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0课 《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教案_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和历史要素;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掌握第一次大战后所形成的国际新秩序。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理解和认识国际关系的能力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围绕“巴黎和会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会议”“《凡尔赛条约》是否真的是为了缔造民主的和约”“《九国公约》是否真正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等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展开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历史问题。

并指导学生将基本史实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掘隐性联系的前因后果,从而深化基础知识,并使知识结构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揭露帝国主义的掠夺性、侵略性和强权政治的本质;通过了解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和《九国公约》的实质,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突破方法:由学生课前先阅读课文,通过屏幕展示《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内容的表格,教师讲解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凡尔赛和约》孕育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势力扩大了侵略势力。

难点: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作用的分析与评价。

突破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战胜国、战败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对凡尔赛体系建立的新秩序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难点。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一、出示提纲,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预习提纲,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完成预习提纲内容)
时间地点:时间地点:凡目的:华目的:
尔操纵国:盛操纵国:
赛主要内容:顿主要内容:内容:会《凡尔赛条约》内容:会《九国公约》原则:议性质:议性质:实质:影响:影响:
二、学生展示,教师精讲:
1、巴黎和会的召开
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集团的胜利而告结束。

为了缔结“和约”,重新瓜分世界,1919年1月18日,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

(板书:图片显示)参加这次会议的有27个国家,但实际操纵和会的主要是法、英、美三国,广大中小国家处于无权地位。

请同学们看课本插图:巴黎和会“三巨头”。

(出示图片:法:总理一克里孟梭;英:首相一劳合·乔治;美:总统一威尔逊。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在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互相争吵,甚至互以退会相威胁。

经过五个多月的激烈争吵,最终于1919年6月,在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宫,战胜的协约国同德国签订了对德条约,史称“凡尔赛条约”。

请同学们看教材,了解“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注意从领土、军事、政治及殖民地四方面去加以掌握。

(学生阅读识记数分钟后,教师提问、复述、强调并讲解有关内容要点。

)国际联盟的建立
1920年1月,随着凡尔赛条约的正式生效,一个新的国际性的机构——国际联盟也同时在日内瓦宣告成立(出示图片),当时参加国际联盟的国家有44个,后来逐渐增加到60多个国家。

虽然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是美国首先提出的,但由于种种原因,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所以美国并没有加入国联,因此,国联建立后就成为英法所操纵的工具。

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及其影响
英法美等协约国列强,在同战败的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之后,在1919—1920年间,又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等国签订了四个和约,这些和约同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一起,共同构成的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新的殖民体系,称之为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思考:
1、中国作为战胜国提出了什么要求?结果?影响?
要求收回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和会上反而成为被宰割的对象,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
2、《凡尔赛条约》对中国的合法权益和要求是如何对待的?和约对中国权益的态度,说明了什么?结合现实,谈谈你有什么感想?
(1)被英、法、美等列强拒绝,《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
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2)说明了弱国无外交,帝国主义列强的外交政策是实力政策半殖民地的中国在外交上没有独立权。

(3)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共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
巴黎和会主要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

而他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尤其是美日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协调在这一地区的关系,美国提出了召开国际会议的倡仪。

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召开了这一国际会议,史称“华盛顿会议”(出示图片)。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及中国共九个国家,但在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吵,1921年12月13日,英、法、日、美四国签署了《四国条约》。

条约规定各缔约国互相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这实际上削弱了日本在这一地区竞争的优势,加速了美国力量的发展。

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五国又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这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为5:5:3:1.75:1.75。

美国从此取得了与老牌海军强国英国相等的制海权,这就进一步增强了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竞争实力。

华盛顿会议上的远东霸权之争、最核心的问题的是对中国的争夺。

1922年2月6日,与会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这个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的地位、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取得的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它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思考:
美国代表在说:“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中国为一有主权独立之国家,在有效条约所限制之内,中国有行政之自由。

”其思想实质是什么?
实质: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再次确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侵略原则,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说明:帝国主义对外政策总以自己国家利益为转移的。

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及其影响
凡尔赛体系是由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的;它的出现标志着战胜
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完成了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确立了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统治的秩序。

思考: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

有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的会议;是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会议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又埋下了新的祸根;两会均损坏了中国的利益。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华盛顿会议所产生的三个主要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回忆联系凡尔赛体系的有关内容,加深理解与记忆),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两次会议,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殖民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秩序。

然而,由于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也就无法长期维持下去,最终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新的矛盾斗争所取代。

三、回顾知识,课堂小结:
出示图片,回顾总结本课内容。

四、随堂训练,达标测评:
课件出示 。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图片和材料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图片、文字资料等素材结合使用使课教学内容得到一定本拓展和延伸,进一步强化历史基础知识,并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进行了凡 尔 赛 华 盛 顿 体 系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操纵国:英、法、美 内容:《凡尔赛条约》等 结果:重建欧洲、西亚、非洲新秩序 时间:1921——1922年间 参会国:美、英、法、日、中等九国 内容:《九国公约》等 结果:调整了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秩序
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
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对科技革命专题有了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通过展示大量相关的历史资料,图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尽管学生在分析材料得出结论方面有待加强,但是学生主动性很大提高,激发了内在的学习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