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有效应力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用性: (1) 距离集中力作用点不宜太近,否则超过弹性范围;
(2) 工程上,小范围分布的竖向荷载可简化成集中力,
此时,只要应力计算点到荷载分布区域超过一定范围,
误差可忽略。
多个竖向集中力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叠加法)
第19页/共49页
§3-3地基中的附加应 力 不规则分布竖向集中力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
M (F G)e
e —— 偏心距
W ——与弯矩M对应的截面抵抗矩,此处:
W bl 2 6
偏心荷载作用下基底压力的三种分布形式:
a) e<L/6 (梯形分布)
第11页/共49页
§3-2 基底压力
b) e=L/6 三角形分布
c) e>l/6时,理论上将出现拉应力,而实际不可能,因此,基底压力 重新调整。调整后,只出现沿基础局部(而非整个基础底面)的压 应力 基础底面最大压应力计算的依据:
概念:建筑物荷重在土体中引起的附加于原有应力之上
的应力。→地基发生变形→建筑物沉降
计算:采用弹性力学理论解答
假定 地基土是均质、各向同性的半无限空间线弹性
体。
思路 竖向集中力作用下
各种分布荷载作用

叠加原理
第16页/共49页
§3-3地基中的附加应 力 3.3.1布辛奈斯克(Boussinesq,1885)解
§3-4 有效应力原理
● 四大定律: 1 压缩定律(d e = - a d p) 2 Coulomb强度定律 3 Dachy定律 ( v = k i ) 4 有效应力原理
构成了整个土力学学科的结构体系。
第32页/共49页
§3-4 有效应力原理
● 有效应力原理
描述总应力、有效应力和孔隙压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原理 当土体承受力系时,作用于任一平面上的总应力是由土骨架所发挥的有效应力

0
r
——分别为圆心、圆周边 缘下的附加应力系数,
据z/r0查表 z ——附加应力计算点到均
布荷载作用面的距离
r0 ——圆形的半径 ➢思考题:
圆环形面积受均布荷载作用,圆心下任一
点附加应力计算?
第24页/共49页
§3-3地基中的附加应
力 ❖无限长线形均布荷载作用 ➢荷载分布特点:如图 ➢地基内任一点附加应力:
第22页/共49页
§3-3地基中的附加应 力 ❖矩形面积受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
➢荷载分布特点:如图 ➢矩形角点下附加应力:
z1 t1P0
z2 t 2 P0
➢式中:
t1、 t2——分别为最小、最大压
力角点下的附加应力 系数,据L/b、z/b查表 L ——沿荷载均布方向矩形
边长 b ——沿荷载呈三角形变化
线形荷载导出,则其有何适用范围?
(2)条形荷载端线以下任意点的竖向附加应力如何求解?
第26页/共49页
§3-3地基中的附加应
力 3.3.3非均质及各向异性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3.3.3.1双层地基
❖上软下硬地基 ➢常见:山区,下卧基岩 ➢附加应力分布特点: (1)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2)集中程度与荷载分布宽
Answer:
在地下水位以下,如埋藏有不透水层,由于不透水层中不 存在水的浮力,所以层面及层面以下的自重应力应按上覆土 层的水土总重计算
第5页/共49页
§3-1 土的自重应力
• 土中任意截面都包括有骨架和孔隙的面积,在地基
应力计算时考虑的是土中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应力。
• 假设天然土体→半无限体,地基中的自重应力状态
硬土,取6;介于粘土与砂土之间的土,取3~6。
第29页/共49页
§3-3地基中的附加应
力 3.3.3.3各向异性地基
❖说明:天然沉积形成的薄交互地基,其水平方向的变形模
量通常与竖直方向不等,属于各向异性地基
❖附加应力分布特点:
➢ Eoh EoV ,即竖向刚度小时,出现应力扩散; ➢ Eoh EoV ,即竖向刚度大时,出现应力集中。 ❖附加应力计算(Wolf , 1935):
§3-1 土的自重应力
目的
确定土体的初始应力状态
方法
土体简化为连续体,应用连续体力学 (例如弹性 力学)方法来研究土中应力的分布。
天然地面
天然地面
z z
szz
cz
cx cy
第2页/共49页
§3-1 土的自重应力
3.1.1 均质土的自重应力
假定:地表水平,且水平面内无限展布 结论:土层任一点只发生竖向变形
z
z
/
m
m E0h / E0V
式中:
E0h —— 土层水平方向的变形模量; E0V —— 土层竖直方向的变形模量。
第30页/共49页
§3-4 有效应力原理
3.4.1 概述
土体受力后的三个问题: 三相如何分担外力?全部由颗粒承担? 三相间的应力如何传递和相互转化? 它们与土的变形和强度有何关系?
第31页/共49页
➢常见:下卧软弱地层
➢附加应力分布特点:
(1)出现应力扩散现象;
(2)扩散程度与深度、
两种地层变形摸量差
异、泊松比差异有关;
➢上硬下软地基
计算
z
z E P0
E ——荷载作用面中心
点以下各点的附加应力系数(见表3-9)
第28页/共49页
§3-3地基中的附加应
力 3.3.3.2变形模量随深度增大的地基
基底压力的合力的作用线与上部偏心荷载作用线重合,由
此可得基底压力分布宽度: 3K 3( l e) 2
基底压力的总和 = 基础承担的竖向力 + 基础及台阶回
由此可知:
填土自重
1 2
Pmax
3( l 2
e) b
F
G
Pmax
2(F G) 3b(l / 2 e)
第12页/共49页
§3-2 基底压力
3.2.3基底附加压力
概念:由于建造建筑物,在地基土体内基础底面位置新
增加的应力。
计算:p0= p - cd = p- 0d cd ——基础底面深度的土体原有自重应力(上部土
体未开挖时)
0 ——基础底面以上各层土的加权平均容重(位

0
h / h i 地i 下水位i以下 0的部d1分in1取 i有hi 效容重)
第8页/共49页
§3-2 基底压力
刚性基础下的基底压力分布 刚性基础放在砂土地基表面时,由于砂颗粒之间无粘结力,其基底压力分布更 易发展成图d所示的抛物线形;而在粘性土地基表面上的刚性基础,其基底压力分布 易成图b所示的马鞍形。 根据弹性理论中圣维南原理,在总荷载保持定值的前提下,地表下一定深度处, 基底压力分布对土中应力分布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只决定于荷载合力的大小和作用 点位置。因此,除了在基础设计中,对于面积较大的片筏基础、箱形基础等需要考 虑基底压力的分布形状的影响外,对于具有一定刚度以及尺寸较小的柱下单独基础 和墙下条形基础等,其基底压力可近似地按直线分布的图形计算,即可以采用材料 力学计算方法进行简化计算。
第21页/共49页
§3-3地基中的附加应 力 规则分布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
❖矩形面积受均布荷载作用
➢荷载分布特点:如图
➢矩形角点下附加应力:
z c P0
➢式中:
c ——角点附加应力系数
根据L/b、z/b查表 L ——矩形区域的长边 b ——矩形区域的短边 ➢思考题:
矩形面积受均部荷载作用, 地基内任意一点附加应力如何计算?
度、压缩层厚度、软硬
地层接触面粗糙度有关。
(3)可压缩层厚度小于或等
于荷载分布宽度的 ½时,
附加应力近似不扩散
(中心点下 z 沿深度不变)
➢上软下硬地基
计算
z
z D P0
sz ——荷载作用面中心点以下各点的附加应力系数(见表3-8)
第27页/共49页
§3-3地基中的附加应
力 ❖上硬下软地基
分布的影响因素:
❖上部荷载的大小、方向; ❖基础结构形式、大小和刚度; ❖地基土体的性质。
分布形式:马鞍形、抛物线形、钟形
第7页/共49页
§3-2 基底压力
基础刚度的影响(柔性基础、刚性基础) 荷载和土性的影响
当荷载较小时,基底压力分布形状如图a,接近于弹性 理论解;荷载增大后,基底压力呈马鞍形(图b);荷载再增 大时,边缘塑性破坏区逐渐扩大,所增加的荷载必须靠基 底中部力的增大来平衡,基底压力图形可变为抛物线型(图 d)以至倒钟形分布(图c)。
第9页/共49页
§3-2 基底压力
3.2.2 基底压力简化计算
中心荷载下基底压力
基底压力假定为均匀分布, 基底平均压力设计值p(kPa) :
p F G A
G G Ad
第10页/共49页
§3-2 基底压力
偏心荷载下的基底压力
式中:
ppmmianx
F G lb
M W
M——作用于基础底面形心上的力矩设计 值,M可能是由竖向偏心荷载引起, 可能是由水平力引起,此处:
z
2 pz3
(x2 z2)2
➢式中:
p —— 线荷载密度
x ——附加应力计算点到线形荷载
作用线的水平距离
z ——附加应力计算点到线形荷载
作用面(即水平面)的距离
➢思考题:
(1)上述荷载作用下,地基内任意点:
(2)何种工程条件下的荷载可简化为无
限长均布线形荷载?
第25页/共49页
§3-3地基中的附加应
力 ❖均布条形荷载作用 ➢荷载分布特点:如图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z sz P0
➢式中:
P0
sz
—— 均布的面荷载 ——条形荷载作用下附加应力
系数,据x/b、z/b查表
x ——附加应力计算点到条形荷载
中心线的水平距离
z ——附加应力计算点到条形荷载
作用面(水平面内)的距离
➢思考题: (1)条形荷载作用下地基内附加应力的解是基于无限长均布
弹性半空间表面上作用一竖向集中力时,半空间内任意点 处的应力和位移的弹性力学解。
P——作用于坐标原点O的竖向集 中力
R——M点至坐标原点o的距离
θ——R线与Z坐标轴的夹角; r ——M点与集中力作用点的水平
距离
第17页/共49页
Photo-Elastic Tests for Boussinesq’s stress distribution
方向矩形区域的短边 ➢思考题:
(1)上述荷载作用下,地基内任一点附加应力如何计算?
(2)矩形面积受梯形分布荷载作用,地基内任一点附加应力?
第23页/共49页
§3-3地基中的附加应
力 ❖圆形面积受均布荷载作用 ➢荷载分布特点:如图 ➢圆心及圆周下附加应力:
z0 0 P0
➢式中: zr r P0
❖说明:天然地层中,随深度增大,固结应力增加,土的密
实度增大,因而变形模量逐渐增大(普遍规律)
❖附加应力分布特点:变形模量增大(意味着土体硬度增
加),导致附加应力出现集中现象
❖应力集中程度:集中力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Frohlich):
z
3F
2 R2
cos3
z
F 2 R2
cos
式中:
——应力集中系数:对于粘土或完全弹性体,取3;
❖处理方法:等代荷载法 ➢(1)分区域简化成若干集中力; ➢(2)叠加。
任意分布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
❖处理方法一:已知荷载分布函数,可采用积分法计算; ❖处理方法二:荷载分布函数未知,将荷载分布区域离散,
各离散区域的分布荷载等效为集中力(其作 用点位于各区域的形心上),然后采用等代 荷载法。
第20页/共49页
→侧限应力状态,地基土在自重作用下只能产生竖 向变形,而不能有侧向变形和剪切变形;地基中任 意竖直面和水平面上均无剪应力存在。
若地下水位位于同一土层中, 计算自重应力时,地下水位面 应作为分层的界面。
第6页/共49页
§3-2 基底压力
3.2.1 基底压力
概念:基础底面的接触压力。
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 基础底面传递 给地基表面的压力。
说明:
• K0——静止土压力系数 • 如假定土体是弹性体可以证明: • 泊松比
第3页/共49页
§3-1 土的自重应力
3.1.2 成层土的自重应力
假定:各层土均水平分布 水平面内无限展布
结论:土体内任一点仅有 竖向变形
第4页/共49页
§3-1 土的自重应力
本节注意
• 上述自重应力均指有效自重应力 • 地下水位以下土层内的自重应力应取有效容重计算 • 正常固结土,自重应力不再导致土体压缩沉降 • 思考:不透水层以下地层内自重压力如何计算?
第13页/共49页
室内设计地面
F
+0.00
G
+0.00
F
室外设计地面
G
d d
b p
(a)
(a)内墙或内柱基础
b
p
(b)
(b)外墙或外柱基础
基底平均附加压力 的计算
第14页/共49页
注意: ❖导致地基内出现附加应力; ❖导致正常固结土地基产生压缩沉降的根本的力源。
第15页/共49页
§3-3地基中的附加应 力 3.3.2布辛奈斯克解的应用
单个竖向集中力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
z
3F
2
z3 R5
3F
2
(r 2
z3 z2 )5/2
3F
2 z 2
1 [(r / z)2 1)]5/ 2
F z2
式中:
—— 仅与r/z有关的无量纲系数(制成表格供查表使用)
3
1
2 [(r / z)2 1)]5/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