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150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及考试科目在相应的位置填涂。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早的青铜器铭文非常简单,有的仅由一个或数个名词组成,稍复杂的也仅是一个主谓句。
商代晚期才有长篇铭文,其主要进步是能完整叙述一连串事件且有清晰的逻辑联系。
比如《小子卣》(出自《殷周金文集成》)铭文有四十七字,叙述的是青铜器主人参与一项军事行动有功,因而受到上级的赏赐,于是制作了青铜器,以祭祀、告慰其亡母。
显然,这类铭文的书写重心是“功勋”与“赏赐”,它代表着主人最有价值的荣誉,他希望通过青铜器铭文精确地传达给祖先或后世,因此,此类铭文的叙事往往是完整而逻辑严密的。
事实上,商周铭文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因为对当时的贵族来说,用铭文记录其所建立的功勋和所受的封赏,不仅是其人生价值的展现,也是其家族政治地位的宣示。
由此可见,“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中“立功”的价值观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基础,在青铜器铭文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西周早期,出现了长达百字甚至数百字的篇章,不过大部分仍以记功、记赏为主。
但与此同时,也有部分铭文出现了变化,比如开始大量使用“引文”。
以西周早期的《大盂鼎》为例,这篇铭文除了开篇与结尾为常见内容外,正文以四个“王若曰”或“王曰”领起,详细记录了周王对青铜器主人的训话,其中既有对商周换代的经验总结,也有对周王及青铜器主人祖先功勋的称颂,还有对青铜器主人的夸赞、期许与封赏。
青铜器主人将此类言辞完整地书写于铜器之上,除了彰显其家族的荣誉外,显然也有传承历史经验的意图。
又如西周早期的《何尊》,铭文也如实记录了周武王初迁成周之后,对包括青铜器主人“何”在内的“宗小子”的一场训诰。
此外还有一种形式特殊的铭文,其全篇都包含在引文之内,实际上可视为大段言辞的抄录。
如西周早期的《沈子它簋》,全篇铭文都包含在由“它曰”领起的引文之内,且开篇即谓“拜稽首,敢敏昭告”,明确指出青铜器主人通过铭文进行“昭告”的意图。
这类形式特殊的铭文产生于西周
早期,在西周中晚期趋于兴盛,春秋时期仍有相当数量,至战国时才最终消亡。
西周铭文的这一变化,不由使人想到“三不朽”中的“立言”之说。
孔颖达说:“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铭文无论是将上级(特别是周王)的训诰做了如实记录,还是将自己的想法书写于铜器,都是基于其言辞有“可传”的价值。
而如西周早期的《作册益卣》,其铭文以“作册益作父辛尊,厥铭宜曰”开篇,自陈作铭之宜,更体现出明显的“立言”意图。
铭文至西周中晚期达到鼎盛,出现了《史墙盘》《毛公鼎》等登峰造极的名篇。
此时的铭文中出现了较多对祖先美德与自身品行进行歌颂的篇章,最有代表性的是《史墙盘》。
该铭文采用双线叙事,先铺写文王以来七代周王的崇高美德和伟大功勋,接着又按顺序叙述器主家族历代祖先的各类美德,最后归结到铜器主人自身,强调其孝友、勤勉的品性,可以看出它自始至终都以“德”作为核心。
铭文的此种变化,应与当时社会对“德”的重视有关。
总之,西周中晚期铭文强调与后世相似的“德”,其中既包括对君王之德、祖先之德的颂美,也有对青铜器主人自身之德的显扬,可见“立德”的价值观在此时已基本形成。
(摘编自姚苏杰《从青铜器铭文的发展看中国早期的生命价值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周时期很多铭文的书写重心是“功勋”与“赏赐”,其叙事往往是完整而逻辑严密的。
B.西周早期有部分铭文大量使用“引文”,还出现了全篇都包含在引文之内的形式特殊的铭文。
C.青铜器铭文中,既有如实记录上级训诰的,也有书写自己想法的,体现出“立言”意图。
D.《史墙盘》《毛公鼎》等是西周中晚期的铭文名篇,《史墙盘》是这些名篇中最有代表性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阐述了青铜器铭文的发展史,从中可以发现中国早期“三不朽”的价值观。
B.文章列举了《小子卣》《大盂鼎》《何尊》等典型例子进行论证,论据较充分,有说服力。
C.文章引用孔颖达的“立言……理足可传”,阐述了“立言”的内涵,进而论述铭文的价值。
D.文章将西周早期与中晚期的铭文进行对比,论证了“‘立德’比‘立言’更重要”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立功”的价值观,起源于商周的记录青铜器主人所建立功勋和所受封赏的铭文。
B.大量使用“引文”的铭文产生于西周早期,在西周中晚期兴盛,到战国时最终消亡。
C.《史墙盘》采用双线叙事,叙写了器主祖先的美德等,还强调了青铜器主人的品性。
D.“立德”的价值观在西周中晚期已基本形成,此时铭文强调的“德”就是后世的“德”。
【答案】1.D 2.D 3.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史墙盘》是这些名篇中最有代表性的”错误,扩大了范围。
原文是“铭文至西周中晚期达到鼎盛,出现了《史墙盘》毛公鼎》等登峰造极的名篇。
此时的铭文中出现了较多对祖先美德与自身品行进行歌颂的篇章,最有代表性的是《史墙盘》”,即《史墙盘》是“对祖先美德与自身品行进行歌颂的篇章”中最有代表性的。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论证了“‘立德’比‘立言’更重要”的观点错误。
本文论证的不是“‘立德’比‘立言’更重要”的观点,而是“铭文的价值观随着铭文的变化而发展”的观点。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起源于商周的记录青铜器主人所建立功勋和所受封赏的铭文”错误。
原文是“在青铜器铭文中也有充分的体现”,“有充分的体现”,并不能说明就是“起源”。
B.“大量使用‘引文’的铭文产生于西周早期”错误,张冠李戴。
不是“大量使用‘引文’的铭文”,而是“详细记录了周王对青铜器主人的训话”或“一种形式特殊的铭文,其全篇都包含在引文之内,实际上可视为大段言辞的抄录”。
D.“此时铭文强调的‘德’就是后世的‘德’”错误。
原文是“西周中晚期铭文强调与后世相似的
‘德’”,“相似”不等同于“就是”。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模仿、大规模制造、低价为特点的国货品牌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但与进口产品相比,“制造大国”“品牌弱国”的烙印鲜明。
随着我国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综合国力与国民整体消费实力显著提升,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文化自信和对本土文化认同感的提高以及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国货品牌快速迭代,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
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市场,消费成为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
中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为国货建立强势品牌提供了基础。
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一定会有一批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崛起的民族品牌走向全球。
(摘编自夏杰长《国货起航正当时》等)材料二:
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向全国高校998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9.83%受访大学生愿意支持国货,对国产品牌发展怀有期待。
同时,在购买产品时有41.42%的学生会优先考虑国货。
我们把时间退回到20年前,你眼里的国货是什么样的?百雀羚应该是黄蓝包装,冬天出门前怕冻着脸扭开盖子抹一抹;马应龙是中国知名的医药老字号,主打产品是痔疮膏……
没想到20年过去了,原本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国货重新火了起来。
先来细数几个知名品牌:李宁在2018
年三次踏上顶级时装周秀场,显眼的汉字和黄红配色,加上浓厚的中国风设计,使李宁的旧形象被打破了;在美妆领域,完美日记、玛丽黛佳等已然收获不少年轻拥趸,被美妆博主们称为“国货之光”,百雀羚也紧跟步伐实现年轻化转变,尤其是和故宫文创等开启了跨界营销,实现了完美转型。
(摘编自马婉莹《没想到20年过去了,原本遗忘在角落里的国货重新火了起来》)材料三:
随着情怀大潮褪去,国货的一些问题开始显现。
设计“土”、品质不佳、销售“有坑”等评价逐渐出现,消费者们开始对国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天猫相关负责人指出,产品如果没有品质优势,将很难从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
互联网后台数据也为产品研发提供了支撑,使企业可以聚焦消费者年龄段消费需求,让产品更加精准化。
许多国产品牌针对国内用户需求,提供了更有品质和细化的产品,使它们在细分品类市场中爆发。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下,国货品牌积极应对挑战,提升产品价值,将迎来难得的高质量发展机遇。
(摘编自姚亚奇《从藏在标签里到步入聚光灯下》)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经我国“品牌弱国”的烙印鲜明,但随着中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我国将会出现一批走向全球的民族品牌。
B.国人最喜欢的国货排在前五名的依次是服装、食品、家电、鞋、手机,而选择国货最主要的原因是国货的性价比高。
C.国货品牌“春天”的到来,是由中国已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市场以及中国国民整体消费实力的显著提升决定的。
D.在消费对象方面,人们在家用车、包饰等方面选择国货的较少,而在满意度方面,人们对国货的价格还是比较满意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调查数据显示:近八成的国民对国产品牌发展怀有期待,超四成的国民表示在购买产品时会优先考虑国货。
B.李宁、百雀羚国货品牌逐渐摆脱了窠臼,通过对中国文化的挖掘与创新形成了一股独特的艺术风潮,重新火了起来。
C.完美日记、玛丽黛佳等国货品牌深受年轻消费者的追捧,被美妆博主们称为“国货之光”,是国货品牌中质量最高的产品。
D.设计“土”、销售“有坑”等不良评价的出现,让消费者们的情怀大潮逐渐褪去,同时也让消费者们对
国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企业应如何助力我国打造“品牌强国”?请综合材料概括说明。
【答案】4.C 5.B
6.①积极应对挑战,提升产品价值;②利用大数据,让产品更加精准化;③融入传统文化因子,提升产品的设计感,加大创新力度;④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更好地满足年轻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等。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相关信息,分析理解材料相关内容的能力。
C.“是由中国已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市场以及中国国民整体消费实力的显著提升决定的”说法错误。
材料一原文“随着我国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综合国力与国民整体消费实力显著提升,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文化自信和对本土文化认同感的提高以及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国货品牌快速迭代,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可知国货品牌“春天”的到来是由于“综合国力与国民整体消费实力显著提升,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文化自信和对本土文化认同感的提高以及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信息,辨析材料相关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近八成的国民对国产品牌发展怀有期待,超四成的国民表示在购买产品时会优先考虑国货”中“国民”扩大了范围。
原文“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向全国高校998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可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调查的对象是全国高校998名大学生,而不是普通国民。
C.“是国货品牌中质量最高的产品”说法属于无中生有。
原文只是说“在美妆领域,完美日记、玛丽黛佳等已然收获不少年轻拥趸,被美妆博主们称为‘国货之光’”,文中没有“完美日记、玛丽黛佳等国货品牌是国货品牌中质量最高的产品”相关信息。
D.“设计‘土’、销售‘有坑’等不良评价的出现,让消费者们的情怀大潮逐渐褪去,同时也让消费者们对国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法不符合原文,因果倒置。
原文为“随着情怀大潮褪去,国货的一些问题开始显现。
设计‘土’、品质不佳、销售‘有坑’等评价逐渐出现,消费者们开始对国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信息,归纳概括材料相关的内容要点的能力。
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模仿、大规模制造、低价为特点的国货品牌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但与进口产品相比,‘制造大国’‘品牌弱国’的烙印鲜明”“随着情怀大潮褪去,国货的一些问题开始显现。
……品质不佳”“天猫相关负责人指出,产品如果没有品质优势,将很难从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在我国超大规
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下,国货品牌积极应对挑战,提升产品价值,将迎来难得的高质量发展机遇”以及图三“你对国货品牌有什么期待”关于质量数据调查可以得出企业应“积极应对挑战,提升产品价值”;根据“互联网后台数据也为产品研发提供了支撑,使企业可以聚焦消费者年龄段消费需求,让产品更加精准化。
许多国产品牌针对国内用户需求,提供了更有品质和细化的产品,使它们在细分品类市场中爆发”得出企业应“利用大数据,让产品更加精准化”;
根据“对文化自信和对本土文化认同感的提高以及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李宁在2018年三次踏上顶级时装周秀场,显眼的汉字和黄红配色,加上浓厚的中国风设计,使李宁的旧形象被打破了”“制造大国’‘品牌弱国’的烙印鲜明”“百雀羚也紧跟步伐实现年轻化转变,尤其是和故宫文创等开启了跨界营销,实现了完美转型”“随着情怀大潮褪去,国货的一些问题开始显现。
设计‘土’”得出企业应“融入传统文化因子,提升产品的设计感,加大创新力度”;
根据“随着情怀大潮褪去,国货的一些问题开始显现……销售‘有坑’等评价逐渐出现,消费者们开始对国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图三“你对国货品牌有什么期待”关于售后服务调查数据可以得逞得出企业应“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更好地满足年轻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后的较量
温桐
警官史强追赶了歹徒一个整夜,没想到对手最后狭路相逢竟然是在林子中的这一片空地上。
山高林密,在追击过程中史强一马当先,早已与其他警员失去了联系,因此当他与歹徒撞个正着之后,只能是双方两个人单枪匹马地对峙。
正值黎明时分,林子间还缭绕着一团团淡淡的雾气,间隔不足二十米之处,两人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逃犯起身就跑,史强抢先对天鸣枪示警,警告对方“站住”。
而随着这一枪打过,史强立即明白,枪里已经没有子弹了。
随着史强的这一声断喝,这个犯罪团伙头子立马像一个断了电的机器人一样凝固在了当地。
但是,他却没有扔下手中的枪,而是僵直地转过身来,慢慢地举起了手中的枪,对准了史强,一边举枪,一边哈哈笑道:“不愧是神枪,厉害!可惜你的枪中已经没有子弹了,哈哈!”
史强丝毫不动声色,指向对方的手枪枪口都没有一丝颤动。
就凭手中这支用了几年的64式手枪,他可以在最大射程50米内的任何一点上,抬手间击落轻盈掠过的任何一只飞鸟。
不仅公安系统,就连罪犯们内部,都公认他是神枪手,称他“枪神”。
与他遭遇,是没有人敢对射的。
可是此刻,对面的悍匪却乘着自己枪中没了子弹,公然开始挑衅了。
能让他得逞吗?望着对方有些慌乱的眼神,史强沉声说:“我们两人此时枪里都只剩最后一颗子弹……就较量较量枪的准头!”
“嘿嘿嘿……我可不会上当!我计算了你的子弹。
你昨晚四次向天空鸣枪,两次开枪打伤我的兄弟。
刚才是你的第七次开枪,那就是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
嘿嘿嘿……没想到吧,枪神今天要死在我的手上啦……”
歹徒虽然满脸狰狞,眼神中却无疑问地流露出一丝令人难以察觉的心虚。
这都逃不过史强敏锐的眼光。
史强干脆地开口:“是吗?那好,我来数一二三,一起开枪。
”他的声音透着如此轻松而镇定,他的右臂仍然笔直而有力地高举着,黑洞洞的7.62毫米枪眼坚定地指向对方。
歹徒身子本能地向后一倾,说:“胡说!别蒙人,你的枪里根本没有子弹。
”
“放下武器!这是我最后一次警告你。
否则,当场击毙!”史强的脸庞渗透着自信的光彩,他毫不废话,一字一顿清晰地说。
人们都知道,因为百发百中,史强追捕逃犯时一般只射击对方的手腕、腿或其他并不致命的部位。
现在他明白地宣布当场击毙,分明是因为只剩了最后一颗子弹的缘故。
话音才落,史强感觉歹徒全身明显地打了一个激灵。
歹徒紧盯着史强,缓缓地抬起有些发抖的左手,用双手握紧那支沾着泥浆的手枪。
史强那一双黑洞洞的眼睛直盯着他,似乎要将他吞没下去一般,歹徒几乎不敢与之对视了。
歹徒岂能知道,史强此时已把全身的力量都灌注在自己的那双眼睛上。
当公安狙击手,平时训练要“准”,实战则要“快”,这是一条铁律,必须出枪快、发射快。
对射时,聚精会神、枪人合一。
史强直视前方的眼神中,此时除了持枪对立的歹徒,分明幻化出了当年军营服役时的实战情景:那次在云南边陲的缉毒伏击战,他还当兵不久,刚刚甩手射中溪边一名歹徒的小腿,稍有迟疑,比山路上另一逃犯开枪晚了一瞬,对方枪声已响,一位老战士猛地扑倒在他的肩头,为掩护他而中弹负伤……
“二……”洪亮、坚定而自信地嗓音穿透了树林,甚至惊起了几只早醒的小鸟。
孤独的警察与孤独的逃犯已经共同被逼到了角落里,前边只有万丈悬崖。
此时的史强,可再不想重演上一次的实战经历,他也想不到会出现眼前的这种局面,昨夜他记住歹徒慌乱中开枪的次数,可以准确地断定对方枪中只剩最后一颗子弹,但自己却没了子弹。
眼前的局面分明就是一次轮盘赌……
在短暂的时光空隙里,史强已经注意到,对方枪口明显地虚晃了一下,咦,那是什么,是汗珠,是一滴汗珠正清晰地从对方的额头滑落下来。
“三!”史强发出了一声斩钉截铁地大喝,声震天地,一刹那间,早晨的第一束阳光突然穿破云层,照亮了林间的空地。
“叭……”枪声清脆地响起,山谷震荡。
歹徒扑通一声向前栽倒……
子弹一声呼啸从史强的头顶飞过——面对着迎面刺来的阳光,歹徒扣动扳机时,子弹打飞了。
史强扔枪,迅速跃向对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铐住对方的双手。
令他吃惊的是,歹徒竟没有任何反应。
当翻过来歹徒那沾着绿草露水的脸,史强才发现,歹徒早已没了呼吸。
事后法医检查发现,歹徒死于过度紧张造成的大脑严重供血不足,体内的应激激素分泌过多,早已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负荷,撕裂了最后一丝的生命力。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真实地再现了人民警察与犯罪分子斗争的场景,描写生动,场景真实,运用了倒叙、插叙等记叙方法。
B.“眼前的局面分明就是一次轮盘赌”,尽管警官史强的枪里没了子弹,但面对被追击而没有退路的悍匪,他的内心仍然坚定而自信。
C.小说细节描写生动,“一滴汗珠正清晰地从对方的额头滑落下来”,既表现了史强敏锐的观察力和悍匪的紧张,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小说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心理,如悍匪语言中的“哈哈”“嘿嘿嘿”等内容,细腻真实地揭示出悍匪穷途末路时癫狂的心理状态。
8.请结合文本,分析概括警官史强的人物形象。
9.本文的标题具有什么内涵?请简要分析。
【答案】7.A8.①面对犯罪分子,英勇无畏。
②面对犯罪分子,使用心理战术,智谋过人、观察敏锐。
③业务精湛,枪法精准。
9.内涵:①表面上指警官史强与歹徒狭路相逢时你死我活的较量、对决;②深层指正义力量与邪恶力量间胆识与智慧、勇气与信心的较量、对决。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倒叙、插叙”错误,文章讲述警官史强和犯罪分子对峙、较量的过程,使用的是顺叙,最后一段是补叙,揭示了故事的真相。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考生需要到文中圈出“史强”的表现,根据这些表现概括史强的特点,也可以借助歹徒的表现进行侧面衬托。
在与犯罪分子的对峙过程中,面对敌人有一颗子弹的手枪,“史强丝毫不动声色,指向对方的手枪枪口都
没有一丝颤动”,这表现出史强的英勇无畏。
在与犯罪分子僵持较量的过程中,史强采用心理战术来击溃对方,如“‘是吗?那好,我来数一二三,一起开枪。
’他的声音透着如此轻松而镇定”“‘放下武器!这是我最后一次警告你。
否则,当场击毙!’史强的脸庞渗透着自信的光彩,他毫不废话,一字一顿清晰地说”,这表现出史强过人的智慧谋略,同时史强的观察力非常敏锐,如“歹徒虽然满脸狰狞,眼神中却无疑问地流露出一丝令人难以察觉的心虚。
这都逃不过史强敏锐的眼光”“话音才落,史强感觉歹徒全身明显地打了一个激灵”“在短暂的时光空隙里,史强已经注意到,对方枪口明显地虚晃了一下”。
从史强的专业技能来看,“不愧是神枪,厉害……”“他可以在最大射程50米内的任何一点上,抬手间击落轻盈掠过的任何一只飞鸟。
不仅公安系统,就连罪犯们内部,都公认他是神枪手,称他‘枪神’。
与他遭遇,是没有人敢对射的”“因为百发百中,史强追捕逃犯时一般只射击对方的手腕、腿或其他并不致命的部位”,这些说明史强业务精湛,枪法精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考生可以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分析“最后的较量”的内涵。
“较量”字典意指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从文中来看,“较量”的双方是警官史强和犯罪分子,是“狭路相逢后……两个人单枪匹马地对峙”,这是表层意思;
从深层来看,警官史强代表正义,而歹徒代表邪恶,那么这“较量”又是指正义力量和邪恶力量之间胆识、智慧、勇气和信心的对决。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兴
....!”
....,必此儿也..二年,初,陈敏既克石冰,自谓勇略无敌,有割据江东之志。
其父怒曰:“灭我门者
遂以忧卒。
敏以丧去职。
司空越起敏为右将军、前锋都督。
越为刘祐所败,敏请东归收兵,遂据历阳叛。
敏据有江东,以顾荣为右将军,周玘为安丰太守。
敏命僚佐推己为都督江东诸军事、大司马、楚公,加九锡,列上尚书,称被中诏,自江入沔、汉,奉迎銮驾。
太宰颙以张光为顺阳太守,帅步骑五千诣荆州讨敏。
刘弘遣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屯夏口,又遣南平太守汝南应詹督水军以继之。
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
随郡内史扈怀言于弘曰:“侃居大郡,统强兵,脱有异志,则荆州无东门矣!”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必无是也。
”侃闻之,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
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
匹夫之.交,尚不负心,况大丈夫乎!”敏以陈恢为荆州刺史,寇武昌;弘加
侃前锋督护以御之。
侃以运船为战舰,或以为
..不可。
侃曰:“用官船击官贼,何为不可!”侃与恢战,屡破之。
怀帝永嘉元年,陈敏刑政无章,不为英俊所附,子弟凶暴,所在为患,顾荣、周玘等忧之。
庐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