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谋臣曹孟德——三国评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说谋臣曹孟德——三国评书
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
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
今天是在宣南第三次说《三国》。
这回跟往常不一样,过去专拣热闹地方说,再早也是从三让徐州开始说,一般从土山约三事开始说,然后说当中间儿最热闹的赤壁之战,到刘备进西川差不多就结束了,后边关老爷归天什么的就不太爱说了。
因为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演员也如此。
再有,热闹的地方您都爱听,不热闹的地方既不好说,您也不爱听。
这次不一样。
因为上次我在东城说《三国》,好几位听众是中学老师,跟我说:“连老师,您从十常侍作乱开始说吧,我们想了解三国的背景。
”这就给我出了个难题,但我接受了。
既然上次都接受了,这次也如是。
头一回说的是“十常侍作乱”;第二回说的是“刘关张出世”,因为黄巾作乱,桃园三结义。
按说呢,接着应该是刘关张打黄巾,期间遇见曹操,然后遇见董卓,《三国》的主要人物就挨个儿出世了。
可我跟别人不一样,我揣摩大家的心理,觉得大家都喜欢听曹操,所以就把曹操提前点儿说(听众鼓掌)。
为什么提前说呢?既然说了刘关张,刘关张的对立面就是曹操,咱们也就先说为快吧。
我是比较喜欢曹操这个人物的。
过去可不能这么说,我小时候说《三国》的演员要是一说曹操好,观众“歘”站起来全走了,您就得夸关老爷,就得捧刘关张。
要说曹操好,人家根本不听。
但现在人们的思想水平、认知度,以及研究历史,对三国
人物的偏爱,已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说书也得符合现在的气氛,先说曹操。
刚才说了四句诗,前两句“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在京剧舞台上就是《捉放曹》了。
《三国》这部书是明扣儿,大家都知道,由于十常侍作乱,大将军何进无谋,宫中一起变化,董卓借机会进京了。
董卓进京后祸乱朝纲,曹操刺董卓,这段书叫“孟德献刀”。
但曹操行刺没成功,他跑了,跑到中牟县,让县令陈宫的手下人逮着了。
陈宫不但把曹操放了,而且他也跟着曹操走,他认为曹操是一个有伟大抱负的人,陈宫就想保曹操。
走在中途,曹操住在伯父吕伯奢的家中,陈宫跟着到了吕家,踏实啊。
为什么呢?董卓已然派人画出曹操的像,关津路口、河渡码头都画影图形捉拿曹操呢。
吕伯奢是曹操父亲的好朋友,住在这儿踏实了。
吕伯奢好心眼儿,想款待款待曹操,告诉他:“我出去打点儿酒,你在我这儿踏踏实实住几天。
”老爷子出去打酒了,曹操和陈宫在屋中聊天儿。
忽听后院有人说:“缚而杀之。
”其实人家要宰猪,款待曹操。
但曹操心怯,一害怕,以为是要把他缚而杀之,提着宝剑就出来了,陈宫也跟着出来了。
曹操就把吕伯奢全家都杀了。
杀完之后,看见捆着的猪,这才知道杀错了,二人跑吧。
曹操杀了吕伯奢全家,还可以说是他心虚,怀疑要把他绑上杀了,还能找出这么一点儿理由来。
两个人走在中途路上,吕伯奢打酒回来了,正好碰上。
吕伯奢很奇怪,就问曹操:“贤侄,你怎么要走啊?”曹操说:“我得赶紧回家。
”吕伯奢还留他呢:“怎么也得住几天啊。
”曹操执意不肯。
等吕伯奢过去了,陈宫跟曹操也过去了,
曹操心想:吕伯奢回家看到他们全家都死了,还不报案吗?赶忙喊吕伯奢:“伯父请转。
”吕伯奢回来了,曹操用宝剑把吕伯奢杀了。
《三国演义》原文四个字:“陈宫默然。
”这是陈宫所想不到的。
你在吕伯奢家中听见“缚而杀之”,杀了人家全家,还有情可原;后来你知道杀错了,吕伯奢好心好意要款待你,他是你伯父,你明知他没有恶意,为什么还要把他杀了?
我记得我给北京电视台录制专题片《听书看戏话三国》,头一集就是《捉放曹》。
我这人性情比较直,咱们就聊聊这件事儿。
当时北京电视台录这个节目,把所有三国戏都挑出来,然后要用的镜头都由我老伴儿挑,所有字幕也都是他听完之后打出来,因为京剧韵白有的人听不懂,然后我把所有的戏用语言串起来,既像主持,又像说书。
没想到头一集就被导演删坏了。
从吕伯奢他们家出来,陈宫跟曹操在路上看见吕伯奢过来了,没有这句“伯父请转”的镜头,过去就把吕伯奢杀了。
我认为这是对《三国演义》的错误理解。
其实我当时话说得还是挺好听的,我说:“导演,您可不能这样,容易让人错误理解。
”导演来一句:“爱说就说,不爱说就甭干。
”以我这个人的脾气,不成,你必须得改回来。
结果这位导演张嘴就骂人,骂得很难听,引起了矛盾。
本来我跟北京电视台商量好,要录好几部书,一下子就完了,你敢得罪电视台?后来我找电视台台长,台长说:“您全对,我们让那个导演向您赔礼道歉。
”因为那个导演骂人带脏字,骂得非常难听,可导演不干,终究他们是一起的呀。
后来电视台的一位领导跟我说:“连老师,您是个艺术家,您还得指着我们电视台呢,您就受点儿委
屈忍了吧。
”我说:“我去门口卖冰棍儿,不上你们电视台说书,行不行?”我就这么个脾气。
后来才有人借机会进北京,连丽如就沉下去了(但我没有气馁,1993年我赴新加坡推广评书艺术,使中国评书走向了世界舞台)。
据我们团领导分析呢,按当时的情况,1992、1993年,我少挣了四十万。
那时候少挣四十万,等于现在少挣四百万啊,我就是这穷命,就是这脾气,没办法。
但对于《三国演义》,还是要忠实原著,不能胡说八道。
我打一开始学说书,就遵循父亲的教诲,到现在我还是告诉这些孩子们:认真说书,不能胡说。
现在北京电视台换了好几任台长了,台里的工作人员对我不错,为了宣传北京评书,做了好多节目。
这是个小插曲。
这段插曲在《我为评书生》里也有,您翻翻就能看见。
定场诗后两句“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说的是曹操大报仇,兵发徐州。
都说曹操占天时,因为他保着皇上呢,他身边有皇上,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其实曹操占的是两个天时,头一个经常被忽略,就是曹操得了青州三十万黄巾军。
曹操跟济北相鲍信带兵去打黄巾,结果鲍信死了,鲍信所有的粮草辎重、军装器皿全都归曹操了,而且曹操得了山东青州三十万黄巾军。
您琢磨琢磨,曹操的天时占得多好啊。
有了这个根本,后来他才能进京保着汉献帝迁都到河南许昌。
之后曹操手下来了不少能人,像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刘晔、满宠,大将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毛玠、吕虔;还得了大将许褚。
像李典李曼成,是山东的富豪,不是
说提着刀我就来了,而是带着自己的人来投曹操,把所有家资都给了曹操。
所以曹操天时占得非常好。
刘备得过天时吗?虽然没有,但也有人白给过他地盘和兵士。
像刘辟、龚都,把汝南给了刘备,结果怎么样啊?刘备打曹操,老想灭曹操,有一个兵我也打,两个兵我也打,一万人我也打,最后稀里哗啦全完了,汝南兵败,投奔刘表。
只有后来遇见了诸葛亮,刘备才能有所发展。
曹操得了青州,心想:也该让我爹享点儿福了。
因为天下大乱,他父亲曹嵩从陈留搬到琅琊,在那儿隐居。
现在曹操认为自己有势力了,就让泰山太守应劭带着人到琅琊去接他父亲。
曹嵩全家四十多口,他父亲,父亲的妻、妾、孩子,所有侄男望女,还有他叔叔曹德,四十多口人把家资全都装在车辆之上,足有一百多辆大车,加上从人一百多人,跟着应劭离开琅琊,遘奔山东。
途经徐州,徐州太守陶谦也是爱交朋友,见曹操的势力起来了,说巴结也好,说交朋友也成,就把曹操父亲一家子接到徐州,泡泡温泉,开个party,然后歌舞一番。
详细的事儿不说了,反正是好好款待。
临走时陶谦不放心,因为天下大乱,他也是好意,就把手下战将张闿叫来了。
“你带着五百兵,保着曹公的家人,把他们平安送到山东。
”这就是陶谦目不识人。
张闿不是好人,原来投过黄巾,占山为王做过强盗。
张闿带着五百兵,保着曹操父亲全家跟着泰山太守应劭启程。
走在中途,住在一个古寺,天降大雨。
您琢磨琢磨,秋末冬初,这时候雨点儿打在人身上,冷啊,比真正冬天还冷。
古寺能有多大?庙里的人把方丈室这些好地方给曹
操他们家人腾出来,从人就住在廊檐底下,当兵的没地儿住。
人家曹操一家好吃好喝,曹嵩身边有一个肥妾,就是一个非常胖的姨太太,坐在方丈室又吃又喝,底下这些人哆里哆嗦在外头等着。
张闿带着五百兵,也没吃的,也没喝的,在廊檐底下被雨一淋,您琢磨什么滋味儿吧。
再一看,曹嵩家里这么多钱。
见财起意,张闿跟兵头儿一商量,把曹家人全杀了,所有财物都掳走了,逃到淮南。
应劭也跑了。
从人回到山东禀报曹操,曹操能不报仇吗?曹操大报仇,兵发徐州,恨不得刨坟掘墓,要把徐州人刀刀斩尽,刃刃诛绝。
陶谦没办法了,求北海太守孔融,托大将太史慈到平原县去请刘关张,那是刘备弟兄二次出世,之后陶谦三让徐州。
所以这四句开场诗,前边说的是捉放曹,后边说的是曹操大报仇。
今天咱们说曹操。
曹操喜歌舞,喜游猎,有权谋,有机变,脑子非常快。
按现在话说,曹操要是当一个策划人,首屈一指,谁也比不了他,太聪明了。
曹操他们家为什么有钱?我不是历史学家,跟他们研究的不一样。
他们研究坟里埋的是不是曹操,然后开发旅游;我不研究这个,我研究曹操他们家为什么有钱。
钱能通神,钱是好东西,也是坏东西。
头两天有人爆料说,煤炭系统有一个大贪官,贪了多少亿。
我老伴儿一说,我说:“你别跟我说这个,我也不贪污,我听这个闹得慌。
”把钱都存在一个地方不花,你要是花了也值点儿啊,天天总提溜着心,是不是谁偷我的钱了。
这小偷也不长眼,你偷他呀,真偷他点儿,他都记不住;要是偷我兜里二分钱,我都知道,我统共才带一毛三(注:包袱儿
)。
曹操他们家为什么有钱?这就说起三国的历史来了。
提起曹操,骂他的人说他是宦官之后。
曹操的爷爷叫曹腾,在宫中待了三十多年,伺候过汉朝四五个皇上。
曹腾是汉顺帝驾前的黄门从官,就是陪太子读书的,天天哄太子念书。
太子等着他爸爸死了之后他当皇上,您说,陪太子读书的人能不吃香吗?曹腾非常吃香。
汉顺帝死后是汉质帝,质帝跟曹腾好,可质帝没儿子。
我也纳闷儿:怎么皇上净是没儿子的?曹腾有主意。
宦官跟士大夫集团向来都是对立的,曹腾愣是想办法说服了外戚,说服了士大夫集团,把后来的汉桓帝抱到宫中,承继汉位,了不得。
您说,汉桓帝能不待见他吗?曹腾在宫中伺候过四五个皇上,很受宠。
曹腾在宫中掌权的时候,正是汉朝宦官最吃香的时候,也就是前文书说的党锢之变的时期。
曹腾正好赶上第二次党锢之变,也就是宦官把这些士大夫们都挤兑走了,杀的杀,放的放,曹操他们家就是在这时候兴起来的。
曹操的父亲也是抱的,太监不能生孩子。
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件可笑的事儿,还是真事儿。
1993年我跟老伴儿在红桥开了一个古玩店,古玩店不太好开,我们也不会做生意,反正就是摸索着干吧,主要是为了学习。
谁也没有我们那儿穷,全是新瓷,您爱买就买,那时候也比较好卖,要是搁现在,我们那店就没人进去了。
旁边店里有一个挺会说的女人,姓蔡,非常会卖东西,嘴也巧,也聪明。
我老伴儿呢,他的嘴好啊,来了人只要是懂中国话的,他就给人家说书。
他一说书,比如画上的老虎为什么是黑虎,他一讲黑虎玄坛,一会儿,别人家的画卖不出去,我们家的都卖出去了。
这
有证明人,当初一起卖古玩的高师傅坐这儿听书呢,他跟我老伴儿是朋友,现在老来听书,他能证明。
后来别的卖家也学着给人讲故事,这个也讲,那个也讲,只要我老伴儿在店里一讲故事,大家伙儿全都侧耳静听地学。
这位蔡女士也给人家讲故事,说:“您瞧这个,这是从宫里出来的,我们家的瓷器是古董……”那人就问她:“你怎么知道的呀?”“嗐,您不知道,我爷爷是太监。
”没错吧,高师傅?(高师傅笑着点了点头)
曹腾没儿子怎么办?那时候太监掌权,宦官当道,非常吃香,所以东汉末年允许太监抱儿子。
曹腾有的是钱,就抱了一个儿子曹嵩。
这可不是干儿子啊,跟我收的儿子不一样。
我没收过亲儿子,都是干儿子。
人家跪地下磕头是亲儿子,曹嵩就成了曹腾的过继之子。
有人说曹嵩原来复姓夏侯,但有的历史学家不承认,我不是历史学家,咱们就顺着《三国演义》说。
曹嵩是从夏侯氏那儿抱来的,所以曹操跟夏侯惇、夏侯渊都论哥们儿弟兄,跟曹洪、曹仁也是哥们儿弟兄。
抱来的这个儿子曹嵩,管太监叫爸爸,真不白叫,从小就捧着哄着培养。
后来曹嵩做到九卿之一,六部九卿,朝中的大官,曹嵩做到了大司农。
按现在话说,财务部部长,负责全国的钱粮调拨。
您说,他能没钱吗?同时他还有个兼职,六部九卿之中还有一个官职叫大鸿胪。
按现在话说,就是外交部部长。
偏邦小国、各镇诸侯到这儿,设宴招待送礼什么的这些事儿都归他。
您说,他能没钱吗?最后曹嵩花了一万万文买了一个三公之一的太尉,了不得呀。
朝中三公之职,太尉,掌兵权;司徒,王司徒巧使连环计,王允等于是丞相;还有司空,汉朝初年有
御史大夫,到末年就叫司空了,管监察的。
一国之中最大的权力就是兵权,曹嵩花了一万万文买了一个太尉。
您说,他们家趁多少钱。
比曹操他们家还有钱的是曹洪,曹洪的父亲叫曹鼎,比曹操他们家还有钱。
而曹操就是在这时候出生,在这时候长大的,正是宦官掌权的时候。
曹操聪明,刚才我说了,喜歌舞,喜游猎,特别喜欢用权谋,非常机智。
我就喜欢研究曹操,但我研究得不到家。
连丽如说《三国》,够不上历史学家,可我爱琢磨。
曹操二十岁中的孝廉,中孝廉是有条件的,这个人得有能耐,乡里乡亲还都得承认他孝敬父母才行。
我父亲说,早年有个人想学说书,怹打听这孩子为人如何,有人说:“我告诉您,我跟他住街坊,有一天早上起来他问他母亲:‘妈,咱们吃什么呀?’‘吃包子。
’‘我他妈就不爱吃包子。
’‘啪’,给他妈一嘴巴。
”您看,这人当不了孝廉,劳教倒是够资格了,现在劳教还没了。
当孝廉的人必须孝敬父母,中国人讲究孝敬,这是必须传承下去的。
您想,如果没有他爷爷的势力,曹操能耐再大,要想二十岁中孝廉,恐怕也不容易办到。
当时很多官员都是攀着、顺着曹家这枝儿上去的。
您想,他们家的子侄之辈可就不是一个两个了,遍及全国。
曹操是宦官势力的后代,那他的对立面是谁?士大夫集团,就是靠着本事,做举人、做郎,一步一步熬出来的这些做官的,他们反对宦官势力。
曹操是宦官之后,能从宦官势力中出来,打到士大夫集团中,这是他的大本事。
您想,何进手下有袁绍、袁术,袁家四世三公,根本瞧不起宦官。
“干吗的?阉人。
”而曹操能够得到何进、袁绍这些人的信任,并且成为
核心人物。
您说,他容易不容易?
曹操从小就聪明,好动脑筋,好串门儿,到哪儿都聊大天儿,跟王玥波似的。
玥波可聪明,聊着天儿他就长能耐,长能耐就搁书里。
有一回,曹操也就十一二岁的时候,出来到外村玩儿,抬头一看,那边有个井台儿,有个孩子,比自己稍微大点儿,坐在井台儿上正哭呢。
曹操撒腿就过去了:“哥哥,哭什么呀?”“阿瞒啊。
”“你认得我?”“谁不认得你呀?咱们几个村的人都认得你,说你机灵着呢。
你给哥哥我出个主意怎么样?”“你怎么了?”“你瞧这井台儿,我哥哥跟我嫂子太毒了。
这家业是我爹我妈留下的,爹妈死了,我现在也算是长大成人了,一分家呢,这口井得分成两半儿。
你看这卡子,我哥哥占多一半儿,卡上卡子,我这边连水筲都下不去,没法打水呀,我怎么喝水呢?我现打井也没钱啊。
”“嘿,哥哥你真笨。
”“那你说我该怎么办?”“你附耳过来,我教你一主意。
”把耳朵递过去了。
“我告诉你,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注:包袱儿),明白了吗?”“明白了。
”曹操走了。
这孩子看见他哥哥的屋门一动,知道哥哥要出来,把中衣儿一褪,中衣儿就是裤子,把裤子一脱,蹲在井台儿上就往这小井口里拉屎。
他哥哥一看,赶紧跑出来了。
“你干吗呢,小二?”“哥,你把这么点儿的井口分给我,用卡子一卡,水筲打不进去。
街坊王大爷原来说过书,心眼儿特别好,王大爷说了,上我们家打水来吧,我就上他们家打水去了。
可我又嫌自己的这个小井口没用,盖茅房又盖不起,干脆我就废物利用了,把这儿改茅房了。
”这几句话差点儿把他哥哥气死,他哪儿知道是曹操出的主
意呀。
“得嘞,兄弟,你快起来吧。
”他哥哥把卡子一挪:“行了,咱们家以后还是一口井,你随便打水。
”您说,曹操机灵不机灵?这叫随机应变,见景生情。
曹操小时候还蒙他叔。
曹操跟应宁、李菁他们一起玩,一会儿的工夫他叔过来了,一看曹操,心里琢磨:他怎么欺负人呢?进门找曹嵩去了。
“哥哥,您儿子得好好管管。
”“我儿子怎么了?”“他欺负别人家孩子。
”“欺负谁了?”“欺负李菁啊。
”“我儿子会欺负李菁?”“没错儿啊,您看看去。
”“我甭看了,等回来我问问他。
”哥儿俩一起喝完酒,吃完饭,他叔走了,曹操玩儿完回来了。
“爸,我回来了。
”“啪”,给一嘴巴。
“您干吗打我?”“你又淘气。
”“我没淘气。
”“你欺负李菁来着。
”“我没欺负李菁。
”“你再说?”“啪”,又给一下儿。
第二回他叔来了,他玩儿回来进屋,他爸爸又给他一嘴巴。
曹操心里明白了:这是我叔不待见我,给我使坏。
这天曹操又跟小孩儿一起玩呢,老远看见他叔过来了,等他走近了差不多了,曹操躺在地上就翻白眼儿,吐白沫子,抽羊角风。
他叔就算再不待见他,一看也害怕呀,赶紧过来:“哎哟,阿瞒,你这是怎么了?”旁边的应宁拍巴掌:“好嘿,好嘿……”(学应宁说话)
李菁一看,着急了:“这是怎么回事啊?应子,他刚才还好好的,现在怎么抽起羊角风来了?”(学李菁说话)
他叔能不着急吗?撒腿往里跑。
“哥哥,您快瞧瞧去吧,孩子抽羊角风呢。
”曹嵩赶紧出来了,儿子抽羊角风还不着急?等他出来一
看,好嘛,曹操坐这儿正说书呢,“烽火戏诸侯,殷纣王宠妲己”。
李菁急了:“不对不对,那是周幽王宠褒姒,不许你胡说八道。
”“你才胡说呢,听着。
”应宁在旁边:“好嘿,好嘿,看你们俩打架。
”曹嵩一看,我儿子没事儿啊。
哦,明白了,是我兄弟不待见我儿子。
由打这次开始,曹嵩可就不信兄弟的话了。
晚上,曹嵩问曹操:“你抽羊角风了?”“我没抽。
”“那你叔说你抽羊角风了?”“那是王玥波,不是我。
”
曹操善于用计,他冲破宦官集团这边的藩篱,要跑到士大夫集团那儿,就得给自己做舆论。
舆论工作可了不得。
曹操打算树立自己的威信,得把舆论工作做出去,让何进、袁绍这些人相信他,用他。
《三国演义》中写到三个人评论过曹操,头一个就是桥玄桥太尉。
可不是《龙凤呈祥》里大乔、小乔的爸爸,《三国演义》原文没这位。
相声里说《三国》中有一个人有姓无名,是乔国老;有名无姓,是貂蝉。
名字叫貂蝉,有姓吗?有人说她叫任红昌,任红昌是貂蝉的原型。
正史上有没有貂蝉这个人呢?我不是历史学家,也不考究这个问题。
还有一位无名无姓,是督邮。
曹操找的这位桥玄是汉桓帝、灵帝时期的一个退休官员,非常有声望。
桥玄跟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天下要大乱了,只有杰出而优秀的人才能拯救世界,安抚社稷,是不是你呢?
曹操不爱听,他又找着一个评论家。
这位是南阳人,叫何颙。
颙这个字,左边是曹禺的禺,右边是一页两页的页,念yóng。
我有个同学叫陈颙,是科学院院士,当过地震局局长。
按现在话说,何颙就
是个大嘴巴,弄个网站,评论评论这个,评论评论那个,一会儿人家就告他,就反驳他。
虽然当时没有网站,但他评论挺有名的,他就说曹操,“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他的看法跟桥玄一样。
天下就要乱了,将来安天下的人就是你曹操。
曹操不爱听。
原来我对这意思不太理解,“安天下”,把天下安定下来了,多好。
可曹操反对这个安字,他为什么不爱听?因为他是有抱负的人,认为安是不对的,应当摧毁腐朽的势力,创出一片新天地来,这是曹操内心的想法。
曹操又见到当时舆论界最有权威的一个人,叫许劭,汝南人。
许劭有个哥哥叫许靖,兄弟俩办了一个刊物叫《月旦评》,月份的月,元旦的旦,评论的评。
按现在话说,相当于一个非常大的网站,评论人相当有权威,一个人要是能被他们定评,影响就非常大了。
曹操去找许劭:“许先生,您看我这人怎么样?”许劭看了看曹操,没理他。
曹操又问了一遍:“您看我到底怎么样?”许劭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大笑而去,曹操爱听。
你要身处盛世,是一个能臣;要身处乱世,就是一个奸雄。
这叫千古定评曹操,喜欢《三国》的人都知道这两句话。
曹操就借这个机会把舆论影响造出去了,声望越来越大。
再有,曹操杀吕伯奢之后,陈宫责备他,曹操说过两句“名言”,得带引号。
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我可以对不起天下人,但天下不许有一个人对不起我。
曹操通过这三个人的评论,把影响扩大出去了,于是曹操就由打宦官集团逐渐跳到士大夫集团中。
他跳过来之后,在何进的手下认识了司徒王允,认识了袁绍,认识了袁术,认识了这些士大夫,所以才
能跟王允要七星宝刀,才能去刺杀董卓。
对于曹操的评价,咱们是说不完的,只能通过这四句开场诗简单说说。
按说这些书应该在什么时候说呢?灭黄巾刘关张弟兄碰见曹操
的时候。
刘关张灭黄巾,打着打着,突然前边来了一员战将,带着兵,也跟黄巾军打仗呢,这就是曹操,然后给曹操开脸儿,个儿不高,双肩微耸。
您看,郝寿臣先生、袁世海老师,他们演的曹操都是双肩微耸。
有的人微耸一下儿,他都不知道微耸从何而来。
所以我觉得还是多读读《三国演义》有好处,只有弄清楚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才能演好曹操,才能说好曹操。
曹操个儿不高,关云长身高九尺五,刘备身高七尺五,张飞晃荡荡平顶身高在一丈开外,而曹操身高七尺。
您别瞧个儿矮,个儿矮不见得没能耐。
说关公身高九尺可不可以?可以。
为什么说他身高九尺五?一个是上口,好听;再一个,多了这五就管用了。
不信的话,您看男士搞对象,一介绍,一米七,女方一听,不能说全残吧,也是个半残。
您要是一米七稍微多一点儿,告诉女方,大概一米七五吧,女方一听,那稍微再猛一点儿,穿个厚底儿鞋,就往一米八发展了,对象就好搞了。
您看,听书起码能长点儿这方面的知识(注:包袱儿
)。
别瞧曹操个儿矮,这个人可了不得。
要搁过去这么说曹操,听众都走了,我看现在大家伙儿都挺爱听的,比较喜欢研究曹操。
不能说是我研究,而是大家共同品味《三国》。
其实我说《三国》,故事谁不知道啊?拿起《三国》来,您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