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炉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炉原则”给我们企业管理的启示
——冬日里烧热管理者的“火炉”
战略很重要,能落地的战略更重要。

制度不再重要了吗?不是。

只不过历经市场风雨洗礼的大企业,已经从草创迈入规范,企业制度体系已经成形,内部关注点早已超脱制度层面。

对于广大“在路上”的中小企业而言,制度管理依然要“给力”:前线的士兵们不能我行我素,他们必须听从军部的统一号角,这个号角就是公司的规章制度,没有人可以特殊。

制订制度不难,践行制度很难。

有个案例,说是日本人收购了东北一家濒临破产的国企,一年后起死回生。

其实日本人的办法只有一个:将企业原有的规章制度认认真真落到实处。

朋友们,在日趋寒冷的冬日,让我们一起重温“火炉原则”吧!
一是警告性原则,热炉火红,不用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若试必灼烧无疑;
二是一致性原则,每次碰到热火炉,每次肯定都会被灼伤;
三是即时性原则,当碰到热火炉时,就立即会被灼伤;
四是公平性原则,不管是谁碰到热火炉,谁都会被灼伤。

有规矩才有方圆。

“火炉原则”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管理者必须紧记的管理原则。

有人抱怨制度执行不力,除了制度的合理性值得商榷外,说到底是“火炉原则”的四项基本原则落实不佳。

单挑公平性而言,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你是“重要人物”也好,普通职员也好,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闹特殊。

人家柳传志同志说话了,以身作则不是说服他人的重要手段,而是唯一手段。

遗憾的是,这些年来,我发现民营企业内部的特殊人物实在太多,而且管理者们的记性实在太差,因此制度也就经常成为一种没有落地的摆设:遇上某人某事时就翻出来读读;遇上他人他事时就选择性遗忘。

我想说的是,在火炉面前,每个管理者千万不要忘了我是谁。

这很重要,而且是非常重要,这关系到企业的执行力。

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说:人有两种,一种即“吃饭是为了活着”,一种是“活着是为了吃饭”.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有超于常人的心。

“志当存高远”,“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些古语皆鼓舞人们要树立雄心壮志,要有远大的理想。

有一位心理学家到一个建筑工地,分别问三个正在砌砖的工人:“你在干什么?”
第一个工人懒洋洋地说:“我在砌砖。

” 第二个工人缺乏热情地说:“我在砌一堵墙。

” 第三个工人满怀憧憬地说:“我在建一座高楼!”
听完回答,心理学家判定:第一个人心中只有砖,他一辈子能把砖砌好就不错了;第二个人眼中只有墙,好好干或许能当一位技术员;而第三个人心中已经立起了一座殿堂,因为他心态乐观,胸怀远大的志向!
井底之蛙,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空;摸到大象腿的盲人,只能认为大象长得像柱子;登上五岳的人,才能感觉“一览众山小”;看到大海的人,就会顿感心胸开阔舒畅;
心中没有希望的人,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心中没有梦想的人,是普天下最平庸的人;目光短浅的人,是最没有希望的人。

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说:“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的生意。

”可见,一个人的心胸和眼光,决定了他志向的短浅或高远;一个人的希望和梦想,决定了他的人生暗淡或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