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课件5.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丽叶》(1595)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 因素。
中期(1601~1607年):这时英国农村的 “圈地运动”正在加速进行,王权和资产阶级 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瓦解,社会矛盾深化 重结,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詹姆士一世继 位后的挥霍无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 剧,反抗迭起。在这种情况下,莎士比亚深感 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加剧,创作 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其所写的悲 剧也不是重在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重在揭 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代表作《哈姆 雷特》(16O1)展现了一场进步势力与专治
野蛮、愚昧与迷信的世界观。但现在,人 文主义已泛化成一种强调人的作用、地位 与作用的世界观或意识形态。从这个意义 上,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中蕴含 着非常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
人文主义的特征是:提倡个性解放,尊 重人权,尊重人的价值,反对神权,反对 愚昧和迷信。
分析哈姆雷特的性格并分析造成其 悲剧的原因?
晚期(1608~1612年):这时詹姆士一世 王朝更加腐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莎士比亚 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乃退居故乡写浪漫 主义传奇剧。其创作风格也随之表现为浪漫
空幻。《辛白林》(1609)和《冬天的故事》 (1610)写失散后的团聚或遭诬陷后的昭雪、 和解。《暴风雨》(1611)写米兰公爵用魔法 把谋权篡位的弟弟安东尼奥等所乘的船摄到荒 岛,并宽恕了他,其弟也交还了王位。一场类 似《哈姆雷特》的政治风暴,在宽恕感化中变 得风平浪静。
克劳狄斯看戏时有什么表现?说明 了什么?
他先问戏的情节,又问戏名,担心 自己的罪恶被揭穿。后来又脸色阴沉, 坐立不安,戏未演完即匆忙离开。回去 以后“非常不舒服”“发脾气”。这些 都反映了他做贼心虚,他就是杀国王的 凶手。
什么叫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 思想武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具有 鲜明的革命性和先进性。但它强调个人意 志,其物质基础为私有制,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谓人文主义,从原意讲,指的是文艺复 兴时期借助于古典知识──主要是希腊哲学 与艺术,来反驳经院哲学与神学,提倡人 的个性发展与思想解放的思潮,是一种与 以神为本位的神本主义相对立、反对
奥菲利娅的哥哥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揭露了克 劳斯迪的阴谋。哈姆雷特用最后的一点力气用 手中的毒剑击中了克劳斯迪,自己也毒发自亡。
(1564~1616) 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 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 家庭,曾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13岁时家道中 落辍学经商,约1586年前往伦敦。先在剧院门 前为贵族顾客看马,后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 演员、剧作家和股东。1597年在家乡购置了房 产,一生的最后几年在家乡度过。
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吮舐 砧板 傀儡 害臊 觊觎 哀恸 缔结 衾被 别无长物
节选部分出现了几个人物?主要人物 是谁?
哈姆雷特:前丹麦国王之子,今王之侄子 波洛涅斯:御前大臣 罗森格兰兹:朝臣 吉尔登斯吞:朝臣 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 克劳狄斯:丹麦现国王、杀害前国王凶手 王后:哈姆雷特之母 奥菲利娅:波洛涅斯之女 伶王、伶后
1落入敌人圈套,不幸牺牲。 2未完成扭转乾坤的社会人文使命。
1、脱离人民群众。 2、封建统治势力太强大。
试分析克劳狄斯的人物形象?
阴险狡诈,善于玩弄两面派手法,他 “败坏伦常,嗜杀贪婪”。他对哈姆雷特 表面上慈父般的关怀,实际上是掩藏着杀 机。他派哈姆雷特去英国留学,是为了借 英王之手除掉哈姆雷特;挑动雷欧提斯与 哈姆雷特比剑,剑上涂毒,也是为借他人 之手杀死哈姆雷特;他机关算尽,却万万 没有料到自己也中了毒剑,搬石头砸自己 的脚。
一方面想复仇,一方面又碍于母亲的面子,同 时他也不十分确定父亲鬼魂的话,非常苦恼。 哈姆雷特决定要证实克劳斯迪的罪行,正好这 时宫中来了一个戏班子,他安排了一出戏,内 容是一个维也纳的公爵被他的一个近亲在花园 里毒死,不久这个凶手还骗取了公爵夫人的爱。 戏演时,他在旁边注意观察克劳斯迪,见克劳 斯迪坐立不安,中途就离去。哈姆雷特确认了 父亲鬼魂的话,决定复仇。一天,克劳斯迪独 自一人的忏悔,哈姆雷特本可以杀死他,可又 觉得忏悔中的人被杀后会进入天堂结果罢手。 克劳斯迪派王后劝说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与母 亲发生争执,误杀了躲在帏幕后偷听的
黑暗势力寡不敌众的惊心动魄斗争。《奥赛罗》 (1604)描写了一幕冲破封建束缚又陷入资本 主义利己主义阴谋的青年男女的感人爱情悲剧。 《李尔王》(1606)描写刚愎自用的封建君王 在真诚和伪善的事实教育下变为一个现实而具 同情心的“人”的过程。《麦克白》(1606) 则揭露权势野心对人的毁灭性腐蚀毒害作用。 这时期所写的喜剧《终成眷属》、《一报还一 报》等也同样具有悲剧色彩。
早期(1590~1600年):这时期的伊丽莎 白中央主权尚属巩固,王室跟工商业者及新贵 族的暂时联盟尚在发展,1588年打败西班牙 “无敌舰队”后国势大振。这使作者对生活
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 现。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 乐观的风格。历史剧如《理查三世》(1592)、 《亨利三世》(1599)等,谴责封建暴君,歌 颂开明君主,表现了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暴政和 封建割据的开明政治理想。喜剧如《仲夏夜之 梦》(1596),《第十二夜》(1600)、《皆 大欢喜》(16O0)等,描写温柔美丽、坚毅勇 敢的妇女,冲破重重封建阻拦,终于获得爱情 胜利,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歌颂自由爱情和反封 建禁欲束缚的社会人生主张。就连这时鬼魂告诉了他自己被害的经过: 克劳斯迪趁老哈姆雷特在花园里午睡时,把致 命的毒草汁滴进了他的耳朵,并使毒液流入他 的全身血管,使他的身上起了无数疱疹,最后 夺取了他的生命。老哈姆雷特要求儿子为他报 仇,但不许伤害他的母亲,要让她受到良心的 责备。哈姆雷特知道真相后,精神恍惚,他整 天穿着黑色的丧服,一心想着复仇。一天,他 去见自己的恋人首相的女儿奥菲利娅,他又想 求爱又想复仇,行为怪诞。奥菲利娅把王子的 情况告诉了首相,首相又报告了克劳斯迪。克 劳斯迪虽然不知道老国王鬼魂出现的事,但他 心中有鬼,派人试探哈姆雷特。哈姆雷特
戏剧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矛盾?
戏剧以中世纪丹麦王宫艾尔西城堡内 外为背景,实际上广泛地反映了英国的各 种矛盾。其中主要矛盾是以哈姆雷特为代 表的人文主义理想与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 封建反动势力之间的矛盾。
哈姆雷特
(人文主义理想)
克劳狄斯
(封建反动势力)
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 最著名的作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 魂”),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 的集大成者。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
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长诗《维纳斯与阿 多尼斯》(1592~1593)和《鲁克丽丝受辱记》 (1593~1594)均取材于罗马诗人维奥维德吉 尔的著作,主题是描写爱情不可抗拒以及谴责 违背“荣誉”观念的兽行。14行诗(1592~ 1598)多采用连续性的组诗形式,主题是歌颂 友谊和爱情。其主要成就是戏剧,按时代、思 想和艺术风格的发展,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 期。
阴险狡诈,善于玩弄两面派手法的克劳狄斯。
弑兄篡位的克劳狄斯
匆匆改嫁的王后
哈姆雷特落入圈套,不幸牺牲
哈姆雷特安排戏中戏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试探叔父克劳狄斯弑兄篡位的罪行。
哈姆雷特对奥菲利娅说的话有何特 点?为什么?
他故意坐在奥菲利娅的身边装出一副 痴情而精神失常的样子,胡言乱语。目的 是让奸王叔父认为哈姆雷特是因恋爱失意 而疯的,从而放松对哈姆雷特的警惕。
首相。克劳斯迪以首相的儿子要复仇为由,要 将哈姆雷特送往英国,准备借英王之手除掉哈 姆雷特。哈姆雷特识破克劳斯迪的诡计,中途 返回丹麦。当时,奥菲利娅受刺激发疯,落水 身亡,哈姆雷特回国时,正赶上她的葬礼。克 劳斯迪挑拨奥菲利娅的哥哥同哈姆雷特决斗, 并在暗中准备了毒剑和毒酒。哈姆雷特第一会 合获胜,克劳斯迪假意祝贺送上毒酒,但哈姆 雷特没喝。哈姆雷特第二回合获胜,王后非常 高兴,端起原准备给哈姆雷特的毒酒喝了下去。 决斗中,哈姆雷特中了对手的毒剑,但他夺过 剑后又击中了对方。王后中毒死去,
1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
快乐的王子 2满怀诗情讴歌天空大地。
3认为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主宰。
忧郁的王子
1父王突然死亡。 2父王尸骨未寒,母后匆匆改嫁。
1怀疑父王被毒蛇毒死的死因。 决定复仇的王子 2父王鬼魂夜间显灵。
3戏中戏确认叔父是杀父凶手。
优柔寡断 的王子
壮志未酬 的王子
1反复思考复仇的方案和价值。 2多次错过复仇时机,迟迟未能杀 掉克劳狄斯。
哈 姆 雷 特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剧情简介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 品,无论是新的课标历史教材还是原来根据教 学大纲编的历史教材,都把它作为莎士比亚的 代表作之一介绍的。
这部作品创作于1602年。剧情大致是:哈 姆雷特是丹麦王国一位年轻有为的王子,他有 魄力、好思索、接近人民、对人类抱有美好的 希望。他正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学习,国内传 来噩耗,父王突然惨死,叔叔克劳斯迪篡夺王 位,母亲改嫁克劳斯迪。哈姆雷特回国奔丧, 在一天深夜,他在城堡里见到了父亲的
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 之一”。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 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莎氏的作品几乎被翻 译成世界各种文字。1919年后被介绍到中国, 现已有中文的《莎士比亚全集》。
《哈姆雷特》(1601)代表作展现了一场进 步势力与专治黑暗势力寡不敌众的惊心动魄斗 争。《奥赛罗》(1604)描写了一幕冲破封建 束缚又陷入资本主义利己主义阴谋的青年男女 的感人爱情悲剧。《李尔王》(1606)描写刚 愎自用的封建君王在真诚和伪善的事实教育下 变为一个现实而具同情心的“人”的过程。 《麦克白》(1606)则揭露权势野心对人的毁 灭性腐蚀毒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