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摩羯座犯罪出发探析性格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摩羯座犯罪出发探析性格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作者:杨楠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14期
摘要一段时间,关于星座与犯罪的关系被人们热议。
星座与性格的联系已在大众,特别是青年人中流行,星座文化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
从人的性格分析入手,联系其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对犯罪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列举容易犯罪的性格类型和特点。
性格上的不良倾向容易导致犯罪。
考虑到星座学的流行,人们对星座与性格联系的心理暗示以及迷信,通过这一现象来预防和矫正犯罪是有意义的。
另外,依据犯罪嫌疑人性格特点来进行有效侦破,对收监的罪犯依据性格特点进行矫正和改造,也是值得研究的。
关键词星座性格犯罪预防矫正
作者简介:杨楠,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5-060-02
近期,两则关于星座与犯罪的消息在网上流传:一则是口袋律师APP对外发布的《首份法律数据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双鱼座、天蝎座是撑起整个犯罪率的“高手”,双鱼那种似水温柔的星座竟然排名第一;白羊座出乎意料的登上了暴力犯罪榜首。
另一则是十二星座与杀人犯罪的性格分析,逐一排出十二星座杀人犯罪的排名顺序,逐个分析各星座杀人犯罪的心理特征。
一时间,关于星座与犯罪的联系被人们热议。
一、摩羯座犯罪案例
从一起摩羯座犯罪的极端案例说起,早些时候,被称为《死亡医生》的杀人案曾震惊世界,杀人狂名叫哈罗德·希普曼(英文名Harold Shipman),生于1946年1月14日,职业是英国家庭医生,也是连环杀手,典型的摩羯座。
利用职业便利,采用药物杀人,有足够证据证明希普曼杀了215人,其中80%为女性,最年轻的41岁。
希普曼被判终生监禁,并被法官提议永不释放。
2004年在狱中自杀身亡。
有分析人士认为,希普曼的杀人与其性格因素及其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人们曾经一度对摩羯座的性格特点备受关注。
二、星座与性格的关系
星座和性格,不能具体明确其有效关联性。
性格的难以量化及难以追溯根源性,使其受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可能性大大加大。
星座本身并不能影响人的性格,但星座某些共性特征却有可
能发挥作用,也就是“星座文化”在性格中占有不可估测的比重。
从现代星座文化中的根源查询,我们发现“星座与性格之间是没有关联性的,但却与出生日期相互关联。
人们对某一固定日期范围内出生的人进行归类,并套上了一个固定的性格模板。
例如,我们认为:出生日期在10.23-11.22范围内的人,具有相对阴险冷酷、嫉妒心强、占有欲强的性格倾向。
这个判断很大意义上取决于出生日期,所以用“天蝎座”命名称呼。
而公历日期可以反映出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及四季气候,这些因素都难以构成对性格的影响。
星座对性格的影响来源于星体是某些人的看法,但月亮、太阳等星体作为宇宙中的一员,仅仅是发出微弱的引力、光线,这是种自然现象,并不能与人类产生联系。
而星座本身的名字却用来作为各种星座性格的模板,却有些断章取义之嫌。
“处女座”的性格某些程度上模仿了细腻、敏感等在主流文化中所代表的女子形象;天蝎座则以蝎子的形象及人类对蝎子的感官认知,赋予了阴险深沉、狠毒复仇的象征。
12个星座,都是人类或物化或想象出来的性格类型,简单的描述固化,并没有科学依据。
星座文化在某些方面使人们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一是归属感的需求。
人为了感受到集体带来的安全感,避免产生孤独心理,将自己可以划分到某一特定群体中。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并便于流传。
二是决策辅助作用。
人类的决策一般是通过主观意识形成的,但除此之外还借助占卜、求神算卦等方式帮助决策,这种方式并不是现在的时候开始流行实用,而是自古就有。
星座的运势预测产生的效果,从形式上说比较新颖,更有些神学韵味,神秘而易于流行。
为什么有时候会觉得星座准呢?因为人的多方面的性格特征,使其能够对应不同的星座的模板。
对于任何一个星座,找到一两条符合描述的特征不是难事,因此很多人就会觉得星座准确,而忽视了其它不同的因素。
但另一方面,因为星座文化已经十分流行,从某种意义上讲,尤其是对青年人而言,浏览星座特征及星座运势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并转化为一种舆情引导和心理暗示,这就对人的真实性格产生很大影响。
当人们被告知他的性格应该归入某一个星座模板时,就会潜移默化中向那种模板上靠拢,长此以往就越来越像,然后真正变为个人的性格特征。
这一点或许是星座对性格的唯一影响方式。
三、性格与犯罪的关系
犯罪,从概念上分为实质概念、混合概念、形式概念,是各种内在和外在特征的高度准确概括。
中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通俗的讲就是指触犯了法律。
(一)性格与犯罪
性格结构由于天、时、地、利的不同在性格特征中产生了千差万别的变化,而这种心理过程就是性格所产生的基础。
(二)容易犯罪的8种性格类型
1.讨厌工作的职业犯罪:
性格懒散,有厌恶工作倾向的人因为没有工作或是不断换工作,导致生活陷入困境而伸出罪恶之手。
常犯的罪有盗窃,诈骗,赌博,恐吓等。
惯犯较多。
2.财产犯罪:
意志薄弱,容易被诱惑的人。
常犯的罪有扒窃,盗窃,贪污公款等。
3.暴力犯罪:
性情暴躁,以自我为中心,不顺从自己的想法便对他人看不顺眼。
言行常显粗暴,尽管不是故意的,但很有可能杀人。
4.无法克制性欲的性犯罪:
虽然性格普通,但无法控制性欲,往往会犯猥亵罪或强奸罪。
这种类型的人通常都是惯犯。
5.危机型犯罪:
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犯罪。
比如被家庭暴力折磨的妻子杀死丈夫就属于这一类型。
每个人都有可能因此犯罪,是可能性最高的犯罪类型。
6.原始反应型犯罪:
使用一切手段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比如,只要没人看见,便开始偷盗。
性欲高涨时,便袭击身边的女性。
通常是突发型犯罪。
幼年时娇生惯养,挫折耐性差,不成熟的人常会实施此类犯罪。
7.有意识犯罪:
明知道犯法却执意犯罪。
犯罪包括不同政见,从事间谍工作,武装政变,诈骗等。
其中以信念坚定,头脑聪明的人居多。
8.无意识犯罪:
缺乏社会常识,在无意中犯罪。
原本认为自己的行为不犯法,可结果却犯了法。
如性骚扰,违反交通规则,伪造私人文件等属于无意识犯罪。
四、星座对犯罪的影响在哪里、有多大
(一)星座学认为:星座影响人的性格
星座作为占星学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实际上是恒星的组合。
从古时候开始,人类把成群的恒星与神话中的事物相关联,命名为“星座”。
人为划分星座是普遍认同的,文明的异同对于其划分和命名不尽相同。
只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日期,就可以查出他所属的星座。
星座学认为星座代表人的个性、意志力等因素,最终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
星座可以对一个人进行客观评价:如白羊座率真火爆、金牛座踏实执拗、双子座善变灵活、巨蟹座爱家亲切、狮子座王者风范、处女座洁癖严谨、天秤座优雅中庸、天蝎座城府极深、射手座盲目冲动、摩羯座谨慎刻板、水瓶座天马行空、双鱼座多愁善感等。
但星座学也承认,星座只是对一个人的基本认识。
(二)犯罪学认为:犯罪行为受人的性格影响
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是犯罪的成立必须具备的四个方面,也是必要条件。
虽然犯罪原因可以从很多理论层面去解释,但从犯罪者的性格特征出发探讨犯罪者的个性倾向或心理特征的观点颇有影响。
人的个性心理最重要的特征是性格,与人的情绪、道德、意志、情感息息相关,是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人的个性差异首先表现在性格上。
通过测量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发现犯罪者往往有如下个性倾向或心理特征:
1.漠视社会,不遵守社会规范。
2.缺乏道德心和责任感。
3.逻辑思维混乱,判断能力差。
4.自我意识强,不关心他人。
5.情商低,不接受失败和挫折,并把其失败原因归结于客观因素。
6.性格暴躁强势,攻击意识强。
7.感情脆弱,容易凭感情处事。
8.容易受到暗示。
9.多疑敏感,情绪波大动。
10.倔强固执,对问题认识有自我偏见等。
上述性格特征的人容易与犯罪现象或不良现象同化,从而导致犯罪。
(三)星座对犯罪行为真的有影响吗
星座和性格的关系,按照现行的星座文化观点,其实与星座无关,而是与出生日期有关。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只是给某一固定日期范围内出生的人套上了一个性格模板,与星座本身的名称相关。
“狮子座”性格模仿了狮子的形象,“天蝎座”则按蝎子的形象描述。
星座文化只是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所以说,虽然性格因素对人的行为,包括犯罪行为产生影响,但由于星座对性格的影响本身是一种不靠谱的说法,星座与犯罪的联系最多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五、犯罪的预防和矫正
回到文章最开始提到的变态医生杀人狂希普曼,摩羯座,从他的成长经历可以探究到一些性格成因。
17岁时,他目睹母亲去世,对他打击很大,母亲的死激发了他学医的兴趣,母亲由于病痛长期依赖海洛因。
日后,用海洛因杀人激发了他心理的欲望。
他不能容忍与母亲年龄相仿的妇女幸福地生活。
希普曼工作很努力,并且“和善”的外表吸引了大批的病人。
这些性格特点似乎与摩羯座坚忍不拔、城府很深、待人热情的特征相吻合,但仍然掩盖不住一颗罪恶的心。
其实,不管是什么星座,什么性格特点,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性格成因的分析,对犯罪的预防和矫正也是至关重要的。
纵然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能够证明星座与犯罪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但必须承认的是,性格上的不良倾向容易导致犯罪。
考虑到星座学的流行,人们对星座与性格联系的心理暗示以及迷信,通过这一现象来预防和矫正犯罪也是有意义的。
另外,是否能够依据犯罪嫌疑人星座或性格特点来进行有效侦破,能否对收监的罪犯依据星座或性格特点进行有效矫正和改造,这些也是值得研究的。
参考文献:
[1]Ronald Blackburn著.吴宗宪、刘邦惠,等译.犯罪行为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罗大华、何为民.犯罪心理学.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