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海港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测查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皇岛市海港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测查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众目睽睽的世界杯足球赛在人们的期盼中拉开帷幕。
B . 2016年4月10日至13日,第十三届中国·孟连娜允神鱼节在孟连县举行。
在这期间的万人捉鱼狂欢活动上,河岸上下人声鼎沸,人欢鱼跃。
C . 历史上曾人来人往的西周古道,如今已经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D . 夜深了,小明依然在卧室里废寝忘食地复习。
2. (2分) (2017九上·龙江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2017年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学校向各班级发出了“读一本好书”。
B . 该小区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C . 从《人生》到《平凡的世界》,我们看到了路遥对他中意的写作方法的坚持。
D .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将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诗词。
二、新添加的题型 (共3题;共13分)
3. (4分) (2019九下·通州模拟) 默写
(1)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李清照《渔家傲》)
(3)李商隐在《无题》中表达对爱情至死不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 (4分) (2017九上·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
A 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乙】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
(1)【甲】语段摘自名著《________》,A处的人物是________。
(2)【乙】语段摘自名著《________》,作者的儿子是________。
5. (5分) (2017九上·龙江期中) 请从下面的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以“快乐,就在身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世间一切,都是遇见。
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
请以“遇见”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字数在600字以上。
三、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9分)
6. (4分) (2020九上·吴兴期末) 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那儿站着一棵梨树
枝叶是那样(fán)①茂
像披着一件宽大的罩裙
裙裾快要触到了地面
她充分地承受阳光的(juàn)②顾
和风、雨、露水的抚爱
结的果子是那样的多
那样的饱满,发着金光
她是美丽而多乳汁
像一个年轻的母亲
(节选自《艾青诗选·梨树》)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 fán(________)茂② juàn(________)顾
(2)划线字“抚”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 fǔ
B . wǔ
7. (5分) (2017九上·龙江期中) 假如你是校报记者,你就青少年上网问题采访《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调查报告》调查组,请根据下列回答,写出你要提的问题。
问题一:
回答一:调查发现,聊天交友、听音乐、玩游戏是青少年群体最热衷的网络活动,而查资料、看电影电视剧活动的青少年相对较少,其中,在青少年最喜欢的游戏top20中,王者荣耀、穿越火线、植物大战僵尸名列三甲。
问题二:
回答二:在家长对待孩子上网的态度的调查中,只有不到10%的家长表示反对孩子上网,这表明“70后”“80后”家长对孩子上网持比较开放的态度。
四、语言表达 (共3题;共15分)
8. (5分)当你漫步大街上,商店鳞次栉比,店名也各具特色。
请列举一个你最欣赏的店名,并说说理由。
店名:_______ __理由: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5分) (2017九上·龙江期中) 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工程为更大范围地向青少年普及网络安全教育,打
造了全国首个青少年网络安全科普流动基地—“安全战车”。
“安全战车”将最先进的AR、VR、4D体感、语音识别,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与网络安全知识相融合,将寓教于乐做到极致,当“安全战车”开进你校时,请你代校长拟写一段欢迎辞。
10. (5分) (2017九上·龙江期中) 你的同学陆明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聊天,导致成绩下滑。
作为他的好朋友,你该怎样劝说他?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1. (10分)古诗文阅读,回答相关问题
从军行
【唐】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1)诗中哪些词语反映了眼前这场战争的严酷?
(2)一个“碎”字和一个“独”字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12. (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节选自《曹刿论战》)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A . 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 . 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 .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 . 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七、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13. (9分)(2019·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人性得到尊重时
唐剑锋
①人性是什么?有人说,人性是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有人说,人性是人的天然属性,不可能先天带来,却可以后天重塑。
对于人性,我们一向认为:“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
”甚至认为:“人之初,性不善。
性相近,习相远。
”
②对于人性,西方人的看法与我们相近:在西方人眼里,“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我们生活在世上,不仅要吃饭穿衣工作生存,也要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这原本无可厚非。
其实,这是最基本的人性之需,是近乎人情的人性,更是现实的人性。
③人性得到尊重时,人才能良心发现,并使良心上升为道德。
而对道德的形成、涵养,却历来都有不同的看法。
孔子眼里的道德,那是充分尊重人性,只有人性得到尊重的道德,才能靠得住、行得通,而这样的道德才会走稳、走远。
④怎样才是尊重人性呢?孔子的弟子子贡,是一个土豪,有钱也任性。
他在外边做了善事,不收报酬。
回来后遭到孔子一顿骂:“混账!你无端抬高了道德的门槛,把贫穷的善人阻拦在行善的门外。
此前贫穷者在行善时,因为获得酬赏而弥补了经济损失,所以他们会善行不倦。
现在被你一搅和,行善的门槛提高到了只能付出而一无所获,这让贫穷者还如何做得起善事呢?”在孔子眼里,道德的门槛过高,很多人就会迈不过去;行善而有所获,人们才会尊崇道德,弘扬道德。
⑤孔子的另一名弟子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农夫,农夫把牛送给他作为救命之酬。
子路牵牛而归,受到了孔子的表扬:“子路这娃懂事,此后人人都愿意效仿他做好事。
长此以往,这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就会好起来。
”空喊的道德有何用?只有落到实处的道德才有用,才可信可行。
做好事不吃亏,才会跌倒了有人扶,才会遇难了有人伸手,才会有了困难有人帮忙。
谁也不会因为做好事流血又流泪,谁也不会因为行善事而吃亏、有后顾之忧。
⑥三年前,韩寒去台湾,把钱包丢了,很快就找回来了。
然后蒋方舟去台湾,也把钱包丢了,很快也找回来了。
又不久,一名杭州男子去台湾,也丢了钱包,这次没找回来,只好垂头丧气回家。
他回到杭州时,发现钱包已经寄回来了。
起初大家感叹台湾人道德水平高。
然后发现,台湾地区相关规定,捡到丢失物品之后,六个月内有人认领的,拾得人应将物品归还,但可向失主索取物品价值十分之一的报酬。
在台湾,做好事得报酬,天经地义。
⑦好事不白做,是对人性的一种肯定、一种尊重,也是对做好事人的一种回报、一种认可。
不是因为做好事拿了回报,就不高尚,恰恰因为做好事、行善事、讲道德,才更应该不能让他们白做好事,白当无名英雄。
只有让做好事、行善事、讲道德,名正言顺有回报,人们才愿意效仿,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不是空喊口号。
这同时也是告诉人们,君子和小人的不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爱财,不择手段。
从而近君子远小人,做君子不做小人。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西方人认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B . 生活在世上的我们,不仅要解决吃饭穿衣等生存问题,还要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这是人性最基本的需求。
C . 子路在外做了善事不收报酬,是因为他觉得人性得到尊重时,人才能良心发现,并使良心上升为道德。
D . 作者认为,做好事的人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说理透彻,有理有据,语言简洁精炼,有独特的个人见解。
B . 第⑥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通过把几个人在台湾丢失钱包的遭遇作对比,阐述了“做好事得报酬,天经地义”的观点。
C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性得到尊重时,人才能良心发现,并使良心上升为道德。
”
D . 作者在文中呼吁:要让做好事、行善事、讲道德,名正言顺有回报。
(3)有人认为做好事就不应该追求回报,而作者却倡导做好事应该得到回报和认可。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看法。
14. (1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③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④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⑤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敬意全都是由买《山海经》而生发的。
B . 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说明阿长没有文化。
C . 在作者的眼里,阿长是确有伟大神力的,心地善良的人。
D .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这四本书虽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2)画“”线句子中的“这”指代什么?并指出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3)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15. (6分) (2019八下·陆川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读出声儿来
钱钢
我们中国人,把“看书”叫做“读书”。
顾名思义,“读书”就是要把书念出声儿来。
你瞧,“书声琅琅”,“抑扬顿挫”,这些词儿,都形容了老辈人读书的情形。
不过,这些年里,这种读书的情景越来越少见了,可是,我还是赞成读书读出声儿来
我的母校——杭州市西湖小学,有几位从军队文工团转业的语文老师,他们极重视学生的朗读,我的班主任卜庆荣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
当她站在讲台上,充满感情地领着我们朗读课文的时候,常使我们想起,卜老师家墙上那张她当年在舞台上报幕的照片。
像导演训练演员一样,她严格地(甚至是过分严厉地)要求我们读书、背书。
直到今天,我还能记起她教我们朗读《狗又咬起来了》《大嫂,停下你送行的脚步吧》等课文的情形—课文是记不真切了,深深印在记忆中的是那动人的语调。
每本书都有自己的①“音调”。
那些真正优秀的作品,“音调”都像音乐般优美老作家孙犁写过一部名为《铁木前传》的中篇小说,作品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
童年啊,你的整个经历,毫无疑问,像航行在春水涨满的河流里的一只小船,回忆起来,人们的心情永远是畅快活泼的。
然而,在你那鼓胀的白帆上,就没有经过风雨冲击的痕迹?或是你那昂奋前进的船头,就没有遇到过逆流礁石的阻碍吗?有关你的回忆,就像你的负载一样,有时是轻松的,有时也是沉重的啊!
我曾多次阅读《铁木前传》,每次,我都要高声朗读这段结尾。
正是在那种②“读”的愉快中,我体味到了孙犁语言的清新。
我还喜欢高声朗读高尔基的《意大利童话》。
我还喜欢朗读一些优秀的新闻作品,如华山的《英雄的十月》。
记得有位老同志曾对我说,③中国文学有一个突出的美学特征:诉诸听觉,诗,自不待说,从话本发展而来的小说,同样鲜明地保留了听觉艺术的特点,如明白、晓畅、上口等等。
其实又何止是中国的作品如此?不久前,我听我的一位邻居用俄文背诵菜蒙托夫的抒情诗那音调是那么优美迷人,以至于我的那位邻居坚持认为,俄文是世界上最富韵律感的文字。
其实又何止“文学”如此?好的演说词,好的报刊言论,好的日记、书信,甚至好的理论书,都能使人在听觉上获得美感。
读书读出声儿来,就是说,要从少年时代起就培养这种美感。
我永远感激我那位敬爱的卜老师,她使我和我的同学们从小受过严格的朗读训练。
长大成人后,提笔写作,少年时代读过的那些书的音韵旋律就会在耳畔萦绕。
当然,有些“音调”终究会显得陈旧过时,束缚自己的文笔。
④那么,就捧起新的优秀的书籍再读吧,去寻找新的气韵,新的音色,不消说,还是得“读出声儿来”。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和句子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音调”本义指声音的高低程度,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适合朗读的特点。
B . ②“读”指作者反复默读《铁木前传》。
C . ③句告诉读者,中国文学具有借助听觉展现美的特征。
D . ④句建议人们在新的优秀书籍中寻找新的意境和韵味,新的与众不同的特性。
(2)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读书要大声朗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B . 读书不仅要读中国的作品,还要读外国的作品。
C . 读书就要朗读新的优秀的书籍。
D . 读书就要“读出声儿来”。
(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本文作者极力主张朗读,因为朗读能获得美感。
B . 培养读书的美感,要从少年时代开始,因为少年喜欢朗读,擅长朗读。
C . 本文作者认为读书是抑扬顿挫的吟唱,对从小受到严格的朗读训练,培养起来的读书美感记忆深刻,且可受用一生。
D . 本文作者谈的都是自己的切身感受,而且言辞恳切,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写得亲切自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新添加的题型 (共3题;共13分)
3-1、
3-2、
3-3、
4-1、
4-2、
5-1、
三、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9分)
6-1、
6-2、
7-1、
四、语言表达 (共3题;共15分)
8-1、
9-1、
10-1、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1-1、
11-2、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12-1、
12-2、
12-3、
七、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13-1、
13-2、
13-3、
14-1、
14-2、
14-3、
15-1、
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