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温州泰顺二中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温州泰顺二中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什么是大数据,迄今并没有公认的定义。
从宏观世界角度来讲,大数据是融合物理世界、信息空间和人类社会三元世界的纽带,因为物理世界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有了在信息空间中的大数据反映,而人类社会则借助人机界面、脑机界面、移动互联等手段在信息空间中产生自己的大数据映像。
从信息产业角度来讲,大数据还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强劲推动力。
相较于传统的数据,大数据具有体量大、速度快、模态多、难辨识和价值大密度低的特征。
但大数据的主要难点并不在于数据量大,因为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扩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数据量大带来的挑战。
其实,大数据真正的挑战来自于数据类型多样、要求及时响应和数据的不确定性。
(摘编自程学旗等《大数据系统和分析技术综述》)材料二:
“神威·太湖之光”,系统采用全国产处理器构建,峰值性能每秒超过12.5亿亿次,是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
2017年,共有五项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的应用入围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的提名,其中两项获奖,这是中国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近年来最重大的突破。
“神威·太湖之光”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神威·太湖之光’有着大数据应用的天然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左宁说。
超算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检索、计算、分析能力,而现在的大数据应用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密切结合,“神威·太湖之光”将为二者深度融合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未来,国家超算无锡中心将是一所‘人工智能’大学。
”科学家张晖这样描绘未来。
他说,这所大学的学生并不是人类,而是人工智能机器人。
在超算的“培训”下,智能机器人将拥有独立思考的“头脑”。
比如医院的CT机可以代替医生去诊断分析病情,通过大量数据的计算,选择最优解决方案,甚至比人做得更好。
(摘编自过国忠《“神威·太湖之光”,入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马雪梅、顾庆赞《超算,开启人
工智能新时代》)材料三:
大数据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巨量可利用的碎片资源。
大数据时代的资源环境被寓意为一堆杂乱无章、排列无序的知识碎片。
面对无限碎片信息构建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化”资源应用模式被打
破。
学习者需要用全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复杂多变的大数据环境而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上网人数迅猛增加,因而带动了“平民文化”的兴起。
大量的网民组成了微资源开发的主力军。
在网络世界里,专家、学者、普通大众、政府官员之间消除了权威界限。
人人都有言发,创造了互联网领域巨量的微资源。
这些微资源相对于书籍报刊等,其资源间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知识,严重阻碍了人们对知识的获取。
在一些专业学科领域,诞生了专业开发团队,他们开发了“微课”“微视频”等大量微资源。
这些资源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
大数据时代促使了新媒体的诞生,新媒体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高效便利的条件。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发展的概念,在一定时期,总有一种媒体占主导地位。
”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态,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是指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如数字广播、数字报纸等媒介。
尤其是移动媒体的出现,为随时随地上网提供了便利,使学习者过去无法利用的“闲置”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
工作或生活之余,休闲或坐公交、地铁途中,利用移动媒体,学习者有意识的碎片化学习,久而久之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零碎时间”。
材料四:
大数据这股浪潮正在兴起,人民大众的经济、交通、医疗、旅游、服务等方面的生活形态,都可能在互联网平台上展开。
目前,大数据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最广泛。
京东通过建立PB级大数据平台,将每个用户在网站上的行为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提高与用户的沟通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实现了向不同用户展示不同内容的效果。
例如,针对用户不同的属性特征、性格特点或行为习惯,在他们搜索或点击时,网站将展示符合该用户特点和偏好的商品,尽力给用户提供友好舒适的购买体验,这就能有效提高用户的购买效率,提高用户黏性。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网上购物时,页面总能很“神奇”地为我们提供最想购买的商品的原因。
大数据在公共交通、打车出行等交通领域的应用也已初步展开。
很多人都有在寒冬户外苦苦等公交车的经历,如今出门前只需提前查询地图,就知道车辆多久能够到站。
交管部门可以将实时路况与百度地图大数据对接,依托百度地图的交通大数据,为公众提供专业的城市实时交通信息;客户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来满足个性化出行需求,提高出行效率。
利用大数据,还可以通过分析预测出行交通规律,指导公交线路的设计,调整车辆派遣密度,进行车流指挥控制,以做到及时梳理拥堵,合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与民生福祉密切相关的健康医疗领域也在逐步应用大数据。
我国部分省市正在实施病历档案数字化,以配合临床医疗数据与病人体征数据的相关分析,用于远程诊疗、医疗研发,甚至还可结合保险数据分析,用于商业及公共政策制定等。
北京市政府联合百度公司及其他智能设备商和服务商共同宣布推出的“北京健康云”项目,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数据实时展示,来报告流感、手足口病、肝炎、艾滋病、肺结核等主要传染病动态,并预测未来传染病趋势。
在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企业和个人方方面面的今天,大数据将逐渐成为很多行业、企业实现其价值的最佳途径,大数据的应用也将会全面展开。
当然,大数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伴生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冷静思考,积极应对。
(取材于王承博、王轶辰、孙博洋相关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融合物理世界、信息空间和人类社会的纽带,大数据不但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也会对其他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B.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扩展可以缓解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样、及时响应和数据不确定性等挑战。
C.“神威·太湖之光”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检索、计算、分析能力,它将为大数据应用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D.未来,医院的CT机有可能代替医生诊断分析病情,这是因为CT机在超算的“培训”下会计算、懂决策,将拥有能独立思考、超人的“头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时代呈现出复杂多变的资源环境,学习者需要用全新的思维方式来应对杂乱无章、排列无序的知识碎片。
B.由材料三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平民文化”的兴起,而“平民文化”造就了网络世界巨量的微资源,人们可以任意获取各种丰富的优质资源。
C.移动媒体的出现,有利于学习者进行碎片化学习,能够大大增加知识获取的数量。
D.京东的大数据平台,可以向不同用户展示不同的内容,而且能够为用户提供最想购买的商品。
3.根据材料四,下列关于大数据在社会生活中使用情况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金融公司分析用户消费数据,评定用户信用等级及合理的授信额度。
B.游客通过手机“旅游数据在线”了解景点实时信息,来帮助规划出行。
C.利用大数据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等重大问题。
D.“北京健康云”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数据实时显示,预测未来传染病趋势。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根据材料四,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出三则恰当的例子来论证大数据时代的便捷。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房东
庐隐
(1)当我们坐着山兜,停在一座山坡上时,兜夫“哎哟”的舒了一口气,意思是说“这可到了”。
那里有一所三楼三底的中国式洋房。
在这所房子的对面,是峙立着无数的山峦,当晨曦窥云的时候,我们睡在床上,可以看见万道霞光,从山背后冉冉而升。
跟着雾散云开,露出艳丽的阳光。
再加着晨气清凉,稍带冷意的微风,吹着我们不曾掠梳的散发,真有些感觉得环境的松软。
这种幽丽的地方,我们城市里熏惯了煤烟气的人住着,真是有些自惭形秽,虽然我们的外表强于他们乡下人,但是他们乡下人至少要比我们离大自然近得多,他们的心要比我们干净得多。
就是我那老房东,虽然她的样子特别的朴质,然而她却比我们这些好像知道什么似的人,更知道些自然的趣味。
(2)她已经五十八岁了,她的老伴比她小一岁,可是他俩所做的工作,真不像年纪这么大的人做的。
他们的儿媳妇一天到晚不在家,早上五点钟就到田地里去做工,到黄昏的时候,她有时肩上挑着几十斤重的柴就来家了。
在他们家里,从不预备什么钟,他们每一个人的手上也永没有戴什么手表,然而他们看见日头正照在头顶上便知道午时到了,除非是阴雨的天气,他们有时见了我们,或者要问一声:师姑,现在十二点了罢!据他们的习惯,对于做工时间的长短也总有个准儿。
(3)住在城市里的人每天都能在五点钟左右起来,恐怕是绝无仅有,然而在这岭里的人,确没有一个人能睡到八点钟起来。
说也奇怪,我也喜欢上了早起,朝旭未出将出的天容和阳光未普照的山景,实在别有一种情趣。
到了晚上,大家同坐在院子里讲家常,我们从楼上的栏杆望下去,老女房东便笑嘻嘻地说:“师姑!晚上如果怕热,就把门开着睡。
”我说:“那怪怕的,倘若来个贼呢?……这院子又只是一片石头叠就的短墙,又没个门!”“呵哟师姑!真真的不碍事,我们这里从来没有过贼,我们往常洗了衣服,晒在院子里,有时被风吹了掉在院子外头,也从没有人给拾走。
”我听了那女房东的话,由不得称赞道:“到底是你们村庄里的人朴厚,要是在城里头,这么空落落的院子,谁敢安心睡一夜呢!”
(4)我们的女房东,天天闲了就和我们说闲话儿。
他们家有上百亩的田,据说好年成一年仅粮食就有几百块钱的裕余。
另外还有一块大菜园,还有白薯地五六亩,猪牛羊鸡和鸭子,一样不缺。
并且那一所房除了自己住,夏天租给来这里避暑的人,也可租上一百余元。
老母鸡一天一个蛋,老母牛一天四五瓶牛奶,倒是纯粹的好汁子,一点不搀水的,我们天天向她买一瓶。
他们吃用全都是自己家里出的,每年只有进款加进款,却不曾消耗一文半个,可说是“外干中强”。
我们却是“外强中干”,只要学校里两月不发薪水,简直就要上当铺。
(5)有一天夜里,月色布满了整个的山,青葱的树和山,更衬上这淡淡银光,使我恍疑置身碧玉世界,我们的房东约我们到房后的山坡上去玩,她告诉我们从那里可以看见福州。
我们越过了许多壁立的巉岩,一带的松树被风吹得松涛澎湃。
东望星火点点,水光泻玉,那便是福州了。
那福州的城子,非常狭小,民屋垒集,烟迷雾漫,与我们所处的海中的山巅,真有些炎凉异趣。
(6)日子飞快地悄悄地跑了,眼看着就要离开这地方了,又要到那充满尘气的福州城市去了。
那一天
早起,老房东用大碗满满盛了一碗糟菜,送到我的房间,笑容可掬地说:“师姑!你也尝尝我们乡下的东西,这是我自己亲手做的,这几天才全晒干了,师姑你带到城里去,管比市上卖的味道要好,随便炒吃炖肉吃,都极下饭的。
”我接着说道:“怎好生受,又让你花钱。
”那老房东忙笑道:“师姑!真不要这么说,我们乡下人有的是这种菜根子,哪像你们城市的人样样都须花钱去买呢!”我不觉叹道:“你们满地的粮食,满院的鸡鸭和满圈子的牛羊猪,是要什么有什么,……这怎不叫人佩服!再说你们一年到头,各人做各人爱做的事,舒舒齐齐地过着日子,地方的风景又好,空气又清,为什么人不羡幕?!……”
(7)那老房东听了这话,点头笑道:“可是的呢!我们在乡下宽敞清静惯了倒不觉得什么……去年福州来了一班耍马戏的,我儿子叫我去见识见识,我一清早起来带着我大孙子下了岭,八点钟就到福州,我儿子说离马戏开演的时间还早咧,我们就先到城里各大街去逛,那人真多,房子也密密层层,弄得我手忙脚乱……师姑!你就多住些日子下去吧!……”
(8)我笑道:“我自然是愿意多住几天,只是我们学校快开学了,我为了职务的关系,不能不早下去……”
(9)我们的房东听了这话,只点了一点头道:“那么师姑明年放暑假早些来,再住在我们这里,大家混得怪熟的,热刺刺地说走,真有点怪舍不得的呢!”
(10)可是过了两天,我依然只得热刺刺地走了,不过老女房东的印象却深刻在我的心幕上;还有她的家庭,她的小鸡和才生下来的小猪儿……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节选部分的第(1)段似写景为主,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既将城乡环境的特点进行了对比,也将城里人与乡下人的表现进行了对比。
B. 文章写到乡里人不戴手表,家里也没有钟,充分体现出乡里人有着自由自在、顺其自然的生活习惯,不需要有城里人的那种时间观念。
C. 第(5)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角度,远近结合,变换视角,动静结合,描写了优美迷人的山中美景,使人如临其境,表达了喜爱之情。
D. 文章最后几段主要写到房东与“我”的对话,言语中流露出乡下人物产丰富、生活便利的自得,也看得出作者对城市拥挤的厌倦,对乡下宽敞清静的热爱。
7. 文中画线句子说到老房东比我们更知道些“自然的趣味”,主要有哪些自然的趣味呢?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8. 小说的结尾一段言有尽而意无穷,包含着“我”的复杂情感,请联系全文,探究小说结尾一段的意蕴。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翻越大雪山
韦延丽
雪,满世界明亮,新警小冯心里却一片灰暗。
走在高低起伏的怒龙雪山上,小冯的胃里翻江倒海,呕吐逐渐吞噬着他的意志。
他索性把肩上的步枪往下一扔,仰面倒在雪上,心里骂道:“去他的盗枪犯,去他的抓捕!”
马背上的盗枪嫌疑人阿都回头悄悄地看了看,嘴角划过一抹冷笑。
在他看来,身后倒地的小冯,犹如雪山顶上挤出的点点亮光。
“哼,很快会见矿的。
”阿都心想。
“见矿”即为转机。
原本之前有一次转机的,那时他刚被押到山垭口。
夜幕中,阿都父亲组织的“火龙”眼看就要追上,押解阿都的云丹贡布所长却冲着怒龙雪山一挥手说:“走,上怒龙。
”追赶他们的人做梦也想不到,冬天鸟都不敢飞近的怒龙雪山,警察居然敢上。
想到这儿,阿都狠狠地瞪了瞪前边拉马的贡布,恨不能一眼将贡布瞪落深渊。
贡布听到响动,急忙牵马回身,一把拽起雪地上的小冯说:“睡不得,睡不得。
”边说边解下腰间的保温壶,拧开盖子递到小冯面前。
小冯推开所长递来的壶说:“拿开拿开,喝不惯。
”“喝不惯也得喝,这酥油茶是药,镇得住你的高原反应。
”此时,贡布也管不了那么多,只管举壶往小冯嘴里灌,咕咚咕咚……“茶是圣物,装进你这佛肚,加持开光,雪山多险都不怕。
”贡布说。
阿都撇了下嘴,心想还加持开光呢,等下怒龙发怒,活佛也救不了你们。
小冯并没因为喝酥油茶而立即好转,高原反应像连绵不绝的雪山,重重地压在他身上,他痛苦扭曲的脸比雪还白。
贡布很担忧,心想,要是小冯能骑上马恢复体力多好。
但不可能,阿都这家伙下马便装死。
之前两人好不容易将阿都弄上马背束紧手脚,如今将他放下来,他一定会故伎重演。
“深呼吸,拽着马尾巴走。
对了,把枪上膛。
”贡布加重后边四个字,这话他是故意说给阿都听的。
阿都当过兵,不得不防。
天大亮了,太阳拖着一抹红霞冲开雾气,跳上山顶,整个雪山一片圣洁。
这世界终是明亮的。
贡布心想,一个阿都,甚至一条怒龙算什么!贡布后来总结时才发现他当时太自信,因为明亮和黑暗本是一对双胞胎。
小冯是第一个发现眼睛不对劲儿的。
酥油茶下肚后,力气一点点爬上脚背,小冯感觉似乎复活了,但眼睛的刺痛也愈发明显。
贡布也觉得眼睛不舒服,却没在意,他的精力全部用在探路和防备阿都上。
不过听小冯一提醒,贡布突然想到了兜里为防雪盲症而准备的东西——两条用墨汁染黑的医用纱布。
20世纪80年代,因辖区雪山多,云南羊拉派出所的老民警常备这样的纱布。
将一条黑纱布递给小冯,贡布正犹豫要不要给自己蒙上一条,却见马背上的阿都在拭泪,便索性将纱布递给了阿都。
小冯当即不干了,说:“你自己都这样了,还顾坏人,坏人就该让雪挖他的眼睛。
”“怎么能这样说呢?人都有犯错的时侯,阿都爱枪,一
时糊涂偷枪,是有些可恨,但改了就好嘛!”贡布说完眯缝着眼睛问阿都:“是不是?”阿都点头,心里却是说不出的滋味。
他很想将纱布还给老警察,不欠老警察的情,可又担心眼睛坏了没法儿逃。
一行人往前爬了一段,泪流满面的贡布突然想起一个土办法。
他吩咐小冯看好阿都,自己四周看看后跳进路旁山坳,解裤带、放闸门、接尿液、抹眼仁,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
只听“嚓”的一声,贡布感觉像有白烟从双眼蹿出,仿佛开水浇上冰块,两只眼睛火辣辣的。
贡布索性双手捧住尿液,将双眼浸泡在尿中,嘴里嘀咕:“让火来得更猛烈些吧!”
这一切,贡布做得偷偷摸摸,毕竟撒尿做药可不是什么光荣的事。
第二次用药时,他干脆将尿液灌进随身携带的保温壶,方便使用。
贡布说,他的行为想必玷污了雪山的圣洁,以致招来后祸。
贡布记得第二次撒尿后没多久,太阳忽地不见了,黑云卷着雪轰隆隆从山顶滚来,他大喝一声:“快跑!”跑出几步才发现马背上的阿都一动不动。
贡布说:“阿都快跑。
”阿都说:“我绑着呢。
”他抽出短刀跳过去。
小冯说:“所长别管,再不跑来不及了。
”贡布说:“不行。
”他不知道有没有割开阿都脚上的绳子,后来的一声巨响,将他推入死一样的白中。
贡布醒来时在阿都背上,他下意识地掏腰间的枪,腰间空空的,让他一惊。
阿都却冷冷地说:“别找了,枪丢了。
”贡布说:“那你……”阿都说:“要跑我早跑了。
”
阿都说,马背上位置高,他看见了贡布撒尿抹眼的情景。
雪崩时,阿都原是要丢下他们逃跑的,但没跑几步便滑倒在地。
他定睛一看,原来他将贡布装尿液的保温壶绊倒了,泼到雪上的尿液金晃晃的,宛如细碎的金沙。
阿都说,那一刻,他再也无法迈开逃跑的步伐。
(选自《小小说月刊·上半月》2020年9期)
9.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阿都看到新警小冯高原反应的痛苦模样,“嘴角划过一抹冷笑”表现了他对小冯的嘲讽以及内心喜悦、激动难以抑制的心理活动。
B. “这世界终是明亮的”,这句话是贡布所长看到太阳冲破雾气,将光明带临人间时的感悟,表达了正义终究战胜邪恶的不变真理。
C. 文中的阿都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他从开始的极力想逃转变为放弃逃跑机会救贡布,这是贡布用尿液洗眼睛的行为起的直接作用。
D. 贡布用尿液来治疗眼睛,因为尿液的刺激非常痛苦,他就用心理暗示来为自己鼓劲,“让火来得更猛烈些吧”表现了他的坚毅和决心。
10.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突出了大雪满山的艰难情景,烘托了新警小冯因高原反应而产生的怒火和不耐烦。
B. 小冯是一个新警察,意志力较为薄弱,作战经验不足,“坏人就该让雪挖他的眼睛”表现了他思想不成熟的一面,在文中衬托了贡布的形象。
C. “贡布感觉像有白烟从双眼蹿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细致描绘了贡布洗眼的感受;“仿佛开水浇上冰块”,冷热碰撞,生动地展现了贡布的痛苦。
D. 贡布让阿都骑马的情节在文中很关键,一方面是怕阿都下马后装死不走,另一方面也为阿都能看到贡布用尿液洗眼的情景埋下了伏笔。
11. 雪山的天气变化无常,请结合全文分析天气变化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12. 小说塑造了贡布所长感人的形象,请结合全文分析贡布所长的形象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门衰祚薄祚薄:福分浅薄
B. 沐浴清化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C.察臣孝廉察:检察
D. 形影相吊吊:安慰
14.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B. ①至微至陋,过蒙拔擢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①但以刘日薄西山②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D. ①岂敢盘桓,有所希冀②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15. 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