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心理绪论

合集下载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绪论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绪论
3.中脑(midbrain) • 位于脑桥之上,恰好是整个脑的中点。中脑是视觉与听觉的反 射中枢,凡是瞳孔、眼球、肌肉等活动,均受中脑的控制。
4.网状系统(reticular system) • 居于脑干的中央,是由许多错综复杂的神经元集合而成的网状 结构。网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觉醒、注意、睡眠等不同层 次的意识状态。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 绪论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基础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
将理论运用与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与 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个案法
对某一被试者所做 的多方面的深入详 细研究,包括他的 历史资料、作业成 绩、测验结果,以 及别人对他的评价 等,目的在于发现 影响某种心理和行 为的原因。
实验法
主试者在严格控制 的条件下观察被试 者的行为或活动, 探索客观条件和人 的心理活动之间因 果联系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 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 基础学科。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认知 情绪、情感
意志 需要和动机
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过程
人格倾向性(心理倾向) 人格
人格特征(心理特征)
心理 (心理现象)
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 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人的认识,情绪和情感及意志活动,我们把这三类心理现象称为心理过程,因为它们都是以过程的形式 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

3、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4、实验法: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

5、反射: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发应。

五、简答题1、简析人的心理的主体性。

(1)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像,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像过程。

(2)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

(3)人对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4)人有意识性,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主要特征。

2、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生物学观点、行为主义观点、认知观点、精神分析观点、人本主义观点、现象学观点3、如何理解“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期的历史”?(1)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2)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早在古希腊时期,有关心理问题的论述,心理学的思想就早已出现。

(3)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已经脱离哲学母体而分化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所以说心理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六、论述题1、论述科学心理学对心理实质的基本观点。

(1)心理的物质载体[1]心理现象的产生依附于一定的物质实体[2]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

(2)人的心理的环境依存性[1]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离开了环境的影响,人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3)人的心理的主体性[1]表现为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2]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3]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更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4]人的心理的主体最重要的特点是人的意识性。

心理学基础绪论

心理学基础绪论

15
注意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
意识指向的对象有时处在注意中心或焦点, 有时在注意的边缘,有时也可能在没有注意 或略微注意的情况下。 一般来讲,人们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清晰 地对学习材料进行信息加工,是以注意状态 为基础并由注意状态相伴随的。 注意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

16
生理觉知与潜意识

10
价值观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一般是通过需要、 兴趣、信念和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所以,兴趣的培养、信念的确立、理想的形 成对个体行为的产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
(二)意识和注意
意识可分为:正常意识状态、异常意识状态。 异常意识状态:原因、原理来自12异常意识状态


比如:睡眠、做梦、做白日梦。 在酒精、海洛因、大麻、咖啡因和尼古丁等药物的 作用下,会改变人的意识状态; 在听音乐、坐禅、催眠、高烧和脱水等情况下,也 会有异常意识状态发生。 有研究认为,异常意识状态与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 。神经递质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它起 抑制和兴奋两种作用。某些异常意识状态(如幻觉 )可能是神经递质抑制作用解除的结果。由于抑制 13 作用的解除,导致了原来没有的感觉产生了。

18
元认知


脑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如果在对外部信息加工的同 时,人也把意识指向自己内部的大脑加工过程,后 者这就是元认知。 元认知是在认知之上的认知。 如:当我们阅读时,阅读视线有两条,一是书上的 文字,这是阅读过程;二是当意识到自己没看懂 (监测),就跳回去再重读(调节),此时的加工 对象不再是书上的文字,而是自己的阅读过程,是 元阅读,是个体对自己阅读过程的监测和控制。
需要、动机和意志 意识和注意 感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 情绪和情感 能力和人格

心理咨询技术第一章绪论

心理咨询技术第一章绪论

• 美国1984年版的《心理学百科全书》认为:咨 询心理学始终遵循着教育的模式,而不是临床 的、治疗的和医学的模式。咨询对象(而不是 来访者)被认为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 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心理学家的 任务就是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 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已经存在的能力, 或者形成更为适应的应变能力。
• 帕特森认为:咨询是一种人际关系,在这种关 系中咨询人员提供一定的心理氛围和条件,使 咨询对象发生变化,做出选择,解决自己的问 题,并且形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独立的个体,从 而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和更好的社会成员。
• 帕特森对心理咨询的解释同样是强调咨访关系 的重要性,他认为咨访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咨询人员需要与来访者相互配 合,咨询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条件,来访者 需要自己承担责任、解决问题。
(三)根据咨询所需要时间长短的不同来划 分
1、长期心理咨询 长期心理咨询的时间较为长久,时间跨度一般 多于两三个月,有些可能达到数年,甚至持续 终生;长期心理咨询的间隔时间不固定。
采用长期心理咨询的咨询工作者一般将咨询的 关注点放在改变来访者深层次的人格和性格问 题上,而不仅仅是症状的减退和问题的短期解 决。 ·咨询目的:来访者整个人的发展和完善等。
• 伯克斯和斯蒂弗洛认为:心理咨询指的是一个 受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咨询师和来访之间的职业 关系。其目的在于帮助来访者能够理解和分辨 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并通过为他们提供建议或 帮助他们解决情感和人际关系问题,从而使他 们学着实现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
• 伯克斯和斯蒂弗洛关于心理咨询的阐释更重视 咨询的目标和目的,以及达到这种目标的途径, 是职业化的咨访关系。
二、心理咨询的类别
(一)根据咨询所要解决的内容不同来划分

心理咨询与治疗第一章绪论

心理咨询与治疗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心理咨询与治疗概述
n 四、心理咨询的性质和特点
心理咨询与治疗第一章绪论
心理咨询的性质
1、心理咨询是介于医疗和思想教育之间的一种职业性 的帮助和顾问行为;
2、互动性 3、心理性:
心理咨询与治疗第一章绪论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联系与区别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 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 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目的是消除或缓解来访 者的心理疾病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 展。精神病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都可以用心理治疗这个概 念来描述自己的工作,而心理咨询师则不能。
心理咨询与治疗第一章绪论
第三节: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历程
n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n 二、西方心理治疗的发展历史 n 三、美国心理治疗的发展历程 n 四、心理咨询在中国社会中的发展
心理咨询与治疗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心理咨询与治疗概述
n 一、名词解释 n 二、心理咨询与治疗 n 三、什么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n 四、心理咨询的性质和特点
心理咨询与治疗第一章绪论
示意图
正常
不正常
心理健康:健 康人
发展咨询
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
健康咨询
心理障碍 神经症 精神病 心理治疗 心理+药物治疗
二、主干家庭(含四世同堂的家庭),是由祖辈、 父辈和孩子组成。
优势: 一是教育力量大, 二是容易学会人际交往, 三是有老人直接参与教育。 劣势: 一是矛盾多, 二是隔代溺爱严重, 三是易形成“代沟”。
三、隔代家庭(老人教育后代) 优势: 一是生活条件好, 二是教育孩子时间充裕, 三是教育经验丰富。 劣势: 一是不利于建立母子、父子间的感情, 二是容易产生溺爱,

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概念: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
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可以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人生、社会观
个 性 心 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水浒传》 鲁智深(花和尚) 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 中有细、有勇有谋、豁达明理。 武 松(行 者) 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 血溅鸳鸯楼、 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 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二、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进行适当性教学
问题:如何给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讲清楚杠杆原理

案例展示:
动作演示(翘翘板平衡)——小学生——动作思维水平
图片演示(杠杆平衡)——初中生——形象思维水平 语言和数学演算(概念、文字)——高中生——抽象思

三、关注个性,因材施教
忑‛ ‚怂‛ ‚念‛等。还有一些成语‚心想事成‛ ‚念念不忘‛
‚心花怒放‛ ‚刻骨铭心‛ ‚心慌意乱‛ ‚心急如焚‛ ‚心神不定‛ 等。
难道心理产生的器官是心脏?
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
我国李时珍‚脑是元神之府。‛王清任‚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关于这些,医学背 景的学者给出了很多论证,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国外的研究 1848年9月13日,铁路监工盖吉(Phineas P. Gaga)在一次以外爆破中,一根3.7英尺长的 铁杆从他的左颧骨下方穿入头部,从头顶飞出,落在身后二十几米的地方(见图2-6)。 尽管颅骨的左前部几乎完全被损坏了,但盖吉的意识还清醒。人们用卡车把他送回旅馆, 他自己走上楼。随后的2~3周内,他濒于死亡。在一位外科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到10月 中旬,盖吉逐渐开始恢复,并于十周后出院了。 盖吉的幸存是一个奇迹,严重的脑损伤仅使他左眼失明,左脸麻痹,但他仍然可以说话、 走路和工作。但不久之后,人们发现盖吉的脾气与从前大不相同了。他本是一个非常有 能力、有效率的领班,思维机敏、灵活,对人和气、彬彬有礼。但这次事故以后,他变 得粗俗无礼,对事情缺乏耐心,既顽固、任性,又反复无常、优柔寡断。他似乎总是无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绪论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绪论

(二)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的原则 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定义:是指对人的心理研 究中必须考虑到把收集到的客观资料和主管资料科 学的整合起来。 我们把作为参与试验研究的有机体称为被试者或被 试。 被试:研究对象 主试:研究人员
首先,要周密考虑到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客观量化 变量(variable):是指在质和量上可以有变异的因 素或特征 刺激变量: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 机体变量: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 反应变量:是指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映 种类和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系统性 系统性(systematization)定义:是指心理学的科 学知识是通过系统的实证研究而获得的。 心理学家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范围很广,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描述心理事件。每一种心理事件都有质和量上的特点。 (2)揭示心理规律。例如艾宾浩斯用系统的实验发现了一条心理
(三)个体心理与行为 心理学通过研究行为来研究有机体的心理。 行为(behavior)定义:是一个包含动作、活动、 应答、反应、运动等含义的很广的术语,指有机 体的任何可测量的反应。 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1、可观察到的行为 和反应,称为外显行为;2、心理的活动,称为内 隐行为。
行为和心理的联系 引起行为的刺激通常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而起作用 的。同样的刺激在不同人的身上的行为反应并不同。及使
经典片段之 肖申克的救赎.flv 第一次 坐下来,你因被判终身监禁已在此20年? 是的,先生 你有感到悔过么? 是的,绝对有,先生。我是说,我得到了教训。我 敢说我已经完全 改变了,不会再为害社会了,这是神的真理。 第二次 坐下,你因终身监禁在此30年,觉得自己改变了么? 是的,先生,毫无疑问,老实说我已改过,我已不 会为害社会。上 帝可以作证,真的改变了。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刘丽虹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10
给心理学家画像⑤
一群鸭子游动的池塘边站着两个研究者,其中一 位每隔5秒钟往水里扔—些面包屑,另一位每隔10 秒往水里扔面包屑。几天后,每 5 秒钟扔一次面 包屑的那边,鸭子的数量多一倍。又过几天,做 出一些变更:每 10 秒钟喂 — 次的那位研究者扔的 面包屑大一倍。 发现:大部分鸭子往原来的地方跑,可5分种后, 它们重新选择了位置,两边的鸭子各占—半。结 论:鸭子具有天生的比较复杂的寻食策略,它不 仅考虑扔食物的频率,而注意平均的食物多寡。 这也表明了动物对次数和数量的认识。
普 通 心 理 学
第一章 绪论
本章概要: 什么是心理学? 什么不是心理学? 心理学家在研究什么? 心理学家如何研究? 心理学的前生今世
刘丽虹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1
引言:科学心理学和民俗心理学
民俗心理学:
算命? 相面?
占星术?
琢磨人? 分析梦?
刘丽虹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刘丽虹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5
引言:科学心理学和民俗心理学
科学心理学与民俗心理学的区别
科学心理学有学科继承性(哲学和生理学) 科学心理学有一定的研究范式 科学心理学讲究科学方法
刘丽虹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6
给心理学家画像①
一位妇女太阳穴上绑着电线坐在视屏前,一些男 人的名字一个接一个地在视屏上闪过。在附近的 地方,一位研究者观察并记录着她在另—个视屏 上出现的脑波。突然,她看到了一个妇女的名字。 目的:正在研究脑波外形和振幅与情绪认知的相 关关系,这是许多想理解大脑的思维及情绪电化 基础的步骤之一。如果妇女的名字闪过,引起脑 电波的激烈变化,则表明她对这个名字有一些惊 讶。

1学习心理学绪论

1学习心理学绪论

经验主义(联结心理学)
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 1、亚里士多德:外部世界是人们感觉经验
的基础和源泉,自然规律不是由理性推论出 来的,而是通过感觉经验发现的。理念不可 能独立于外部世界而存在。
2、洛克:
人出生时如同一块白板,不具备任何知识, 人的一切知识都是有经验得来的。
经验有两类:
A、外部经验——由感官获得 B、内部经验——由反省获得
联想——即复杂的知识主要是通过联想,将 零碎的观念汇集成系统的知识。
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解释简单的感 觉观念
3、贝克来:
一切知识都是正在经验着或知觉着的人的一种技能。 人对三维空间的知觉是视觉、触觉和动觉印象之间
经验联合的结果。
4、休谟:
联想的形成:简单观念联结成的复杂观念; 各种观念之间的吸引动作联结成的复杂观
过度防御 应激反应错乱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3、双过程理论 因刺激呈现的时间与强度的不同而导致行为
上的变化。 双过程: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其基本神经
过程的不同类型
习惯化:S-R系统 敏感化:状态系统
两者同时被激活,表现什么则取决于特定情 境中两种神经系统的活动程度。
(七)学习的神经生理机制 与生化机制
2、笛卡尔:天赋观念更为重要,它不是由 于刺激感官的那些外部世界的物体而产生的, 它是由先天的从心或意识发展而来。
3、康德:外部世界实际上是无序的,之所 以会被人理解为有序,是由于理性认为它是有 序的。理性在认识世界时有重要作用,理性给 予经验的某些形式是天赋的。
总之:人类的知识的来源不是经验, 而是自明之理的天赋知觉和演绎推理。 经验虽有助于知识之构成,但知识不等 于经验的累积。对知识而言,经验只能 做构成知识的材料和内容,知识的构成 尚需先天心灵的理性作用。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答案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以及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个体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及进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倾向与心理过程的特点。

4.心理状态: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

5.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控制适当信息引起心理的研究。

6.心理测量法: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对被试的某些心理特点进行测量,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二、填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

2.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

3.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心理可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5.心理现象的实质是脑的机能,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6.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有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

7.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

三、选择题1.以下属于心理学理论领域的是:A.B.C.DA.管理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咨询心理学分析:心理学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包含了对心理现象各方面的研究,如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动物心理学等。

应用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等。

2.“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是以下哪一学派的观点:AA.格式塔心理学B.构造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3.下列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AA.罗杰斯B.铁钦纳C.奈瑟D.皮亚杰四、简答题:1.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

普通心理学第1篇 绪论

普通心理学第1篇   绪论

四次课程安排:
一、绪论、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 二、感知觉、意识和注意 三、记忆、思维和语言 四、个体心理特征(动力、能力、人格)
课程学习目标:
一、走进心理学的美妙世界 理解心理学 Nhomakorabea基本概念与理论
二、打下扎实的心理学基础 掌握个体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 学会科学心理学的思维方式
三、成为自己心理的主人和人际交往的高手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用心理学知识理解并解决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无意识现象 觉察不到、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 有重要作用
第二节 心理学的目标及领域
一、心理学的研究目标 •一、描述行为: •二、解释行为: •三、预测行为: •四、控制行为:
具体应用: 遇困境,旁观者多时得到的帮助多还是少?
一、描述行为:人多时得到帮助反而少 二、解释行为:责任扩散 三、预测行为:自己是否能得到帮助 四、控制行为:改变现状,将责任指向个体。
二、相关研究
• 定义:测量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非 实验性研究方法
• 一般步骤:测量两变量→用统计方法检验这两 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用相关系数表示相关 程度
• 两变量相关方向种类:正相关、负相关、无相 关
• 相关关系不代表因果关系
三、实验研究
• 定义: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控制或创造条件以引起或改 变被试心理活动,进而对其心理和行为规律进行分析的方 法
四、运用心理学提高工作效率 对社会发挥积极、正向影响力。
没学过心理学就不算受过完好教育! -Dennis Coon
参考书目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个体心理的基本结构 2、如何理解人的心理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Psychanalysis

第一章绪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绪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基础心理学
主讲:王黎华 E-mail:2006210191@


为什么学习心理学?


生活中的心理学 爱哭女孩的行为矫正 人为什么会做梦?梦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之 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吗?

人与人之间是否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 在智力上吗?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一目的对 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知情意之间的关系
人的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之间 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有机的心理 活动过程。 认识过程是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情绪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 既有促进作用也有阻力作用;意志过程对 认识过程和情绪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三、科学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 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艾宾浩斯 (Hermann Ebbinghaus) 科学心理学,父亲是哲学, 母亲是生理学,媒人是 生物学。
(一)心理学的哲学根源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公元前384-322) 《 论灵魂》 笛卡儿(Ren’e Descarts, 1596-1650) “我思故我在” 洛克(Loke, 1632-1704) 白板说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 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 的动态变化的过程。
(1)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包 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 特性,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2)情(绪)感过程

情绪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 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缪勒(Muller, 1801-1858)

第一讲 心理学绪论

第一讲 心理学绪论
33
剧院前的争吵
原苏联心理学家达维多娃曾用一个故事形象的描述了四种 基本气质类型的人在同一情景中的不同行为表现。四个不同 气质类型的人上剧院看戏,但是都同时迟到了。 胆汁质的人和检票员争吵,企图闯入剧院。他辩解道,剧 院的钟快了,他进去看戏不会影响别人,并且企图推开检票 员闯入剧场; 多血质的人立刻明白,检票员不会放他进入剧场的,但是 通过楼厅进场容易,就跑到楼上去了; 粘液质的人看到检票员不让他进入剧场,就想:第一场不 太精彩。我到小卖部等一会,幕间休息时在进去; 抑郁质的人会说:我运气不好,偶尔看一场戏,就这样倒 霉。接着就回家去了。
14
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 心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心理动力) :需要、动机、
兴趣、理想等

现 象 个性心理
气质 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 能力
(人格)
1
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这些过 程中的事实、规律、机制,让 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控制、预 测自己和他人的心理 3 2

28
动机过程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是什么让这些人坚忍不拔呢?

29
现象分析
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动机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一系列的心理操作加工程序, 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 同时,我们在人身上,还会发现一种稳定存在的 心理现象。比如,你认为这个女孩“活泼、开朗、 聪明,有主见”
思维
想象

17
感觉:对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对当前事物的整体属 性的反映

18
视觉游戏--“黑林图形”
黑林图形:黑线看起来是 不是向外弯曲的? 【解析】黑线完全是笔直 而平行的。这种经典错觉 由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 沃德· 黑林首先发现。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绪论教案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绪论教案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绪论教案一、教学内容1. 幼儿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2.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 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观察、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重点:幼儿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幼儿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学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幼儿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幼儿心理学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进行讨论。

6.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观察身边的幼儿,分析其心理发展特点。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关于观察幼儿心理发展的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习效率。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幼儿心理学。

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与实践性5. 作业设计的实际操作与思考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1. 幼儿心理学的定义:阐述幼儿心理学的学科属性,强调其研究的是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2. 研究对象:明确指出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幼儿期的个体心理现象。

3. 研究方法:详细介绍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幼儿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的明确性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基本知识。

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绪论

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绪论

二、相加因素法实验
1、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 (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2、基本思路 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 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 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 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3、应用 使用相加因素法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 个假定的环节。
5、如果从明天算起四天之前是星期四,那么,从昨天算起三天之
后是星期几? 6、橡果对橡树的关系犹如婴儿对_____的关系。
7、下面一组单词里,哪一个词放在这组词里面不合适——玫瑰、
水仙、风信子、土豆、郁金香? 8、‚古时候有一位国王和王后,他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要彼此说一 句,‘咱们多么盼望生个孩子啊!’可是他们仍然是膝下无子。 有一天,王后正在沐浴,忽然一只青蛙从水里跳出来说,‘您
四、出声思考
1、出声思考:当个人在进行思维时,让他利用外部言 语进行思考,即进行出声思考,使他的思维过程外部 言语化。 2、出声思考研究方法最初由德国心理学家 Duncker1945 年使用,后经Newell和Simon发展,形成一种以问题行 为图为分析特色的研究方法。
3、目的 使用特定的方法使被试的信息加工过程由内隐性 变为外显性。
3、认知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 储存、加工和使用的。
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的方法
在认知心理学的具体研究中,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实验、观察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其中,目前最常用 也是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是实验研究法,计算机模拟法 也颇受关注,但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种解译性的研究来揭示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在古代,人们认为心脏是心理的器官,你说对吗?
心理是在哪里产生的呢?
为什么心理建立在脑的基础上?
Q:感觉需要脑吗? 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
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例如:请分析人如何感知物体的颜色的?
心理现象是脑的反射活动
心理是脑的反映机能
非条件反射
反射
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
分析:对树木的知觉
曾经见过的树木
对故事有记忆
想象在月亮上 荡秋千
曾经听过这个故事
把现实中的月亮与荡秋千 在头脑中经过加工改造而 成
人的心理现象并不是人脑所固有的,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人脑=心理现象
copy
人接触的客观现实越多,心理发展就越复杂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自然现象
社会环境
起决定作用
具体刺激 统,人脑的反映机能才达到最高水平
总结: 心理是发展到高度完善的物质-----脑的产物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反映机能
而且……
细胞的突起在发育。 突起由短变长、由少变多。
练习: 脑
是心理的器官。
是不是有了脑就有心理现象? 试一试:请你画一棵树。 请你画一条金鱼。 请你画一条鮟鱇鱼。
什么是幼儿心理学?
1、研究是对象?
主要研究对象是3-6岁的幼儿。今年来0-3 岁幼儿也被纳入研究范畴。 2、研究什么?(请看课本目录) 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
幼儿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
为什么要学习幼儿心理学呢?
Question:教师面对幼儿领操时,要求幼儿举起 右手,教师应该举哪只手?
社会环境是人的心理现象的主要源泉
本章我们要记住的2句话 1、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2、脑是心理的器官。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社会环境是人的心理的主要源泉。
• 成成和东东数学考试都是考60分,成成很 欣喜,而东东却表现难过。 •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 客观现实一样,心理反映(情绪)却不同。 心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幼 儿 心 理 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什么是心理?
心 理 现 象 个 性 心 理 认识过程:感觉 情绪和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需要 兴趣 能力、气质、性格 知觉 记忆 想象 思维 注意
什么器官与心理有关
Q:想想:有哪些词语和心理有关? 心计 心急 心机 心想 心酸 开心 细心 耐心 专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