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骨骼康复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肉骨骼康复学》教学大纲
Ⅰ、课程概况
Ⅱ、课程简介
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肌肉骨骼康复学是康复医学的一个分支,基本囊括了肌肉骨骼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和常见的康复问题。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肌肉骨骼康复学的基本概念,肌肉骨骼系统伤病的临床与康复,肌肉骨骼系统常见的伤病和功能障碍的康复。

并将临床与康复有机结合,使学生了解每一疾病的基本概念、临床特点、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提高肌肉骨骼疾病的康复治疗效果。

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附以实地参观见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操作的能力。

2.教学组织与方法:教学方法方面要重视肌肉骨骼康复学与其它各科的内在联系,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循序渐进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融入典型的临床病例教学,针对重要疾病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要用幻灯片、录相、模型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

理论教学:讲授式教学法LBL、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启发式教学法、自导式教学法、比较归纳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

实验教学:采用示范教学法、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案例导向型教学法CBL、模拟教学法。

3.教学保障:多媒体、模拟教学设备、各种运动康复实验设备。

4.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学网站
①选用教材: 《肌肉骨骼康复学》(第2版),张长杰编著,人民卫生出
版社。

《肌肉骨骼康复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第2版),岳寿伟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②参考书目:
《实用康复学》,南登昆,黄晓林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骨与关节损伤》(第5版),王亦璁,姜保国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现代骨科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燕铁斌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③教学网站:,等等。

Ⅲ、课时分配安排
理论课
实验课
注:实验类型分为:验证型、综合型和设计型。

Ⅳ、理论教学大纲
第一章肌肉骨骼康复学概论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肌肉骨骼康复学的定义。

(二)掌握肌肉骨骼康复学的特点。

(三)熟悉肌肉骨骼康复学的内容。

(四)熟悉肌肉骨骼康复学的常用检查与治疗方法。

(五)了解肌肉骨骼康复学的发展简史。

二、教学内容
(一)定义与特点
1. 定义:是康复医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的原因、评定与治疗的方法以及伤残预防等问题,并运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辅助器具技术以及职业训练等手段,改善或代偿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

2. 特点:
(1)早期康复
(2)与骨科相互渗透
(3)专业性强
(4)以治疗小组方式工作
(5)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密切
(二)发展简史
(1)古代的康复治疗方法:中国--针灸、导引、按摩等;西方--牵引、运动疗法等(2)现代肌肉骨骼康复学的形成与发展
(3)我国肌肉骨骼康复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肌肉骨骼康复学的内容
1.康复评定:评定目的、过程、基本内容、特点
2.康复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辅助器具、康复护理、心理治疗、中国传统康复、就业咨询及职前培训。

2.常见伤病与康复治疗层次
(四)常用检查评定与治疗方法
1.一般临床检查:视、触、叩、听、量
2.单项检查:关节活动范围测定、肌力评定、感觉检查、步态分析
3.综合性评定
4.特殊检查法:肩峰撞击征、Adson检查方法、Thomas试验、4字试验、Lachman 试验/反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McMurry试验、研磨试验、侧方应力试验、浮
髌试验、侧屈位椎间孔挤压试验、后仰椎间孔挤压试验、椎动脉扭转试验、拾物试验、直腿抬高试验、跟臀试验。

5.常用治疗方法:关节活动技术、软组织牵伸技术、肌力训练技术、关节松动技术、牵引技术、本体感觉训练技术、站立与步行训练技术。

第二章上肢创伤康复
一、教学要求
(一)熟悉锁骨骨折、肩锁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治疗方法。

(二)了解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特点;熟悉肱骨大结节骨折的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方法。

(三)了解肱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治疗方法。

(四)掌握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治疗方法。

(五)了解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脱位、肱骨内外髁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康复评定;掌握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脱位的康复治疗方法。

(六)掌握尺桡干双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治疗方法;掌握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特点;熟悉桡骨远端的康复治疗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肩部骨折与脱位
1.概述
(1)锁骨骨折
(2)肩锁关节脱位
(3)肩关节脱位
2.临床特点
(1)锁骨骨折:有明显的外伤史;锁骨处可出现肿胀、瘀斑、局部隆起或畸形,用手可触及骨折端或骨擦感及骨擦音,局部压痛明显,上肢不能上举或后伸。

(2)肩锁关节脱位:有外伤史;局部有肿胀、隆起处压痛明显,用力按压有弹性感觉,肩关节活动受限,x线拍片髁见锁骨外端向上移位。

(3)肩关节脱位:脱位前有明显的外伤史;出现“方肩畸形”,用手触之肩关节触有空虚感,局部疼痛、肿胀,肩关节不敢活动,肩关节主、被动功能障碍,x线照片能明确诊断。

3.康复评定:
(1)一般检查:生命体征、意识、体位姿势等
(2)测量:肌腹周径
(3)肌力评定:手法肌力检查、器械检查
(4)关节活动度检查
4.康复治疗
(1)肩关节脱位
经过复位后的肩关节应当制动,早期嘱其手指、腕、肘的伸屈功能训练,可以进行抗阻力训练。

(2)锁骨骨折
伤后1——3周,肩部固定,主要进行肘、腕、手的屈伸及前臂的内外旋功能练习。

(3)肩锁关节脱位
如果不做手术的修复,早期制动是关键,治疗以物理因子治疗为主。

(二)肱骨大结节骨折
1.概述:临床上常因暴力使上述肌肉强力收缩造成撕脱骨折或从止点撕脱,同时可合并四种骨折类型。

2.临床特点:伤后表现为肩部疼痛感明显,不能活动或活动时疼痛加剧,局部肿胀,可出现皮下淤血斑。

3.康复评定:有明确的外伤史和临床手法复位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病史,伤后及手术后X线片。

4.康复治疗:
骨折复位或手术内固定术后早期均应制动、休息。

手法复位的骨折,一周后可进行短波治疗,二周后超声波治疗。

(三)肱骨颈骨折
1.概述:肱骨颈骨折分为肱骨解剖颈骨折和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上以肱骨骨折为常见。

2.临床特点:伤后肩部疼痛、肿胀、皮下瘀斑,活动受限。

3.康复评定
有外伤史或手术史,有伤后及手术后的x线片,可因肢体固定造成的不同程度肌肉萎缩,肩肘关节功能障碍,如果伤及神经可导致前臂肌肉萎缩和肘腕及手指的运动功能障碍,机电图检查可明确损伤部位和程度。

4.康复治疗
(1)无位移骨折用三角巾悬吊固定,伤后1~2周以休息、制动为主。

(2)经手术复位且有金属内容物的骨折,早期以制动为主,运动训练可以比较手法复位的骨折,时间可以提前一周。

(四)肱骨干骨折
1.概述:在肱骨外科颈以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之间发生的骨折,成为肱骨干骨折。

2.临床特点:伤后上臂立刻出现疼痛、肿胀、皮肤瘀斑、畸形、上肢活动障碍,用手触及有异常活动,骨有摩擦感。

3.康复评定
(1)肌电图检查。

(2)局部皮肤检查。

(3)用软尺测量,上臂、前臂肌肉的周径。

(4)手法肌力检查三角肌、背阔肌、胸大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5)关节活动度检查:肩关节的活动度、上臂的内旋、外旋即肘关节的伸、屈度4.康复治疗
(1)内固定手术后1周后内主要是休息、制动,可以进行手指、腕关节的练习;上臂前臂肌群的等长收缩练习;局部可做红外线或紫外线治疗。

(2)对于未经手术内固定的采取手法复位外固定的肱骨干骨折来讲,制动的时间要长一些,2周后可做手、腕的伸屈主动练习,配合作业治疗。

(五)肘部骨折与脱位
1.概述
(1)肱骨髁上骨折:为肘部骨折最常见的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根据肘关节受伤时题为不同而分为伸直型,屈曲型,伸直型常伴有肱动脉和正中神经损伤。

(2)肘关节脱位:多见于青少年。

往往在跌倒时,暴力通过手掌到达肘关节,使其过度伸直,冲击力使肱前肌和肘关节囊撕裂,部分韧带损伤,尺股鹰嘴突后移,形成肘关节后移位。

2.临床特点:
(1)肱骨踝上骨折
常有局部外伤或患儿跌倒外伤病史,肘部疼痛、肿胀、皮肤瘀斑或张力性水泡,肘部向后突成半屈位,局部有压痛,手触之有骨摩擦感。

(2)肘关节脱位
有手着地跌倒的外病史;肘关节处于半伸位不敢动,患处肿胀;局部触痛明显;肘后三角关系完全破坏;x线片可了解脱位情况。

3.康复评定
(1)肱骨踝上骨折
有明确的外伤史、手术史,有伤后的临床诊断,明确骨折征象的x线片和术后及近期x线片,长时间固定后引起肩肘关节功能障碍,肌肉发生不同程度萎缩。

(2)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脱位已经在临床复位和固定,局部可以有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有复位前后的x线片。

4.康复治疗
(1)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经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内固定后1周,要注意肘关节的固定和制动;
手法复位的小儿患者可以在4周后去除外固定行功能训练,成人至少在6周以后方可功能训练。

(2)肘关节脱位
复位后1周,肘关节制动,肩、腕、手关节主动练习,局部可以光疗、电疗及蜡疗。

(3)肱骨外髁骨折及肱骨内髁骨折
肱骨外髁骨折常常需要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六)前臂骨折
1.概述:前臂有较好的旋转功能,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极其造成损伤,尺桡骨骨折,尺骨远端骨折是最常发生的骨折。

2.临床特点
(1)尺桡骨干双骨折:尺桡骨干双骨折髁因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

(2)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多因跌倒时手掌地所致,直接暴力也可发生。

3.康复评定
(1)尺桡骨干双骨折
(2)桡骨远端骨折
4.康复治疗
(1)尺桡骨干双骨折:手法复位或手术内固定术后1周内以制动为主。

(2)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或术后1周内局部制动,辅助光、电治疗,肩、肘关节主动功能练习。

第三章手外伤康复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指总主动活动范围评定方法;掌握指屈肌腱修复术后康复要点;掌握指伸肌腱修复术后康复要点。

(二)掌握手骨折后康复治疗要点、手部神经损伤后的康复治疗要点;掌握手多方伤术后康复治疗要点。

(三)熟悉指屈肌腱分区肌临床特点、指伸肌腱分区及临床特点。

(四)熟悉手骨折临床特点、手骨折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手慢性肿胀的治疗方法、手关节强直防治方法,熟悉手部神经损伤后的康复评定;熟悉手多方的解剖结构。

(五)了解肌腱愈合途径、指屈肌腱的解剖结构、指伸肌腱的解剖结构。

(六)了解首部神经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了解手功能评定方法、手多发伤临床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手部肌腱损伤
1.概述
(1)肌腱:是连接骨骼肌和骨的致密结构组织,它由胶原纤维、腱内膜、腱外膜、腱旁组织构成。

(2)肌腱滑动结构:腱周组织、滑膜鞘、纤维鞘管和肌腱支持带。

(3)肌腱营养:滑液是腱鞘区的主要营养来源。

(4)肌腱愈合:腱鞘的滑液环境使肌腱具有内在愈合能力,术后早期活动使肌腱从外源愈合优势转化为内源愈合优势。

(5)手指屈肌腱:指屈、拇屈和腕屈肌腱。

(6)滑膜囊与指腱鞘:滑膜囊与指腱鞘是指屈肌腱的特化辅助结构和支持组织,均为双层结构。

(7)指屈肌腱鞘形态结构:指屈肌腱包括腱滑膜鞘和腱纤维鞘。

2.临床特点
(1)手指屈肌腱:指屈肌腱将前臂屈肌与指骨联系起来,其功能是屈指。

①指屈肌腱分区:指屈肌腱从前臂肌肉-肌腱连接处,经过前臂、腕管、手掌和手指纤维鞘管,至其止点处,依其本身和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分为五区,肌腱损伤修复及功能修复过程中,应根据每个区域特征做适当处理。

②指屈肌腱断裂临床诊断
(2)手指伸肌腱:包括指总伸肌、腕伸肌、骨间肌、蚓状肌及各肌腱在指背构成的腱膜。

①指伸肌腱分区:根据Verdan分法,将指伸肌腱分为8个区,拇指分为5个区。

其中奇数区与关节对应,偶数区与骨干对应。

②指伸肌腱断裂临床诊断
3.康复评定
(1)手指屈肌腱:Litter法、指关节活动角度测量、TAM
(2)手指伸肌腱:指关节活动角度测量、TAM和TPM
(3)评定注意事项:功能位;正确使用角度测量器;简便准确。

4.康复治疗
(1)手部肌腱损伤术后康复原则: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矫形器应用(2)指屈肌腱:最终目的是促进肌腱滑动及减少瘢痕粘连形成
(3)指伸肌腱:不同区域伸肌腱具有不同特征,治疗也不尽相同
(4)手指肌腱粘连松解术后康复
(二)手部骨折与脱位
1.概述:手骨折后康复治疗可以协调固定与运动之间的矛盾,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其利于骨折的愈合。

2.临床特点:
(1)腕部骨折:舟骨骨折、月骨骨折
(2)掌骨骨折:拇指掌骨基底骨折、其他掌骨基底骨折、掌骨干骨折、掌骨颈骨折
(3)指骨骨折:近节指骨折、中节指骨折、末节指骨折
3..康复评定
(1)肌力评定
(2)肌萎缩评定
(3)关节活动度评定
(4)神经损伤评定
(5)X线片
(6)手功能评定:Jebsen手功能评定、手灵巧性评定
4.康复治疗:手骨折后康复治疗原则与人体其他部位骨折相同,即准确的复位、有效的固定与合理的功能锻炼。

(1)骨折康复方法:
为便于临床康复治疗,骨折康复大致以时间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①骨折固定期(早期):抬高肢体,主动运动,物理疗法;
②骨折愈合期(后期):物理治疗,按摩,运动锻炼,矫形器和矫形器的应用,作业疗法。

(2)骨折康复治疗:
手骨折整复后的康复治疗一般分为两个阶段:骨折整复固定期和骨折临床愈合期。

(3)关节脱位康复治疗
(三)手部神经损伤
1.概述:
周围神经损伤按Seddon方法可分为:神经失用;轴索断裂;神经断裂。

周围神经损伤无论是早期还是恢复期,及时、恰当地康复治疗十分重要。

神经损伤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手术、物理治疗和支具等。

2.临床特点:
(1)病史
(2)临床表现:周围神经干包含运动神经纤维、感觉神经纤维和自主神经纤维。

故周围神经纤维损伤,尤其神经断裂伤,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三方面的障碍。

(3)临床检查:感觉神经损伤后的检查,运动神经损伤后的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

(4)临床诊断:
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包括临床检查及电图等辅助检查,但主要依靠临床检查,对每个关节、每根神经、每块肌肉进行全面检查后,按以下步骤诊断:
判断有无臂丛损伤;确定损伤部位;根、干、支、束损伤的定位诊断;根性损伤是节前与节后损伤的鉴别。

3.康复评定
周围神经的功能的评定一般包括
(1)交感神经功能评定:出汗功能检查;O’Rain温水浸泡起皱实验;
(2)感觉神经功能评定:两点分辨实验;移动触觉;恒定触觉;震动觉;触觉识别;Tinel’s征;
(3)运动神经功能评定:一般以测定该运动神经支配的肌肉功能为标准
(4)神经综合功能评定:结合运动评定和感觉评定,就可以做出周围神经的综合
评定。

4.康复治疗
(1)常用治疗方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运动疗法、支具疗法、协调能力训练、心理治疗和ADL训练。

(2)手神经损伤康复;
①感觉神经损伤后的康复:感觉在训练是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整体康复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

手的感觉恢复顺序是:痛觉和温觉、30Hz振动觉、移动性触觉、256Hz 振动觉、辨别觉。

②运动神经损伤后的康复
③交感神经损伤后的康复:交感神经受损的Brand’s治疗法。

(3)神经、肌腱移位术后的康复
(四)手部多发伤的康复
1.概述
手部多发伤是严重创伤,目前尚无明确而统一的定义标准。

大多数学者认为多发伤是指人体同时或先后遭受相同致伤因子作用,
致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严重损伤。

狭义的多发伤是指机械力如切割,火器等作用于人体造成多种组织结构损伤,常伴有深部肌腱,神经,血管损伤和骨折等。

故多
发伤不能理解为是一种单伤的相加。

引起手多发伤常见原因有:刃器伤,压砸伤和碾扎伤等。

2.临床特点
(1)刃器伤的临床表现:多见于家务和木工,因工作不慎,使皮肤裂开或常伴有深部肌腱,神经,血管等软组织损伤,一般不伴有骨折。

(2)压砸伤的临床表现:系重物或打击直接作用于手指或手掌,使受伤部位的皮肤,指甲和深部组织损害。

常同时合并有受打击部位的横形或粉碎性骨折。

对这类损伤要正确判断皮肤和深部组织损害范围通常比较困难。

(3)碾扎伤的临床表现:多见于以碾轴为主的工业损伤,偶见车轮碾伤。

手及前臂皮肤和深部软组织常呈广泛撕裂或脱套撕裂,甚至呈不全性及前臂断离,
深部肌肉。

肌腱,神经和血管也发生严重挫伤或撕裂。

手及前臂骨骼为多发或粉碎性骨折,移位也很严重,有时出现骨缺损。

3.康复评定
关节活动度评定、感觉评定、肌力评定、手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4.康复治疗
(1)术后固定:术后固定是治疗手部损伤,特别是伴有骨折的主要措施。

肌腱,神经,血管损伤修复后也同样需要固定。

(2)康复治疗
①早期康复分为两期。

第一期,术后至肌腱等软组织愈合,约3~4周。

主要目的:保证修复术后血液循环畅通,减少水肿,预防感染;保持患肢各关节的功能位,预防并发症。

方法:抬高患肢,红外线治疗,向心性按摩等消肿;对没被固定的关节逐渐增加活动。

第二期,软组织愈合至骨愈合期,即术后3~4周至3~4个月。

主要目的:防止关节僵硬,促进关节活动,防止肌腱粘连和肌肉萎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方法:被动运动没被固定的关节,牵拉关节周围的纤维组织,牵拉吻合后的肌腱,以防止关节粘连、挛缩、僵直,恢复关节正常活动度。

②中期康复分骨愈合及外固定去除后到实施矫形术前的一段时间,大约半年或更长时间的治疗。

主要目的:促进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等肢体的基本功能的恢复,及肢体实用能力的恢复。

方法:早期主动关节活动度锻炼,使关节达到最大的屈曲和伸展,以预防关节挛缩;肌力锻炼,但肌肉主动收缩无力时,可用神经电刺激;
作业治疗,在关节活动度和肌力有一定恢复时,可进行作业治疗以锻炼上肢的精细和协调功能。

③后期康复后期进行矫形手术前后的功能锻炼。

④心理治疗手部多发伤损伤严重,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⑤矫形器应用晚期某些残存的功能障碍无法通过手术进一步改善,或患者不愿接受矫形手术。

第四章下肢创伤康复
一、教学要求
(一)熟悉下肢各部位(髋、股骨干、膝、胫关节、踝、足)骨折的定义、临床流行病学、常见原因。

(二)熟悉下肢各部位(髋、股骨干、膝、胫关节、踝、足)骨折的临床特点。

(三)熟悉下肢各部位(髋、股骨干、膝、胫关节、踝、足)骨折的康复评定。

(四)熟悉下肢各部位(髋、股骨干、膝、胫关节、踝、足)骨折的康复治疗方法。

二、教学内容
髋部损伤通常包括髋关节部位的骨折与脱位,股骨颈骨折比较常见。

伤后患者出现髋部疼痛、不能站立、肢体活动困难、患肢呈内收、外旋、短缩畸形。

股骨干是指股骨小转子下2~5cm到股骨髁上2~4cm之间的部分。

股骨干骨折多由严重的外伤引起,出血量较大。

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有髓内钉内固定,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股骨髁骨折后膝部出现明显肿胀、股骨髁部增宽、可见畸形。

髌骨骨折是膝部最常见的骨折。

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横断、粉碎、纵行、和撕脱型。

胫骨平面骨折是典型的关节内骨折且波及负重关节面。

半月板损伤诊断主要依靠临床体征、MRI、关节造影。

关节镜有利于确诊。

胫腓骨骨折以胫腓骨双骨折最多见,不稳定骨折或多段骨折需切开复位,可选用带锁髓内钉、加压钢板和外固定器固定。

足部骨折以趾骨、跟骨为多见,距骨骨折有移位时,常需切开复位,行内固定术。

下肢骨折的康复评定内容包括:
1. 骨折对位线及骨痂形成情况
2 .关节活动度
3 .肌力
4 .肢体长度及周径
5 .感觉功能
6 .ADL能力
下肢骨折康复训练方法有:
1 .抬高患肢
2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3 .踝泵运动
4 .膝活动运动
5. 髌骨活动
6 .CPM机持续被动运动
7 .直腿抬高训练
8 .站立行走与下蹲
9 .配合按摩、推拿
10 .冰敷治疗
第五章脊柱和骨盆创伤康复
一、教学要求
(一)了解脊柱骨折的原因、发病机制;骨盆骨折的原因、发病机制。

(二)熟悉颈胸腰椎骨折的分类、临床表现;骨盆骨折的分类、临床表现和康复评估。

(三)掌握脊柱骨折的康复治疗的原则、步骤;骨盆骨折的康复治疗的原则、步骤。

二、教学内容
(一)寰枢关节半脱位
1.概述
寰枢关节由寰椎下关节面和枢椎上关节面连接构成,关节面近乎水平位,关节囊松弛,这种结构利于寰枢椎间最大限度的旋转。

寰椎无椎体,压缩负荷全部有寰枢椎外侧关节承受,又因该关节有较大幅度的活动,易引起反复损伤,从而加剧退行性改变。

2.临床特点
根据受伤时外力的方向不同,寰枢关节半脱位分为四种类型:寰椎前脱位、寰椎侧向脱位、旋转脱位、寰椎垂直脱位。

3.康复评定
(1)疼痛评定
(2)颈椎关节活动度评定
(3)影像学评定
4.康复治疗
(1)颈椎牵引
(2)手法复位
(3)颈托固定
(4)物理因子疗法
(5)等长抗阻训练
(6)局部阻滞
(7)手术治疗
5.健康教育
(二)脊柱损伤
1.概述
脊柱骨折十分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6%,其中胸腰段脊柱骨折最多见。

2.临床特点
脊柱损伤常见的原因有严重外伤病史、如交通事故,高空坠落,重物撞击腰部,塌方事件被泥土、矿石掩埋等。

暴力是引起脊椎骨折的主要原因。

(1)颈椎骨折的分类:屈曲性损伤;垂直压缩所致损伤;过伸损伤;不甚了解机制的骨折
(2)胸腰椎骨折的分类: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稳定性爆破型骨折;不稳定性爆破型骨折;Chance骨折;屈曲-牵拉型损伤;脊柱骨折-脱位;单纯性附件骨折。

3.康复评定
(1)脊柱活动度评定
(2)颈背腰部肌力评定
(3)脊柱稳定性评定
(4)ADL评定
4.康复治疗
(1)颈椎骨折的治疗
(2)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三)骨盆损伤
1.概述
康复治疗在骨盆骨折的治疗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手术只是治疗过程中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术后康复,想要恢复满意的功能是很困难的。

2.临床特点
骨盆由两侧髋骨及骶尾骨构成,在前正中线以耻骨联合相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