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望自尊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的影响
应用心理干预对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分析
![应用心理干预对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00506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69.png)
应用心理干预对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分析【摘要】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应用心理干预对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分析。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中,将重点讨论心理干预对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适用性和效果,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措施,以及在社区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最后对心理干预对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结论部分将强调心理干预在促进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性,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并总结研究结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为提高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心理干预、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影响、分析、重要性、适用性、效果、方法、措施、实际应用、促进、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社区空巢老人是指年长且子女已经离家或工作生活在外地的老年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空巢老人群体逐渐增多,其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空巢老人缺乏家庭的支持和照顾,容易感到孤独、失落和抑郁,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心理干预是指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个体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治疗,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在社区空巢老人群体中,心理干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空巢老人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减轻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心理健康。
目前我国对于社区空巢老人的心理干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知识不足、资源匮乏、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有必要对心理干预在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为提高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应用心理干预对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通过深入了解心理干预在促进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性,探讨心理干预的适用性和效果,以及探讨不同方法和措施对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心理干预在社区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分析心理干预对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以期为未来的心理干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从而更好地帮助社区空巢老人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养老机构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养老机构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9227c3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1b.png)
养老机构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机构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养老机构里的老年人常常面临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其中心理问题对老年人的生活影响更加深远。
本文将介绍养老机构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
一、孤独感孤独感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由于子女独立出去工作或者离开家乡,老年人的社交圈子逐渐缩小,孤独感加剧。
在养老机构中,老年人更加容易感到孤独,因为他们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和社交圈子。
护理对策:1.提供社交活动:养老机构可以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比如唱歌、跳舞、打牌等。
这样可以让老年人和其他人建立联系,减轻孤独感。
2.鼓励老年人参与活动:养老机构可以鼓励老年人参与各种活动,比如义工活动、文艺表演等。
这样可以让老年人感到自己的价值,减轻孤独感。
3.提供心理支持:养老机构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孤独感。
二、抑郁症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由于身体状况的变化、社交圈子的缩小等原因,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抑郁症会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护理对策:1.提供心理治疗:养老机构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治疗服务,帮助他们缓解抑郁症状。
2.提供心理支持:养老机构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缓解抑郁症状。
3.鼓励老年人参与活动:养老机构可以鼓励老年人参与各种活动,比如义工活动、文艺表演等。
这样可以让老年人感到自己的价值,缓解抑郁症状。
三、焦虑症焦虑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由于身体状况的变化、社交圈子的缩小等原因,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焦虑症状。
焦虑症会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护理对策:1.提供心理治疗:养老机构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治疗服务,帮助他们缓解焦虑症状。
2.提供心理支持:养老机构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缓解焦虑症状。
3.提供放松活动:养老机构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放松活动,比如瑜伽、太极等。
这样可以帮助老年人缓解焦虑症状。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f0cca5e6529647d272852de.png)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发表时间:2020-03-29T11:59:51.183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期作者:刘新月黎晓[导读] 试验组护理满意率98.68%高于对照组的82.89%,P<0.05。
结论:心理护理模式可有效调节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还可获得患者高度认可,符合护理需求。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650021摘要:目的:研讨对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2例分析,比对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负性情绪与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影响。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比对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率98.68%高于对照组的82.89%,P<0.05。
结论:心理护理模式可有效调节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还可获得患者高度认可,符合护理需求。
关键词:老年;心理护理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负性情绪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老年人群常见病,疾病的形成与运动量过大、骨质疏松以及椎间盘长时间受到挤压与扭转有着紧密联系[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有麻木感等,严重影响其日常工作与生活,这对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均有一定影响。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正确、有效治疗的同时开展护理干预非常重要,不仅可调节其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与护理依从性,还能保证预后效果。
因此,本文就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展不同护理模式,观察心理护理对其负性情绪的调节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9-1~2020-1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2例,由于具体实施的护理模式不同,将152例患者分为2个小组:比对组76例:男44例,女32例,平均年龄(64.89±1.35)岁;试验组76例:男45例,女31例,平均年龄(64.91±1.40)岁;两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资料方面相比较,差距小(P>0.05)。
心理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03471bcb84ae45c3b358cf2.png)
心理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发表时间:2016-04-07T14:28:28.6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作者:农桂芳[导读] 广西南宁宾阳县人民医院综合内科 530400 两组患者治疗方案无差异,均根据基础疾病给予营养支持、抗生素、吸氧以及支气管扩张剂等,同时给予盐酸氟西汀治疗。
农桂芳广西南宁宾阳县人民医院综合内科 530400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案给予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观察两组老年患者的抑郁与焦虑情绪情况。
结果: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治疗后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所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指数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纠正呼吸内科老年患者负性情绪,巩固并强化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抑郁;焦虑;心理护理干预呼吸内科患者通常由于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以及病情复杂等因素影响,而有较大几率出现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一旦长期持续则会对疾病治疗造成影响和阻碍,导致疾病进展加重而构成恶性循环。
作为非药物治疗方案的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则可消除或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以巩固治疗效果[1]。
我院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呼吸内科有焦虑抑郁情绪的老年患者,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入组患者病情均与国内相关医学诊断标准[2]相符,焦虑与抑郁病例入组标准为SAS评分≧40分、SDS评分≧41分。
养老院老人的精神健康状况及干预策略
![养老院老人的精神健康状况及干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b2dad4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c.png)
养老院老人的精神健康状况及干预策略养老院老人的精神健康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人口老龄化情况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进入养老院,但他们面临着一系列的心理和情绪问题。
本文将探讨养老院老人的精神健康状况,并提出一些干预策略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老人的精神健康状况养老院老人的精神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孤独、抑郁和焦虑等情绪问题。
对于失去亲人、朋友和社交支持系统的老人来说,他们的精神状态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还有一些老人可能面临慢性疼痛、失眠等生理问题,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精神健康。
二、干预策略为了改善养老院老人的精神健康状况,以下是一些干预策略的建议:1. 提供社交支持社交支持是维持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养老院应该组织各种活动,包括文化娱乐活动、户外运动和社交聚会等,以促进老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此外,鼓励老人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通过电话、信件或视频聊天等方式克服孤独感。
2.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养老院应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健康工作者,为老人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通过倾听老人的心声,他们可以得到情感的宣泄和安慰,减轻内心的压力和焦虑感。
此外,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老人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问题。
3. 关注老人的生活质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对于改善他们的精神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养老院应该确保老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包括健康饮食、舒适居住环境和医疗照顾等。
同时,关注老人的个人爱好和兴趣,鼓励他们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如养殖植物、书法绘画和手工制作等,以提升他们的自尊和幸福感。
4. 建立支持和帮助老人的网络为老人提供一个支持和帮助的网络是非常重要的。
养老院可以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合作,建立起志愿者团队,定期拜访老人,提供陪伴和照顾。
此外,养老院也应该与医疗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建立联系,为老人提供医疗和社会支持服务。
5. 鼓励老人参与决策和自我管理让老人参与决策和自我管理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主感和控制感。
例如,在养老院的日常事务中,可以征求老人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社区规划和活动组织等。
养老服务管理中的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心理护理研究
![养老服务管理中的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心理护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bf7824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7.png)
养老服务管理中的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心理护理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在养老服务管理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心理护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探讨养老服务管理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心理护理的建议。
一、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
许多老年人面临着失去亲人、朋友和社会角色的困境,导致他们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
同时,老年人还面临身体功能下降、经济困难和疾病的困扰,这些问题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养老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养老服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首先,养老机构的设施和服务不够完善,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其次,养老服务人员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培训和专业知识。
再次,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度不够,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
这些问题都导致了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加剧。
三、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心理护理在养老服务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等服务,可以帮助老年人缓解焦虑、抑郁和孤独感。
同时,心理护理还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他们的积极情绪和社交参与。
因此,加强心理护理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四、心理护理的建议为了改善养老服务管理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护理能力。
其次,建立完善的心理护理机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同时,加强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
最后,建立老年人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及时发现和处理心理问题。
五、结语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心理护理是养老服务管理中的重要议题。
通过加强心理护理,可以帮助老年人缓解心理困扰,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养老服务管理中应该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支持。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幸福的晚年生活。
养老机构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养老机构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40fd5c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61.png)
养老机构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
养老机构是老年人的福利机构,为他们提供安全、舒适、有尊严的生活环境。
在养老机构中,老年人面临着种种心理问题,如孤独、失落、焦虑、抑郁等。
这些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这篇文章将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一、孤独孤独是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在养老机构中,老年人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与亲人朋友的分离,这使得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对于孤独的老年人,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护理对策:1. 建立社交网络在养老机构中,建立社交网络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安排老年人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如舞蹈、唱歌、游戏等,让他们与其他老年人交流,增加他们的社交圈子。
2. 给予关爱和陪伴老年人需要得到关爱和陪伴。
我们可以通过主动与老年人交流,聆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与他们建立起信任和亲密的关系。
3. 提供心理支持对于孤独的老年人,我们需要提供心理支持。
我们可以安排心理咨询师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二、失落失落是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往往会感到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缺乏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
对于失落的老年人,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护理对策:1. 建立自我价值感老年人需要建立自我价值感。
我们可以鼓励老年人参与各种活动,如义工、文艺表演等,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2. 提供培训和教育老年人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我们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培训和教育机会,如电脑、英语等课程,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3. 提供慰藉和支持对于失落的老年人,我们需要提供慰藉和支持。
我们可以通过与老年人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和勇气。
三、焦虑焦虑是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往往会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和压力,这使得他们感到焦虑和不安。
回忆疗法对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
![回忆疗法对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4f9cb076c85ec3a87c2c5d6.png)
关 键 词 : 年 人 ; 抑 郁 ; 回忆 疗 法 ; 养 老 机 构 ; 数 据 收 集 老
中 图分 类号 : 4 ; 7 9 R 7 R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1 4 5 ( 0 7 0 0 0 —0 1 0 — 1 2 2 0 ) 9— 0 9 2
的老年人 7 4人 , 机 分 成 对 照 组 ( 8人 ) 干预 组 ( 6 ) 随 3 和 3 人 。对 照 组 正 常 生 活 , 预 组 在 此 基 础 上进 行 为 期 6周 的 I 忆 干 N
性 心 理 干预 , 别 在 干 预 前 及 干 预 6周 后 测评 老年 人 抑 郁 状 态 , 分 并进 行 对 比 分 析 。 结 果 干 预 后 干 预 组 G S评 分 显 著 D 低 于本 组 干 预 前 及 对 照 组 干预 后 ( P O0 ) 均 < . 1 。结 论 回 忆 疗 法 有 助 于 缓 解 养 老 机 构 老 年 人 的 抑 郁 情 绪 , 高 老 年 人 提
Th e n s e c h r p s a fe tv r a m e t i e u i g s m p o f d p e so n r mo i g a a t t n t e r mi ic n e t e a y wa n ef c i e t e t n n r d cn y t ms o e r s in a d p o tn d p a o O i t e e v r n n mo g o d ri s iu in l e d ls h n i me ta n l e n tt to a i d a u t . o z
ZHAOJ uo f C l g fNusn S uhr dc lU ies y, a g h u 1 5 5 hn 、 ib ( ol e rig o tenMe i nvri Gu n zo 0 1 ,C ia f e o a t 5
2022护理毕业论文题目
![2022护理毕业论文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6f1bffc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9.png)
2022护理毕业论文题目精选265条优秀护理学论文题目精选265条优秀护理学论文题目1、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弹性影响的路径分析2、氯己定擦浴对预防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Meta 分析3、不同护理措施预防重症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对比研究4、手术室护士间团结度对其满意度的影响研究5、成人经鼻胃管喂养临床实践指南的构建6、农村失能老人现状及长期护理制度建设7、国外ICU后综合征的研究现状8、书写表达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影响的研究进展9、同伴支持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果的Meta分析10、首发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11、近5年护理研究热点的共词聚类分析12、养老机构长期护理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13、回馈教学对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研究14、1例脊柱侧凸伴呼吸衰竭患者延迟撤机的循证实践15、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观察16、癌症患者灵性需求的研究进展17、基于循证和德尔菲法构建导尿管维护策略的研究18、乳腺癌失眠患者失眠应对策略的质性分析19、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量表的研究进展20、音乐对机械通气患者焦虑和生理状态影响的Meta分析21、首发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22、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23、病房护理岗位人岗匹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24、患者安全评价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25、护士职业获益感的认知干预研究26、孕产妇对助产士门诊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27、中华护理学会2022年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28、个性化半需求喂养法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评价29、奥马哈系统在泌尿造口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30、基于脑性昏迷患者感知水平的唤醒干预对其觉醒意识及预后的影响31、癌症患者症状困扰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32、急性白血病患者标准护理方案的构建33、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测定法判断鼻胃管位置的系统评价34、行动研究法在护士科研能力培训中的应用35、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36、护理工作环境量表的研制及信效度研究37、叙事护理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38、ICU过渡期护理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39、护理岗位培训评价标准的构建40、聚焦解决模式对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及负性情绪的影响41、护理人员分层培训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42、临床护士延续护理知信行现状的调查研究43、吞咽-摄食管理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相关性肺炎的研究44、护士参与预防ICU患者谵妄的研究进展45、步态分析在老年人跌倒中的应用进展46、老年期痴呆患者照顾者心理弹性的研究进展47、住院患者皮肤撕裂伤的现况分析及其护理措施48、社交媒体在医疗护理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49、英国护士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及启示50、护士职业态度相关测量工具临床应用研究现状51、肺癌患者症状群的调查研究52、我国外科出院患者延续护理实施现状及建议5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经历的调查研究54、中文版护士对老年患者营养护理态度量表的信效度研究55、1例乳腺癌化疗后截肢患者的危机干预56、福州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57、重症肌无力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影响因素分析58、自我情绪评定量表在老年痴呆人群中的应用59、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在职体验的研究60、静默疗法应用于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效果评价61、养老机构老年人慢性疼痛及其管理进展62、肺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63、水胶体敷料在结核菌素试验水疱患者局部应用的效果评价64、前馈控制在外科持续腹腔冲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65、手机应用程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66、国外居家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及启示67、自尊、感情承诺在工作家庭增益与护士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间的中介作用68、1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69、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干预对学龄前恶性肿瘤儿童生存质量的效果评价70、护士组织创新氛围量表的初步构建及信效度检验71、56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延续饮食指导的实践72、早期体位变换对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肺功能的影响73、住院产妇捐赠母乳知识和态度的调查分析74、1例AB型RhD阴性血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75、心脏术后患者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76、耳保健操对听力下降老年人听力的影响77、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颞下颌关节手术的体位护理78、甜味剂缓解早产儿操作性疼痛的研究进展79、患者疼痛管理研究进展80、医院急诊4级分诊标准的信效度研究81、四川省55所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癌痛规范化护理的现状分析82、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83、人工气道内吸痰深度的研究进展84、10例内耳出血致突发性聋的护理85、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并发结核杆菌感染的护理86、中文版父母用疾病不确定量表在肿瘤患儿父母中的重新修订及信效度检验87、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经验与启示88、我国延续护理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89、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90、17例危重患儿脐动脉置管的护理91、国内外难免性压疮管理的研究进展92、煤炭企业员工的职业使命感与工作负荷、工作满意度的关系93、化疗性静脉炎护理干预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94、难治性炎症性肠病患者粪菌移植治疗的护理96、静脉血栓栓塞个体风险评估工具研究进展97、2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体会98、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与处理99、应用德尔菲法构建疾控机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100、医养结合视角下社区护士参与居家养老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101、参与远洋卫勤保障任务的护理人员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构建102、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管理现状103、延续性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104、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下床的量化研究及护理效果优先出版105、ICU患者早期活动的研究进展106、临床护士人格特征、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107、护士留职意愿的研究进展108、患者安全文化研究进展109、中文版成人疼痛行为量表的研制及信效度检验110、证据应用在循证护理实践的研究现状111、美国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评估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112、2022版国际《压疮预防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解读113、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11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治进展115、农村乳腺癌患者化疗期心理一致感的相关因素116、抑郁症患者管理研究进展117、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118、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的应用现状119、我国长期照护制度建设现状与思考——基于青岛、南通和长春的实践探索120、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现状的多中心研究121、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肌无力的预防研究进展122、经鼻无湿化持续中低流量吸氧效果的系统评价12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入院患者宣教知晓率方面的效果评价124、失禁性皮炎皮肤损伤评估量表的汉化及信度、效度评价125、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性腰背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126、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128、化疗期消化道癌症患者症状群及影响因素研究129、循证护理实践模式及应用启示130、敷料预防无创正压通气鼻面部压疮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131、293名ICU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13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与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133、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发展现状134、初诊不孕不育夫妇中男性的性压力现况调查136、护士职业获益感对留职意愿影响的研究137、护士核心能力研究进展138、护士团队合作研究现状与进展140、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的护理研究进展141、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干预策略架构的研究进展142、护士心理弹性的研究进展143、国内外造口专科护理发展现状144、全国介入手术室建设及护理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145、恶性肿瘤临终患者善终认知的质性研究146、过度静脉输液的现状、危害及管控措施147、神经外科重症鼻饲患者误吸预防的研究进展148、当护理邂逅“互联网+”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访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吴瑛149、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合作型慢病随访医方价值分析150、正念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血糖控制效果的Meta分析151、远程心电监测在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进展优先出版152、医院岗位设置现状及对策研究153、护士职业延迟满足在自我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中的中介效应154、精神障碍患者的非自愿收治标准与密尔伤害原则155、乳腺癌护理研究选题的国内外现状分析156、乳腺癌患者家庭调适状况研究进展157、长春市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与满足现状调查研究158、医院获得性压疮预防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159、外科Ⅱ类切口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优先出版160、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成人依恋的研究进展161、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162、妊娠糖尿病发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163、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164、专科护士职业认同与核心能力现状及其相关性研究165、安徽省骨科专科护士工作现状及工作阻碍因素研究166、延续护理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167、心理韧性对重症监护室转出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168、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上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169、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弹性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171、分层培训在神经外科护士岗位管理中的应用172、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反刍性沉思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173、护理工作环境与护士职业获益感的相关性研究175、早期活动与康复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176、科研护士角色功能与管理模式探讨177、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178、机械通气镇静患者每日唤醒核查表的设计及临床应用179、一般睡眠困扰量表在化疗期乳腺癌患者中应用的效度与信度180、112例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家庭关怀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181、发达国家老年护理保险模式、人才培养及资格认证体系对中国的启示182、强化随访管理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183、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影响184、肺癌患者病耻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185、瑜伽运动指导对淋巴瘤患者女性照顾者的影响186、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健康效果研究优先出版187、Braden量表对住院患者压疮危险预测效度的Meta分析188、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189、大数据时代护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190、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191、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192、国内护理学统计源期刊论文中报告精确P值常见错误:P=0.000 193、多学科团队基于行动研究法对高龄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管理194、ICU护士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认知及依从性调查195、认知行为团体干预对空巢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196、照顾者反应对颈髓损伤伴截瘫患者心理韧性的影响197、天津市8家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死亡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198、癌症护理研究现状及趋势200、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的研究进展201、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老年护理教育现状与伦理学思考202、男护士心理授权水平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分析203、乳腺癌康复者重返工作岗位相关研究现状204、疼痛电子记录系统在肿瘤科的应用205、院内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管理的前馈控制206、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现状分析与防护对策207、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208、国内关于有氧运动对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预性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价209、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间和按压时间对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优先出版210、老年肾移植受者术后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211、叙事医学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与启示212、卒中后吞咽困难识别与管理循证指南的系统评价213、肿瘤科护士共情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14、基于手机和互联网的社区干预对婴儿期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215、氨甲环酸联合肾上腺素减少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216、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管理中的应用217、婴幼儿喂养指数应用于儿童营养评估的研究进展218、心理契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219、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20、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的集束化循证护理221、吞咽训练及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222、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病耻感现况及影响因素223、西安市社区护士工作压力源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224、职称体系对护士心理契约影响的研究225、中等收入国家长期护理保险研究:韩国与日本及德国的比较226、出院计划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227、病区冰箱药品的5S管理228、社会大众对男护士的知晓及接受程度的现状研究229、乳腺癌患者性生活状况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230、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我国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优先出版231、脑卒中健康教育研究进展232、育龄期宫颈癌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配偶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33、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234、咸宁市城市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235、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焦虑抑郁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236、中老年住院冠心病患者疾病相关健康素养与社会支持现状分析237、美国老年人过渡期护理服务及其对我国发展的启示优先出版238、细胞因子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239、基于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管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240、ICU护士对开放性探视制度的信念和态度现状调查241、帕金森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242、美国小组照护模式在孕产妇保健中实施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243、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244、病情告知干预对HIV感染父母社会支持和压力的影响245、动机性访谈式延伸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246、重视质量改善,提高我国糖尿病的整体管理水平247、实现护士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研究进展248、国内护理领域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计量学分析249、广西18所监狱警察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250、日间手术患者护理管理模式应用效果分析251、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后持续渗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研究进展252、护士精神薪酬满意度对其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253、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254、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255、应用手机APP对2型糖尿病患者远程随访的实践256、氯己定擦浴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Meta分析257、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产后血糖管理的研究进展258、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姑息照护需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59、医疗机构实施留置导尿管护理的临床实践调查260、湖南省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护士胜任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61、老年人家庭照顾者家庭功能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262、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的效果观察263、急诊严重指数在预检分诊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264、不同失能程度老年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项目需求调查265、信阳市某医院产后抑郁症调查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优先出版赠送:86个行政法、行政诉讼法论文题目参考1、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论行政主体3、行政组织法在行政法中的地位4、关于行政行为概念的探讨5、论行政行为的效力6、论行政立法7、关于行政立法程序的思考8、析行政许可标准和范围9、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10、行政处罚问题研究11、论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12、行政强制措施研究13、论行政强制执行14、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关系之探讨15、论行政程序原则和制度16、关于行政复议范围的思考17、完善行政复议程序的设想18、论行政诉讼的功能19、关于行政诉讼范围的思考20、试析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制度21、行政判决之研究22、浅析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23、国家赔偿构成要件之研究24、完善国家赔偿制度的几点思考25、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26、论行政立法体制27、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法的功能28、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29、行政处罚程序研究30、论行政强制31、行政赔偿制度研究32、行政指导研究33、论行政许可34、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35、行政越权与滥用权力研究36、论中国司法审查制度37、行政诉讼第三人研究38、行政侵权责任探讨39、论显失公正行为40、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41、行政诉讼的撤销判决与变更判决42、行政判决、裁定的执行43、论行政法治原则44、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45、论行政立法以外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地位46、论行政行为的条件与后果47、行政研究48、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49、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50、行政执法研究51、行政法上的权利救济制度研究52、论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53、中国加入WTO与行政法制改革54、论行政复议的范围与复议程序55、“双学位”的合法性探析56、媒体对食品安全监督作用的法律规范57、欧美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及启示58、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完善路径59、行政罚款关乎执法公平正义60、试论公务员奖励规范的立法与完善61、兽药饲料监督执法文书制作问题的浅析62、浅析淘宝网络刷单中的“水军”现象63、行政决策的实质性正当程序之规制64、“报假警”行为的定性及其规制65、医疗纠纷行政调解:意义、问题及完善66、检察权的职能拓展与行政立法审查制度的完善67、建设食品药品监管法治政府部门的思考68、浅谈《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对招标工作的影响69、新闻评论监督司法的权利与限度70、论悔捐行为的无责理由、责任要件与风险防范71、论网规的软法属性72、我国大学规章制定权的法律规制研究73、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74、医事仲裁制度分析75、论开放社会中行政参与的合理界限76、论宪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77、刍议权力清单制度建设78、医患关系法律性质分析及纠纷应对策略研究79、个人低碳消费行政法义务确立的正当性检视80、论骨髓捐献者撤销权的行使边界81、中国网络安全形势及对策研究82、弱势群体公法保护视野下的社会帮扶问题83、中国宗法财产制度的道德性84、泔水饲喂畜禽违法现象的行政处罚难点85、我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86、论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常见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常见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be25b61c77da26924c5b006.png)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常见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也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形成了其独有的心理特点。
因而,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护理教育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本文从老年人常见心理疾病问题出发,全面分析了孤独感、失落感、恐惧感、抑郁几个方面的问题,然后对于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从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最后在此基础之上,就如何强化老年人常见心理疾病护理从心理综合测评、心理调适以及家庭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其主要的目的在于为今后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护理工作提供一个参考的依据,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标签:老年人;心理健康;护理对策一老年人常见心理疾病问题分析1.1孤独感孤独感主要是由于老年人丧偶、退休、独居、人际关系减少等等一系列的原因造成的[1]。
另外,生活空间的压缩以及行动上的不便也是造成孤独感的重要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会感到烦躁与无聊,外加上子女忙于自身的家庭或者是事业给老年人带来了严重的忽视感,会更进一步加深老年人的孤独感,特别是在老年人生病无人照料时更为严重。
1.2失落感老年人出现的失落感主要是在退休之后,社会角色的变化,进而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负面情感,表现出一种自制力减弱、表情冷淡、情绪低落以及沉默寡言等等,严重时还会出现性格急躁、心悸以及失眠等等症状[2]。
1.3恐惧感出于没有一个收入的来源以及自理能力的下降,从而产生的一种恐惧感。
主要体现在害怕自己生病时会给子女们带来诸多的不便,加重经济负担,因而不敢告诉子女们病情。
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进一步增强老年人内心的恐惧感[3]。
1.4抑郁老年人抑郁的直接后果就是心理失调,产生轻生的念头。
抑郁的前期表现症状一般是高度警觉、情绪低落、有疑病症状[4]。
因此,当家里老人出现这种症状时,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防止老年人自杀行为的出现。
二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2.1生理因素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了感官的老化、疾病的影响以及死亡的威胁三个方面[5][6]。
养老院心理危机干预处置方案
![养老院心理危机干预处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b2e74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6b.png)
养老院心理危机干预处置方案引言养老院是为老年人提供居住和照料服务的场所。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养老院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老年人在生活中面临各种身体和心理挑战,心理危机的发生也不可避免。
本文将介绍一种养老院心理危机干预处置方案,以帮助老年人应对并缓解心理危机的影响。
步骤1. 身体与心理评估:- 为每位居住在养老院的老年人进行全面的身体和心理评估,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
- 使用合适的评估工具,如老年人抑郁量表和认知功能评估,来评估老年人的心理状况。
2.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老年人提供个体或群体心理咨询服务。
- 在养老院内设置心理支持小组,为老年人提供相互支持和鼓励的机会。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定期开展关于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如讲座、研讨会和小组讨论。
- 教授老年人应对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技巧,并提供应对策略。
4. 情绪管理和放松技巧:- 教授老年人一些情绪管理和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放松体操。
- 为老年人提供情绪管理的工具和资源,如情绪日记和放松音乐。
5. 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 鼓励老年人与家人和社区保持联系,建立稳固的社会支持网络。
- 组织家庭和社区活动,增进老年人的社交和交流机会。
6. 协作与监测:- 与养老院的医生、护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协作,共同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况。
- 定期监测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心理危机。
结论通过实施养老院心理危机干预处置方案,可以提供老年人在心理危机发生时的支持和帮助。
这不仅有助于减轻老年人的负担,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为了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建议在实施前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护理规范制度
![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护理规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34ffaba2e3f5727a4e96275.png)
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护理规范制度一、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健康是衡量老年人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进人老年以后,随着生理机能的逐渐衰竭,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带来一定的影响,如记忆力、思维敏捷性下降、解决问题的能力弱等。
有较多的老年人因社会角色的变化、感觉器官功能的减退、体力不支及疾病、经济收入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常常表现为忧心仲忡、孤独不安、猜疑、失落等。
因此,要及时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估,了解是否存在不同程度心理不健康的情况,甚至心理疾病,以便能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使老年人摆脱不良心理的影响,提高生命质量。
(一)心理健康的表现评估老年人的心理是否健康,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心理是正常的。
判断什么样的心理才是健康的,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三项原则:1、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无论形式和内容均应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即同一性。
人的心理行为若与外界失去同一性,就难以为人理解。
2、心理与行为的整统性一个人的认知、体验、情感、意志、行为在自身是一个完整和协调一致的统一体。
这种完整统一性是确保个体具有良好社会功能和有效地进行活动的心理基础。
如:遇到一件令人庆幸的事,在感知的同时,应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及相应的表情,并以愉快的语调和行为来表达。
如果用不快的语调诉说一件偷快的事,或对痛苦的事件作出快乐的反应,那就是异常的心理状态了。
3、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人在长期的生活经历中形成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具相对稳定性。
如一个爽朗、乐观、外向的人,突然变得沉闷、悲观、内向,说明他的心理和行为已经偏离了正常轨迹,要考虑是否出现了异常。
在分析结果时应全面考虑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的相互影响,综合所有信息并结合个体的具体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心理评估的方法心理评估的方法常用有观察法、交谈法和测试法。
1、观察法:主要指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老人的语言、行为表现,必要时也可在特定的环境下如实验环境下观察。
养老院心理危机干预处置方案
![养老院心理危机干预处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0d319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e.png)
养老院心理危机干预处置方案一、背景和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院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养老院居民由于身体健康状况、家庭关系、孤独感等因素的影响,经常面临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
为了保障养老院居民的心理健康,本方案旨在提供一套针对养老院心理危机的干预处置方案,以帮助居民应对心理困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干预处置流程1. 问题的识别养老院工作人员应定期关注居民的心理状态,并通过观察和沟通与居民建立良好关系。
当发现居民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时,应及时进行问题识别,并与专业心理咨询师协商。
2. 心理评估根据问题识别的结果,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综合性的心理评估。
评估可包括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旨在了解居民面临的心理困扰的具体情况和程度。
3. 制定干预计划在心理评估的基础上,专业心理咨询师与养老院工作人员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
干预计划应根据居民的具体情况,设定合理和可行的目标,并明确干预的方法和步骤。
4. 心理干预根据干预计划,专业心理咨询师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包括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心理干预的目标是帮助居民减轻和解决心理困扰,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5. 长期跟踪进行心理干预后,居民需要长期的心理支持和跟踪。
养老院工作人员应定期与居民进行交流,了解干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干预计划。
同时,还可以组织心理辅导课程、康复活动等,为居民提供更全面的心理支持。
三、支持与资源1. 增加养老院心理专业人员养老院应增加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数量,以提供充足的心理支持服务。
同时,还可以邀请社区心理健康机构的专家开展定期心理讲座,提供培训与指导,丰富专业知识。
2. 建立心理支持网络通过与社区心理健康机构、医疗机构、志愿者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养老院心理支持工作。
建立心理支持网络,为居民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形成全方位的社会关怀。
3. 健全心理危机介入机制养老院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介入机制,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快速反应和有效干预。
养老院的老年人抑郁症管理与护理计划
![养老院的老年人抑郁症管理与护理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c714f66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c.png)
养老院的老年人抑郁症管理与护理计划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院的存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保障形式。
然而,随着老年人抑郁症患病率的逐渐增加,养老院的管理和护理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
针对养老院老年人抑郁症的管理与护理计划,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以确保老年人得到有效的护理和关爱。
首先,要加强对老年人抑郁症的认知和理解。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老年人往往由于身体状况的变化、亲友离世等原因而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养老院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对抑郁症的基本认知,能够及时发现老年人的抑郁症症状,并进行相应的干预和处理。
其次,建立健全的护理计划至关重要。
针对老年人抑郁症的管理,养老院可以制定专门的护理计划,包括定期的心理评估、心理咨询、社交活动等。
通过建立全面的护理计划,可以有效地帮助老年人缓解抑郁情绪,促进其身心健康。
同时,营造良好的养老院环境也是管理抑郁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养老院应该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增加老年人的社交活动和互动机会,避免孤独感和抑郁情绪的产生。
此外,养老院还可以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健身操、手工制作等,让老年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也是关键。
养老院的护理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护理培训,了解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和心理情况,学习如何有效地与老年人沟通和交流。
只有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护理人员才能更好地管理老年人的抑郁症,并为他们提供更加贴心的护理服务。
最后,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
家庭是老年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网络,家庭成员应该多关心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定期探望和陪伴老年人,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大对养老院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加强对抑郁症管理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共同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护理和关爱。
在管理养老院老年人抑郁症方面,我们需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建立健全的护理计划,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营造良好的养老院环境,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养老机构老年人迁居应激综合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养老机构老年人迁居应激综合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374b35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f.png)
养老机构老年人迁居应激综合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邢秋燕【摘要】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relocationstress syndrom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lderly in pension institutions,and noted that the current relocation stress syndrome assessment scale has not been developed specifically for the elderly in pension institutions.In the future,we need to develop in depth study in carrying out multi agency cooperation in research,assessing relocation stress syndrome toolsfor the elderly in pension institutions,and improving the care measuresof relocation stress syndrome and other aspects for the elderly in pension institutions.%综述养老机构老年人迁居应激综合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尚未开发专门针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迁居应激综合征的评估量表,今后还需在开展多机构合作研究、研制评估养老机构老年人迁居应激综合征的工具、探讨改善养老机构老年人迁居应激综合征的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6(014)013【总页数】3页(P1314-1316)【关键词】迁居应激综合征;养老机构;老年人【作者】邢秋燕【作者单位】523808,广东医学院护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2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高质量的社会养老服务已经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
养老院提供情绪疏导服务记录
![养老院提供情绪疏导服务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fe3b9f4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5.png)
养老院提供情绪疏导服务记录
摘要:
一、养老院情绪疏导服务的重要性
二、情绪疏导服务的具体实施方式
三、情绪疏导服务对养老院老人的影响
四、未来发展趋势和建议
正文:
养老院提供情绪疏导服务,这一创新举措旨在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万科怡园光熙养老院等机构,情绪疏导服务已经成为医养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情绪疏导服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面临着身体机能下降、亲友离世等种种困扰,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孤独感等问题。
因此,提供情绪疏导服务有助于缓解这些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
其次,情绪疏导服务的具体实施方式多样。
在万科怡园光熙养老院,引入二级康复医院,为老人提供及时的医疗及康复服务,保证了救治的及时性。
此外,养老院还注重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提供更加优质的照料服务。
第三,情绪疏导服务对养老院老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老人们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的困扰,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至关重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
展望未来,情绪疏导服务在养老院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
随着社会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养老院将加大情绪疏导服务的投入,提高服务
质量。
同时,养老院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文化娱乐、运动锻炼等,进一步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总之,养老院提供情绪疏导服务是一项富有意义的创新举措,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浅谈养老机构管理细则心理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怀
![浅谈养老机构管理细则心理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怀](https://img.taocdn.com/s3/m/ef94759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d.png)
浅谈养老机构管理细则心理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怀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机构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养老机构的管理细则中,心理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怀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会从不同角度对养老机构中心理支持的重要性以及心理健康关怀的具体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管理者提供可行的参考。
一、心理支持的重要性1.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往往面临着身体功能下降、社交圈子缩小等问题,心理支持能够帮助他们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生活满足感。
通过提供合适的心理支持,养老机构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 预防和缓解心理疾病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更容易感到孤独、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心理支持的提供可以预防和缓解这些心理疾病。
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活动,养老机构可以帮助老年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发生。
二、心理支持的具体方案1. 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养老机构可以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个体或群体心理辅导活动。
通过开展心理辅导,老年人可以分享自己的内心困扰并得到专业的帮助和指导,增强应对困难的能力。
2. 建立互助小组建立老年人互助小组,为老年人提供一个相互交流、支持和理解的平台。
互助小组可以开展兴趣爱好班、康复训练、文化活动等,通过共同的参与和交流,帮助老年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3. 营造积极乐观的氛围营造一个积极乐观的氛围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养老机构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举办庆祝活动等方式,让老年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增强他们的心理幸福感。
三、心理健康的关怀1. 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养老机构管理者需要通过深入了解老年人的需求,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从而针对个体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方案。
只有充分关注老年人的需求,才能实现个性化的心理关怀。
2. 制定适当的活动计划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求,养老机构应制定适当的活动计划。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文艺演出、康复运动、心理讲座等,既能满足老年人的心理诉求,又能提供娱乐和知识学习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著·基于无望自尊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的影响程澹澹1,孙建萍2,杨支兰2,宋丹2,牛桂芳2,常佳婧2,乔永丽2,贾敏敏3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无望自尊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症状及自尊水平的效果。
方法将太原市2所养老机构的99名抑郁老年人按所在机构分成干预组52名与对照组47名。
对照组接受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无望自尊理论的护理干预,干预4个月后评价效果。
结果干预后,两组老年抑郁量表得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后,干预组自尊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P<0.01)。
结论基于无望自尊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机构老年人的抑郁症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的自尊水平。
关键词:老年人; 养老机构; 无望自尊理论; 抑郁; 自尊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19.08.004Effect of a nursing intervention program based on the hopelessness and self-esteem theories on depression for older adults in nursinghome Chen Dandan,Sun Jianping,Yang Zhilan,Song Dan,Niu Guifang,Chang Jiajing,Qiao Yongli,Jia Minmin.Nurs-ing Department of Shangluo Central Hospital,Shangluo 726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a nursing intervention program based on the hopelessness and self-esteem theories ondepression and self-esteem of older adults in nursing home.Methods Totally 99older adults from 2nursing homes in Taiyuan weredivided into an intervention group(n=52)and a control group(n=47)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homes.The control group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such as mental health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whil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dditionally received anursing intervention program based on the hopelessness and self-esteem theories,and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was evaluated after 4months.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30(GDS-30)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and the 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group(P<0.01for all);and the Rosenberg′s Self-esteem Scale(RSES)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than that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scor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P<0.01).Conclusio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pro-gram based on the hopelessness and self-esteem theories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depressive symptom of older adults in nursinghome,and enhance their self-esteem level to some extent.Key words:older adults; nursing home; the hopelessness and self-esteem theories; depression; self-esteem作者单位:1.商洛市中心医院护理部(陕西商洛,726000);2.山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3.邯郸市第一医院护理部程澹澹:女,硕士,护师通信作者:孙建萍,sunjianping33@126.com科研项目: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2016ZYYC09);山西省软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7041039-3)收稿:2018-11-04;修回:2018-12-12 老年抑郁症作为老年期最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之一,其患病率逐年升高,尤其在空巢老年人及机构老年人。
李东倩[1]研究发现,太原市机构老年人中符合轻度抑郁症状者达23.31%,重度抑郁症状者达4.24%,这主要与长期的孤独感和被遗弃感有关。
老年抑郁症不仅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同时会加速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发生与发展[2],加快衰弱的进展[3],甚至成为部分老年人自杀的原因[4]。
因此,早期发现老年人抑郁症状及早期预防其发生和发展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5]。
Metalsky等[6]提出无望自尊理论,认为抑郁发生是消极归因方式、低自尊和负性生活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无望感起中介作用,低自尊起推进作用,高自尊起缓冲作用。
Needles等[7]提出一种减轻抑郁的康复模式,即通过归因训练、自尊训练及帮助患者获得希望可以促进患者从抑郁中康复。
袁晓兰等[8]证实,归因训练对老年抑郁症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而归因训练、自尊训练对机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缓解效果仍需探索。
鉴此,本研究对养老机构中52名存在抑郁症状的老年人实施基于无望自尊理论的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选择太原市2所规模与设施相当的养老机构(福久昌养老院和荣军养老院)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在养老院居住≥3个月;③无沟通障碍,可独立或在他人协助下完成调查;④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⑤老年抑郁量表(GDS-30)[9]评分≥11分。
排除标准:①视听功能障碍、语言交流障碍等无法完成问卷调查;②严重认知功能障碍;③精神疾病或正在服用抗抑郁药。
剔除研究中途搬离养老院、因病住院或其他原因无法完成研究者。
共纳入104名老年人,按所属养老机构分为对照组50名,干预组54名。
实际干预组52名(1名回家养老,1名因病住院)和对照组47名(2名更换养老院,1名因家庭原因退出)完成本研究。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4·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Apr.2019 Vol.34 No.8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人组别人数性别男女年龄65~岁75~岁 85~93岁配偶有无文化程度文盲小学初中及以上慢性病退休前职业脑力工作体力工作个人月收入<2000元≥2000元对照组47 20 27 26 16 5 29 18 8 16 23 42 12 35 37 10干预组52 22 30 29 20 3 31 21 6 22 24 45 17 35 33 19χ2/Z 0.001 0.250 0.045 0.046 0.185 0.611 2.776P 0.980 0.803 0.832 0.963 0.667 0.434 0.0961.2 方法1.2.1 干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指导与健康宣教(老年抑郁的发病原因、影响因素、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等),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无望自尊理论的干预,包括接受归因训练和自尊训练,具体如下。
1.2.1.1 成立干预小组 包括山西中医药大学老年护理专业教授1名、心理护理专业副教授1名及老年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5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科副主任护师1名、精神卫生科主管护师1名。
其中老年护理专业教授负责干预方案的制定,并在第1个月进行4次健康讲座,就干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干预方法对干预小组其他成员及参与研究的养老院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指导,其余8人负责护理干预方案的具体实施。
1.2.1.2 制定干预方案 查阅老年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相关文献,基于无望自尊理论以归因训练、自尊训练为重点,围绕护理干预项目、干预时间、干预方式及干预内容初步拟定无望自尊理论护理干预方案。
通过8名专家(大学3名老年护理学教授及1名应用心理学教授,三甲医院2名精神卫生科主管护师、1名老年科副主任护师、1名老年科主治医师)两次专题讨论后确定干预方案,见表2。
1.2.1.3 实施干预 依托养老机构的照护模式,将干预小组分8组对研究对象实施整体护理,责任分包,基础护理由机构护士实施,运动指导、健康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基于无望自尊理论的干预方案等由干预小组实施。
表2 基于无望自尊理论的干预方案项目干预时间内 容干预方式疾病相关知识 第1~2周,1次/周,30min/次老年抑郁的概念、症状表现、易感人群、易感因素、预防及护理方法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无望自尊理论知识第3~4周,1次/周,30min/次归因方式、自尊的概念及其对老年抑郁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健康讲座饮食指导第5周,周三,30min针对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饮食注意事项进行指导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运动养生第2周,周五,40min八段锦真人演示,视频播放,发放图片资料归因训练自尊训练心理护理第6~16周,1次/周,周三/周五,90min/次集中讲述归因方式的概念、特点和其对老年抑郁的影响,使老年人了解何种归因方式为积极归因方式;集体分析讨论干预对象对不同性质事件的归因方式,强化其积极归因方式,矫正其消极归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