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勺子里镜》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镜子》,详细
内容为“勺子里镜”。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解勺子形状对
光线影响,培养孩子们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勺子形状与光线关系,知道勺子可以像镜
一样产生变形效果。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勺子形状与光线关系。
2. 教学重点:观察勺子里镜现象,并动手操作验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勺子、放大镜、手电筒、白纸、画笔、剪刀、胶带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勺子、放大镜、手电筒、白纸、画笔、剪刀、
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1)向幼儿展示一个勺子,提问:“大家知道这个是什?它在我
们生活中有什作用?”
(2)请幼儿观察勺子形状,并提问:“勺子形状对光线有影响?”
2. 例题讲解
(1)用勺子做镜实验,让幼儿观察勺子里图像变化。
(2)讲解勺子形状与光线关系,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会出现镜现象。
3. 随堂练习
(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形状勺子产生镜现象。
(2)指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同伴分享。
(2)提问:“除勺子,还有哪些物品可以产生镜现象?”
六、板书设计
1. 勺子里镜
2. 勺子形状与光线关系
3. 实验步骤和结果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镜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解勺子形状与光线关系,激发他
们对科学现象兴趣。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其他科学现象,如水面、玻璃等,培养他们观察力和科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实践情景引入时提问设计。
2. 例题讲解中勺子形状与光线关系阐述。
3. 随堂练习分组实验和结果记录。
4. 作业设计开放性和鼓励性。
实践情景引入时提问设计至关重要。
我需要确保问题既能激发幼
儿兴趣,又能引导他们思考。
例如,在展示勺子时,我可以这样提问:“你们有没有见过勺子里‘小丑’?想知道这是怎发生?”这样问题
可以吸引幼儿注意力,同时为后续实验做好铺垫。
例题讲解中勺子形状与光线关系阐述是本节课重点。
我需要用简
单易懂语言解释这个抽象概念。
例如,我可以用手电筒照射勺子,让
幼儿观察勺子里光线和图像变化,然后解释:“勺子弯曲形状会让光
线改变方向,就像镜一样,让我们看到图像变得扭曲和有趣。
”
在随堂练习中,分组实验和结果记录是培养幼儿观察力和科学思
维关键。
我会指导幼儿如何操作实验,并强调记录结果重要性。
我会
告诉他们:“让我们像小科学家一样,仔细观察每个勺子产生镜现象,并把它们画下来或者描述出来,这样我们就能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
作业设计开放性和鼓励性对于维持幼儿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至关重要。
我会这样设计作业:“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勺子里镜,你们
回家后可以找找看,家里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像勺子一样,让我们看到
有趣现象。
把它们画下来或者用照片记录下来,明天来幼儿园时,我
们可以一起分享!记得,每个人发现都是独一无二,我很期待看到你
们大胆探索。
”
1. 在实践情景引入时,要关注幼儿回答,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以增强他们参与感。
2. 在例题讲解中,要耐心解答幼儿疑问,通过直观演示和生动比喻,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科学原理。
3. 在随堂练习中,要关注每个小组实验进展,提供必要帮助,并
鼓励幼儿之间合作与交流。
4. 在作业设计时,要确保作业内容既能够巩固课堂所学,又能够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同时要强调作业趣味性和家庭参与性。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我会用亲切、生动语言,配合适当语调变化,吸引幼儿注意力。
在讲解重点内容时,我会放慢语速,加大音量,以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听清楚。
二、时间分配
我将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时间。
在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环节,我会多花一些时间,以确保幼儿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
三、课堂提问
在提问时,我会尽量使用开放式问题,鼓励幼儿思考和表达。
同时,我会耐心倾听他们回答,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情景导入
我会利用生动有趣实践情景,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兴趣。
例如,通过展示勺子里镜现象,引发他们对课程内容关注。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丰富,实践性强,能够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科学知识。
但在讲解勺子形状与光线关系时,我发现部分幼儿对此理解较困难。
为此,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尝试更多直观演示和简单比喻,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
2. 教学方法:我采用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在互动中学习。
但课堂提问环节,我发现部分幼儿
不够积极主动。
今后,我将继续改进提问策略,鼓励更多幼儿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3. 课堂氛围:整体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幼儿们对实验环节表现出浓厚兴趣。
但在小组合作实验时,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
为提高课堂效果,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加强对小组合作引导和监督。
4. 作业设计:本次作业设计注重开放性和鼓励性,让幼儿在家庭中继续探索。
但从作业反馈来看,部分幼儿在家庭中实践程度不够。
今后,我将加强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幼儿作业过程,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通过本次教案反思,我认识到在今后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幼儿学习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加强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幼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