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 美丽的规则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2. 认识生字“澳”,积累“忧心忡忡、成千上万、耀武扬威、密密麻麻”等优
美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体会“美丽规则”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严格遵守规则的意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课前准备:
1. 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澳”,理解生词。 2. 课件。
(一)同学们,不知不觉春姑娘已经来到了 我们身边,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春天美丽极 了,谁能用我们学过的诗句热情赞美生机盎然 的春天?
(二)学生背有关春天的古诗。 (三)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句跟 “春”有关的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 游人多处行。”
交流:谁来说一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改了一 下,读“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③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个句子。
(2) 我必须说,这是我平生所见过的最美
丽的景观之一。
从这句话里你体会到什么?
(3) “规则之美,人性之美”到底指的是什
么? 三、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挖掘
2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 美丽的规则
1. 生活中你还从哪些场景体会到了规则之 美?请写出美景图,感受规则美。
这是为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冰 心,走进她的文学世界,共同学习她的优美散 文。(板书课题)
(四)简介作者。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一)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 音,读熟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二)学习生字。 (三)学生质疑。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 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二)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三)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 段意。
1. 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在课中让学生根据自 身特点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引导他们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他们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
2. 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成功地实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身心受到了一次爱的洗 礼,精神世界得到了一次提升。
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自学,有助 于学习方法的提升和学习效率 的提高。
3. 自读课文思考:“美丽的规则”具体指的
是什么?
(二)再读课文,寻找“美丽的规则”。
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这是“美丽的规则”?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句子,批注感受,组内 交流。
教师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
(三)交流汇报,感悟“美丽的规则”。 助学生抓住主要内容,并为学
通过理解、朗读具体的语言
游览路线的?(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 文字感受孩子的多和可爱。
处行。)
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
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一)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表示儿童多
的句子。 (二)交流出示句子。(展示课件第四屏)
这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 这堂课学习的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1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 美丽的规则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这个环节重点在于联系学
平时你在乘车上学、外出上课、游玩时,如 生的生活实际,回忆堵车时自 果遇到堵车,你的心情怎样?生活中为什么会经常 出现堵车的现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 己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向往
(三)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
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并读一读。
(四)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
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五)引读第二自然段。
四、讲读第三至八自然段
这样引读,主要是提示学生
过渡:冰心奶奶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 注意领悟这段话之间的内在联
和园,去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她看到了什么? 系。
2. 写完后,集体交流。 四、总结提升,遵守规则
生活中的美,并学习本文的写 法写下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 的。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我们的生活中,到
处有规则:行车有交通规则,竞赛有比赛规则,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引
玩耍有游戏规则。正因为了规则,我们的生活才会 导学生崇尚美丽的规则,自觉
有秩序;正因为遵守了规则,人与人之间才能和睦 相处;正因为遵守了规则,我们的社会才可以安定
品析感悟的目的在于激发
重点品析以下句子:(展示课件第四屏)
(1) 虽然眼前这种“失衡”的图景丝毫没 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品
有美感可言,可是我却渐渐地受到了一种美的感 词析句,是高年级学生学习语
动。
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①怎样理解这“失衡”的图景?
②“一种美的感动”指什么?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感受?这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难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课前准备:
1. 课件。 2. 搜集春天的诗句、图片等。
4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 美丽的规则
教学过程 第一课 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6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 美丽的规则
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
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
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
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四)练习有感情朗读。
遵守规则。
祥和。
美丽的规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遵守规则,
会使人生处处有美景。
3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 美丽的规则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课 文:2 只拣儿童多处行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冰心的语言清新朴实,细腻动人。文中所描绘的也是孩子游玩时的景象, 写得真实,一读就懂,但如何在阅读时,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起心里的反应, 读 懂作者的心,是个难点,需要老师在学生和文本中间架设起桥梁。所以,在本课教 学设计体现以下几点:
感受到了什么?
(一)讲读第 3 自然段。
7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 美丽的规则
1. 自读,思考:在知春亭畔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 2. 大屏幕出示第 3 自然段。(展示课件第五屏) (师引)“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生读) “座无隙地! 女孩子……”(师引)“也有些孩子——(生读)大概是……” (师引)“湖面”——(生读)“无数坐满儿童……” (二)引读第 4 自然段。 (三)讲读第 5、6 自然段。 过渡:迎着儿童的涌流,冰心奶奶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她看到了什么? 1. 指名读第 5 自然段。 交流,品读。这几棵海棠开得怎么样? (展示课件六至十三屏) 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2. 读第 6 自然段。提问:看着这些海棠花,冰心奶奶忍不住赞叹。她赞叹什么? 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 7、8 自然段。 过渡:冰心奶奶正在赞叹春光和春天的力量的时候,孩子们围聚过来了。冰 心奶奶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交谈的情景是怎样的? (1)自读第 7 自然段。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 过渡:看着开得正旺的海棠,看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冰心奶奶又想了些什 么呢? (1)指名朗读第 8 自然段。 (2)交流,并进一步讨论:花儿和儿童有哪些共同点?(需要人培育;活泼、 生命力旺盛;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风采;给别人带来欢乐。) 学生自由选择朗读方式,朗读 7、8 两段。
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习下一环节做铺垫。
(1) “我们”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出发,
赶往南端的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路上最
担心的是什么,为什么?
(2) 离企鹅岛还有六十多公里的时候,对
面出现了什么?后来“印象,甚至比
后来看到的可爱的小企鹅还要深刻”?
8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 美丽的规则
第四自然段是一个过渡,引读一带而过。老师的两处 “地点”。
“引”,提示了
讲读这两个自然段,采用了由部分到整体的教学思路,很清楚。读的形式选 择也比较恰当。
要读出冰心的慈爱,女孩的忸怩,男孩的爽朗。
9
设计思路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 的涌流,挤进颐
5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 美丽的规则
通过背古诗比赛,理解诗句“游人不解春 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思,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
了解作者有助于帮学生理 解作者在字里 行间对儿童的爱。
以作者 的游览 路线为 抓手 引导学生分段, 便于学生很好地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主要 内容,为全文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人遵守交通规则,那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美丽规则的心理需求。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美丽的规则》。
(板书课题)(展示课件第二屏)
二、自主探究,读懂课文
(一)初读课文,了解“美丽的规则”。(展
示课件第三屏)
这一环节重在自读自悟。
1.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 读边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 以小组的形式,学习交流生字和新词并检 测。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体会文章表达
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会写“聚、匆、概、梢、释、额、纽、旺、召”9 个生字,会认
“拣、隙、漾、匆、棠、额、纽”7 个生字,理解“大概、匆匆、树梢、释放、纽扣、
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 美丽的规则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六年级下册 课 文:9 美丽的规则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堵车时的感情体 验,诱发学生对美丽规则的向往,导入新课。然后以读为手段,初读了解美丽的规 则指什么,再读寻找体现规则之美的句子,三读感悟美丽的规则带给我内心的震撼。 学生通过读书,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感悟规则之美、人性之美。最后拓展 延伸,让学生说一说生活的哪些场景让自己体会到了规则之美,写出美景图,感受 规则美。
四、课堂练习
复习第二个问题,体现从整
1.写字指导。
体入手。
2. 学生描红,临写。
第三个问题也很重要,与结
3. 抄写词语。
尾呼应。前面的“只拣儿童多处
行”,是她确定的一个意见;后
面则是实践的证明。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整体入手,导入新课
回忆,冰心奶奶的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
事?
冰心奶奶要到颐和园去,怎样确定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