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八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明初,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

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基于这一认识,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
A.三省并立,互相牵制
B.削弱地方,集权中央
C.抑制相权,设立内阁
D.废除丞相,加强皇权
2. 下列不属于明朝后期腐朽统治表现的是()
A.皇帝不理朝政B.宦官专权
C.加派赋税,大肆搜刮D.实行行省制
3. 下图中的人物经过三十多年的经营,统一了女真各部,对满族初期的历史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是()
A.朱棣B.朱元璋
C.努尔哈赤D.皇太极
4. 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

下列诗句中,表明他消除倭患的决心和意愿的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5. 清朝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与中原地区的交流的有关事件是()
A. 康熙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B.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 推崇儒家学说营建孔庙
D. 设置乌理雅苏台将军
6. 康熙时期,关于对台湾的管理问题,施琅指出,台湾虽然是一座海岛……关系着福建、广东、江西、浙江四省的要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如果放弃台湾,必将出现严重危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以使边疆保持安宁。

施琅认为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最主要的意义是( )
A.加强台湾同祖国大陆联系
B.肯定台湾的主权属于中国
C.巩固祖国东南的海防屏障
D.促使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
7. 某电视台准备拍摄一个纪念郑和下西洋的节目,打算重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

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
A. 印度洋沿岸
B. 红海沿岸
C. 非洲东海岸
D. 地中海沿岸
8. 下图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

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丝绸之路开辟
B.江南地区开发
C.海外贸易繁荣
D.清朝经济兴盛
9. 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朝的“八股取士”都是为了()
A.压制知识分子B.推崇儒家经典
C.完善法律体系D.加强思想控制
10. 这本书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

这本书的作者是()
A.李春B.毕昇C.曹雪芹D.宋应星
11. 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艺术逐渐从少数文人士大夫开始向普通大众普
及。

通俗程度越来越高,表现方式越来越自由。

请判断与明清小说有关的场景是( )
A B C D
12. 明太祖称帝后,改革行政机构。

为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采取的措施是()
A.废行中书省,设三司B.废丞相,设六部分管朝政
C.设立锦衣卫D.实行八股取士
13.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设立特务机构
B.制造文字狱
C.实习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
14. 鸦片战争前,有一位英国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中国销售,他抵达中国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市舶司B.军机处C.锦衣卫D.广州十三行
15. 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

其影响是()
①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②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③使得中国更加闭塞停滞④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某校八年级( 1 )班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进行了探究学习,请你参与。

【步骤一收集资料】
(1)以上是小明同学收集到的资料,其中反映清代民族关系的是B。

( 填字母序号)
【步骤二整理资料】
(2)根据题意填写相关内容。

【步骤三归纳整理】
(3)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几种主要方式。

【步骤四学史感悟】
(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有何感想?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材料二戚继光以“杀贼保民”为号召,招募10000多名矿工和农民,把他们训练成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军队。

这支军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戚家军”。

材料三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

(1)材料一表明了戚继光怎样的志向?
(2)倭寇来自哪个国家?请写出唐朝与该国友好交往的史实。

(3)结合三则材料分析,戚继光能够扫平倭寇的原因有哪些?
18.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材料二“……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1)依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到达最远的地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DCCB 6-10CDDDD 11-15BABDC
二、非选择题
16. (1)B
(2) ①文成公主②元朝③驻藏大臣
(3)和亲、册封、设立管理机构。

(4)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言之有理即可)
17. (1)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己任,不贪图功名利禄,一心扫平倭寇。

(2)日本。

日本多次派遣使节来中国学习先进的制度和文化;唐朝的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等。

(3)戚继光具有坚决扫平倭寇的志向;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戚继光组建的“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因地制宜,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法。

18. (1)前提:明朝初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闭关锁国政策。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3)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