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氧化还原反应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工业上处理含苯酚废水的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Ⅰ.测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

测定原理:
+3Br 2→↓+3HBr 测定步骤:
步骤1:准确量取25.00mL 待测废水于250mL 锥形瓶中。

步骤2:将5.00mL 1amol L -⋅浓溴水(量)迅速加入到锥形瓶中,塞紧瓶塞,振荡。

步骤3:打开瓶塞,向锥形瓶中迅速加入bmL 10.10mol L -⋅KI 溶液(过量),塞紧瓶塞,振荡。

步骤4:滴入2~3滴指示剂,再用10.010mol L -⋅223Na S O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223Na S O 溶液1V mL (反应原理:2223246I 2Na S O 2NaI Na S O +=+)。

待测废水换为蒸馏水,重复上述步骤(即进行空白实验),消耗223Na S O 溶液2V mL 。

(1)“步骤1”量取待测废水所用仪器是________。

(2)为了防止溴的挥发,上述步骤中采取的措施包括迅速加入试剂和________。

(3)“步骤4”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

(4)该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________1mg L -⋅(用含1V 、2V 的代数式表示)。

如果空白实验中“步骤2”忘记塞紧瓶塞,则测得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如果空白实验中“步骤4”滴定至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得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________。

Ⅱ.处理废水。

采用Ti 基2PbO 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含苯酚的废水为电解液,通过电解,阳极上产生羟基(·OH ),阴极上产生22H O 。

通过交排列的阴阳两极的协同作用,在各自区域将苯酚深度氧化为2CO 和2H O 。

(5)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6)写出苯酚在阴极附近被22H O 深度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酸式)滴定管 塞紧瓶塞 滴入一滴溶液后,锥形瓶内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 ()2194V -V 15
偏低 偏低 2H O e OH H -+-=⋅+ 652222C H OH 14H O 6CO 17H O +=↑+
【解析】
【分析】
向呈有待测废水加入浓溴水反应后得到三溴苯酚的沉淀,再加入KI 溶液与剩下的Br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I 2,方程式为Br 2+2I -===I 2+2Br -,再用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I 2,可根据消耗的Na 2S 2O 3标准溶液的体积和浓度算出溶液中剩余的Br 2的物质的量,再设置一个空白实
验测出浓溴水的物质的量,用Br 2总的物质的量-剩余Br 2的物质的量即可得出与苯酚反应的Br 2的物质的量,再结合反应方程式得到苯酚的物质的量,从而求出废水中苯酚的含量,结合实验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解答问题。

【详解】
(1)由于苯酚显酸性,因此含苯酚的废水为酸性,“步骤1”中准确量取废水时所用的仪器可选用酸式滴定管,故答案为:酸式滴定管;
(2)由于溴单质易挥发,因此可采用塞进瓶塞、迅速加入试剂等方法防止其挥发,故答案为:塞紧瓶塞;
(3)用0.01mol/L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由于Na 2S 2O 3标准溶液会反应I 2,加入的淀粉遇I 2变成蓝色,所以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一滴溶液后,锥形瓶内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故答案为:滴入一滴溶液后,锥形瓶内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
(4)根据反应方程式可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关系式:
2
22231
122Br ~2KI ~I ~2Na S O 0.005V 0.01V 0.005V 0.01V
剩下的浓溴水中Br 2的物质的量为0.005V 1 mmol ,将待测废液换成蒸馏水时,5mL amol/L 的浓溴水中Br 2的物质的量为0.005V 2 mmol ,则与苯酚参与反应的Br 2的物质的量为0.005(V 2-V 1) mmol ,根据方程式+3Br 2→↓+3HBr 可得苯酚的物质的量为()210.005V -V 3 mmol ,质量为()21940.005V -V 3
⨯mg ,则该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2121-13940.005V -V mg 94V -V 3mg L 251015
L -⨯=⨯g ,若步骤2中忘记塞进瓶塞,溴单质挥发,导致最终消耗的Na 2S 2O 3的体积偏小,则测得苯酚的含量偏低,如果空白实验中步骤4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读得的体积偏小,则消耗的Na 2S 2O 3的体积偏小,使测得苯酚的含量偏低,故答案为:()2194V -V 15
;偏低;偏低; (5)由题干信息可知,Ti 基PbO 2为阳极,则阳极H 2O 失去电子产生·OH ,电极反应式为H 2O-e -===H ++·OH ,故答案为:H 2O-e -===H ++·OH ;
(6)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苯酚被阴极产生的H 2O 2深度氧化产生CO 2和H 2O ,有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得到其反应方程式式为C 6H 5OH+14H 2O 2===6CO 2↑+17H 2O ,故答案为:
C 6H 5OH+14H 2O 2===6CO 2↑+17H 2O 。

2.碘酸钾(3KIO )是重要的微量元素碘添加剂。

实验室设计下列实验流程制取并测定产品中3KIO 的纯度:
其中制取碘酸(3HIO )的实验装置见图,有关物质的性质列于表中
物质
性质 HIO 3
白色固体,能溶于水,难溶于CCl 4 KIO 3 ①白色固体,能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②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氧化反应:ClO -+IO 3-=IO 4-+Cl -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 中参加反应的盐酸所表现的化学性质为______________。

(2)装置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

B 中所加CCl 4的作用是_________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3)分离出B 中制得的3HIO 水溶液的操作为____________;中和之前,需将HIO 3溶液煮沸至接近于无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避免降低3KIO 的产率。

(4)为充分吸收尾气,保护环境,C 处应选用最合适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5)为促使3KIO 晶体析出,应往中和所得的3KIO 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

(6)取1.000g 3KIO 产品配成200.00mL 溶液,每次精确量取20.00mL 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KI 溶液和稀盐酸,加入淀粉作指示剂,用0.1004mol/L 223Na S O 溶液滴定。

滴定至终点时蓝色消失(2--2-22346I +2S O =2I +S O ),测得每次平均消耗223Na S O 溶液
25.00mL 。

则产品中3KIO 的质量分数为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还原性、酸性 22235CI +I +6H O==2HIO +10HCl 充分溶解2I 和2Cl ,以增大反应物浓度 分液 除去2Cl (或-ClO ),防止氧化3KIO C 乙醇(或酒精) 89.5%。

【解析】
【分析】
装置A 用于制取Cl 2,发生的反应为:KClO 3+6HCl(浓)=KCl+3Cl 2↑+3H 2O ,装置B 中发生的是制取HIO 3的反应,装置C 为尾气处理装置,既要吸收尾气中的HCl 和Cl 2,还要防止倒吸。

【详解】
(1)装置A 中发生的反应为:KClO 3+6HCl(浓)=KCl+3Cl 2↑+3H 2O ,浓盐酸中的Cl 元素有一部分失电子转化为Cl 2,表现出还原性,还有一部分Cl 元素没有变价转化为KCl (盐),表现出酸性,故答案为:还原性、酸性;
(2)装置B 中发生的反应为:5Cl 2+I 2+6H 2O=2HIO 3+10HCl ,Cl 2和I 2均难溶于水,易溶于CCl 4,加入CCl 4可使二者溶解在CCl 4中,增大反应物浓度,故答案为:
5Cl 2+I 2+6H 2O=2HIO 3+10HCl ;充分溶解I 2和Cl 2,以增大反应物浓度;
(3)分离B 中制得的HIO 3水溶液的操作为分液,HIO 3溶液中混有的Cl 2在碱性条件下转化为ClO -,ClO -会将IO 3-氧化为IO 4-,因此在中和前需要将Cl 2除去,故答案为:分液;除去Cl 2(或ClO -),防止氧化KIO 3;
(4)尾气中主要含HCl 和Cl 2,需用NaOH 溶液吸收,同时要防止倒吸,故答案为:C ; (5)因为KIO 3难溶于乙醇,向KIO 3溶液中加入乙醇可降低其溶解度,促使KIO 3晶体析出,故答案为:乙醇(或酒精);
(6)每20mLKIO 3溶液中,加入KI 溶液和稀盐酸发生的反应为:IO 3-+5I -+6H +=3I 2+3H 2O ,滴定时发生的反应为:I 2+2S 2O 32-=2I -+S 4O 62-,可列出关系式:IO 3-~3I 2~6S 2O 32-,每次平均消耗的n(S 2O 32-)= 0.1004mol/L×0.025L=0.00251mol ,则每20mLKIO 3溶液中,n(KIO 3)=n(IO 3-)= n(S 2O 32-)÷6=0.00251mol÷6=0.000418mol ,200mL 溶液中,n(KIO 3)=0.00418mol ,产品中KIO 3的质量分数=
214g mol 0.00418mol ×100%1g
/ =89.5%,故答案为:89.5%。

【点睛】
1g 样品配成了200mL 溶液,而根据关系式计算出的是20mL 溶液中KIO 3的物质的量,需扩大10倍才能得到1g 样品中KIO 3的物质的量。

3.铋酸钠(NaBiO 3)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试剂,在水中缓慢分解,遇沸水或酸则迅速分解。

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取铋酸钠并探究其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
Ⅰ.制取铋酸钠
制取装置如图(加热和夹持仪器已略去),部分物质性质如下:
物质 NaBiO 3
Bi(OH)3 性质 不溶于冷水,浅黄色 难溶于水;白

(1)B 装置用于除去HCl ,盛放的试剂是___;
(2)C 中盛放Bi(OH)3与NaOH 混合物,与Cl 2反应生成NaBiO 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3)当观察到___(填现象)时,可以初步判断C 中反应已经完成;
(4)拆除装置前必须先除去烧瓶中残留Cl 2以免污染空气。

除去Cl 2的操作是___; (5)反应结束后,为从装置C 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品,需要的操作有___;
Ⅱ.铋酸钠的应用——检验Mn 2+
(6)往待测液中加入铋酸钠晶体,加硫酸酸化,溶液变为紫红色,证明待测液中存在Mn 2+。

①产生紫红色现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②某同学在较浓的MnSO 4溶液中加入铋酸钠晶体,加硫酸酸化,结果没有紫红色出现,但观察到黑色固体(MnO 2)生成。

产生此现象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

Ⅲ.产品纯度的测定
(7)取上述NaBiO 3产品wg ,加入足量稀硫酸和MnSO 4稀溶液使其完全反应,再用cmo1·L -1的H 2C 2O 4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MnO 4-(已知:H 2C 2O 4+MnO 4-——CO 2+Mn 2++H 2O ,未配平),当溶液紫红色恰好褪去时,消耗vmL 标准溶液。

该产品的纯度为___(用含w 、c 、v 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饱和食盐水 Bi(OH)3+3OH -+Na ++Cl 2=NaBiO 3+2Cl -+3H 2O C 中白色固体消失(或黄色不再加深) 关闭K 1、K 3,打开K 2 在冰水中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5NaBiO 3+2Mn 2++14H +=5Bi 3++2MnO 4-+5Na ++7H 2O 3Mn 2++2MnO 4-+2H 2O=5MnO 2↓+4H +
-3
2cv w
8010 ×100%或0.28cv w ×100%或28cv w % 【解析】
【分析】
用浓HCl 和MnO 2反应制备Cl 2,其中混有挥发出来的HCl ,要用饱和食盐水出去,然后利用Cl 2的强氧化性在碱性条件下将Bi(OH)3氧化成NaBiO 3;利用Mn 2+的还原性将NaBiO 3还原而Mn 2+被氧化成紫红色溶液MnO 4-来检验NaBiO 3的氧化性;实验结束后Cl 2有毒,要除去,做法是打开三颈烧瓶的NaOH 溶液,使其留下和氯气反应;NaBiO 3纯度的检测利用NaBiO 3和Mn 2+反应生成MnO 4-,MnO 4-再和草酸反应来测定,找到NaBiO 3、Mn 2+、MnO 4-
、草酸四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在计算即可。

【详解】
(1)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 ,用饱和食盐水,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
(2)反应物为Bi(OH)3、Cl 2和NaOH 混合物,+3价的Bi 被氧化成NaBiO 3,Cl 2被还原成Cl -,根据原子守恒还有水生成,所以反应为:Bi(OH)3+3OH -+Na ++Cl 2=NaBiO 3+2Cl -+3H 2O ,故答案为:Bi(OH)3+3OH -+Na ++Cl 2=NaBiO 3+2Cl -+3H 2O ;
(3)C 中反应已经完成,则白色的Bi(OH)3全部变为了黄色的NaBiO 3,故答案为:C 中白色固体消失(或黄色不再加深);
(4)从图上来看关闭K 1、K 3,打开K 2可使NaOH 留下与氯气反应,故答案为:关闭K 1、K 3,打开K 2;
(5)由题意知道NaBiO 3不溶于冷水,接下来的操作尽可能在冰水中操作即可,操作为:在冰水中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故答案为:在冰水中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6)①往待测液中加入铋酸钠晶体,加硫酸酸化,溶液变为紫红色,证明待测液中存在Mn 2+,说明铋酸钠将Mn 2+氧化成MnO 4-,因为是酸性条件,所以铋酸钠被还原成Bi 3+,据此写方程式并配平为5NaBiO 3+2Mn 2++14H +=5Bi 3++2MnO 4-+5Na ++7H 2O ,故答案为:5NaBiO 3+2Mn 2++14H +=5Bi 3++2MnO 4-+5Na ++7H 2O ;
②由题意可知,Mn 2+过量,铋酸钠少量,过量的Mn 2+和MnO 4-发生反应生成了黑色的MnO 2,反应方程式为3Mn 2++2MnO 4-+2H 2O=5MnO 2↓+4H +,故答案为:3Mn 2++2MnO 4-+2H 2O=5MnO 2↓+4H +;
(7)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找出关系式为:5NaBiO 3~2Mn 2+~2MnO 4-~5H 2C 2O 4,计算铋酸钠理论产量:
3224
35NaBiO ~5H C O 1400g 5mol m()cv 10mol
-⨯理论
解得m (理论)=0.28CVg ,所以纯度=0.28cv g Wg ×100%=0.28v c W
×100%,所以答案为:-3
2cv w
8010⨯×100%或0.28cv w ×100%或28cv w %。

【点睛】
(7)在复杂的纯度、产率等计算中,用得失电子守恒法找出各关键物质之间的关系,由此计算,可以事半功倍,如本题中的关系5NaBiO 3 ~ 5H 2C 2O 4,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4.羟氨(NH 2OH )是一种还原剂,和联氨一样是一种弱碱,不稳定,室温下吸收水汽迅速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羟氨的电子式___。

(2)利用KMnO 4标准溶液定量间接测定羟氨的纯度。

测定步骤如下:
①溶液配制:称取5.0g 某羟氨样品,溶解在______酸中后加适量蒸馏水,将其全部转移至100mL 的______中,加蒸馏水至_______。

②取20.00mL 的羟氨酸性溶液与足量硫酸铁在煮沸条件下反应:2NH 2OH 2++4Fe 3+=N 2O↑
+4Fe 2++H 2O +6H +,生成的Fe 2+用0.4000 mol·
L -1的酸性KMnO 4溶液滴定,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请写出Fe 2+与酸性KMnO 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

重复滴定3次,每次消耗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如表所示:
计算试样的纯度____%。

(3)下列操作导致误差偏高的有______(填编号)。

a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b 滴定管未经润洗盛装KMnO 4溶液
c 羟氨称量时,时间过长和溶解时没有及时用酸酸化
d KMnO 4溶液起始读数仰视,终点正常读数 【答案】 硫酸 容量瓶 刻度线 当最后一滴滴入时,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5F
e 2++MnO 4-+8H +=5Fe 3++Mn 2++4H 2O 66 ab
【解析】
【分析】
(1)根据羟氨化学式写出其电子式;
(2)①羟氨应溶解在H 2SO 4中,因为HCl 中的Cl 会被MnO 4-氧化;
②用酸性KMnO 4溶液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当最后一滴滴入时,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写出Fe 2+
与酸性KMnO 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根据物质的量的关系计算式样纯度;
(3)根据氧化还原滴定的相关操作分析实验误差。

【详解】
(1)根据羟氨化学式NH 2OH 可知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2)①羟氨应溶解在H 2SO 4中,因为HCl 中的Cl 会被MnO 4-氧化,将其全部转移至100mL 的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故答案为:硫酸;容量瓶;刻度线;
②用酸性KMnO 4溶液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当最后一滴滴入时,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写出Fe 2+与酸性KMnO 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 2++MnO 4-+8H +=5Fe 3++Mn 2++4H 2O ;由消耗高锰酸钾体积表可知,第一次误差过大,舍去,V (平均)=19.982022
0+.=20.00mL ; 设滴定时NH 2OH 2+的物质的量为xmol ,依据离子方程式可得关系式:
+-224-35NH OH 2MnO 5
2x
=20.00100.4n c V =⨯⨯⨯:
解得x=0.02 因总量为100mL ,所以n (NH 2OH 2+)=0.02×5=0.1mol
m=n ⋅M =0.1×33g/mol =3.3g
w =100%m m ⨯样=3.35.0
⨯100%=66% 故答案为:当最后一滴滴入时,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5Fe 2++MnO 4-+8H +=5Fe 3++Mn 2++4H 2O ;66;
(3)a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失会导致V 标准偏大,计算结果偏高; b .滴定管未经润洗盛装KMnO 4溶液,相当于把KMnO 4溶液稀释,滴定时消耗体积增大,计算结果偏高;
c .羟氨称量时,时间过长和溶解时没有及时用酸酸化会导致羟氨被氧化,导致消耗体积偏小,计算结果偏低;
d .KMnO 4溶液起始读数仰视,终点正常读数,导致消耗体积偏小,计算结果偏低; 故答案为:ab 。

【点睛】
注意氧化还原滴定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根据公式判断不同操作可能引起的实验误差。

5.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备KClO 溶液,并通过KClO 溶液与33Fe(NO )溶液的反应制备高效水处理剂24K FeO .已知24K FeO 具有下列性质①可溶于水、微溶于浓KOH 溶液,②在05-℃℃、强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③在3Fe +和3Fe(OH)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④在酸性至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反应生成3Fe(OH)和2O 。

(1)装置A 中4KMnO 与盐酸反应生成2MnCl 和2Cl ,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装置B 的作用是______。

(2)2Cl 和KOH 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生成3KClO ,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制备24K FeO 时,KClO 饱和溶液与33Fe(NO )饱和溶液的混合方式为:在搅拌下,将33Fe(NO )饱和溶液缓慢滴加到KClO 饱和溶液中。

理由是______。

(4)已知pH 11>时2Zn(OH)能溶于NaOH 溶液生成24[Zn(OH)].-下表列出了几种离子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 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1.0mol L -⋅计算)。

开始沉淀的pH 沉淀完全的pH
3Fe + 1.1 3.2
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2230%H O 、131.0mol L HNO -⋅、11.0mol L NaOH.-⋅由某硫酸锌溶
液(含2Fe +、3Fe +杂质)制备ZnO 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①______;
②______;
③过滤;
④______;
⑤过滤、洗涤、干燥;
900⑥℃煅烧。

【答案】2KMnO 4+16HCl=2KCl+2MnCl 2+5Cl 2↑+8H 2O 除去2Cl 中的HCl
2323Cl 6OH 5Cl ClO 3H O ----+++V
24K FeO 在3Fe +作用下会分解 向硫酸锌溶液中加入适量2230%H O ,使其充分反应 滴加11.0mol L NaOH -⋅,调节溶液pH 约为5(或
3.2pH 5.9)≤<,使3Fe +沉淀完全 向滤液中滴加11.0mol L NaOH -⋅,调节溶液pH 约为10(或8.9pH 11)≤≤,使2Zn +沉淀完全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A 装置 中用高锰酸钾与盐酸反应制得氯气,氯气中有挥发出的来的氯化氢,所以B 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装置C 中用氯气与氢氧化钾溶液应制得次氯酸钠,反应的尾气氯气用氢氧化钾吸收。

【详解】
()41KMnO 具有强氧化性,将盐酸中氯离子氧化为2Cl ,反应还有水生成,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KMnO 4+16HCl=2KCl+2MnCl 2+5Cl 2↑+8H 2O ,由于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 ,应饱和食盐水吸收HCl 除去,
故答案为:2KMnO 4+16HCl=2KCl+2MnCl 2+5Cl 2↑+8H 2O ;除去2Cl 中的HCl ; ()22Cl 和KOH 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生成3KCl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323Cl 6OH 5Cl ClO 3H O ----
+++V ,故答案为:
2323Cl 6OH 5Cl ClO 3H O ----+++V ;
()3由题意可知24K FeO 在3Fe +和3Fe(OH)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则KClO 饱和溶液与33Fe(NO )饱和溶液的混合方式为:在搅拌下,将33Fe(NO )饱和溶液缓慢滴加到KClO 饱和溶液中,故答案为:24K FeO 在3Fe +作用下会分解;
()4根据表中阳离子沉淀的PH 可知,由除去铜的滤液制备ZnO 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向滤液中加入2230%H O ,使其充分反应,目的使2Fe +转化完全为3Fe +,②加氢氧化钠溶液,控制PH 在4左右,使3Fe +沉淀完全,③过滤,④向滤液中滴加11.0mol L NaOH -⋅,调节溶液PH 约为10(或8.9pH 11)≤≤,使2Zn +沉淀完全,⑤过滤、洗涤、干燥,⑥900℃煅烧。

故答案为:①向硫酸锌溶液中加入适量30% 22H O ,使其充分反应;②滴加1.0 1mol L NaOH -⋅,调节溶液pH 约为5(或3.2pH 5.9)≤<,使3Fe +沉淀完全;④向滤液中滴加1.0 1mol L NaOH -⋅,调节溶液pH 约为10(或8.9pH 11)≤≤,使2Zn +沉淀完全。

【点睛】
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A 装置中用高锰酸钾与盐酸反应制得氯气,氯气中有挥发出的来的氯化氢,所以B 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装置C 中用氯气与氢氧化钾溶液应制得次氯酸钠,反应的尾气氯气用氢氧化钾吸收,以此解答该题。

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氯气的性质并模拟工业制备漂白粉,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①A 中反应为 KClO 3+6HCl(浓)=KCl +3Cl 2↑+3H 2O ;
②石灰乳的主要成分为Ca(OH)2,其他杂质不参与反应。

(1)B 装置作用____。

实验结束后,立即将 B 中溶液滴几滴在紫色石蕊试纸上,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装置C 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 中I 、II 、III 处依次放入的物质正确的是___(填编号)。

编号
I II III A
干燥的有色布条 碱石灰 湿润的有色布条 B
干燥的有色布条 浓硫酸 湿润的有色布条 C 湿润的有色布条 浓硫酸 干燥的有色布条
(3)待E中物质完全反应后,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得到漂白粉样品,其主要成份为___(填化学式)
(4)F装置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

(5)为测定(3)中所得漂白粉的有效成份含量。

称取ag漂白粉样品溶解,往所得溶液中通入 CO2至产生沉淀最大值时,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为bmol,则该漂白粉中有效成份的质量分数为_____(用含a、b的式子表示)。

【答案】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试纸变红不褪色 C CaCl2、Ca(ClO)2 Cl2+2NaOH
==NaCl+ NaClO+H2O CO2+H2O+Ca(ClO)2 == CaCO3↓+2HClO 143b
a
【解析】
【分析】
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用浓盐酸与氯酸钾反应制备氯气,盛有饱和食盐水的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盛有浓硫酸的装置D的作用是干燥氯气,盛有石灰乳的装置E的作用是制备漂白粉,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的尾气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
(1)盛有饱和食盐水的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实验结束后,因饱和食盐水吸收氯化氢气体,使溶液呈酸性,滴在紫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色,由于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溶液中没有次氯酸,不能使试纸褪色,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试纸变红不褪色;
(2)氯气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有色布条褪色,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则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时,C中I、II、III处依次放入的物质湿润的有色布条、浓硫酸、干燥的有色布条,C
正确,故答案为:C;
(3)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则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故答案为:CaCl2、Ca(ClO)2;
(4)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的尾气氯气,过量的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防止污染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 ==NaCl+ NaClO+H2O,故答案为:Cl2+2NaOH ==NaCl+ NaClO+H2O;
(5)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漂白粉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次氯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Ca(ClO)2 == CaCO3↓+2HClO;由题意可知,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bmol,则有效成分次氯酸钙的质量为
bmol×143g/mol=143bg,该漂白粉中有效成份的质量分数为143b
,故答案为:
a
CO2+H2O+Ca(ClO)2 == CaCO3↓+2HClO;143b。

a
【点睛】
氯气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
具有漂白性使有色布条褪色,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是设计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实验方案的依据,也是解答试题的关键。

7.小明很喜欢化学实验课,今天要学习“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1)实验前小明预测说:Fe2+肯定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

你认为他预测的依据
是:。

(2)小明欲用实验证明他的预测。

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试剂:3%的H2O2溶液、锌粒、铜片、0.1mol·L-1FeCl2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

①若小明计划在0.1mol·L-1FeCl2溶液滴入新制氯水,探究Fe2+的还原性,你预计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现象是: ________ (写离子方程式)、溶液由浅绿色变色。

②实验中,小明发现现象不太明显,老师分析可能是产物的含量太低,建议可以通过检验Fe2+被氧化的产物Fe3+的存在以获取证据。

你认为可选滴入小明所得的混合液中,并通过溶液出现色的现象,证明小明的观点和实验方案都是正确的。

③对于证明Fe2+具有氧化性,小明认为金属单质都具有还原性,并分别将铜片、锌粒投入FeCl2溶液中,结果铜片没变化,锌粒逐渐变小。

由此说明三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3)小明分析H2O2中氧元素显-1价(中间价),并提出疑问:H2O2与FeCl2的反应时,Fe2+还作氧化剂吗?
①请你为小明梳理相关问题:若Fe2+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应转化成(填微粒符号,下同),若Fe2+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应转化成。

②实际上Fe2+的还原性较强,实验室的FeCl2溶液常因氧化而变质。

除杂的方法
是:,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1)因为Fe2+中铁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2)①Cl2+2Fe2+=2Cl-+2Fe3+,棕黄(黄);②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红)色;③Zn、Fe、Cu (或Zn>Fe>Cu);(3)①Fe, Fe3+;②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2Fe3++ Fe= 3Fe2+。

【解析】
试题分析:(1)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铁的价态一般是0、+2、+3,+2价位于中间,因此Fe2+有还原性和氧化性;(2)①氯水具有强氧化性,发生2Fe2++Cl2=2Fe3++2Cl-,Fe3+显黄色或棕黄色;②检验Fe3+用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Fe3+的存在;③根据利用金属性强的置换出金属性弱的,铜片无变化,说明Fe的金属性强于铜,锌粒逐渐变小,发生Zn+Fe2+=Zn2++Fe,说明Zn的金属性强于Fe,即金属性强弱:Zn>Fe>Cu;(3)①氧化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Fe2+转变成Fe,还原性: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Fe2+转变成Fe3+;②利用Fe3+具有强氧化性,能和金属单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因此加入单质铁,发生Fe+2Fe3+
=3Fe2+。

考点: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

8.(1)难溶物PbSO4溶于CH3COONH4溶液可制得易溶于水的(CH3COO)2Pb,发生的反应为
PbSO 4+2CH 3COONH 4=(CH 3COO)2Pb +(NH 4)2SO 4,说明(CH 3COO)2Pb 是________(填“强”或“弱”)电解质。

(2)已知次磷酸(H 3PO 2)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H 2PO 2和H 2O ,则次磷酸是_____元酸(填“一”、“二”或“三”)。

(3)工业上制玻璃和水泥需用到的共同原料是________(填化学式)。

(4)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2 L 的真空密闭容器中(预先装入催化剂)通入1 mol N 2和3 mol H 2,发生反应:N 2(g)+3H 2(g)⇌2NH 3(g)。

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内压强是起始的0.9
倍,在此时间内,H 2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
min),则所经过的时间为______min (5)高铁酸钠(Na 2FeO 4)具有强氧化性,可对自来水进行消毒、净化。

高铁酸钠可用氢氧化铁和次氯酸钠在碱性介质中反应得到,请补充并配平下面离子方程式。

____Fe(OH)3 +____ClO -+____OH -=__FeO 42-+___Cl -+__
(6)在反应11P+15CuSO 4+24H 2O=5Cu 3P+6H 3PO 4+15H 2SO 4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当有2mol H 3PO 4生成,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答案】弱 一 CaCO 3 3 2 3 4 2 3 5H 2O P 、CuSO 4 10mol
【解析】
【分析】
【详解】
(1)硫酸铅在水溶液里存在溶解平衡,加入醋酸铵时,醋酸根离子和铅离子生成难电离物质或弱电解质醋酸铅,促使硫酸铅溶解,说明(CH 3COO)2Pb 是弱电解质;
(2)H 3PO 2与足量的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H 2PO 2,说明H 3PO 2只能电离出一个氢离子,所以H 3PO 2是一元酸;
(3)水泥的生产原料为黏土、石灰石,制玻璃的主要原料为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共同原料为CaCO 3;
(4)容器体积为2L ,所以初始投料c (N 2)=0.5mol/L ,c (H 2)=1.5mol/L ,设△c (N 2)=x mol ,列三段式有:
()()()
-1-1-1223+mol L 0.5 1.50mol L x 3x 2x
mol L 0.5-x 1.N g 3H g 2NH g 5-3x 2x
ƒg g g 起始()转化()平衡() 容器内压强是起始的0.9倍,温度和容器容积不变,气体的压强比等于浓度之比,所以()()-1
-1
0.5-x+1.5-3x+2x mol L =0.90.5+1.5mol L g g ,解得x=0.1mol/L ,则△c (H 2)=0.3mol/L ,v (N 2)=0.1 mol/(L·min),则反应时间t=()
-1
0.0.3mol L = 1 mol/L min c v ∆g g =3min ; (5)铁元素化合价由+3升高为+6,失去3个电子,氯元素化合价由+1降低为-1,得2个电子,取最小公倍数,则氢氧化铁与高铁酸根前系数为2,次氯酸跟与氯离子前系数为3,再根据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配平得2Fe(OH)3+3ClO -+4OH -=2FeO 42-+3Cl -+5H 2O ;
(6)Cu 3P 中P 元素化合价为-3,H 3PO 4中P 元素化合价为+5,所以P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u 元素化合价由CuSO 4中的+2降低为Cu 3P 中+1,所以CuSO 4也是氧化剂,即氧化剂
为P、CuSO4;当有2mol H3PO4生成,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5-0)=10mol。

9.过氧硫酸氢钾复合盐(K2SO4•KHSO4•2KHSO5)易分解,可用作漂白剂、NO x和SO2等的脱除剂。

某研究小组制备过氧硫酸氢钾复合盐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浓硫酸与H2O2反应,部分转化为过硫酸(化学式为H2SO5,是一种一元强酸)(1)H2SO5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其中过氧键的数目为________;工业上用过氧硫酸氢钾复合盐溶液脱除NO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反应物的量一定,在上述流程的“转化”步骤中需用冰水浴冷却,且缓慢加入浓硫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晶”操作中,加入K2CO3即可获得过氧硫酸氢钾复合盐晶体,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氧硫酸氢钾复合盐产率(以产品含氧量表示)随溶液pH和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该过程适宜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4)产品中KHSO5含量的测定:取1.000g产品于锥形瓶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加入
5mL5%的硫酸和5mL25%的KI溶液,再加入1mL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0.2000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液的体积为25.00mL。

已知:2KHSO5+4KI+H2SO4 = 2I2+3K2SO4+2H2O I2+2Na2S2O3 =Na2S4O6+2NaI
①用_____滴定管盛装标准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填“甲”或“乙”)。

②产品中KHSO5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答案】1 3HSO5-+2NO+H2O = 3SO42-+2NO3-+5H+防止浓硫酸与H2O2溶液混合时放出大量热使H2O2分解 5K2CO3+4H2SO5+4H2SO4 =2(K2SO4•KHSO4•2KHSO5)↓+5CO2↑+
5H2O 控制pH在2.0~2.5之间,温度在0℃左右乙 38.00%
【解析】
【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