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支架植入术的术后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支架植入术的术后护理
发表时间:2013-07-25T16:32:43.6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8期供稿作者:许婵女
[导读]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具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

许婵女(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519000)
【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支架植入术的术后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分为对照组跟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采取护理干预。

结果两组护理后的VAS评分及切口出血量均明显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及切口出血量分别为1.6±1.0分、120.4±37.5ml,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48.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实施护理干预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且患者疼痛减轻,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支架植入术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8-0232-0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具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动脉腔内的血液经内膜的撕口处进入主动脉壁中层,从而形成夹层血肿,由于主动脉壁已发生囊性病变,血肿可逐渐在动脉中层扩展。

动脉瘤较易破裂,植入支架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较好,术前应严格控制血压、密切观察疼痛部位及周围血管的搏动,避免动脉瘤的破裂。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支架植入术后采取护理干预,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①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00例,对照组跟观察组各50例。

观察组男42例,女8例,年龄在43~79岁之间,平均年龄56.5±5.6岁;对照组患者男44例,女6例,年龄在45~81岁之间,平均年龄54.8±4.9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②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护理,包括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镇痛、止痛、控制心率及血压等护理措施,还需观察患肢的一般情况,如术后患肢切口缝合处是否渗血及皮下血肿,以及周围动脉的搏动情况。

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加以心理护理、切口护理、疼痛护理,术后护理要注意监控病人的生命体征,同时控制好血压及心率,还需注意抗凝药物运用和切口护理。

对患者术后还应加强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因疼痛而心情烦躁,或疼痛患者随意翻动体位导致的切口撕裂而渗血,影响术后的恢复,此时医护人员应耐心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及支持。

③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VAS及切口出血量,同时比较两组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VAS疼痛评分标准0分-10分为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分一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分-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1]。

④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①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及切口出血量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VAS评分及切口出血量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降低的幅度更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及切口出血量情况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护理前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②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较对照组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10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例(%)]
3 讨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动脉内膜撕裂与动脉中层发生的退行性病变有关,动脉内的血液进入动脉中层形成血肿并扩展,这就导致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形成[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分为三型,各型动脉瘤的原发破口部位及累及部位有所差异。

造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因素有很多,如高血压、结缔组织遗传缺陷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较为常见易患因素是高血压[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胸痛、高血压、休克、脉搏减弱或消失、胃肠道症状、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等,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较为先进有效的技术是腔内支架植入术,该技术治疗较好,术后应及早对患者实施安全有效的护理,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上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多采取护理干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对术后患者心理、疼痛、切口、肢体血供分别进行护理,这样
有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控制患者血压及心率的稳定,对切口的护理较好,并发症较少,可作为支架植入术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倩,葛蓓,王草心,等.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70-1771.
[2]佳红,史方娥,急诊血管内颅内自膨胀式专用支架辅助下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7):825.
[3]涛,王喜福,刘秀敏,等.冠脉支架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0):43.
[4]曾群,刘伟.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0-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