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19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会在明中后期“倭患”猖獗?
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 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
浙江平倭:台州九战九捷
进入福建、广东剿倭 (与俞大猷合作)
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台州九战九捷
福建 广东
戚继光针 对倭寇的作战 特点和江南的 地理情况,创 造了“鸳鸯 阵”,以12人 为一作战小组, 长短兵器结合, 协同作战,攻 防两便,战斗 力大为增强。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铃深处》
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的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 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自1840年至1940年的一百年间,据 史家不完全统计,帝国主义列强从 海上入侵中国达470余次之多,较大 规模的入侵达到84次,入侵船队达 1860多搜,入侵兵力达47万人,迫 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50多个。
戚 继 光 像
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 的战斗意志?
答:意志:它可视为戚家军的战歌 ,它彰显万众一心,忠肝义胆的精 神,宣示戚继光的治军原则;主将 爱兵,军法森严,号令分明,赏罚 必信等,表达了保国救民,建功立 业,杀尽倭寇的坚定决心。
如何评价戚继光的抗倭斗争?如何评价戚继光?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知识拓展
明初的对外交往
明太祖时,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地 区发展友好关系,“命使出疆, 周于四维,历诸邦国,足履其境 者三十六”。明成祖时,除了派 郑和下西洋,还向各国派遣使臣 50多次,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地 区的往来。一些国家也纷纷遣使 来中国,还有几个国家的国王到 中国访问。其中,浡[bó]泥国(位 于今加里曼丹岛北部)、苏禄国(位于今 菲律宾群岛)的国王来中国访问时因 病去世,就安葬在中国。
相关史事
戚继光的军事著作
鸳鸯阵
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 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 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
《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戚少保年谱耆[qí]编》
1.背景(什么是倭寇?)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寇。元未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 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 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相关史事
明朝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商品贸易 兴盛,在地理上又靠近日本,因此成为倭寇侵扰的对 象。当时明朝的不少官僚、富豪也下海经商,其中一 些官僚、奸商以及沿海海盗与倭寇相勾结,为虎作伥 ,趁火打劫,使倭寇更为嚣张。
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及友好往来;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郑和受到 榜葛剌的 热烈欢迎, 并把长颈 鹿赠送给 了郑和。
郑和到了阿 拉伯,把我 们国家的丝 绸和瓷器送 给了当地的 人民,传达 了我们的友 谊。

江苏南京浡泥王墓
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民族 英雄,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后考 中武举,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 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 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其率领的军队 被称为“戚家军”。
课后活动
1.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 “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塔寺”“三宝城”, 马来西亚有“三宝镇”,马六甲有“三宝庙”,爪哇 有“三宝庙”“三宝井”“三宝洞”,新加坡有“三 宝山”。想一想,为什么用“三宝”命名呢?其中含 有怎样的历史信息?
2.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文集 《止止堂集》中有200多篇诗作。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诗句: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说一说,这些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 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
倭寇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到中国 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倭患
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 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抢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 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前 国力强盛——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 背 提 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景 ( 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条 件)
目 宣扬国威——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 的 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加强友好往来——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 换取海外的奇珍
概况 规模:从1405——1433年 ,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浩大,在世界历 史上前所未有 到达国家和地区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 和红海沿岸。今天的越南、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等国家,郑和的船队都 曾访问过
江苏南京的浡泥王墓 山东德州的苏禄王墓
友好 交往
国力强盛


的 对 外
战争 冲突


国力衰落
国家实力决定外交关系
葡萄牙攫 取在澳门 的居住权
国力衰落
课堂巩固巩固
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C )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
“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C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
3.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时间
( C)
A.1551
B.1552
C.1553
D.15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