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格尔的女性本质理论探究——基于马克思人学理论视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格尔的女性本质理论探究——基于马
克思人学理论视角
摘要
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以马克思主义为工具、媒介,对女性问题进行剖析,是以艾莉森·贾格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在分析女性问题时所倡导的。

以马克思的思想为主导剖析女性问题,运用马克思“人性”的“异化”和“自由”这一主线,对“女性异化的思想”进行探讨,从而为“女性受压迫”的理论架构
和“女性自由”的具体对策进行探讨和完善。

当前,有关贾格尔女权思潮的探讨
多以其女性异化理论为中心,主要的研究内容也就是本文所探究的内容。

本文从
其著作《女权主义政治与人的本质》及其相关文献入手,探讨贾格尔的“女权主
义者”学说。

该课题以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人学理论的视角入手,基于人本质理
论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以唯物辩证的态度,对贾格尔所提出的女性本质理
论作出辨析。

关键词《女权主义政治与人的本质》;人本质理;马克思人学理论
引言
贾格尔在哲学领域中引入了女性主义这一概念,并且利用马克思主义所提出
的仁学理论来研究女性主义,也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自由的人”的思想应用到
了“女权”问题上,其所提出的女性易化理论和本质理论为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
带来了极大的助力。

但是对有关于女性问题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检索和分析之
后可以发现,围绕贾格尔所提出的理论进行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女性异化理
论上,涉及女性本质理论的研究数目并不多。

本文以马克思的人为理论视野为基础,对贾格尔的女权思想理论进行辨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贾格尔女权思想的
研究作出进一步的丰富。

一、什么是女性本质
人的本质是女性本质,在性别加入到这一概念之后,派生出来的概念,所以
想要研究女性本质这一概念,首先要清楚人的本质这一概念。

从哲学的历史发展
角度来看,在传统意义上,人的本质和人性会被当做是同类的物质,这也是为什
么在初期对于人的研究会出现很多的理论混乱。

[[1]]在当下对于人的研究和引入
性别之后的人的本质的研究,需要我们理清人的本质、人性、人的属性这三个基
本且相似的概念。

阿莉森●贾格尔(Alison M.Jaggar)在他的研究中指出:“涉及到人的本质
的理论,一定是以需求、能力、愿望等概念作为核心的理论。

在围绕人的本质理
论进行探讨时,我们要清楚的知道哪些愿望与需要是能够被实际所表达出来的,
而哪些属于最为基础的,能够凸显人的本质的愿望和需求。

而且还要时刻的谨记,在人所追求的幸福观和繁荣观与基本的愿望与需求的满足以及‘真正的’不可或
缺的愿望与需求的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

”[[2]]
黄楠森在研究中层指出:“人属于结构层次所塑造的产物,处于最表层的是
最容易被观察到的,也就是人的属性,这部分物质处于存在的范围之中;处于很
难被触及的也就是处于本质范围的,是人的本质与人性。

人的本质和人性都属于
人的属性,但是相较于表层容易被触及的属性,处于生存的人的本质和人性是人
和其他动物能够被区分开来的最根本区别。

人性是多种根本属性,人的本质是属
性中最为根本的物质,而且只有一个。

”[[3]]例如,食欲和性只是属性而非本质,感性和理性是人性中的一类而不是本质。

二、探寻女性本质的意义
在贾格尔的观点中,女性问题不是单纯的去探讨,在人的属性领域中加入性
别这一概念之后所代表的含义,她认为当性别加入到人的属性领域中之后,所要
探究的问题是本质上的问题,比如男性与女性在本质性方面的差异。

这一问题属
于根本性的问题,其具有两面性:第一、女性主义思想者所要面临的最基本问题
就是女性本质问题,当女性本质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女性受压迫的原因才能够得
到合理的答案,同时也只有获得了这一答案之后,才能够在合法的大前提条件下,保证女性能够完全的追求解放,并且彻底的消除女性所遭受的压迫;第二、在解
答女性本质问题时,不同的答案,其实也解答了同一个学科流派中不同思想流派
出现的原因。

[[4]]对贾格尔对于女性本质思想的批判和总结进行整理之后,不难
发现,内容中包含中她自己对女性的本性反思。

贾格尔根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
义的观点,认为不管是女人的本性,或是人类的本性,都不是抽象的、没有个体
差异的、一模一样的,这与自由主义所主张的人的本性是不认同的。

此外,贾格
尔并不认为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固定不变,随着历史的发展,两性的差异会随
着在社会关系中女性所处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5]]。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当政治经济结构随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出现变化时,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社会关系
一定会出现变化,而这一社会关系的改变,一定会引起人的本质出现持续性的变化。

根据贾格尔的观点,马克思的“人性”学说早已为人们对女性的正确理解打
开了一条途径,那就是,任何在一个特殊的社会中产生的各种社会现象,其根源
在于它的经济根基。

在单纯的、“原始”的社会里,其结构的基础围绕着血缘关
系建立,那么在当时的社会经济基础内,肯定包含了生育关系。

但是,恩格斯相信,当社会变得更加复杂时,血缘的法则就会被地域取代,在这种新的社会关系中,家族就会被排在后面,变成附属的,所以,“当下的生产制度”并不涵盖生
育和性。

贾格尔在这一观点的指导下,提出了对女性本质的理解,必须立足于当
前的历史情境,正视两性之间的差别,重建女性人权理论结构。

贾格尔在将马克
思的人学理论与哲学思想相融合之后,力图进一步探索其“女性”的实质,并进
一步探究其所包含的哲学理论、女性本质理论、马克思的人学理论,并将其与人
类的本性联系起来,并以此来加深对女性本质的理解。

在贾格尔看来,当队伍的规模不断扩大时,女性主义者的多样化特征也将会
越来越明显,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不再是女性主义者的代表,女性主义者的队伍中
还会出现更多的在政治倾向、文化背景方面存在差异的群体。

比如女权运动家、
学生、教授等在内的各类理论研究者等等。

随着这样的变化,衍生出了很多的不
同的审视角度,去剖析女性遭受压迫的问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多样化的出现,也让内容变得更为复杂,而且,在女性主义运动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时,自我否定
和自我质疑的出现,频率也变得更高。

所以,在多样化的变化过程中,有绝对的
必要性去确立女性主义的根本思想要素,然后才能够保证在发展的过程中杂乱的
思想可以得到有效的梳理和反省,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女性主义理论在发
展中是被不断完善和优化的。

至于根本性的思想要素,在贾格尔的理论中所确定
的是女性本质问题。

三、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总体图景
哲学的发展是经历了时间的洗刷的,在该领域中任何一种学说的出现,一定
拥有漫长的发展历程。

人学思想最早出现的时间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
希腊时期所提出的人学思想强调了对于人的创造力和生命价值的重视,在时间的
洗刷下,人学思想的逻辑构建变得越来越为紧密,思想核心和基本立场也变得越
来越清晰,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正式建立在该基础上所发展的。

(一)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立场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生命中最重要的两项重大成就之一,它与马克思主义
的人学思想息息相关。

历史唯物主义是以人为基础,从整体上考察社会和历史的
规律。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是由人这一要素所形成和连接的,凭借着劳动人事,因为人的发展产生了相互之间的连接。

这种链接的相互交错,成就了人类社会。

唯物史观主要围绕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生产力、人的自然与必然等问题展开。

马克思所说的具有实践性的人,就是指与物质生活密切相关、实践意义上的人。

而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中基本支柱之一,因此,随着历史唯物
主义的建立,群众史观逐渐成形。

由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
来看待的,因此,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分析马克思的人学学说也是合情合理的。

由此可以看到,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确立了人学的根本
观点,即: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以人民的利益为重,维护人民的主体,使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使人得到彻底的解放,使人能够自由和全面的发展,然后
以此为基础去衡量在人学领域中的得失与是、研究的基本内涵、落脚点,从而确
立人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内容。

(二)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核心
全面理解马克思的“人”学说,必须“提纲挈领”,也就是要从马克思的“人”的学说入手,抓住“纲”说“领”,掌握马克思的人学理论精髓和本质。

在一定程度上,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的中心是:“人的需要”、“客观的
劳动”和“社会的联系”之间的相结合和统一。

马克思提出要将人的需要、人的
行为、人的社会关系三者的有机统一,这是人的根本条件。

首先,人的本性是一
切社会关系的统一体,其实质是人的根本属性。

换言之,马克思人学的哲学可以
从本质上探究人性问题。

其次,人的自身需要、人的客体化和社会化的社会性,
存在于外在社会生活领域、对象性活动领域、自然,内在在领域。

在这三个层面上,我们可以从具体和现实的统一出发,深入地讨论三个层面的人。

从另一方面讲,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也以“往昔”、“当下”、“将来”为中心,指出了人类发展的三大阶段。

马克思不仅立足于现实性,更关注对人类发展
过程中的动态思维。

换句话说,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从人类的发展过程出发的,
也就是把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放在一个辩证的高度上去考察。

(三)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逻辑构建
“逻辑构建”一方面是马克思所创建的人学理论中的重要思想观点,另一方
面也是人学理论中较为重要的逻辑联结。

所以在研究人学理论的相关问题的时候,对逻辑构件进行了解,其实就是从整体与本质的角度上,对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思
想观点以及逻辑联结进行了解。

首先是对于本质的理解。

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问题,是马克思对人的问题
进行研究时的主要根据以及一系列问题的逻辑起点。

在马克思的观点中,人最先
要满足的基本需求,也就是物质需求,只有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人才能够得到
生存,这里所提到的物质需求指的是最基本的需求以及能够满足生活需求的有一
定数量的生活资料。

人有自然属性,所以人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得自己的生活资料。

作为有生命体征,而且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自然存在物,人的肉体是需要的存在,
也就是说以人为中心的所有的活动和关系,是以人的肉体需要的存在而被联系起
来的,这一存在充分的凸显了人的内在必然性。

总的来说,马克思在人的必然性
或者人的内在本质中将本质确定为人的需要。

其次是对于实践活动的人的理解。

劳动是能够区分人与其他动物的最主要标志,正是因为劳动的存在,人有了主观能动自觉的基本属性,这种基本属性的存
在驱使着人通过劳动的方式来获得更多,从而凸显人类的本质。

人的类本质的规定,将人和动物之间的界限清楚的划分开来,也就是人拥有现实差别性,而这一
属性是一切动物所没有的。

最后是社会关系中的人的理解。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活动并不能孤立的进行,人要进行劳动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与社会形式的帮助。

而且对于一个人来说,其生产劳动存在的前提是人拥有社会属性,而社会属性的前提是人存在于社
会关系和社会形式之中。

简单来说就是由于人的有限性,单独的人是没有办法生
产劳动的,而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因为人的社会属性的存在,可以和其他劳动
者之间产生互动,而这种互动正是人能够进行生产劳动的根本驱动力,这种驱动
力的存在保证了物质生产劳动的现实性和可实践性。

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将马克
思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了解为对于社会关系的总判,其根本的属性是人的生产劳
动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关系的存在。

四、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女性本质理论的影响
贾格尔的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和女性本质理论与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的联系
是极为密切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
女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同时这一发展与变化也标志着在在消除女性被
压迫的理论中马克思所带来的重大影响。

马克思在他的手稿中指出:“男人对妇女的关系是自然界中最自然最直接的
关系,这种关系就相当于人对自然的关系,是环境发展自然规定的”[[6]]。

从马
克思的观点中可以知道,马克思认为男人对于妇女的关系就是人对人之间的关系,所以马克思所倡导的是男女平等。

而且马克思对于人对自身关系的理解,也在倡导,在意志层面和情感层面上需要给予妇女自然的更多的关爱。

关于女性被压迫
的原因,马克思并没有仅仅将其归因于自然的生理本质,相反,他认为,性别的
压迫就像是阶级压迫,想要消灭性别压迫,首先就要消灭阶级压迫和资本主义制度。

马克思认为,人是人类的全部社会联系的集合[[7]]。

作为一种社会联系的不
断变化,认为女人天生就是被压迫的,是不合理的,人的本性和社会中的女人的
身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的社会联系不会一成不变,因而否定了西方人认为
女性总是被压制的学说。

贾格尔说:“马克思在挑选他的作品时,着重于用一种科学的方式来挑选他
的作品,同时也觉得需要在他尚未发表的作品中,把这些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也就是有必要对自我进行一定的澄清。

”贾格尔把人类的基本观念看作是马
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存在着特有的人性概念[[8]],并且认为这一概念对于人性的发展和人学理论的发展属于基础性的概念。

与自由二元论的理论模型相比,马克思既没有把生物视为“偶然性”,也没
有把“偶然性”视为一种必然性。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一个人,并不取决于他是否具有合理的行为,而取决于“实践”。

贾格尔把“实践”
作为马克思“人的本性”学说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它既是人的本性之源,又是
女性本质的社会性与历史价值的根本所在。

马克思相信,人是从生产自己的东西中获得的,而随着新的材料的生产,人
们的欲望也在不断地被实现,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直至原始的人的本性
发生了变化。

正像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人类的本性并不是内在的,而是所有的
社会联系的集合[[9]]。

”同时,“所有的社会活动都必须依赖其具体的生产方法[[10]]”。

马克思认为人的基本思维具有历史性质的特点,而这一特点来源于人的
劳动与实践。

人的能力、需求和兴趣都与其所处的时代的生产模式有关,因此,
人的本性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并非永恒的。

这一点否定了自由主义的抽象的个人
主义,同时也提出了对自由主义所提倡的理性的力量的怀疑,认为它不可能超出
所有的普遍性,而它又是从某种生产关系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在特定生产关系之
中才会出现理性。

贾格尔所提出的女性本质理论仍然延续了马克思主义在这一方面的基本观点,一直强调了,人的本质是借由自然环境、人类社会、人类自身的辩证关系所出现,是由历史发展所创造的。

实践活动或者是劳动活动,是辩证关系中各类要素能够
被表现出来的主要途径,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内和特定的社会系统里,人类的实践
使得人类占据了统治地位,而这一统治地位也源于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人类所
特有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11]]。

女性的本质是依赖于女性所生存的社会关系而出现并发展的[[12]]。

改变女性
本质的实质就是改变女性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构建的社会关系。

社会主义女性主
义者希望让更多的女性参与到这种社会关系的有意识的掌控和变化中,同时也希
望女性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对社会关系进行重构,从而释放女性的潜能,这一点和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点存在一定的一致性。

结论
贾格尔是当代世界上最杰出的一位女权主义者,她对于女性本质的理
解和所提出的女性本质思想,对于马克思的人学和女权运动有着十分宝贵的意义。

她把马克思的“人性”学说用于女性主义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女性本质,为女性被压迫的问题的理论框架和女性解放问题的深入的探讨开拓了新的路径,
推动了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发展。

本文在女性主义意义研究领域中应用了马克思
人学理论,这一尝试不论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上来看,还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
上来看,其研究意义都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美]阿莉森•贾格尔.女权主义政治与人的本质[M].孟鑫译.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 2009年.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于稿》[M].人民出版社,2000.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2.
[5] 付玉莲. 女性本质,异化及解放:贾格尔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思想研究[D].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2018.
[6] 齐磊磊, 叶宇彤. 对女性本质的探究及面向赛博格的思考[J]. 长沙理
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2(5):6.
[7] 白顺清, 孙玮璐. 论女权主义与人的本质理论的内在关联[J]. 2015.
[8] 叶先进. 马克思人学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2018.
[[1]]黄楠森.人学的足迹[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12.
[[2]][美]阿莉森·贾格尔.女权主义政治与人的本质[M].孟鑫,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8.
[[3]]黄楠森.人学的足迹[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12.
[[4]] [美]阿莉森●贾格尔.女权主义政治与人的本质[M].孟鑫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第448页。

[[5]][美]阿莉森●贾格尔.女权主义政治与人的本质[M].孟鑫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第449页。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于稿》[M].人民出版社,2000:80。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2: 514
[[8]][美]阿莉森•贾格尔.女权主义政治与人的本质[M].孟鑫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第75页。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年.第501页。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第505页。

[[11]] [美]阿莉森●贾格尔.女权主义政治与人的本质[M].孟鑫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05页。

[[12]][美]阿莉森•贾格尔.女权主义政治与人的本质[M].孟鑫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年.第 446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