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中地理第04章区域经济发展4.1区域农业发展1限时考新人教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区域农业发展(1)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75分)
(限时考25)我国核电工业迅速发展。
近年来,核电工业呈现出从东部沿海向内陆地区扩展、从国内走向国际的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核电工业的优势条件是( )
A.劳动力丰富 B.交通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 D.市场广阔
2.内陆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河附近。
近年来我国对于内陆核电站的建设持谨慎态度,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技术 B.环境 C.市场 D.原料
3.我国核电工业能够走向世界,是因为我国具有( )
①资金优势②技术优势③劳动力优势④市场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豆产区,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读我国东北地区玉米、水稻和大豆宜耕区域示意图,回答4~5题。
4.三江平原成为水稻种植优势区的原因主要是()
A. 地势平坦开阔,多冻土和沼泽
B.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长
C. 北部有山地阻挡,不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D. 河流较多,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5.关于东北农业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A. 东北的农业种植带要根据土壤、气候、降水等自然条件规划,实现专业化生产经营
B. 同一地区种植同种作物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C. 东北地区热量条件优越,适宜喜温作物生长
D.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部分地区温度适宜,适宜大规模种植水稻
6.“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
”近年,“保护性耕作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
下表为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实验结果反应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 )
①保持土壤水分②增强土壤透气性③增加大气湿度④减少空气污染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据报道,黑龙江三江平原灌区将成为我国最大的灌区,能发展水田1 306万亩,其中新增水田663万亩,改善水田643万亩。
据此回答第7题。
7.三江平原是我国发展潜力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原因是( )
A. 这里夏季日照时间长
B. 纬度低,生长期长
C. 可耕荒地多
D. 灌溉水源充足
8.下列关于东北区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自然地域单元完整
B. 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水热配合协调,南北没有热量差异
C. 有我国最大的平原,最肥沃的黑土地和最大的天然林区
D. 区内河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不大,含沙量很小
最近中美之间的贸易竞争愈发激烈,美国总是挑高端制造业对中国下手,而在中国拟对美国征关税的商品清单里,粮食作物反倒占了大头。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9~10题。
9.近些年来中国耕地日益减少,主要原因是( )
①生态退耕②工业化与城镇化③农民弃耕④交通建设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
10.中国农产品的产量每年都在提高,但大豆仍需大量进口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产大豆品质差
B. 国产大豆价格高
C. 国产大豆产量低
D. 百姓生活质量提高,需求量增大
黑龙江省提出,201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登上500亿千克新台阶,粮食商品量达到400亿千克。
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
回答11~12题。
11.目前,在三江平原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 )
A. 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 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
C. 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 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
12.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A. 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B. 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
C. 保持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
D.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控制污染
农业地域类型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原因在于区位条件不同。
联系所学回答13~15题。
13.20世纪60年代,“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是因为()
A. 市场需求的增加
B. 自然条件的改造
C. 国家政策的影响
D. 交通运输的发展
14.21世纪初,“北大仓”又要退耕还湿,严格禁止荒地开垦,原因是()
A. 为营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气候
B. 让人居环境保护的更美好
C. 恢复野生环境,发展传统产业
D. 重走农垦之路,保持艰苦传统
15.我国西北地区农耕区多趋向于河谷地带,其区位优势是()
A. 人口众多,市场巨大
B. 光热丰富,利于营养物质积累
C. 便于河流运输
D. 灌溉水源充足
读下图,回答16~17题。
16.图示河流PQ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
A. 水位季节变化小
B. 泥沙含量大
C. 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
D. 冬季封冻断流
17.图示平原地区作为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 单位面积产量高
B. 人均耕地面积大
C. 城市化快速发展
D. 灌溉技术的发展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
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主要为城市化地区,对禁止开发区域要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
下图为农业战略格局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20题。
18.图中农业主产区均为限制开发区域,下列有关说法有误的是( )
A. 主体功能是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保障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
B. 把农产品主产区作为限制开发的区域,是为了切实保护耕地,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
C. 允许适度开发能源和矿产资源,允许进行必要的城镇建设
D. 加强土地整治,加速扩大耕地面积
19.以下区域与其他区域粮食类型不同的是( )
A. 黄淮海平原主产区
B. 河套灌区主产区
C. 甘肃新疆主产区
D. 东北平原主产区
20.与东北平原主产区相比,甘肃新疆主产区的优势在于( )
A.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 雨热同期,配合较好
C.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 纬度低,病虫害少
下图为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图,读图完成21~23题。
21.东北地区农业耕作制度为( )
A. 一年一熟
B. 一年两熟
C. 两年三熟
D. 一年三熟
22.东北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季节是( )
A. 3月~6月
B. 4月~10月
C. 10月~次年4月
D. 11月~次年3月
23.适宜在东北农业基地大量种植的农作物有( )
A. 冬小麦、黄麻、水稻
B. 柑橘、菠萝、椰子
C. 甘蔗、水稻、玉米
D. 春小麦、玉米、甜菜
读我国某区域略图,完成24~25题。
24.该地区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热量
B. 光照
C. 市场
D. 土壤
25.下列关于甲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春季旱情严重
B. 主要粮食作物为大豆
C. 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D. 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
Ⅱ卷主观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二、综合题(计45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五常市地处黑龙江省南部,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无霜期140天,平均年降水量608毫米,年日照2629小时。
五常大米受产区独特的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颗粒饱满,色泽清白透明,饭粒油亮,香味浓郁,品质绝佳。
图示为五常市位置和范围示意图。
近年来,受气候变暖影响和泰国大米的冲击,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每年从泰国进口大米维持在30万吨以上,尤其是高品质的泰国香米是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
(1)简述五常市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
(15分)
(2)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近年五常市农民收入有所增加,对此有人提出应该减少当地水稻种
植面积,大力发展旅游业。
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说出理由。
(10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处亚欧大陆东北部,面积约62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俄面积的36%,人口600多万,占全俄人口的5%。
2016年5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远东1公顷”法案,即每名俄罗斯公民均可获得远东地区不超过1公顷土地5年的无偿使用权,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创办从事林业或狩猎的企业。
该法案的推出意在鼓励人口向俄远东地区流动,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
下图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示意图。
(1)分析俄远东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
(10分)
(2)俄媒称俄罗斯民众对“远东1公顷”法案反应平淡,请分析原因。
(10分)
4.1 区域农业发展(1)参考答案
1-25 DBADA CCCBD CCCBD CBDDC BDDAD
1.【答案】D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大,而东部地区常规能源缺乏,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核电工业的优势条件是市场广阔。
3.【答案】A 我国核电工业能够走向世界,是因为我国具有资金和技术优势,劳动力不属于核电的区位因素,核电市场主要在国内。
4.【答案】D东北的冻土和沼泽区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东北味中温带和寒温带,积温低,农作物生长期短;该地距冬季风源地较近,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5.【答案】A同一地区发展同种作物有利于机械化生产;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积温低,不适宜喜温作物生长;东北地区热量不足,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水稻。
6.【答案】C根据表中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分析,实验前后的差异,反应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保持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含量增加,①对。
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少,土壤透气性减弱,②错。
大气中水分含量增大,说明增加大气湿度,③对。
大气悬浮颗粒减少,利于减少空气污染。
④对。
7.【答案】C商品粮基地的潜力体现在产量多,产量与种植面积及科技有关,据此结合选项,三江平原农作物一年一熟,夏季日照时间长、灌溉水源充足提产实效并不太大,三江平原纬度较高,生长期长。
据材
料信息,三江平原可耕荒地多,故增产潜力大,选C。
8.【答案】C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和内蒙古自治区一部分,A错误;大部分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水热配合协调,南北热量差异较大,B错误;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有最肥沃的黑土地,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C对;区内河流水量丰富,受季风影响,冬季冰期较长,河流季节变化大,D错误。
11.【答案】C 三江平原土地是黑土,土壤肥沃,A错。
属于河流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没有土壤石漠化问题,B错。
沼泽的开发,湿地被破坏问题严重,C对。
该地人口少,人均耕地面积大,地广人稀,D错。
故选C。
12.【答案】C湿地不能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A错误;湿地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然而不能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B错误;湿地中生存着各种生物,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的功能,C正确;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功能,D错误。
故选C。
13.【答案】C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家决定建设商品粮基地,“北大荒”就是由于国家政策而建成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故C项正确。
14.【答案】B 目前,“北大仓”面临森林和湿地破坏,生态坏境质量下降,黑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耕地开发已趋于饱和,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石油等能源资源面临枯竭的现状,所以提出了退耕还湿,严格限制荒地开垦的政策。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气候为社会经济条件,而非自然条件,故A项错误。
退耕还湿,严格禁止荒地开垦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营造宜居环境,故B项正确。
退耕还湿,严格禁止荒地开垦可以部分恢复野生环境,但是并非发展传统产业,基于现状,要调整经济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故C项错误。
目前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开垦已经趋于饱和,黑土流失严重,不适合重走农垦之路,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艰苦传统是正确的,故D项错误。
15.【答案】D西北地区人口较少,市场狭小,故A项错误。
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是发展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但是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水资源短缺,水源是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故西北地区的农耕区多趋向于河谷地带是为了便于灌溉,故B项错误,D项正确。
西北地区多为季节性河流,河流量较小,不适合发展河运,故C项错误。
16.【答案】C 图示位于东北地区,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PQ河段的水文特征是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C对。
位于季风区,水位季节变化大,A错。
植被覆盖率较高,泥沙含量小,B错。
冬季封冻期长,没有断流现象,D错。
17.【答案】B图示平原地区作为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人均耕地面积大,做为商品销售的粮食占比重大,B对。
单位面积产量高、灌溉技术的发展不能表示可做商品销售的粮食多,A、D错。
城市化快速发展与粮食商品率高无关,C错。
18.【答案】D 由题中信息可知,优化开发或限制开发等针对的是当地的城市化发展。
对于我国划定的主要农业区,其主要作用是保障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保护耕地等,同时也允许适度的城镇建设,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A、B、C项叙述正确。
主要农业区开发历史长,农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再加上当地生态保护任务大,所以不能盲目加速扩大耕地,D项叙述错误,选D。
23.【答案】D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较低,不适合农作物生长,所以发展的为春小麦,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玉米生长。
甜菜适合生长在温凉的气候条件下,所以东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春小麦和玉米,主要的经济作物是甜菜。
选D项。
24.【答案】A 东北地区,纬度高,温度低,热量不足,因此农业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故答案选A。
25.【答案】D 甲地为东北的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地广人稀,发展的是商品谷物农业,D正确;春季由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不易产生春旱,A错误;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春小麦和玉米,B错误;耕地主要为旱地,C错误。
故答案选D项。
26.(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纬度较高,光照充足,生长周期长,有机质积累好;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
(任答两点,15分)
(2)赞同。
旅游成本低,见效快;旅游收入较高;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
(任答两点,10分)
不赞同。
减少种植会导致粮食短缺;耕地闲置,资源浪费;旅游有淡季,客源不稳定。
(任答两点,10分)27.(1)地形种类多样,适宜多种经营,可发展耕作、畜牧和林木业;有众多的大河,淡水资源十分丰富;气温低,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肥力较高;气候寒冷,少病虫害;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品质高;河流纵横,水量大,海域面积广,可以发展渔业。
(任答两点,10分)
(2)远东地区土地价格低廉,对民众的吸引力不强;长期生活在城市的民众,没有种植经验,不愿意移民远东务农;远东地区交通不便;离西部发达地区太远;远东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活条件艰苦。
(任答两点,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