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扬州城的诗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扬州城的诗句
《扬州慢·淮左名都》
原文: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一、衍生注释:
1. “淮左名都”:宋代在淮扬一带设淮南东路,“淮左”即其简称,扬州是当时著名的都会。

2. “竹西佳处”:扬州城东禅智寺侧有竹西亭,景色清幽。

3. “春风十里”:指昔日扬州的繁华街道。

4. “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

5. “杜郎”:指唐代诗人杜牧。

杜牧曾在扬州留下许多描写扬州繁华的诗篇。

二、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扬州城的今昔对比。

上阕开篇点明扬州是著名都会,曾经繁华的地方,如今却“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原本热闹的街道长满了荠菜和麦子,一片荒凉。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运用拟人手法,连废弃的池塘和古老的树木都厌恶谈论战争,深刻地反映出战争给扬州带来的巨大创伤。

下阕借杜牧的典故,说如果杜牧如今重到扬州,也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他即便才华横溢,也难以再写出昔日的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二十四桥依旧,可物是人非,只有冷月倒映在水波中,这种寂静和凄凉让人感同身受。

三、作者介绍: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他一生未仕,四处漂泊,精通音乐,诗词俱佳。

其词多写个人身世飘零和相思离别之苦,也有不少感慨时事之作。

他的词风清空骚雅,在南宋词坛独树一帜。

四、运用片段:
有一次我和朋友去扬州旅游,本以为会看到如古时诗词里描写的那般繁华盛景。

当我们漫步在扬州的街头巷尾时,朋友突然感慨:“你看这扬州,现在这么安静祥和,可是姜夔笔下的扬州却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曾经遭受过那么大的创伤啊。

”我听了不禁感叹,是啊,岁月变迁,战争的伤痛虽已远去,但这古城的一砖一瓦似乎都还留存着往昔的记忆,就像那二十四桥,静静地横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寄扬州韩绰判官》
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一、衍生注释:
1. “韩绰”:生平不详,是杜牧的朋友,当时在扬州任判官。

2. “迢迢”:形容遥远。

3. “二十四桥”:扬州的一处名胜。

传说隋炀帝时,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桥上。

二、赏析:
这首诗意境优美。

首句“青山隐隐水迢迢”,勾勒出一幅江南山水的远景图,青山若隐若现,绿水悠长,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秋尽江南草未凋”写出江南秋末冬初独特的景色,与北方不同,江南的草还没有完全凋零,依旧充满生机。

后两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则是经典之笔,明月映照下的二十四桥,诗人不禁遐想友人此时在哪里教美人吹箫呢?这两句将扬州的美景与友人的风流雅事相融合,充满了浪漫的情调。

三、作者介绍: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他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他的诗风俊爽峭健,在晚唐成就颇高。

四、运用片段:
我和一位远方的朋友聊天,谈到各自所在的城市。

我对他说:“我特别向往扬州那样充满诗意的地方,就像杜牧诗里写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那得多美啊。

”朋友笑着说:“你可真是个浪漫的人,就这么几句诗,就把你迷得不行。

”我回他:“那可不,你想想,在那月光下的二十四桥上,要是真有个美人在吹箫,那简直像仙境一样,谁能不向往呢?”
《送孟浩然之广陵》
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衍生注释:
1.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是古代的名胜。

2. “烟花三月”:形容阳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

3. “广陵”:扬州的古称。

二、赏析:
诗的前两句点明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的去向。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在这繁花似锦、如烟如雾的阳春三月,友人要从黄鹤楼前往扬州,这两句既交代了事情,又描绘出了一幅美妙的暮春图景。

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站在江边,看着友人的船帆渐渐远去,最后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到长江向天边流淌。

这两句通过描写诗人的视觉感受,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把送别之情写得悠长而深远。

三、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风豪放飘逸、意境奇妙,其作品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语言优美。

四、运用片段:
我在给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时说:“我去武汉的时候,站在黄鹤楼上,就想起李白送孟浩然时的情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那时候孟浩然该是怀着怎样的期待去扬州的呢?我也想去看看那让孟浩然奔赴的扬州到底有多美。

”有个同学接话道:“是啊,扬州肯定特别迷人,不然李白也不会看着孟浩然的船帆消失还舍不得离开呢。

”我点头称是,心里对扬州更加向往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