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设施防护距离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设施防护距离研究
在城市建设中,市政设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目前城市化在不断加快,工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市政设施规划建设正在朝着集约化与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如今城市的功能已经高度聚焦,用地也越来越紧张,各市政行业主体单位在规划建设时与其他主体的沟通或者协调很少,导致市政规划建设模式不合理,从而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也对城市景观、人们的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影响。

因此,必须对市政设施防护距离的设施整合进行研究,从而促进市政设施与城市景观相协调,实现其规划建设的集约化与生态化。

1 防护距离分析
市政基础设施的防护距离包括安全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以及环境防护距离。

其中安全防护距离是为了确保市政基础设施周边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设置的物理空间间距,卫生防护距离就是可以产生有害因素设施的边界与居住区边界之间最小的距离,环境防护距离的防护对象是大气环境污染源,比如污水厂、焚烧厂以及垃圾填埋厂。

安全防护距离具体到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属于项目安全评价范畴,可通过相关规范来确定,是狭义上防火防爆的安全距离。

而广义上,安全防护距离就是对风险事故后果进行分析,对设施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考虑,从而保证设施周边人们安全。

而目前市政设施建设并没有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近些年来,很多地区都对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反对,并且质疑其防护距离。

因此,应该基于安全角度对市政设施整合进行研究,从而将防护距离较大值作为其整合依据。

2 防护距离的研究
2.1 供水设施的防护距离研究
首先是增压泵站,这种设施通常会设置在市区,一般都会对噪音防护与卫生防护要求进行考虑。

泵站和周边建筑物的卫生防护距离至少应该是50米,如果噪音控制要求并没有达到标准,或者防护距离不足,都应该进行隔音屏障的设置,也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将噪音降低,从而确保城市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

其次是给水处理厂。

给水处理厂具有较大的占地面积,其水处理设施一般都要对卫生防护进行考虑。

因此,泵房附近应该考虑设置噪音防护。

但是给水处理厂的设施、泵房与其他建筑之间的距离比较远,不能在其附近设置一些高污染的
厂房。

相关规范规定厂界周围应该设置至少10米的绿化带,但是却没有对卫生防护距离提出相关规范要求。

因此,应该使得给水处理厂与污染性较高的企业厂房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至少是1000米。

2.2 排水设施的防护距离研究
首先是雨水泵站。

雨水泵站可以防积水,也可以供水,其设置方式包括两种,即为地下式和半地下式。

泵房周围应该设置至少为10米的绿化带,通常要对周边噪音的影响进行考虑。

雨水泵站的规模大小与设置方式不一样,其对周边噪音的影响也会不一样。

相关规范至是对噪音防护提出了要求,却没有给出比较具体的防护距离数值。

因此,需要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来对防护距离数值进行确定,即至少为30米。

其次是污水泵站。

污水泵站在工作中会产生噪音和臭气,需要对其进行卫生防护设置。

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对臭气收集与净化的措施进行考虑,设置绿化带来进行卫生防护。

如果泵站抽送的污水可能产生有毒气体或者易燃易爆气体等等,应该为其建立单独建筑物。

相关规范没有明确其要求,只是规定泵站与周围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该满足要求,其间距至少是25米。

污水泵站周围应该设置绿化带,其宽度至少应该是20米。

除此之外,卫生防护距离应该至少为50米。

如果环境影响评价没有达到相关标准,则应该对其采取有效措施,使其达到要求。

2.3 燃气设施的防护距离研究
首先是调压站,可以设置在地下或者露天的单独构筑物中,也可以设置在屋顶平台处。

根据国内规定,其调压站与建筑物之间的安全防护距离为25米。

其次是储配站,通常设置在比较独立的安全地带,离城镇用气负荷中心地区比较近,所处地形应该适宜。

2.4 供电设施的防护距离研究
首先是变电站。

变电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噪音和电磁辐射两种,其设备与输电线路会在产生磁场与交变电场。

变电站的高压电力设备和母线、连接线周边的磁感应强度与电场强度都比较高,但是其强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变电站围墙外非出线方向的工频磁感应强度与工频电场强度都比较小,通常比保护公众健康的允许限制小。

因此,变电站的选址应该与加油站、危险品仓库或者燃气厂站等距离比较远。

如果要新建变电站,则应该尽可能远离居民区、学校、
医院等地方。

500kv变电站应该采用地下式,其地面防护距离至少应该为50米。

而地上式500kv变电站则应该采用全封闭式,变电站与居民区等建筑物的防护距离至少应该为100米。

其次是开闭所,是指将为周边用电单位提供高压电力的一种电力设施。

开闭所主要通过输电线路的电磁辐射对周边造成影响,其防护距离至少应该为3米。

2.5 通信設施的防护距离研究
首先是通信机房,可以产生噪音与电磁辐射影响。

一般来说,电磁辐射都比较小,也还没有相关研究对其进行评价。

如果机房与居民楼紧挨,或者机房设置在居民楼里,则会对居民造成噪音影响。

因此,需要确保通信机房与居民楼之间的防护距离至少为3米。

其次是邮件处理中心局,也是邮政通信枢纽,可以将邮件全都集中起来,再分拣封发处理的地方。

因此,邮件中心处理局应该有足够的行车通道、调车场地与装卸台位等等。

相关规范没有对邮件处理中心局的安全防护距离的要求进行明确,因此,邮政处理场所和转运站应该与燃气设施等企业保持至少为50米的安全防护距离。

2.6 环卫设施的防护距离研究
首先是垃圾中转站,包括两种形式,即为地上式与地下式。

如果要新建垃圾中转站,应该尽可能使用科学先进的压缩式垃圾处理技术,从而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减少噪音,增强除臭功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交通压力。

其次是公共厕所。

公共厕所是很重要的市政环卫设施,为城市的运行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保障作用。

公共厕所根据建筑形式来划分,包括附建式、独立式与移动式等。

相关规范没有对公共厕所的卫生防护距离与安全防护距离提出要求,建议公共厕所与居民楼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至少为5米,并且设置至少为3米的绿化隔离带。

2.7 消防站的防护距离研究
消防站选址应该在责任区内,从而方便消防车可以快速出动。

而产生有毒气体、贮存易燃易爆气体的地区,应该布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位或者侧风位。

相关规范没有对其安全防护距离做出明确规定,但是却对消防站和可燃液体、燃气的贮罐区提出了一定要求,其安全防护距离至少为200米,与人口密集的公共建筑之间的安全防护距离至少为50米。

结束语:
国内市政设施的规划建设只注重单项建设的可行性,没有对其基础设施整合进行充足考虑,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也使得城市景观环境与居民生活受到影响。

近些年来,城市建设在不断发展,城市规划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应该对市政设施进行合理规划与整合,以实现其集约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谢磊,周杨军.基于防护距离分析的市政设施整合规划指引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2(12):25~26
[2]闫萍,戴慎志. 集约用地背景下的市政基础设施整合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0(1):37~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