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ICU_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分析
邓艳梅
(祁阳市人民医院,湖南 邵阳 426100)
ICU即重症监护病房,该病房内多为病情危急患者,也是感染的高发区域,由于ICU科室中患者均病情严重,且机体能力下降,加之各种治疗措施及检查手段的侵入,从而导致ICU为多重耐药菌感染较为严重的科室。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感染不断增多,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2]。
而如何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为临床上广泛讨论的话题。
在ICU病房内,患者的病情十分严重和危急,并且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需要给予其大量的抗菌药物治疗,与此同时还需要进行侵入性操作,而上述情况均可增加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而在病房内,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能够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因此,本次研究分析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的效果,见下文描述。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6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主要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之间,随机分组为两组,每组30例患者。
观察组患者年龄21~80(51.17±6.21)岁,20例为男性、10例为女性;对照组患者年龄22~81(51.79±6.11)岁,21例为男性、9例为女性。
两组的各项资料(性别、年龄)中进行比较(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病种包括严重创伤、各种类型休克、心脏呼吸骤停者。
排除标准:(1)由于个人原因中断研究者;(2)严重精神疾病。
1.2 方法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因素:ICU常集中了全院不同程度感染患者,也是造成感染发生的主要基础,另外在ICU内采用治疗仪器后,易增多侵入性伤口,造成院内感染情况不断发生,而且由于抗菌药物使用、深静脉置管、留置尿管、开展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操作后,易导致院内感染潜在危险发生。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式。
(1)入院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保持高度热情的态度,告知患者本院的相关制度以及病房环境,以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和陌生感。
此外,由于患者对自身病情不了解,易导致其产生较多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对疾病恢复十分不利。
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支持与鼓励,使其能够以最佳心态面对疾病,改善负面情绪。
(2)应加强护理人员对ICU 多重耐药菌的认知,与护理人员每月绩效进行挂钩,制定ICU 交接班的制度,将每位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进行提高,在常规护理中由于管理内容笼统,对于细节方面无规定,易造成管理措施不全面,因此护理人员需要进行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方法:在本文研究将6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主要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之间,随机分组为两组(每组30例患者),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因素,并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等方面和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ICU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对照组相比,具有差异(P<0.05)。
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通过对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健康。
【关键词】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护理干预
作者简介:邓艳梅(1982.10-),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多重耐药。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3)36-0092-04
监督,对于ICU执行规范需要强化,另外对于护理工作内容需要进行明确,每周对护理进行评价。
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方式。
(1)加强护士的培训工作,并告知其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知识,从而使每位护士能够对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想知识有充分的掌握,并制定感染的监测流程,患者一旦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需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从而有效避免感染出现扩散的情况。
(2)在ICU病房内,需要保持物品的消毒工作,还需要定期采用紫外线进行空气的消毒,另外,护士在进行各项操作时,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佩戴好口罩、穿戴好隔离衣服,对于病房内的各类仪器和设备来说,需要由专人每日进行消毒和清洁,在进行侵入性操作过程中,如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等等,需要按照临床规范进行妥善的处理,预防感染情况的发生;另外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工作,而在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之后,需要做好严格的消毒处理,避免患者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
(3)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应对手术器械进行无菌处理,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对患者进行气管切开、置管引流及导尿时都应进行无菌操作,并做好患者呼吸道、口腔以及皮肤的护理工作,降低置管引流、导尿管感染等发生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完善用药制度:对于患者存在的用药情况,需要进行密切的监测,特别对于使用抗生素过敏、青霉素过敏的患者,需要开展血培养的检查,一旦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需要及时进行隔离操作,预防交叉感染的形成。
(5)进行手卫生干预,护理人员应遵循防护措施对手进行严格的清洁,在ICU科室内应提供充足的消毒液及洗手液等,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都应对手进行清洁,应严格要求护理人员进行消毒隔离措施,若患者伴有多重耐药菌感染,应立即对其进行隔离,并对患者之前所在地进行严格的消毒,从而避免病原菌发生扩散。
患者所用血压计、听诊器及体温计等物品应进行单独摆放,不可与其他患者的物品混淆。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接触前,应戴口罩、穿隔离服,并按时对患者床位进行严格的消毒;待患者出院后对患者床位进行消毒,从而将病原菌彻底杀灭。
(6)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CRP、降钙素原、血象、体温等感染指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采用患者血标本进行培养,抽取患者导管内血、外周静脉血分别进行培养,分析导致患者感染的因素,再给予对症治疗,降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护理人员应提高对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监测工作,在床头或床尾做好标识。
(7)提供人文关怀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保持积极的沟通,并利用自身的沟通技巧,保持面带微笑,采用和蔼的语气进行沟通,语速需要缓慢,在沟通过程中,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使其提高自信心,缓解负面情绪,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
在护理前、护理后采用GQOL-74量表[3]对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该量表共包括四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患者的社会功能、第二个维度是患者的物质生活、第三个维度是患者的认知功能、第四个维度是患者的躯体功能,最高得分10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判定[4]:焦虑评定的分界值为50分,分数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
49以下为正常、50-59为轻度、 60-69为中度、69分以上是重度;抑郁评定的分界值为53分,分数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52以下为正常、53-62为轻度抑郁、63-72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26.0。
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x±s),并通过t值进行验证;计数资料其表现形式为[n(%)],并通过X2值进行验证。
当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P<0.05),见表1。
组别例数感染未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观察组30129 3.33
对照组3091130.00
X2- 6.2717
P-0.0123
表1 两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死亡率的比较
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P>0.05),见表2。
组别例数死亡死亡率
观察组301 3.33
对照组30310.00
X2- 1.0714
P-0.3006
表2 两组患者死亡率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见表4。
组别焦虑评分抑郁评分
观察组护理前54.58±3.5656.55±3.71护理后37.52±2.0239.52±2.44
对照组护理前54.52±3.5556.85±3.72护理后49.36±2.4149.52±2.01
T
护理后
9.26179.1124
P0.00000.0000
表4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x±s,分)
2.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各数据值比较,观察组躯体功能(90.25±1.20)分、心理功能(92.56±1.45)分、社会功能(93.25±1.45)分以及物质生活(92.75±1.45)分高于对照组躯体功能方面、心理功能方面、社会功能方面以及物质生活方面评分(P<0.05),见表5。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5-6],对于ICU病房患者来说,若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容易影响后续的治疗,还可对患者疾病的康复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对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
而随着临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率不断提高,使得多种耐药菌也不断增加,导致临床治疗的难度也明显的增加。
并且由于该科室均为病情严重和病情危急的患者,容易增加感染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临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率不断升高[7],从而导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耐药菌也不断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
且加之ICU科室内均为病情危急者,感染事件不断增加,而实施一项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不仅能够降低感染发生率,同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8]。
当患者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情况,且加之ICU患者的病情十分严重,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以促进患者的康复[9-10]。
随着临床不良情况的发生,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给患者的治疗增加难度,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多重耐药菌感染是常见且多发的疾病,其主要危险因素是由于人体脑部血管、脑组织变化,多脏器功能衰竭,机体免疫力降低等,易导致感染发生,采取一项有效的护理操作十分重要。
通过对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护理干预[11],其中包括教育指导、消毒干预、提高手卫生、严格消毒、无菌操作及完善用药制度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ICU中感染事件的发生,从而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2]。
本次研究通过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方式,建立严格预防措施,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监测患者各项感染指标,对患者实施相对应的治疗措施,有效促进患者较快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病情护理等措施,有效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同时护士长定期对ICU内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检查等工作[13],另外还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约束,对于护理人员自身行为进行规范,将护理人员自身的执行力显著提高,能对预后有效改善,另外通过将患者住院的时间缩短后,能减轻经济方面的压力。
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根据感染方面的因素将护理对策制定后[14-16],能使护理管理更加精细化,对于ICU 多重耐药菌发生率显著减少。
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能增强护理人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为神经内科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真正达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目标,因此,综合性护理干预方式为ICU多重耐药菌患者最为理想的护理措施[17]。
在本次结果中,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等方面和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P <0.05);观察组ICU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对照组相比,具有差异(P<0.05)。
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常规护理中,往往选择基础性的护理干预,而对于
组别例数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3012.11±2.17对照组3019.14±2.19
t- 6.1428
P-0.0000
表3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的比较 (x±s,d)
组别
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
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
观察组(n=30)58.25±1.0290.25±1.2062.25±1.5292.56±1.4565.25±1.5293.25±1.4563.25±1.4592.75±1.45对照组(n=30)58.53±1.5278.25±1.5862.26±1.5271.25±1.5265.26±1.7875.25±1.1463.26±1.5572.25±1.45 T 1.261419.26170.142621.16240.261421.11370.194823.114 P0.06210.00000.07140.00000.08210.00000.07190.0000
表5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x±s,分)
ICU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无法满足其对于护理的需求,进而导致护理效果不佳。
而通过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主要是从多个方面开展护理工作,比如无菌操作、隔离、消毒等,并能够开展职业防护工作,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的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于侵入性操作,需要选择一次性的用具,对于呼吸机的管道来说,需要进行定期的更换和消毒,患者的痰液细菌需要积极培养,从而预防交叉感染的形成,促进患者的健康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通过对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徐丽,杨丽.神经内科重症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目
标性监测与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
子杂志,2020,5(17):10-15.
[2]梁莹华. 浅析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医院感染的预
防控制与护理干预[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
型电子期刊),2020,20(73):286-287.
[3]段单单. 综合护理干预对控制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
作用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
刊),2020,20(15):225-226.
[4]付丽华. 综合护理干预对控制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
影响[J]. 饮食保健,2020,7(3):16-17.
[5] KunwiPakorn K,Chierakul N. The feasibility of objective
sleeP-quality assessment in an ICU setting[J]. Journal
of the Medical Association of Thailand =: Chotmaihet
thangPhaet,2021,104(2):304-309.
[6]侯珂君,马晓敏,张凤琴,等. 集束化管理对控制综
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36(2):123-124.
[7]季云,冯冉. 集束化干预措施在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
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
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A1):171-
172.
[8]贺果. 针对性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控制多重耐药菌感
染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10):
131-132.
[9] Rello J, Sarda C, Mokart D, et al. 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 in Hematological Patients at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 global cross-sectional survey from the
Nine-i Investigators Network[J].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20,39(2):385-392.
[10]黄玲玲. 内科ICU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与干预效果
的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8):11-13. [11]郭洪银,于祎睿. 集束化护理在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
定植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
2020,39(5):151-153,157.
[12]王慧娴. 整体护理对重症监护室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
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2):53-56.
[13]黄兰清,陈清秀,蔡榕,等. 儿童重症监护室多重耐
药菌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0,30(9):1436-1440.
[14] Jean-FranOis T, Etienne R, FranOis B, et al.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 exPert
statement[J]. 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20,46(2):
266-284.
[15]许宣宣,邵晓芳,姚洋.个性化护理对ICU重症肺炎
患者影响的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0,21(5):
571-575.
[16]朱虹,余萍.院感信息化预警上报平台在ICU管理中
的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5):79-
81.
[17] Patricia P, Bruna FB, Denise MA, et al. Nasogastric/
nasoenteric catheter in the adult ICU: best Practices
imPlementation Projec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healthcare.,2021,19(4):36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