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期中质量检测(含答案yt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积累与运用(25分)
一、选择题(10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直戳.(chuō)解剖.(pōu)诱.惑(yòu)摹.画(mó)
B、璀璨.(càn)酷肖.(xiào)皓.月(hào)目光灼灼.(zhuó)
C、伫.立(zhù)胆怯.(què)掠.起(lüè)彻夜不寐.(mèi)
D、驰骋.(chěng)天穹.(qióng)污秽.(huì)炽.热(chì)
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B、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C、我看见你挺身而出,指天画地有所争论。
D、我生性执拗,急燥;我的朋友却艰忍而有耐心。
3、填在每个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②单位给我俩各派重任,我就和他在车站挥手告别,然后就,各奔东西了。
③少林功夫已蜚声海内外,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不愿意看到功夫商业化和全球化,不希望少林寺成为麦当劳。
A、协商南辕北辙尽管/却
B、协商分道扬镰由于/因而
C、协调南辕北辙由于/因而
D、协调分道扬镰尽管/却
4、下列各句中,用词准确,表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全国青年电视舞蹈大赛上,少数选取手在综全素质考查中表现欠佳,令人大饱眼福.
B、校际联欢会上,来自不同学校的几十名同学携手同欢,共话未来,享受天伦之乐。
C、同志之间应互相关心,以诚相待,如果只想坑害别人,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D、刚刚在第49届世乒赛上全部囊括5项金牌的男女国手们胜利凯旋,回到北京。
5、下列语句中标点特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余光中的《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B、国家发改委规定:从3月1日起,中国药品的定价必须经过成本调查、专家评价或论证、听取各方面意见、集体讨论、集体审议等5个环节。
C、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是源自合乎科学原理的精妙设计?还是巧妙绝伦的施工技术?
D、“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
二、填空、简答题(15分)
6、阅读下面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并提炼出“年轻人”明白的人生哲理。
(4分)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去请教一位得道高僧。
高僧明白他的来意后,便在他面前放了两只装了茶叶的杯子,他用温水冲了一杯,叫年轻人喝,年轻人喝下几口后发现一点香味也没有。
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的沉浮着,一会儿,一丝细微的清香便缓缓地从杯子中溢出来。
接着,高僧又往杯中加了点沸水,一共加了三次水,里面的茶叶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
年轻人闻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芳香,他细细的品味了一会儿,满意的点了点头,说一切全都明白了。
内容:
人生哲理:
7、名著阅读。
(4分)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号称称“美猴王”和“”,他能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领,他用的兵器是能伸缩自如的,是一个极富神话色彩的艺术形象。
8、文言诗文默写:(每格1分,共7分)
(1)念天地之悠悠,。
(2)山河破碎风飘絮,。
(3)人有悲欢离合,______ ________,此事古难全。
(4)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安慰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
第Ⅱ卷阅读与理解(35分)
三、阅读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2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足肤皲裂而.不知________________ (2)久而乃.和________________
(3)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____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句子。
(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文段内容,请你具体指出作者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末句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并根据你对作者的了解谈谈你的感受或从中受到的启发。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古人读书像本文作者宋濂一样勤奋、刻苦的可谓不胜枚举。
如战国时期苏秦、晋时孙敬的“_________________”(填一个成语)是克制自己的困乏,孙康、车胤的“_________________”(填一个成语)是利用有限的外部条件。
(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0分)
人工造林有学问
蒋高明
①森林是有利于环境的,它可以吸收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净化空气,并降低温度,减轻温室效应。
比如,每公顷森林可以年吸收灰尘330-900吨,是很好的“空气过滤器”;每公顷森林放出的氧气可供900多人呼吸,是最好的天然“氧吧”;森林还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夏季日平均气温低2℃左右,冬季日平均气温高2℃左右。
②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森林总蓄积量占世界第8位。
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蓄积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
因
此,我们要大力提倡人工造林。
但是,如果植树造林不讲究科学的方法,就有可能
..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
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地进行人工造林呢?
③首先,必须考虑的条件就是水分、温度、风速、土壤等。
如何判断森林能够生长,最好的办法是观察自然界中的植被分布。
如草原上鲜有大面积的森林,这里就不适合造林。
我们应当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先在那些能够成活森林的地方造林,如北方山地先造沟谷和阴坡,保证成活率。
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不适当的地方造林,其实是“南辕北辙”,花再大的金钱也是浪费。
④第二,造林的物种要适合本地的生态。
在中国的四大沙地(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呼伦贝尔)里,杨树的适应力远不如本地的榆树,显然在那里造林,适宜的树种是榆树而非杨树,可目前的做法背道而驰。
因此,“年年造林年年不见林”。
⑤第三,自然界有其规律性,所以造林的密度要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
如在浑善克沙地,自然选择的榆树密度是每百平方米3—5棵;而人工的杨树林密度高达30—50棵,水分根本无法支持。
造林设计应当向自然界学习,而不能“闭门造车”。
⑥第四,人工造林要多物种配合,而不能只发展单个物种的纯林,后者极容易遭受病虫害袭击,还会造成“绿色荒漠”。
⑦第五,有条件的地方要选择种子造林。
种子繁殖虽然开始见效慢,但是,一旦成熟,能够自我更新,这种生态恢复是最彻底的。
⑧第六,人工造林不要将目光仅仅盯在那些所谓的速生树种上,一些贵重木材的慢生树种,无论经济价值还是生态价值、景观价值都远远超过那些速生树种。
随着各国对天然林的保护,贵重木材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紧张,提前设计并种植慢生贵重树种可以“防患于未然”。
⑨了解了森林的作用,懂得了科学的植树造林的方法,就能增进我们的绿色意识。
去精心地爱护和培育我们的森林母亲吧!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分)
答:
15、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
答:
16、选文第②段中加点的词“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
17、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除了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五、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3分)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1)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2)台历上的冬天正一步步深入,而我的身体却迟钝了对季节的反应。
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眼下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3)回忆中的寒冷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4)江汉平原的冬天,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在冰上行走。
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烂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
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
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5)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6)那时候难得看上一场电影,而且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露天电影。
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电影,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
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
穿的是胶鞋。
跑了一路,身上发热。
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逼人。
风一丝不苟
....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
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
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
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
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这点寒冷算什么?
(7)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振奋的状态,使我们更能承受人生的风霜雨雪。
(8)现在却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
瞧,都立春了,雪还不
知在哪里开小差
...。
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9)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
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
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
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
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
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景色?
(10)不仅仅是孩子们。
(11)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
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我不知道这样会有什么好结果。
(12)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13)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选自《散文选刊》,文章有改动)
18、第(3)段中“异乎寻常的味道”体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
答:
19、作者认为,现在的孩子们“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会造成什么后果?(2分)
答:
20、请任选一句,品味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分)
(1)风一丝不苟
....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
(2)瞧,都立春了,雪还不知在哪里开小差
...。
22、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
........,写出你读了本文的感想。
(4分)
答:
第Ⅲ卷作文(40分)
六、根据提示和要求作文。
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的经历是难以忘怀的,例如习惯养成、难题探究、同伴合作、社会实践……这些丰富的经历,使我们有了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获得了成长。
请你以“我懂得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可以大胆想象,讲述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
要求:(1)题目中的空白处可填上一个词语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自选。
八年级(下)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1、C、2、D 3、 D(①“协商”的意思是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
“协调”是使各方面配合得适当,与“关系”搭配。
②“分道扬镶”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南辕北辙”指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③从语意看,文句应是转折关系,故选“尽管/却”) 4、c 5、B(2分。
A“晖”后句号应在引号内;C是选择句,应只在句末用问号,句中应用逗号;D“巡警深思地说”后面的冒号应为逗号)
二、填空、简答题:6、两样的茶叶,一杯索然无味,一杯香气四溢,关键在于不同温度的水。
只有在沸水中沉浮,那种浸渍在茶叶血液里的清香才能散发出来。
人生就如一片茶叶,在那一次次沉浮与磨砺中,弥漫出生命和智慧的清香。
7、西天取经,齐天大圣,七十二变(能体现“神话色彩”即可),金箍棒(每空l 分)8、(1)独怆然而涕下(2)身世浮沉雨打萍(3)月有阴晴圆缺(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9、①却(可是,但是)②才③通“披”,穿④破
10、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11、求学路途艰难;衣服破旧;食物粗劣。
(每点1分,意近即可)
12、无统一答案,可从作者刻苦勤奋历尽艰辛后,终获知识,成为饱学之士的事例,想到要成功必须刻苦勤奋学习的道理;也可只谈自己如何向作者学习的一些想法,等等。
13、悬梁刺股(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
四、14、人工造林的科学方法
15、逻辑顺序
16、不能,,“可能”表推测、估计之意。
如果去掉,就会使句意的表达绝对化。
不符合实际情况。
用上“可能”一词,使说明的语言更准确、更严密
17、作比较,突出说明了自然界是有规律性的,造林的密度要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
五、18、体现在寒冷带来肉体上的疼痛和精神上的振奋坚强两个方面。
(2分,每一方面1分。
如用文中原句“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和“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振奋的状态,使我们更能承受人生的风霜雨雪”回答也可。
)
19、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不能得到发挥,不能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景色(2分。
如答“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也对。
如用自己的话概括,意对即可。
仅照抄原句扣1分)。
20、⑴“一丝不苟”本义是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用在这里形象生动地写
出了风一个劲地往“我”身上吹的情形,表现了天气非常寒冷。
⑵“开小差”本义是比喻思想不集中,用在这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过了下雪的季节,雪还没
下的情形,富有情趣。
(3分。
写出表达的内容,得2分;写出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得1分。
)
21、寒冷意味着挫折和苦难,它就像盐一样,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2分。
写出“寒冷”
的含义,得1分;写出“必不可少”得1分。
)
22、示例: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事,父母只要孩子好好读书,不让孩子吃一点苦,我想这样做是不对的。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缺乏锻炼,从未吃过苦,长大后又怎么能承受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呢?其实挫折磨难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4分。
能联系生活实际,得2分;能结合文章深刻含义,得2分。
)
六、作文(40分)
说明:1、一般应以30分为切入点上下浮动。
2.漏写题目扣3分。
3.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不计,扣满3分为止。
4.字迹工整的加2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扣2分。
5.凡属雷同卷,一律在四类及以下类别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