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简短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简短

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走进邯郸成语故事

走进邯郸成语故事

学步桥
• 学步桥 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城内 北关。横跨沁河,贯通古城南北,也称"北 关桥"。原为木结构桥,创始年代待考。明 万历四十五年(1617)改建为大券三孔、小券 四孔的七孔石拱桥,附会"邯郸学步"典故而 取名为"学步桥"。桥面宽9米,长32米,高 近8米,两旁各19块拦板和望柱,均雕有神 兽,栩栩如生,曾为邯郸古八景之一。 1987年对该桥进行了维修。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励行改革,使首都邯郸成为当时北方最负盛大名 的经济文化中心。西汉时,邯郸与成都、临淄、洛阳、宛齐名,被子 誉为五大古都。 • 胡服在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成为中国军队中最早的正规军 装,以后逐渐演变改进为后来的盔甲装备。使“习胡服,求便利”成 了我国服饰变化的总体倾向。减弱了华夏民族鄙视胡人的心理,增强 了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缩短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奠定了 中原华夏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服饰融合的基础,进而推进了民族融合。 现在胡服骑射这个建筑位于河北省东环路与邯大路圆盘处,就是来马 台村东南处,附近村庄经济繁华,人们安居乐业,一天到晚都是车水 马龙的繁华景象。这个建筑屹立在一个大转盘中间,所有的车辆经过 此处时都要绕过这个大转盘,这样防止发生车祸意外,它属于我们邯 郸吉利的象征。
实验小学:郝俊英
武陵丛台
武陵丛台
• 武灵丛台是古城邯郸的象征,位于市中 心丛台公园内。丛台之名,源于当时有许 多亭台建筑连接垒列而成,“连接非一, 故名丛台。”相传它始建于赵武灵王时期, 故称武灵丛台。 赵武灵王修筑丛台的目的是观看歌舞和 军事操演。古人曾有“台上弦歌醉美人, 台下扬鞭耀武士”的诗句。据传当时丛台 上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以规 模宏大、结构奇特、装饰精雅而名扬列国。

关于商鞅的成语故事

关于商鞅的成语故事

关于商鞅的成语故事
商鞅,战国时期秦国著名政治家、改革家,他的变法极大地推动了秦国的发展,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商鞅的成语故事。

一、徙木为信
商鞅在推行改革前,为了取信于民,曾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并当众宣布:“谁能将这根木杆搬到北门,赏十金。

”起初,人们都不相信,觉得这事儿不可能。

后来,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终于有人将木杆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

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都相信商鞅是个守信的人,从而为他推行改革奠定了基础。

“徙木为信”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表示取信于民,言出必行。

二、作法自毙
商鞅在推行改革时,曾严惩了太子赢驷的两个师傅,使得赢驷对商鞅怀恨在心。

后来,商鞅变法成功,却因得罪了赢驷,被赢驷即位后的秦惠文王所杀。

商鞅在临死前感慨地说:“吾作法自毙,今日之祸,乃自取也。

”这个成语“作法自毙”就是由此而来,表示自己制定的法律反而害了自己。

三、揭竿而起
商鞅变法期间,废除了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使得许多失去土地的农民破产。

为了生存,这些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发动起义。

这个成语“揭竿而起”就是由此而来,表示人民为了反抗压迫而武装起义。

四、一鼓作气
商鞅在推行改革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严惩腐败、精简机构、奖励军功等,使得秦国国力迅速提升。

为了巩固改革成果,商鞅鼓励士兵们在战斗中一鼓作气,取得胜利。

这个成语“一鼓作气”就是由此而来,表示在关键时刻,一口气把事情做好。

总结:商鞅的成语故事体现了他在改革过程中的智慧、勇气和毅力。

经典励志成语故事大全【六篇】

经典励志成语故事大全【六篇】

【导语】成语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传承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重要⽽⼜极富特⾊的组成部分。

下⾯是©⽆忧考⽹分享的经典励志成语故事⼤全【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励志成语故事 孟母三迁 孟⼦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孟⼦从⼩丧⽗,全靠母亲倪⽒⼀⼈⽇夜纺纱织布,挑起⽣活重担。

倪⽒是个勤劳⽽有见识的妇⼥,她希望⾃⼰的⼉⼦读书上进,早⽇成才。

⼀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孩⼉打架,孟母觉得这⾥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着个⼤炉⼦,⼏个满⾝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

孟轲呢,正在院⼦的⾓落⾥,⽤砖块做铁砧,⽤⽊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想,这⾥环境还是不好,于是⼜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

⼀天,孟⼦看到⼀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个精壮⼩伙⼦⽤锄头挖出墓⽳,把棺材埋了。

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树枝挖开地⾯,认认真真地把⼀根⼩树枝当作死⼈埋了下去。

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

这次的家隔壁是⼀所学堂,有个胡⼦花⽩的⽼师教着⼀群⼤⼤⼩⼩的学⽣。

⽼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就像唱歌,调⽪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

孟母以为⼉⼦喜欢念书了,⾼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天,孟轲逃学了。

孟母知道后伤透了⼼。

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才。

”说着,抄起剪⼑,“哗”的⼀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

这⼀次,孟轲⼼⾥真正受到了震动。

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了道理,从此专⼼读起书来。

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专门跟孔⼦的孙⼦⼦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物。

【篇⼆】经典励志成语故事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被⼈们尊为“圣⼈”,他有弟⼦⼆千,⼤家都向他请教学问。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精选10篇)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精选10篇)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精选10篇)1.四字成语故事篇一熟能生巧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

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

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2.四字成语故事篇二胸有成竹宋朝有个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3.四字成语故事篇三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4.四字成语故事篇四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5.四字成语故事篇五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6.四字成语故事篇六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成语故事-老马识途

成语故事-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huán)公远征孤竹国。

春天出发,直到冬天才回来,当他们走进一个山谷里的时候,很不幸,他们迷失了方向。

正在左右为难,相国管仲牵来一匹马,说老马能认路。

于是他们解开马的缰(jiānɡ)绳,然后由老马自己随意走。

老马在前面走,众人跟在后面,转来转去,曲曲弯弯,终于走出了山谷,找到了回去的路。

老马识途——识:辨认。

比喻对情况熟悉,经验丰富,往往能解决其中的疑难问题。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韩非子·说林上》)
想一想
“老马识途”的“识”与“慧眼识金”的“识”,意思一样吗?。

成语故事(精选40篇)

成语故事(精选40篇)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精选24篇)【篇一】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接连好几个月没下雨,各处都闹旱灾,井、河干涸,地开裂,庄稼颗粒无收。

珠崖郡的崖县(今三亚市)也不例外,饥饿干渴的崖县人天天跪在地上,祈求天神赐降甘霖。

在崖县的鹿回头村庄,有一位勤劳勇敢地小伙子,他的名字叫阿富,他每天到海里去捕鱼给乡亲们。

奇怪的是,那年到哪个海域都捕不到鱼,只有到大东海才能打到鱼和虾。

一天,阿富在大东海打到一条好大的鱼,他回到村,把鱼切成一块块,分给乡亲们,而自己只留下一点点鱼头。

他正要烧水煮鱼头时,来了一位要饭的老太婆,只见她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破衣烂衫,又脏又臭。

阿富一点也不嫌弃她,请她坐下,说煮熟了鱼头就给她吃。

老太婆说,她饿了三天三夜,最好现在就给她生鱼头吃。

阿富二话没说,立即把鱼头给了老太婆。

老太婆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顿时有了精神。

她跪下叩头感谢阿富的帮助,阿富慌忙上前扶她起来。

当老太婆被阿富扶起来时,阿富闻到了一阵阵淡淡的清香。

他抬头一看,天哪,站在他面前的不是又脏又臭的老太婆,而是一个胜似天仙的美女。

只见她乌黑的秀发披在肩上,眼睛又大又黑,脉脉含情,樱桃似的小嘴漾着动人的微笑,整个鹅蛋形的脸上闪烁着美丽动人的光辉。

她整个的人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槟榔花,又美又香又动人。

阿富望着她,眼睛都发直了。

好半天他才问:“你就是刚才那位老太婆变的?”姑娘点点头说:“我的名字叫阿美,是大东海龙王的第三个女儿。

现在人间闹旱灾,我是来告诉你们,善良的人们只要到大东海喝三口海水,回来后,挖地出水,种地丰收,做买卖发财。

总之,就能心想事成。

”说完,她问阿富是否愿意试试。

没等阿富回答,她即拉起阿富的手,阿富感到身体飘了起来,一会儿,就到了大东海边。

阿美用手捧了三口海水喝,阿富模仿阿美的动作,也用手捧了三口海水喝。

这里阿美又拉起阿富的手,飘到了田间。

她对阿富说,你心里想着一件事,然后你开始行动,保你心想事成。

阿富蹲下来,用双手掘地,不一会儿,地里冒出一汪清澈的淡水。

走进成语

走进成语

走进成语——《程门立雪》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尊师的内涵,把对老师的尊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做一个遵纪好学的好学生。

教学重难点:知道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体会杨时尊敬老师的情感和爱学习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每个成语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所以,多读成语故事是很有好处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程门立雪》。

(板书)二、整体感知:通过预习,请你说说课题中,“程”指谁?“立雪”是什么意思?谁在程门立雪?为什么要立雪?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要求学生根据板书的内容尝试说说故事的内容。

3.教师归纳并出示。

宋朝著名学者杨时很爱学习,也非常尊敬老师。

有一次,他和同学去向程颐老师请教问题,发现老师在午睡,就不敲门,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默默地背书、静静地等待。

慈祥的程颐老师醒来后被深深地感动了。

三、感悟故事内容:1.杨时真是一位爱学习、尊敬老师的人。

请找一找,从哪些词或句可以看出?说说理由。

(先自己圈划,再小组讨论)2.交流,随机讨论。

(1)抓“争论、尽快、鹅毛大雪、一边默默地背书、一边静静地等待”,体会杨时爱学习的品质。

(2)抓“悄悄、默默、静静”等,体会杨时尊敬老师的品质。

3.小结:杨时尊敬老师,宁愿在风雪中等待也不愿打扰老师休息;杨时爱学习,不浪费一点点时间,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程老师又是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5.想象:程老师望着门外的大雪,久久没有说话,他会怎么想?6.小结:程老师爱学生,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师。

四、巩固练习。

1.杨时冒雪请教老师,还在雪地里等了好久。

如果是你,你会这么做吗?为什么?2.对待老师,要注意举止,讲究礼仪,那么,怎样做到这点呢?走进成语——《成语活动课》孙华英教学目标:1、感悟成语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

2、通过朗读、背诵,运用等活动,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由这三类成语拓展延伸到其它与之相似的成语,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并触类旁通进行运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成语故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成语故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成语故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除了接受传统课堂教育外,综合实践活动也成为他们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些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本篇文章将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的形式,为小学生设计一次有趣的走进成语故事的活动。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成语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理解并运用成语,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

2. 常用成语及其意义。

3. 活动形式:小组合作创作成语故事。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段活泼有趣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讲述“井底之蛙”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意义和来源。

2. 了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简短的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成语是由四字或四字以上的词语组成的短语,具有独立的含义,常用于修辞、表达特殊意义或感情。

3. 学习常用成语及其意义将常用成语及其意义分发给学生,并要求他们自行总结成语的意义。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如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分享、角色扮演等。

4. 探索成语故事的起源将一些常见的成语列出,并请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成语的故事背景和来源。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最后由每个小组代表介绍一种成语及其故事。

5. 小组合作创作成语故事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语,创作一个与成语相关的故事。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故事更有趣,同时要求故事中必须包含所选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6. 共享成语故事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分享自己小组创作的成语故事。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评论,并互相学习借鉴。

7. 活动总结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活动过程,回答以下问题:从这次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活动有哪些好的地方?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对成语故事活动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经典成语故事20个大全

经典成语故事20个大全

经典成语故事20个大全1、光恶不善成语故事商朝末年,商纣王的大将闻仲太师的十绝阵被姜子牙破了六阵,就只好向罗浮洞飞去请赵公明助阵。

赵公明带上神鞭、缚龙索、定海珠前去,将姜子牙打伤,同时也打伤了玉鼎真人等五位大仙,坏事干绝。

姜子牙在昆仑山陆压的帮助人打败。

光恶不善的意思是:只做恶事,不做善事。

2、置水之情成语故事汉朝时期,汉阳太守庞参听说本地隐士任棠有才能,想请他出山辅佐。

庞参到任棠的门前等候并说明来意,任棠不说话,拿出一筐薤菜及一盆水放到门前,自己抱着孙子埋伏在旁边。

庞参的手下以为他在傲慢待客,庞参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解释】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3、负隅顽抗成语故事“负隅顽抗”这则成语的“负”是依靠;“隅”是山势险要的地方。

比喻依仗其中一种条件顽固抵抗。

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

孟子的弟子陈臻(zhen)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来找老师,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您听说了吗?齐国闹饥荒,人都快饿死了。

人都以为老师您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地的谷仓救济百姓。

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

”孟子回答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

”接着,孟子向陈臻讲述了有关冯妇的故事。

冯妇是晋国的猎手,善于和老虎博斗。

后来他成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几乎被人们忘掉。

有一年,座山里出现了一只猛虎,常常伤害行人。

几个年轻猎人联合起来去打虎,他们把老虎追至山的深处,老虎背靠着一个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面向众人。

它瞪圆了眼睛吼叫,没有人敢上前去捕捉。

就在这时,冯妇坐车路过这儿。

猎手们见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请他帮助打虎。

冯妇下了车,挽起袖子与老虎搏斗起来,经过一场拼搏,终于打死了猛虎,为民除了害。

年轻的猎手们高兴地谢他,可是一些读书人却讥笑他。

4、尸位素餐成语故事尸音史,是古代祭礼中的一个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须要做任何动作的人。

“书经”有句道:“太康尸位””尸位就是源出于此,用来比喻一个有职位而没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礼中的尸,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动作一样。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节日作文、动物作文、植物作文、事件作文、自然作文、情感作文、话题作文、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holiday essays, animal essays, plant essays, event essays, nature essays, emotional essays, topic essay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post viewing reflection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故事(通用13篇)

成语故事(通用13篇)

成语故事(通用13篇)成语故事篇1是个成语,它所说的故事是楚国有个书呆子。

家里很穷。

一天从书上看到“如果得到螳螂扑捉知了时用来遮身的那片叶子,就可以把自己隐蔽起来,谁也看不见”于是他就在树林转,寻找螳螂遮身的叶子。

终于他看到了螳螂遮身的叶子了。

他扑了上去,但是那片叶子掉地上和其它的叶子混在一起了,找不到那片叶子,他只好把全部叶子带回家了。

怎样才能找到那片叶子呢、他只好一片一片放在头上问老婆看不看的见他,最后,他老婆被问烦了,就说看不见。

他乐坏了。

就用叶子遮住自己,来到街上。

当着店主的面拿店里的东西。

店主奇怪极了。

就把他送官府了,当官府知道了原因后,就哈哈大笑,把他给放了。

读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感到很有趣。

这么一个故事用四个字就概括了,让我们一看这四个字,就知道它是什么故事。

这个成语用我们现在的解释是指一个人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

所以让我们一起去看成语故事吧。

成语故事篇2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

他就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当他回到家里时,一边喘气一边对儿子说:“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

这是我们小时候的听的故事,当时只是觉得好笑,现在看来,很多事情往往你认为只要方向对了,只要我努力,再努力一些,成功就只是时间问题。

但往往有些事情欲速而不达,就像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恨不能一日千里,鹤立鸡群。

结果适得其反,你着急又上火。

孩子反而不温不火,自有节奏。

由此,还不如顺其自然,万物自有其宗。

成语故事篇3西施是我国四大美女之一,她天生丽质,长得非常漂亮。

成语故事免费100篇及注释

成语故事免费100篇及注释

成语故事免费100篇及注释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小学校本课程_走进成语故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校本课程_走进成语故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走进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成语名称,能够讲述成语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

2.理解成语大意,练习运用。

3.学生在精彩的故事中爱上成语,爱上祖国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积累成语故事的方法。

难点:理解成语大意,练习运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明确课题同学们读了一段时间的成语故事了,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成语故事。

首先复习一下成语积累的方法。

指生说,师总结并展示。

根据同学们所说我做了简单的归纳。

成语积累有方法1.了解成语的名称。

2.知道成语故事的内容。

3.明白故事的喻意并试着运用。

(二)展示成语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按照这几点来进行展示。

1.首先回顾一下上节课积累的“一”字开头的成语,你还记得多少?指生说。

2.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走进成语故事,展示一下你了解到的来自于寓言的成语故事。

课前你们积累了哪些来自于寓言的成语故事?(指名说,快速)2.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积累到这些词语的吗?3.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用这么多的方法积累成语,同学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自学能力。

成语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简单而寓意深刻的故事,下面就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来故事讲给大家听。

出示讲故事的要求。

其余学生当评委,可以给台上的同学提出宝贵意见。

4.学生讲故事(6人)学法指导:a题目b故事的完整性c通过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展示台出示学生作业,学生在台上表演性讲故事,其余学生专心听,并作出合理的点评。

5.理解成语,根据意思填成语,学生先看,积极举手后再指名完整回答。

过渡:刚才这些同学能用生动的语言,精彩的表演给我们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成语故事,而我们了解成语及成语故事更重要的是理解它告诉我们的道理。

6.练习,根据语境填上合适的成语。

过渡:(三)总结学习是持之以恒的事,然而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要不断的积累。

背诵成语,积累成语能增长我们的知识,写起作文来,灵活运用成语去写作,使文章更加生动,也可提高文采。

坚持不懈的成语故事有一块石头上滴的水要和汹涌的浪涛比比谁的力气大,看谁能把石头穿透。

推荐一本好书成语故事作文

推荐一本好书成语故事作文

推荐一本好书成语故事作文
《我要推荐<成语故事>这本书啦》
嘿呀,今天我要给你们唠唠一本超棒的书,那就是《成语故事》。

为啥我要推荐它呢,给你们说件真事儿啊。

有一回我和朋友出去玩,我们看到天上的云奇形怪状的,我朋友突然来了一句:“哇,那朵云好像一只张牙舞爪的怪兽呀!”当时我就有点懵,啥是张牙舞爪啊?后来回家我翻了翻《成语故事》,嘿,原来张牙舞爪是这么个意思,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你瞧瞧,要是没看这本书,我不就闹笑话啦。

这本书里啊,有好多好多有意思的成语,每个成语都有一个小故事呢。

就像画龙点睛,说的是画家张僧繇画龙不点睛,点了睛龙就飞走了,哇,太神奇了吧。

还有叶公好龙,叶公天天说自己喜欢龙,结果真龙来了吓得要命。

哈哈,是不是很好玩。

我觉得读这本书就像走进了一个神奇的成语世界,不但能学到好多知识,还特别有趣。

你可以在无聊的时候翻翻,说不定就笑出声来了呢。

反正我是超爱这本书的啦,你们也一定要去看看哟,保准你们会喜欢上的!哎呀,我都等不及要再去翻一翻啦!。

2023年成语故事12篇_1

2023年成语故事12篇_1

2023年成语故事12篇成语故事1从前有一个楚国人来到吴国游玩。

一天,他突然想回家,便收拾行囊准备回家。

真好他碰见一个卖剑的人就买了他的一把最锋利的剑,这时他才发现回家的盘缠没有了,没办法,只好默默的蹲在岸边。

过了一会儿,有位好心的渔夫载他上了船才救了他一命。

他这会儿才开始慢慢欣赏刚买来的剑,突然,他猛烈地挥舞着剑,没想到渔夫用汽艇了一个大拐弯他的剑就掉入水中。

渔夫急忙催他下水涝剑,可他却不慌不忙地说:“不急,回去让我儿子捞。

”“那……”“不说了,剑是从这掉下去的吧?”“是。

”那人取出短剑从船上刻画了一道,说“走,回家去。

”渔夫只好把他送回家。

上了岸,他叫儿子按照画的线下水找剑,可没找着。

渔夫笑了,他利用楚国人再次下水的时间面对小孩,呼叫直升机上的潜水员在他们刚刚经过的地方捞剑并从过来。

等楚国人一上来,渔夫和小孩相对一笑小孩又下水将潜水员递来的剑拿好浮上水交给了爸爸,让那个楚国人还以为自己是对的。

成语故事2今天我读了《铁杵磨针》这个成语故事,读完以后我明白了好多的道理。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在风和日丽的一天,李白又没去上学,他跑到外面去玩耍、路边的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这么美的景色,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来到一个破茅屋门口,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说:“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说道。

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走进成语故事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走进成语故事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走进成语故事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使学生掌握至少10个成语故事,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寓意。

2. 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成语故事介绍:选取《画龙点睛》、《掩耳盗铃》等经典成语故事进行讲解。

2. 成语运用:通过造句、写作等练习,让学生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3. 文化背景:介绍成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成语的正确运用和背后的文化寓意。

难点: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和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成语故事挂图、相关书籍。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成语小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成语故事讲解:利用多媒体展示成语故事的动画或图片,生动讲解故事内容。

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并讨论其寓意。

4. 成语运用练习:进行造句练习,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成语。

板书设计中心:成语故事名称。

左侧:成语的出处和基本释义。

右侧:成语的运用示例和图画表示。

作业设计书面作业:选择一个成语,写一篇短文,描述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口头作业:与家长分享一个成语故事,并解释其含义。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评估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反思:鼓励学生思考成语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增强学习的实践性。

此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文化内涵,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期望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教学过程的详细设计1. 导入环节:活动设计:利用“成语接龙”游戏作为热身活动。

学生围成一圈,第一个学生使用一个成语,下一个学生需要用前一个成语的一个字作为开头,继续接龙。

100个成语故事

100个成语故事

100个成语故事1. 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 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 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 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 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故事,猜成语


德高望重 手不释卷 画龙点睛
读成语故事,谈收获:
读《 读《 读《 读《
》,我知道了 ; 》, 我懂得了 ; 》,我认识了 _________; 》,我了解了_________。
看视频,赏成语
通俗易懂、绘声绘色。
方法:
改编,根据情景添加适当的对话 讲的时候注意动作、神态、语言
走进《成语故事》
—— 《我读书我快乐》
镇安县第二小学 马骏
读《伊索寓言》, 《 》的故事告诉我: ___________________。
晒晒我们手里的成语故事书
这些故事从人们日常使用
的大量成语中精挑细选出 来,汇集成我们手中一本 本精美的《成语故事》书。
看图画猜成语
刻舟求剑
闻鸡起舞 盲人摸象 囫囵吞枣 专心致志 铁杵磨成针
可以
讲故事,演பைடு நூலகம்语
小故事,大道理。 我读书,我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