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光影在绘画中的应用——以伦勃朗作品《夜巡》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色域] 61浅谈光影在绘画中的应用
以伦勃朗作品《夜巡》为例
来君霞(延安大学,陕西延安716000 )
摘要:光与影在绘阃创作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光影是绘W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本论文以17世纪荷兰画 家伦勃朗为切人点,介绍了伦勃朗生平以及他作品中对光影独具特色的个性表现与出类拔萃的技法,梳理伦勃朗艺术风格的形 成脉络,并通过他对光影的应用和绘画技巧的结合对《夜巡》行简要的分析。
最后插人了现代両家丰子悟对其的评价,从一幅 作品认识一位光影大师。
关键词:伦勃朗;光影;明暗技法;绘脚技巧
一、伦勃朗生平简介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 画家之一,早期,他的作品以风景画为主,1632—1640年是 伦勃朗创作的成熟阶段,这期间他接受了不少群体肖像画订 单,在当地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1640-1648年,是伦勃朗的 低谷期,他开始遭到绘画界的排斥,生活也愈加困苦,他的 作品《夜巡》也没有被社会认可,或许因为订单的减少,伦 勃朗在此期间创作了不少的自画像。
这幅作品的诞生和当时 城市的新兴阶层紧密相关,而当时的荷兰,是一个绘画风潮 泛滥的时代,主要是为各个阶层绘制肖像画,雇主的满意与 否是一个画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夜巡》成为了伦勃朗 命运轨迹的转折点。
伦勃朗
二、《夜巡》背后的故事
英国评论家查尔斯福克斯在《伦勃朗生平》一书中提到 过《夜巡》的创作背景。
当时,市民的军队已经没有实际作用, 不用再打仗,变成了富裕市民的社交俱乐部。
而且他们热衷 于让画家为他们画肖像画,以此来彰显成功和地位,而这些 穿戴整齐、衣着光鲜的年轻人在当时也颇受市民们的青睐。
1642年班宁•柯克中尉邀请伦勃朗为自卫队画一幅集体像。
在这个群像中官兵全副武装起来,坐在桌子周围,桌上摆着 牡蛎和精美的器具,大家都表现得很勇敢和骄傲,整个场景 散发着中产阶级富足的味道。
伦勃朗对民兵队群体肖像这一 主题进行了很认真的思考。
他认为“武装市民”这个概念中 包含着一种美好的理想,他希望在最后的作品中能展示出荷 兰人争取独立和自由的豪情,并给人生机勃勃的印象。
在画 了很多草稿被否后,伦勃朗没有像当时流行的那样,把所有 人都摆放在宴会桌前,両出一幅呆板的画像,而是创造了一 个新的构图方式,就是我们当下看到的《夜巡》,这幅画为 他带来了身后名,却并没在当时为他贏得名气,而且相反成 为了他人生低谷的开始。
画面表现的内容是班宁柯克中尉和他的民兵队离开军火 库去换岗的场景。
在这幅巨大的画作中,背景虽然黯淡,却 因为光的照射,使画面的中心展现出不同的色彩,画面中的 人物都和真人一般大小,虽然人物很多,但在构图上却一反 陈规,采用接近舞台效果的手法,对他们进行了主次安排,既让每个人的形象都出现在画面上,又安排得错落有致,塑造了一个庄严有序的战士出征场面。
伦勃朗用他所擅长的明 暗对比、光影以及黑白对比的手法来创作这幅画,让这幅画 的画面呈现出了非常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让画中的场景 很立体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背景中的城门还能隐隐看见,民兵队的活动还处在混乱无序中,在画面的右边,有一个老兵 正在敲着鼓,左后方的一个士兵正在展开旗帜,有的士兵手 里拿着长枪,还有的士兵正在检査枪支,还有三两士兵在相 互议论着什么,画面中有一条狗出现在队伍中,边走边探讨 着什么的库克上尉和中尉构成了画面的中心,伦勃朗向来十 分注重对光线的运用,队长和副队长在前景的光线里,其他 人隐于背景的阴影中,而且有一种人物向中心汇聚的感觉。
由于这幅画后来被污染而使画面逐渐变得黯淡,才被误称为 “夜巡”。
三、光与影的融合
从油画这一艺术形式产生直到今天,几乎所有的油画人 物肖像作品都离不开由光线所产生的明暗表现手法。
光影素
描作为艺术创作的最初形式,它和人体解剖结合在一起可以
62 [人文色域]
看作是早期_家进行创作的必要基础,从它在艺术创作中的 影响力和持续时间上我们就能看出光影的重要性。
马萨乔的 时代就开始非常注重光影的方向和阴影,达•芬奇则非常注 重光影过渡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卡拉瓦乔则是直接把光影独 立出来,并且强化明暗对比,使W面产生极强的戏剧性效果。
伦勃朗在他们的基础上,尤其是继承了卡拉瓦乔强烈的明暗 对比,将光影幻化成境。
到印象派时期,光影成为了艺术家 重点研究的对象。
光影在绘画发展史中逐渐成为艺术家感情 和思想的表达方式,可以说油画史的大部分发展阶段都可以 被称为光影的变化发展史。
伦勃朗在创作中将光影和技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 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人物在画面中不整齐无规则的分布让画 面形成了一种动感,而且为了避免画中人物因为相似的光亮 而产生雷同的感觉,他特意将许多人物的头像进行了虚化处 理,融到中间色调里。
他让亮色块的轮廓线消失在半暗处,又用一些闪烁的装饰品为画面增加光源,以此使亮色块部分 更加明亮,比如画面中突兀的小姑娘,她是整幅阃中最明亮 的部分,但也是她的光照亮了周围的场景。
(如图1)
ra I《夜巡》
他所有的自画像系列对光影中明暗虚实的表现,既有针 锋相对的锐利清晰又有相互融合,对透明和不透明色的应用 都服务于他绘画中的半明半暗而又充满活力的视觉效果。
对 他来说,画面上的光影已经不是简单的明暗黑白的分布和对 造型需求的辅助,光影已经独立出来,具备了自身的价值和 意义。
他对光影运用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他能够用光来塑造人 物的性格,这个人物性格不仅是人物的形体外貌特征,更是 指生命的存在和更本质的真实。
如果按照我国美学大师宗白 华的意境论来说,伦勃朗则将写实与传神做到统一,并能在 画作中体现出无尽的人生内涵,他的画作已将三层意境融合 起来:光和形体在这里完美结合,仿佛不是人物肖像的附属,而是人与生俱来的光,在両面中将人照亮。
四、绘画技巧与光影的结合
《夜巡》作为油画作品在绘阃技巧上有着其他艺术形式 所不具备的优势.油画材料可厚可薄,薄可如蝉翼如流水,厚可如磐石,再加上几百年的成熟发展,辅助材料的丰富,很容易在绘画中做各种肌理:在伦勃朗的作品中,肌理随着 画面结构的转折而变化,一般情况下,両面亮部比较厚,高处比较厚,就如雕像一般.而暗部比较薄。
肌理在人物面部 的变化就不再是简单地堆砌了,而是要利用这种变化来表现 人物的精神状态。
笔触和肌理可以看做绘両中的痕迹美,它 们二者有时结合在一起,有时又是分离的。
笔触可以产生肌 理,在绘p j中笔触的不同变化,如大小、疏密、断续、虚实、r t i i直、顺滞以及力度的大小差异都会在最后呈现中产生不同 的感觉。
这种感觉和光影结合起来,又会使光影产生变化,在不同的情况下具备不同的个性。
伦勃朗在创作中将光影和技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 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可以将《夜巡》作为示例,从中进 行简单的品位赏析。
在这幅作品中,不整齐无规则的分布让 國面形成了一种动感,而且为了避免画中的人物因为相似的 光亮而产生雷同的感觉,他特意将许多人物的头像进行了虚 化处理,处理到中间色调里。
他让亮色块的轮廓线消失在半 暗处,又用一些闪烁的装饰品为画面增加光源,以此使亮色 块部分更加明亮。
比如岡面中突兀的小姑娘,她是整幅画中 最明亮的部分,但也是她的光照亮了周围的场景这幅画中伦勃朗运用他大胆巧妙的艺术构思,灵活地使用光影,对材 质质感的熟练处理,精彩的明暗对比,达到了绘阃艺术效果 的高峰。
伦勃朗用光创造了一种想像和氛围。
美国学者鲁道夫•阿 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说“光是一种象征性的”,这 不仅仅是光,更是希望。
色彩是光的延续,没有光就没有颜色。
虽然光和色不同,但是又紧密相连。
在不同强度的光的刺激下,颜色也会发生 变化.给人不同的感觉,既有明暗上的区别,还有冷暖上的 不同。
在弱光的刺激下,各种颜色会减弱个性,变得和谐起来;而在强光下,颜色的个性就会加强。
但我们也可以在强光下 让颜色和谐,在弱光下使颜色强烈,这样的对比会加强主观 意识,减弱对客观物象的呈现。
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和肌理 结合,就会产生更多不同的感受。
结语
现代画家丰子恺曾这样评价《夜巡》:“在这幅画中,伦勃朗采用强烈的明暗对比手法,用光线塑造形体,使画面 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
打破了巴洛克艺术中那种极其豪华、强调运动、讲究排场的法则,开始更多地关注人物的内心活 动”伦勃朗是一个典型的励志人物,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 活的不公,在那个时代,即使不被人认可,他也没有迎合中 产阶级的审美,毅然决然地完成了《夜巡》,完成了他自己 的艺术追求,为我们后人留下了这无价的艺术珍宝,使我们 对艺术作品无论是光影还是绘画技巧上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 解。
伦勃朗画面中的光可以说都是自己创造的,是根据他所 设计的両面场景的需求而创造的,并不是人物肖像的附属品,用光来烘托展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马克斯多奈尔.欧洲绘阃大师技法和材料|M丨.北京:清毕大学出版社.2006.
12丨乔会根.世界名両全知道[Mj.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3]劳成.伦勃朗的夜巡⑴.世界文化,1996(01): 48.
14]张佳玮.伦勃朗I642|M】.南京: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51顾孟劼.伦勃紙光影大师[J].中学生天地(A版),20I4<Z I):74-76.
作者简介:来君霞(19%—).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
学科教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