春秋前有二韩:一为
姬姓之韩,受封于武王之世,在今陕西韩城县南,春秋时被晋国所并。
一为武穆之韩,受封于成王之世,武王子封于此。
在今河北固安县东南,即此诗的韩侯(据陈奂《传疏》)”。
[11]从《韩奕》的内容可知,新封韩侯的先祖曾有功德于世,故而受先王之命封为韩侯,居固安境之韩城为侯伯。
后君微弱,用失其业。
今宣王以韩侯先祖如是,而当世之韩侯后裔颇多贤德,故于人觐之时复其先祖之旧职,使其到北国去经营追(秽)、貊之地。
由此可知,所筑之新韩城自不是固安之城,其地应在秽、貊之地。
至于具体在什么地方,史无明文。
然而,学界对此则有所探讨。
张博泉先生曾说:“定韩侯之方位可以从者有三点:一是与燕近,自不会在燕境内;二是韩侯被封在秽貊族之地;三是其地在周之北土的范围之内。
”[12]当然,韩侯之国的“韩城”亦不会离北燕的实际控制区太远,因此,刘子敏先生认为该地应在今辽宁省阜新或北镇一带。
[13]这种说法似有道理,因为阜新、北镇地区本是秽、貊的分布区。
从《韩奕》的描述来看,韩侯赴任后,修筑城池,开沟挖渠,治理田亩,制定税则,政绩颇佳,其结果是秽、貊地区的
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并密切了同周朝的关系,朝贡之礼不缺。
在西周灭亡前后,辽西的局势亦急转直下,[14]北燕对辽西诸族的控制大大削弱,不得不将其势力向燕山之南撤退,而韩侯之国亦随之土崩瓦解,冀北、辽西诸族的反周浪潮空前高涨,以山戎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对北燕乃至齐国造成了严重威胁。
司马迁在《史记·燕召公世家》中写到:“燕北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畿灭者数矣。
”这里记载的是春秋时代以及战国前期北燕的历史,显而易见,彼时北燕的处境是何等的窘迫。
司马迁说的“蛮貉”,应泛指北燕北方的诸少数民族,而其中对北燕威胁最大者就是山戎了。
山戎对北燕的威胁,史书有明文记载。
《史记·匈奴列传》载:“当是之时,秦晋为强国。
晋文公攘戎翟……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而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
”这里提到晋文公(公元前636至前628年在位)、秦穆公(公元前659至前621年在位),显然所云应是春秋时期的历史,彼时北燕之北是山戎,山戎之北是东胡。
据史书记载,山戎不仅对北燕常常造成威胁,而且有时越过燕境,对齐国进行骚扰。
来自北方的侵扰,北燕首遭其害,为了抵御山戎等族的南侵,北燕不得不向齐国请求救援。
《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3年),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
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
”同书《燕召公世家》亦载:“(庄公)二十七年,山戎来侵我,齐桓公救燕,遂北伐山戎而还。
”同书《匈奴列传》亦云:“其后四十四年,而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北伐山,山戎走。
”
东胡已成为北燕的北方劲敌,即使到了燕昭王在位之时,北燕尚且以其贤将秦开为人质前往东胡,这一方面说明燕、胡关系颇为密切,一方面说明北燕同东胡交往中的谦卑态度。
但是,燕昭王执政之时,北燕已非昔日可比,燕昭王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广招人才,励精图治,国力大增。
彼时之北燕业已兵强国富,有条件向东北扩张。
北燕扩张的第一个目标是东胡的居地,然后才是古辽东之地。
《史记·匈奴列传》云:“其后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
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里。
”于是,北燕重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辽西地区,并在东胡居地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四郡。
随着时间的推移,辽西地区留居的东胡人皆融入燕人之中,昔日的夏家店上层文化迅速为燕人的铁器文化所替代。
燕人在占领东胡大部分土地之后,又越过医巫闾山向辽东地区拓疆,并设置了辽东郡。
被秦开击走的东胡,又是居于何地?关于这一问题,《山海经·海内西经》有简略记载,其云:“东胡在大泽东,夷人在东胡东。
”关于“大泽”所指者何,学界有不同说法,而其中应以“达来诺尔”的说法为确。
《山海经》的这一记载,应是东胡被秦开击走以后的情况,亦即燕人建立前述五个边郡并修筑了北长城以后的分布区,彼时东胡已退居西拉木伦河一带,亦即原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大井类型”分布区,换言之,东胡人回到了他的“老家”。
后来东胡的历史,同匈奴
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曾分化为鲜卑和乌桓两支。
冯跋中国十六国时期北燕建立者。
409~430年在位。
字文起,小
市岳良
军,东徙龙城(今辽宁朝阳)。
祖父
和,永嘉之乱时避乱上党(今陕西长子
县)。
父安,曾仕于慕容永,永败亡后
迁居和龙(今辽宁朝阳市),成为鲜卑化
汉人,与慕容宝养子高云友善。
宝弟慕
将军、录尚书事,封武邑公。
正始三年(409)高云为麕臣所杀,他平定叛乱,自立为天王,改元太平,史称北燕。
在位期间,振顿朝政,肃清吏治,劝课农桑,省徭薄赋,设立太学,重视教育。
平定内乱,外与柔然、契丹、东晋交好,巩固统治,维持偏安局面达22年。
冯跋少时恭慎寡言,宽厚大度,勤于农事,深受父母钟爱。
后燕慕容宝在位时,他官至中卫将军。
慕容熙即位后,密谋除掉冯跋兄弟,冯跋遂与诸兄弟逃往深山野林。
后与从兄万泥等人潜入龙城,杀掉昏庸暴虐的慕容熙,拥立慕容宝之养子高云为燕天王,改元正始,史称北燕。
高云任冯跋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封武邑公。
正始三年(409年),高云为幸臣离班、桃仁杀害。
冯跋平定事变,被众将推为天王,改元太平。
冯跋即位后,继续沿用后燕制度,同时汲取后燕败亡教训,“历意农桑,勤于政事”,多次下书令百姓“人植桑一百根,柘二十根”,发展农业生产;他“省徭薄赋”,明言对“堕农者戮之,力田者褒赏”,努力减轻人民负担;为了节省财力物力,他还积极改革殡葬习俗,提倡丧事从俭。
冯跋在位22年,为使处于乱世之中的北燕保持稳定与发展可谓历尽艰辛。
太平二十二年(430年),冯跋病亡,谥文成,庙号太祖。
冯跋死后,其弟冯弘杀跋子冯翼自立,改元太兴。
太兴六年(436年),北燕为北魏所灭。
北燕-与朝鲜越南关系
407年,后燕高句丽族大
高云处死慕容熙建立北燕,
346年和356年,
一了弁韩、辰韩诸部,建立了新罗国,国王姓金,系本地人士。
朝鲜半岛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369年,倭侵占弁韩(今韩国庆尚南道釜山),建立任那地方,设“日本府”统治之。
百济也成为倭的朝贡国。
384年,佛教由东晋僧侣传入百济。
391年,倭渡海大破百济、新罗。
396年高句丽好太王征伐百济,百济臣服。
但是,399年,百济又勾结倭,进攻新罗,倭军一时遍布新罗。
400年高句丽派兵支援新罗,追至任那和加罗。
404年,倭军侵入带方,又被高句丽打败。
413年,倭改变策略,主动和中国南朝汉族政权修好,想借中国南朝的权威加强在朝鲜半岛的剩余势力。
438年,倭王要求南朝宋武帝封他为“使持节、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妄图取得在朝鲜半岛的霸主地位,被宋武帝拒绝。
420年,南朝宋顺帝为了牵制强大的高句丽,将百济王封为“镇东大将军”,但新罗与南朝宋没有联系。
出于同样目的,封倭王为“使持节、都督倭·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
北燕-北魏攻北燕之战
北魏延和元年(北燕太兴二年,432年),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北魏军连克北燕诸军镇的作战。
延和元年五
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
兵马
魏太武帝发兵伐燕,同时遣左
仆射安原、建宁王拓跋崇等屯
兵漠南(
地区),以防柔然袭其后。
月,魏太武帝至濡水(
北部滦河),遣安东将军奚斤征发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民众及密云(今属北京)丁零族万余人,运攻具,出南道,会师于燕都和龙(今辽宁朝阳)。
魏帝经辽西至和龙,北燕石城太守李崇等十郡降于魏。
魏太武帝以其民3万人挖围堑以困和龙。
八月,北燕主冯弘派数万人出城挑战,为魏昌黎公拓跋丘、河间公拓跋齐所击破,死万余人。
北燕尚书高绍率万余家保羌胡固,魏主攻之,斩绍。
魏平东将军贺多罗攻带方(今辽宁义县北),抚军大将军永昌王拓跋健攻建德(今辽宁建昌西北),骠骑大将军乐平王拓跋丕攻冀阳(今辽宁凌源境),皆拔之。
九月,魏太武帝引兵西还,徙营丘、成周、辽东、乐浪、带方、玄菟6郡民众3万家于幽州。
点评:此战,拓跋焘部署周密,留兵防守柔然,挖堑围困和龙,从而为其拔除北燕其他军镇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云(?~公元409年),又名慕容云,字子雨,原姓高,是慕容宝的养子,“慕容”系其赐姓。
他的祖父高和,属于高句骊分支的一个族群。
早期的高云于后燕时沉默寡言,并没有什么名气,只有中卫将军冯跋看出他的气度与他结交。
后燕永康二年(公元397年),高云因率军击败慕容宝之子慕容会的叛军,被慕容宝收养,赐姓慕容
氏,封夕阳公。
后燕建初元年(公元407年)冯跋反,杀皇帝慕容熙,在冯跋支持之下,慕容云即天王位,改元曰正始,国号大燕,恢复原本的高姓。
高云自知无功而登大位,因此培养一批禁卫保护自己,但后来反被禁卫离班、桃仁所杀,高云死后被谥惠懿皇帝。
高云[后燕惠懿帝]-基本资料
姓名:高云
谥号:惠懿帝
政权:北燕
在世:?~公元409年
在位:公元407年~公元409年
年号:正始(公元407年七月~公元409年10月)
高云[后燕惠懿帝]-生平简介
后燕惠懿帝慕容云(?~公元409年),原名高云,辽宁朝阳人
氏。
字子雨,是慕容宝的养子,赐姓慕容。
他的祖
父高和,是高句骊族群的分支。
高云在位
3年,性格沉着平庸。
北燕,十六国之一。
汉
人冯跋所建。
都龙城(今辽宁朝阳)。
盛时有
今辽宁西南部和河北东北部。
历二主,共二十
八年。
冯跋父冯安,慕容永时仕西燕为将军。
西燕亡,冯跋东徙龙城,为后燕禁卫军将领。
慕容熙荒淫无道,公元407年4月,冯跋等杀慕容熙,拥立后燕主慕容宝养子慕容云(即高云)为主。
云称天王,以跋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掌军国大权。
公元409年10月,高云被其宠臣离班等所杀,冯跋又杀离班等,自称燕天王,仍以燕为国号,都龙城,史称北燕。
公元430年9月,跋病死,其弟冯弘杀跋诸子自立。
冯弘之世,北魏连年进攻,掠徙北燕民户。
435年,弘遣使请高句丽出兵迎弘。
436年四月,北魏大军又攻龙城。
五月,冯弘在高句丽军保护下率龙城百姓东渡辽水,奔高句丽。
北魏军入占龙城,北燕亡。
慕容云(高云)是北燕的开国皇帝,历史公认的后燕的最后一任
帝是慕容熙。
北燕“大司马章”鎏金铜印,辽宁北票冯素弗墓出土,冯跋统治时,能留心政事,革除后燕苛政,简省赋役,奖励农桑,惩治贪污,社会较为安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又建立太学,选派二千石以下子弟入学读书,培养统治人才。
除以州郡治民之外,还以太子冯永领大单于,置前后左右四辅,推行胡、汉分治政策。
冯跋、冯弘都曾派遣使者到江南,当时南朝称北燕为黄龙国。
慕容云与高姓: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推行汉化政策。
其中一项措施就是改北方胡人复姓为汉族单姓。
这一时期,鲜卑族的是娄(楼)氏改姓高氏。
据《魏书》所载,鲜卑族中有楼氏改高氏者,另有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是为河北高氏。
另外,高丽羽真氏,后有改高氏的。
南北朝时,先后有元氏和徐氏改姓为高氏。
由于对高云是否属后燕慕容氏一族成员的看法不同,因此有人认为高云是后燕末任君主,也有人把他视为北燕立国君主。
高云[后燕惠懿帝]-历史故事
喜功也好,浪费人力也好,虽然算不
上一个好皇帝,但对一个皇帝来说实
在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历史上所有
的昏君们和明君们为他们心爱的女人
都做过这些,有些还超过他,但是爱
上就绝无仅有了。
对慕容熙
作非为,也并不是人没有人提醒过,典军杜静就曾用车载了一具棺材来到宫里,指出慕容熙的种种不对的作法。
一千多年后的明朝,有个叫海瑞的老头也来过这一招,载具棺材上书谏言,不过海瑞命大,没死掉,杜静就没这么好命了,被慕容熙一刀两段。
从此以后,再人没有人敢当作慕容熙的面说三道四了,除了上天还敢给他一些警告。
有一次,慕容熙到城南玩,玩累了就在一棵大柳
树睡觉,睡梦中好象听到有人在喊:“大王快起来,大王快起来……”慕容熙从梦中惊醒,命人把大柳树砍到,树中窜出来一条大莽蛇,有一丈多长,游到草丛中不见了。
慕容熙见状,心中有些不快,底下人更是大气不敢喘一口。
看到慕容熙因为死了一个女人把国家搞得翻天覆地,一个阴谋集团开始蕴酿了。
这个阴谋集团以中卫将军冯跋为主,主要成员还有左卫将军张兴、冯跋的堂兄冯万泥等二十二人。
他们都因为得罪了慕容熙,选择了逃亡的道路,一直潜伏在暗处寻找机会。
立刻推举慕容宝的养子慕容云为盟主,在京城发动政变。
政变的时间选择非常好,就定在慕容熙为他的女人发丧途中,待慕容熙的大军跟在灵车后面出发后,国都龙城几乎成了一座不设访的城市,他们立刻征发了尚方徒五千余人(尚方徒就是在尚方工作的奴隶。
尚方是专为皇家制办和掌管宫廷饮食器物的宫署)占领了龙城,闭门距守。
中黄门赵洛生闻听政变的消息,立刻快马报告了慕容熙,慕容熙听说后不以为然地说:“这些鼠辈,能成什么大事,等我回去再收拾他们。
”于是慕容熙率军往龙城赶,夜晚他们来到龙城,先攻打北门但始终没打下来,反而被守城的人打得大败,叛军一边打一边做思想工作,历数慕容熙的种种恶行,劝说慕容熙的军队反正。
也是慕容熙平时的行为确实已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了,叛军一劝说,慕容熙军队竟然一哄而散,谁也不管这个皇帝了。
慕容熙眼见大势已去,慌忙逃到了龙腾宛,也就是当初他为他的苻美人营造的豪华园林里,他找了套老百姓的服装换上,躲在树林中。
但是很不幸,他被捉到了,送到慕容云跟前,慕容云二话没说,立马杀掉了慕容熙,年仅23岁,只当了6年的皇帝。
他的几个儿子当然也都没能逃脱杀头的命运,拉到城北,一个个砍掉了脑袋。
慕容云能理解慕容熙的感情,谥为昭文皇帝,并将他的尸体埋进了苻昭仪的墓里,应验了此前他说的话:“你们好好干,朕将随后入此陵。
”能与自己心爱的女人生同床,死同穴,慕容熙也算是求仁得仁吧。
高云[后燕惠懿帝]-太和改制
西晋末年,战乱不息,北方的游牧民族乘虚而起,各显神通,匈奴、鲜卑、氐、羯、羌,纷纷越过北方草原进入中原地区,形成了所
谓“五胡乱华”的混乱局面。
北燕冯氏正是在这种局势下崛起的一方诸侯。
按照冯家的说法,冯氏一姓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魏国国君的始祖毕万。
毕万在晋献公时因功封为魏地大夫,后毕万即以魏为姓氏。
魏、韩、赵三家分晋后,魏国一度强盛,被秦国吞并后,魏氏的一支流落迁徙到山西境内的冯乡,在此定居以后遂改为冯氏。
此后冯氏宗族经历世变与人间沧桑,几经流徙,在三晋之地苦苦支撑。
冯后的曾祖冯安在慕容氏建西燕后应征从军,不久,因西燕被后燕所灭,冯安又率族迁徙;当慕容家族中又在河南建立政权,冯安率族东迁到河北,定居在长乐信都,冯安追随着的仍是后燕的慕容氏,这时后燕的慕容宝已退居龙城。
冯安之子冯跋被慕容宝委任为中卫将军,冯跋的弟弟后来做了侍御郎。
当后燕慕容熙当政时,暴虐无道,民心怨恨,慕容熙宠爱符氏,为她兴建华丽的宫殿,满足她许多怪癖。
符氏死后,要百官为之哭丧,凡是痛哭流泣、满脸是泪者就认为是忠臣孝子,若只是无泪干嚎,就一律予以处罚,吓得百官只好往眼里抹辛辣油,以免无泪被罚。
他的嫂子、高阳王慕容隆的妃子张氏,被发现送丧所穿的特制新鞋中垫有旧毛毡,就认为大不敬,而逼令自杀,为符氏殉葬。
据说送葬灵车出城时,因为灵柩太高出不了城门,慕客熙竟然下令把城门拆毁,路边老者认为很不吉祥。
在这一形势下,冯跋兄弟密谋策划共推慕容云为盟主,潜入城内进行部置,结果将慕容熙处死。
慕容云建立大燕年号正始。
冯跋被任命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封武邑公,冯氏兄弟并晋位高宫,在燕国执掌军政大权。
后来,慕容云(高云)被杀,冯跋做了大燕国主,历史上仍称为北燕。
冯跋的弟兄仍被委以重任,北燕与邻境诸国和鲜卑族虚与委蛇,艰难地应付内外事变。
冯跋死后,他最幼的弟弟冯弘即位,改元太兴。
此间,冯弘因受北魏大军所逼,前往高丽避难,先前他因废原配王氏改立慕容氏,引起了他几个儿子的疑惧,冯崇、冯邈在冯朗的策动下,兄弟联手出逃辽西,以防遭后母慕容氏的谮陷。
此刻,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力扫北国诸雄,要求冯弘出降。
并派使者晓谕高丽国王,不得干预他与冯氏之事。
冯弘虽然没有被高丽交给北魏,但他也无力自持,终死于高丽
国内。
冯朗等往辽西后,就投降了北魏。
冯朗就是冯后的父亲。
冯氏北燕立国28年后,终于被北魏太武帝灭掉了。
这时期,冯后尚没有出世。
冯朗入魏后,被任命为西城郡公的爵位,领秦(治今甘肃天水)、雍(今陕西西安)二州刺史。
家庭境遇的变迁,对冯后一生的生活产生了重大改变。
冯后的母亲王氏,是冯朗在北燕时所娶的妻子。
王氏是乐浪人。
二人能够成亲,也有一段曲折历程。
主要得益于当年北燕地邻高丽,再者冯跋与慕容云是至交。
慕容云本姓高氏,是高丽国王的远房亲戚,前燕国慕容氏击破高丽之际,他被强行迁至青山(今辽宁锦州西北),当慕容宝在位时,高云成为后燕建威将军、夕阳公,且成为慕容宝的养子,遂改姓慕容氏。
高云一向不善交际,别人对他也不甚留意,只有冯跋与之倾心相交,并在灭慕容氏后推戴高云。
冯家因此与高丽名门大姓有一定关系,冯朗的母亲也是王氏夫人,其父冯弘受北魏兵逼无奈,也向高丽请求庇护。
因此,冯朗能娶乐浪女子王氏为妻,并不奇怪,只是北燕国灭后,夫妻双双从遥远的渤海之滨来到了三秦之地,居住于长安(今陕西西安)。
高云[后燕惠懿帝]-历史渊源
十六国时慕容皝所建
权。
晋成帝司马衍咸和八年,
辽
东襄公慕容廆卒,第三子
慕容皝继立。
晋成帝司马衍咸
康三年,慕容皝称燕王,改咸
康三年为燕四年。
燕十五年,
慕容皝卒,子慕容儁继立,以
明年为元年。
四年,燕灭魏,
慕容儁于蓟城即位,建元元玺,是为景昭帝。
光寿四年,景昭帝慕容儁卒,第三子慕容暐即位,是为幽帝。
建熙十一年,幽帝慕容暐为秦军所俘,国亡。
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九年,幽帝慕容暐叔慕容垂称燕王,都中山,建元燕元;弟济北王慕容泓建元燕兴,旋被杀。
晋孝武
帝司马曜太元十年,济北王慕容泓弟慕容冲继立,建元更始,是为威帝。
更始二年,威帝慕容冲被杀,段随、慕容顗、慕容瑶、慕容忠相继即位。
威帝慕容冲弟河东王慕容永又代之,改元中兴。
建兴九年,成武帝慕容垂灭河东王慕容永,国亡。
建兴十一年,成武帝慕容垂卒,长子慕容宝即位,改元永康,是为惠闵帝。
永康二年,开封公慕容详改元建始,赵王慕容麟代之,改元延平,旋亡。
永康三年,慕容皝幼子慕容德称王,改燕元年。
惠闵帝慕容宝被杀,昌黎王兰汗自立。
惠闵帝慕容宝子慕容盛杀昌黎王兰汗,即位,改元建平,是为昭武帝。
燕三年,慕容德即位于广固,改元建平,是为献武帝。
长乐三年,昭武帝慕容盛卒,成武帝慕容垂幼子慕容熙即位,改元光始,是为昭文帝。
建平六年,献武帝慕容德卒,侄北海王慕容超即位,改元太上。
建始元年,昭文帝慕容熙被杀,养子高云自立,改元正始,是为惠懿帝。
正始三年(燕北海王慕容超太上五年,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五年,高句丽广开土王高谈德永乐十九年,魏明元帝拓拔嗣永兴元年,秦文桓帝姚兴弘始十一年,秦武元王乞伏乾归更始元年,凉景王禿发傉檀嘉平二年,凉武宣王沮渠蒙逊永安九年,凉武昭王李暠建初五年,夏赫连勃勃龙升三年,公元409年),惠懿帝高云被杀,国亡。
文成皇帝冯跋(?~公元430年),十六国时期北燕君主,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
409~430年在位,后燕慕容宝时,署中卫将军,东徙龙城(今辽宁朝阳)。
鲜卑化汉人,与慕容宝养子高云友善。
宝弟慕容熙嗣位后,为政暴虐,冯跋斩杀慕容熙,拥高云为天王。
高云以之为征北大将军、录尚书事,封武邑公。
正始三年(409)高云为麕臣所杀,他平定叛乱,自立为天王,改元太平,史称北燕。
在位期间,振顿朝政,肃清吏治,劝课农桑,省徭薄赋,设立太学,重视教育。
平定内乱,外与柔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