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草》导学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草》王愿坚导学案
主备人詹志忠复备人授课时间审核人:
授课人:班级:初一级小组:学生姓名:
课题:《草》王愿坚课型:预习+展示+反馈课时:2课时
【学习目标】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3.理清课文线索。

【知识链接】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

当代作家。

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本文是作者从1976年底到1977年7 月连续写的十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

【预习检测】:
一、检查字词
H ()巴酸涩()抽噎()背()阴
绽()开火燎()愠()怒霎时()
焦灼()飒飒()踉()踉跄()跄
二、自主学习
(一)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有表情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
(1)理清本文记叙的线索;
(2)根据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的层次。

(二)主要人物及刻画方法: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你对他们的评价如何?
2.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的形象的?略举一些例子说明。

(三)继续探讨人物:
1.思考: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2.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

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三、合作探究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

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四、当堂检测一、各组均有一个注音有误,找出来订正在括号里
A .水芹菜Cql)美孚肥嫩(nan)砍刀(kan)()
B .火燎(lido)愠怒(wen)踉跄(liang)宿营(su)()
C .嚼草(jiao)残渣(zha)掀开(xian)蒜苗(su)()
D .一霎(sha)堵截Cjl)挎包(kud)绽开(zhdn)()
_ - 、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惶惑湿漉漉
记忆尤

临危不惧仔细端祥
颜色青翠山青水秀危在旦夕舍身忘死灌输
三、词语填写正确的一组是。

就这样,他摸黑进了烂草地;开始是
然后是,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

A.跑冲走滚
B.冲跑走爬
C.跑冲走爬
D.飞跑走爬
四、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1)班里同志们有的口吐白沫,有的肚子痛得满地打滚,有的舌头都僵了。

(2)背红十字挎包的人飞步跑来,弯腰扶起他,关切地问道:“你怎么啦?”
(3)话是对着小卫生员说的:看你说的,为革命嘛,我们吃的是草,流的是血,可我们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敌人高尚得多,也强大得多呀!,,,,”
五、你一定有课外读书笔记本吧!请你为它写一副对联式的自勉语。

现已拟出上联:“天天阅读乐趣多多”,请续写下联。

六、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两点。

(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气
七、阅读以下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医生有点愠怒地看了杨光一眼:“你这
个同志,有话不会小点声说?你知道吗?这是,他压低了声音,说出了那个全军都敬爱的人的名字,然后解释地说道:“他病得很厉害哪;昨天开了一夜的会, 刚才又发起高烧,人都昏迷了。

”“什么,周副主席?”杨光立时惊住了。

对于这位敬爱的首长,杨光不但知道,还曾亲眼看见过。

在遵义战役之前,这位首长曾经亲自到他们团作过战斗动员。

在部队开上去围攻会理的时候,连队在路边休息, 他也曾亲眼看见周副主席和毛主席、朱总司令一道,跟战士们亲切交谈。

可是,现在竟然病倒在草地上。

而他,却在首长赶去卫生部救治的路上,拦住了他的担架,,,,他惶惑地望着担架,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了。

1.此语段出自课文,作者是,体裁是,和《七根火柴》一样都是以
为背景来塑造红军战士的形象。

2.医生“愠怒”的原因是什么?
3.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句写
出来。

4.概括杨光“亲眼看见”的周副主席的事迹。

(不超过15个字)
5.分析“竟然”的表达作用和“惶惑”的原因。

“竟然“的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惶惑”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