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好玩的绳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好玩的绳子》
一、活动目标:
1. 感受绳子的多种玩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2. 学会用绳子进行简单的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 培养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学说普通话,丰富词汇。
二、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一根绳子、小动物图片若干、音乐CD、挂图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活动场地,便于幼儿自由活动。
三、活动重难点:
1. 活动重点:学会用绳子进行基本动作,丰富词汇。
2. 活动难点:协调身体动作,学说普通话。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部分:
教师出示绳子,引导幼儿观察绳子的特点,激发幼儿对绳子的兴趣。
2. 基本部分:
a)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绳子的基本玩法,如:跳绳、拔河等。
b) 幼儿自由探索绳子的其他玩法,如:编织、绑腿跑等。
c) 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绳子游戏,如:捉迷藏、绳子障碍赛等。
d) 幼儿分组进行绳子游戏,培养合作意识。
3. 拓展部分:
教师引导幼儿用绳子进行创意活动,如:用绳子勾勒出小动物的形象,并用普通话描述。
4. 总结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过程,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活动延伸:
1. 家庭延伸:教师提醒家长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绳子玩法,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亲子活动。
2. 环境延伸:教师在班级环境布置中加入绳子元素,如:绳子吊饰、绳子编织作品等。
3. 课程延伸:教师在其他课程中融入绳子元素,如:绳子舞蹈、绳子绘画等。
六、教学评价:
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绳子玩法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幼儿在合作游戏中的表现,如: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
3. 考察幼儿在创意活动中的表现,如:想象力、创造力等。
七、教学注意事项:
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
2. 关注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给予个别指导,确保他们都能参与其中。
3. 注意调整活动难度,既要挑战幼儿,又要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八、教学内容解析:
1. 本活动以绳子为载体,旨在培养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绳子游戏,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3. 活动中的创意环节,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九、教学方法:
1. 示范法:教师亲自演示绳子玩法,引导幼儿学会基本动作。
2. 引导法: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互动法:教师与幼儿一起参与活动,增进彼此的感情。
十、教学计划:
1. 活动时间:每课时40分钟
2. 活动频率:每周一次
3. 活动周期:共15课时,每课时围绕绳子开展不同类型的语言活动十一、教学资源:
1. 绳子:用于幼儿进行各种绳子活动。
2. 图片:小动物、植物等图片,用于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
3. 音乐CD:提供背景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4. 挂图:展示绳子各种玩法,方便幼儿理解和模仿。
5. 普通话教材:辅助幼儿学说普通话,丰富词汇。
十二、教学评价方法:
1. 观察法: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学习情况和
进步。
2. 问答法: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幼儿对绳子玩法和普通话词汇的掌握程度。
3. 同龄评价法:让幼儿互相评价,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十三、教学内容拓展:
1. 组织幼儿参观绳子制作工厂,了解绳子的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
2. 邀请专业舞蹈教师,教授幼儿跳绳舞蹈,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3. 开展绳子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创意,绘制出自己心中的绳子。
十四、教学反馈:
1. 教师应及时给予幼儿反馈,表扬他们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
3.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十五、教学总结:
1. 总结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回顾他们的成长历程。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3. 鼓励幼儿继续参与语言活动,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
本文主要围绕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好玩的绳子》展开,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重难点、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教学评价、教学注意事项、教学内容解析、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方法、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反馈和教学总结等十五个章节。
重点在于:感受绳子的多种玩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意识;学会用绳子进行简单的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学说普通话,丰富词汇。
难点在于:协调身体动作,学说普通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动作协调性,通过个别指导,帮助幼儿克服语言表达障碍,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互动中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