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常规 用“心”经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常规用“心”经营
摘要】人们喜欢把可爱的孩子比作的花朵,那在幼教岗位上默默耕耘了十几年
的我是“护花使者”,我感受着“护花使者”的不易,也感受着灿烂童心我给我无比
的幸福。
特别是接手新小班,家长们把对集体生活毫无所知的孩子们领进宽敞的
教室交给我,当迎着他们期盼信任的眼神我总会思索着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验。
【关键词】小班;管理;适度;发展;四“心”
每个幼儿身上都带着与生俱来的天性:向往自由……但人是有社会性的,出生后生存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中的人犹如同翱翔在天空的风筝,社会规则就是一根无形的线,它制约着
我们,成就着我们,但它是接受了这个社会的教育后慢慢形成的。
走进幼儿园是他们走进社
会的第一步,我的体会是:管理好一个新小班管理不容易,那根规则之线拉得过紧老师累孩
子累;过松孩子无所适从,后果都是阻碍孩子的发展。
只有用“心”经营那片天地,才能学会
适度地握住那根无形的线。
一、用爱心化春雨,洒向孩子的心灵
对于刚来到陌生环境的小班孩子来说,教师的一个眼神、一次抚摸,都会让他们感到温暖无比。
要把来自老师的爱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需要关注的不仅是那些聪明伶俐或者经常惹事
的孩子,还有那些“默默无闻”的孩子。
作为班级中的一个个体,这部分孩子会感到一些失落。
如果忽略了向他们播撒爱,久而久之,他们对任何事就变得无所谓起来,慢慢地会表现出一
些随意的行为。
一个好的班集体是让置身在其中的孩子都能得到来自老师的爱,爱心让我们
轻松地把无形的线连接在孩子的心灵。
二、用耐心化春风,帮助孩子穿越迷雾
小班孩子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环境不同,行为习惯有差异,每个孩子性格各有差异,一下子会觉得无从下手,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
我们多接触多了解孩子能够真正地从内心深处接
受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教师,从而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
他们很多行为习惯可塑性很强,首先
要耐心对孩子琢磨透彻,要有信心:如果想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改正坏毛病,是需要费很
大的力气的,但只要教师是有心人,帮助孩子改正不足不会很难。
三、用细心化彩虹,飞架在孩子心头
西班牙思想家巴而塔沙.格拉西说:“完成一幅完美的画卷很难,需要每一个细节都完美,只
要有一个细节没画好,整幅画就会功亏一篑。
”可见细节是成就美丽的起点。
新小班管理也必须从细节抓起:比如一般幼儿园班级活动室面积很大,我们会发现老师的“眼睛不够用”,怎
么办呢?用心琢磨:在班级餐厅的水桶前贴上小脚印,让孩子知道喝水要排队,并引导孩子
互相督促,看到前面的小脚印空着,才能往前移动一个位置,同样,在区域里贴上脚印,就
能隐性控制一个区域的人数;……从环境的细节抓起,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舒适会令他们感到舒爽愉快,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个故事《破窗效应》大意是这样的:在一个小区里,有一户人家的窗户
不知是被谁砸了一个洞,但他们没有把这块玻璃换下,过了一段时间,小区里有很多窗户上
同样出现了同样的情况,环境变得越来越糟糕。
一件小事引起了小区环境的恶化,如果一开始制止的话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破窗效应告诉
我们事情很容易向坏的一方面发展的,如果及时发现纠正能很容易地避免它的发展,否则它
就会泛滥,管理班级也是也是如此:在孩子的身上也会出现这样的“破窗效应”,逐渐遭成孩
子的行为的偏差,任其发展班里情况将会失控,要细心地观察孩子身上的表现,适时地对他
们进行随机教育,老师的细心如彩虹,飞架在孩子心头,让孩子看到美好,班级管理会更完美!
四、用童心化阳光,温暖孩子的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童心使我们能够和孩子融为一体。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充满童心的孩子,就更应该拥有一颗童心。
教师有了童心,才能进入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他们所钟爱的始终是游戏,站在孩子的角度将游戏活动和常规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孩子能够养成非常好的行为习惯。
小班孩子对丰富的语言比较敏感,带有节奏性的儿歌是他们乐意接受的、把幼儿园生活常规变成可以随时哼唱的带有快乐情绪的童谣,使孩子在天天的哼唱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例如:吃饭的时候,我们以《我是好宝宝》歌曲内容为参照,哼唱其中的几句“我是好宝宝,吃饭小手扶好碗”,然后老师边巡视边问:“看谁的小脚放得最最好,坐好的宝宝小碗才不会打翻呢!”孩子年龄尚小,在引导时用孩子喜欢接受的方式,烘托一种陶冶情感的气氛,把孩子引入喜、怒、哀、乐的情景之中,孩子看到活动中点点滴滴的美好,使其为情景所感动,产生情感共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系列规范的行为习惯.
用“心”后就可以不用担心孩童的自由天性和约束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因为知道了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已经让这片蓝天中充满了促使他飞翔的动力,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渴望向更高处飞。
只要一直用“心”,会有只需轻轻握着线,不必逆着风费力地奔跑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