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结尾须有点睛之笔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要求读读背背 以应付考试 , 以简单 的作者介绍代替 “ 知 人论世 ” ,以串讲 和翻译取 代 了品词 析句 ,这 种没 了 “ 语文味” 的课堂使得古典 逃 避 。 诗词 是千 百年 来 中国 的百科 教学 之 门 诗 词的教 学一 步步 陷入尴 虽 然现代诗派别纷 呈 , 但是在 艺术性 、 尬、 低效 的境地 。如何还古 本 , 杜 典诗达到 古体诗 词的高度 ,无论是 写景还是 叙事 、 清 做了 如下思考。 1 . 朗读指导——变“ 囫 抒情 , 都要有所领悟 , 必须融进文本 , 斟词 、 华 囵吞枣 ” 为“ 细嚼慢 咽 ” , 让 酌句 ,方 能体味其 中的妙 笔妙味之 所在 。 古 典诗 词 的课 堂充 满音 韵 无论是 余映潮老先 生“ 解说 注释一描述诗 美 。朗读是 “ 阅读 教学中最 联一 品析字 句 ” 式 的教 学思 路 , 还是 胡立 经 常最 重要的训练” ,它能 根 老师 的“ 物 象一诗 人 形象—情 感 ” 式的 发展学生 的思维 , 激 发学生 品诗过程 , 方法 不尽 相 同 , 但都 把 品词析 的情感 , 培养学 生 的语感 , 句作 为古诗教学 的重点 ,一言 以蔽 之 , 没 提 高 学 生 的 语 言 表 达 能 有 词句玩 味 的古诗 词课 堂是没 有语 文味 力 ,是 一项 重要 的语文 基 的课 堂 。诗歌 “ 言有尽而 意无 穷” , 如何通 本 功 。为 了应付 考试 而机 过字斟句酌 品出诗意和诗味?以下几 种方 械地 “ 读” 和“ 背” , 导 致 的 法 值得一试 : ( 1 ) 换 字法 , 即通 过更换 同义 恶 果 必 然 是 把字 写错 , 背 字 让学生体会诗人 炼字 的精 准 ; ( 2 )描述 过 就忘 。 “ 书读百遍 , 其义 自 法, 即创设情境让 学生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 见” , 这 里“ 读” 不仅 指读 准 诗 歌的画面 ; ( 3 ) 比较法 , 即通 过同一诗人 字音 ,还包括读 出节奏 、 读 不 同诗 的比较 异同 , 加深对诗 人和诗歌 的 出缓急 、 读 出感情 。 理解 。 早读 课是 古典 诗词 诵 3 . 古今“ 穿越 ” —— 变 “ 含英 咀华 ” 为 读 的最好 时机 , 可是我们听 “ 融会贯通 ” , 让 古典诗词 的课 堂充满人情 到 的“ 书声琅 琅” 中有 多少 朗读 是读 准 了 美 。新课程理念认 为 ,在课 堂教 学 中, 文 字音并读 出了感情 的呢?这种 只求声音洪 本 、 教师 、 学生、 多媒体课 件等都属 于课程 亮 不重 朗读质 量 的“ 囫 囵吞枣 ” 式 的朗读 资源 ,语文 教学 要在诸 因素的互 动 中展 必 然导致学生死 记硬背古诗词 , 更别说体 开。要实现这 些互动 , 首要 的是让学 生充 会古典诗词 中的人情美和意境美 了。“ 读” 分地 “ 动” 起来, 而打破 时空 的界 限 , 让 学 历 来 是 学 习语 文 的 重 要 法 宝 , 它 能 够 让 学 生借助古诗词 与诗人古今 “ 穿越 ” ,就 是 生从 读中整体感 知 ,在读 中有所感 悟 , 在 “ 动” 起来 的一种有益尝试 。 读 中培养语感 ,在读 中受 到情 感的熏 陶。 古 典诗 词不论 是反 映现 实 ,歌 咏志 培 养学 生正确 、 流利、 有感 情 地朗读 课文 趣 , 还是抒 写性情 , 带 给我们 的不仅仅 是 是 一项不可 忽视 的语文基本 功训练 , 而在 美 的音 韵 、 语 言 的享受 , 更有 诗人 的形 象 这 一项语文基本 功训练 中, 教师的范读 和 和情感 的熏陶。可是 , 时空 的久远 , 严格的 导读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 格律 , 极少 的信息 量 , 在一定 程度 上制 约 范读 是教 师从 教材 中感 受 了作 者 的 了学生的联想 和想象 。“ 穿越” 指不受地球 情感, 从教 材的字里行 间理解了作者 的情 的时 间 、 空 间与思 想 的束缚 , 请 作 者“ 来” 思 ,把无声 的语 言文字通过 有声的 朗读 , 到现 代 为 自己的诗 歌 “ 代 言 ”或让 学生 正确地 、 示 范性地表达作 者情感 的一种方 “ 回” 到 古代 与作者 “ 对话 ” ——这种 “ 来” 式 。古典诗 词的朗读 , 节 奏的停顿和语 速 与“ 回” , 既 是课 内与课 外 的衔接 , 又是 阅 的快慢及 字词的轻 重读尤其重要 。节奏停 读与写作的对接。当然在“ 穿越” 之前教师 顿 要注意 连而不断 , 并且 要注意为加强语 必须提 出要 求 : ( 1 ) 符 合诗 歌的情境 , 想象 气、 阐 明观点 、 表达感情 作逻辑 的停顿 ; 语 要合理 ; ( 2 )有具体 的对 象 ,不能 泛泛而 速 的快慢安 排要 依情 节发展 与感 情 的表 谈 ; ( 3 )使 用第一人称 和第二人称 ; ( 4 ) 有 达灵 活处理 , 一般 情节 紧张 、 情绪 欢快 昂 理有据 , 感情真实诚恳。 扬时快 , 情节 舒缓 、 情绪 忧郁 悲伤时慢 ; 重 这种 “ 穿越” 集古 典与现代于一 身 , 是 音 的处理 , 要 结合 句子找 出规 律 , 以更好 开放 的课 堂 ,既能缩 短学 生与 诗人 的距 地表情达意 。 离, 更好地走进文 本 , 走近诗人 , 能够引导 2 . 斟词 酌句——变“ 望 文生 义 ” 为“ 举 学生展 开积极 的思维 活动和情感 活动 , 又 反三 ” ,让 古典诗词 的课 堂充满语言美 利于提 高学生 的鉴 赏和写作水平 , 克服学 古典 诗词经 过 了岁月 的沉淀 而能 流传 下 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畏难情绪。 来, 这就说 明 , 它作为 我们 民族 的文化 瑰 ( 作者单位 : 山西省 交城 中学 )
2 0 1 3第 1 2 期( 总第 8 4期 )
教学研究
谈高中语文中古血
中 国的古 典诗 词 有着 深厚 的文化 积淀 和强 大 的 审美功能 , 无论是吟 咏诵读 还是 品词 论句 ,既有 音乐
美, 又有文学美。 可是 , 在现 实的古典诗歌教学 中, 要 么 笔带 过 、 浮光掠 影 , 要 么 完全 闲置 、 舍本逐 末 , 只是
要求读读背背 以应付考试 , 以简单 的作者介绍代替 “ 知 人论世 ” ,以串讲 和翻译取 代 了品词 析句 ,这 种没 了 “ 语文味” 的课堂使得古典 逃 避 。 诗词 是千 百年 来 中国 的百科 教学 之 门 诗 词的教 学一 步步 陷入尴 虽 然现代诗派别纷 呈 , 但是在 艺术性 、 尬、 低效 的境地 。如何还古 本 , 杜 典诗达到 古体诗 词的高度 ,无论是 写景还是 叙事 、 清 做了 如下思考。 1 . 朗读指导——变“ 囫 抒情 , 都要有所领悟 , 必须融进文本 , 斟词 、 华 囵吞枣 ” 为“ 细嚼慢 咽 ” , 让 酌句 ,方 能体味其 中的妙 笔妙味之 所在 。 古 典诗 词 的课 堂充 满音 韵 无论是 余映潮老先 生“ 解说 注释一描述诗 美 。朗读是 “ 阅读 教学中最 联一 品析字 句 ” 式 的教 学思 路 , 还是 胡立 经 常最 重要的训练” ,它能 根 老师 的“ 物 象一诗 人 形象—情 感 ” 式的 发展学生 的思维 , 激 发学生 品诗过程 , 方法 不尽 相 同 , 但都 把 品词析 的情感 , 培养学 生 的语感 , 句作 为古诗教学 的重点 ,一言 以蔽 之 , 没 提 高 学 生 的 语 言 表 达 能 有 词句玩 味 的古诗 词课 堂是没 有语 文味 力 ,是 一项 重要 的语文 基 的课 堂 。诗歌 “ 言有尽而 意无 穷” , 如何通 本 功 。为 了应付 考试 而机 过字斟句酌 品出诗意和诗味?以下几 种方 械地 “ 读” 和“ 背” , 导 致 的 法 值得一试 : ( 1 ) 换 字法 , 即通 过更换 同义 恶 果 必 然 是 把字 写错 , 背 字 让学生体会诗人 炼字 的精 准 ; ( 2 )描述 过 就忘 。 “ 书读百遍 , 其义 自 法, 即创设情境让 学生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 见” , 这 里“ 读” 不仅 指读 准 诗 歌的画面 ; ( 3 ) 比较法 , 即通 过同一诗人 字音 ,还包括读 出节奏 、 读 不 同诗 的比较 异同 , 加深对诗 人和诗歌 的 出缓急 、 读 出感情 。 理解 。 早读 课是 古典 诗词 诵 3 . 古今“ 穿越 ” —— 变 “ 含英 咀华 ” 为 读 的最好 时机 , 可是我们听 “ 融会贯通 ” , 让 古典诗词 的课 堂充满人情 到 的“ 书声琅 琅” 中有 多少 朗读 是读 准 了 美 。新课程理念认 为 ,在课 堂教 学 中, 文 字音并读 出了感情 的呢?这种 只求声音洪 本 、 教师 、 学生、 多媒体课 件等都属 于课程 亮 不重 朗读质 量 的“ 囫 囵吞枣 ” 式 的朗读 资源 ,语文 教学 要在诸 因素的互 动 中展 必 然导致学生死 记硬背古诗词 , 更别说体 开。要实现这 些互动 , 首要 的是让学 生充 会古典诗词 中的人情美和意境美 了。“ 读” 分地 “ 动” 起来, 而打破 时空 的界 限 , 让 学 历 来 是 学 习语 文 的 重 要 法 宝 , 它 能 够 让 学 生借助古诗词 与诗人古今 “ 穿越 ” ,就 是 生从 读中整体感 知 ,在读 中有所感 悟 , 在 “ 动” 起来 的一种有益尝试 。 读 中培养语感 ,在读 中受 到情 感的熏 陶。 古 典诗 词不论 是反 映现 实 ,歌 咏志 培 养学 生正确 、 流利、 有感 情 地朗读 课文 趣 , 还是抒 写性情 , 带 给我们 的不仅仅 是 是 一项不可 忽视 的语文基本 功训练 , 而在 美 的音 韵 、 语 言 的享受 , 更有 诗人 的形 象 这 一项语文基本 功训练 中, 教师的范读 和 和情感 的熏陶。可是 , 时空 的久远 , 严格的 导读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 格律 , 极少 的信息 量 , 在一定 程度 上制 约 范读 是教 师从 教材 中感 受 了作 者 的 了学生的联想 和想象 。“ 穿越” 指不受地球 情感, 从教 材的字里行 间理解了作者 的情 的时 间 、 空 间与思 想 的束缚 , 请 作 者“ 来” 思 ,把无声 的语 言文字通过 有声的 朗读 , 到现 代 为 自己的诗 歌 “ 代 言 ”或让 学生 正确地 、 示 范性地表达作 者情感 的一种方 “ 回” 到 古代 与作者 “ 对话 ” ——这种 “ 来” 式 。古典诗 词的朗读 , 节 奏的停顿和语 速 与“ 回” , 既 是课 内与课 外 的衔接 , 又是 阅 的快慢及 字词的轻 重读尤其重要 。节奏停 读与写作的对接。当然在“ 穿越” 之前教师 顿 要注意 连而不断 , 并且 要注意为加强语 必须提 出要 求 : ( 1 ) 符 合诗 歌的情境 , 想象 气、 阐 明观点 、 表达感情 作逻辑 的停顿 ; 语 要合理 ; ( 2 )有具体 的对 象 ,不能 泛泛而 速 的快慢安 排要 依情 节发展 与感 情 的表 谈 ; ( 3 )使 用第一人称 和第二人称 ; ( 4 ) 有 达灵 活处理 , 一般 情节 紧张 、 情绪 欢快 昂 理有据 , 感情真实诚恳。 扬时快 , 情节 舒缓 、 情绪 忧郁 悲伤时慢 ; 重 这种 “ 穿越” 集古 典与现代于一 身 , 是 音 的处理 , 要 结合 句子找 出规 律 , 以更好 开放 的课 堂 ,既能缩 短学 生与 诗人 的距 地表情达意 。 离, 更好地走进文 本 , 走近诗人 , 能够引导 2 . 斟词 酌句——变“ 望 文生 义 ” 为“ 举 学生展 开积极 的思维 活动和情感 活动 , 又 反三 ” ,让 古典诗词 的课 堂充满语言美 利于提 高学生 的鉴 赏和写作水平 , 克服学 古典 诗词经 过 了岁月 的沉淀 而能 流传 下 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畏难情绪。 来, 这就说 明 , 它作为 我们 民族 的文化 瑰 ( 作者单位 : 山西省 交城 中学 )
2 0 1 3第 1 2 期( 总第 8 4期 )
教学研究
谈高中语文中古血
中 国的古 典诗 词 有着 深厚 的文化 积淀 和强 大 的 审美功能 , 无论是吟 咏诵读 还是 品词 论句 ,既有 音乐
美, 又有文学美。 可是 , 在现 实的古典诗歌教学 中, 要 么 笔带 过 、 浮光掠 影 , 要 么 完全 闲置 、 舍本逐 末 ,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