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平顶山香山寺保护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规划
平顶山香山寺保护规划
摘要:,香山寺寺院工程建设正式启动。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作出决定,命名平顶山市为“中国观音文化之乡”,并同意建立“中国观音文化研究中心”。
2012年以来,平顶山香山寺正日益受到世人的重视。
平顶山香山寺在不断发展的同时,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保护规划,让它更完美展现这千年古刹的姿态,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来恭迎八方来客。
关键词:
一、环境概况
1,自然地理环境
平顶山香山寺位于中岳嵩山之南约百公里,平顶山市新城区北3公里,巴山山脉香山峰顶,11矿的火珠山上。
火珠山是一座圆圆的山丘。
西有小龙山。
小龙山尾西首东,尾低首高。
东有大龙山,大龙山首西尾东,龙首高昂,气势磅礴。
从整体上看构成二龙戏珠的态势,甚为壮观。
在火珠山的右方即大龙山北麓,有汉魏父城(今宝丰县)。
站在香山寺内,可以远眺平顶山城区的全貌,可谓人杰地灵之福地。
2,文化环境
在平顶山市早已形成了观音文化区。
这个文化区不仅包括香山寺,还有宝丰县白雀寺、擂鼓台。
在内涵上,由妙善出生地(父城)、出家地(白雀寺)和成道地(香山寺)构成。
再次,平顶山市境域自古形成的浓厚观音崇拜保守。
范围集中在香山寺周围数十里,包括宝丰、郏县、叶县、汝州、鲁山等县,直接影响范围包括平顶山市周边地市包括许昌、南阳、洛阳等地。
在古代,信徒们广泛结社,拜山、进香、礼佛、捐资、施舍风气浓厚,形成了千年相传的庙会保守。
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香火都很旺盛。
由于平顶山香山寺的观音“根”文化特征突出,且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祀拜保守浓厚,早已成为一种民俗扎根于民间,所以堪称中国观音文化之乡。
二、香山寺发展史
汉魏时期,父城的前身是春秋时期及战国时代楚国城父邑。
公元前523年,楚平王大建城父,令太子建居守。
30年后,楚昭王救陈,崩逝于城父。
昭王子熊章即位于城父,史称楚惠王。
西汉置县改城父为父城,东汉仍之。
这样东地中
国的父城与西土天竺佛教圣地父城的巧合,也成为西域高僧选火珠山建香山寺的一个原因。
香山寺历魏晋南北朝、隋唐,多有修葺,不断发展,成为宛洛间第一名刹,北宁熙宁元年(公元1048年)宋神宗敕建“大悲观音大士塔。
”塔居寺院正中,为八角九级楼阁式密檐砖塔。
第二、三层高度递减,成八棱椎体,造型朴实大方,巍峨浑雄。
塔内供奉玉石佛一尊。
元符二年(公元1099冬,散文家蒋之奇出任汝州知府,香山寺住持怀昼禅师,求蒋之奇撰写“香山大悲菩萨传”。
次年九月,由户部尚书书法名家蔡京书丹,刊刻成碑,立于观音菩萨身后,该碑,宽,碑文49行,满行78字,楷字,记述大悲观音菩萨得道证果的故事。
此碑为香山寺现存珍贵文物之一。
宋室南迁后的金代,香山寺仍名重中原。
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春季的一天,驸马都慰乌林答天锡曾陪同妻子唐国公主至香山寺拜谒大悲观士音菩萨。
据传这一天天空出现五色云彩,观音大士宝塔熠熠放光。
公主妇夫顶礼膜拜,发愿重建香山观音禅院,然后刻石立碑《重建汝州香山观音禅院记》,称唐国公主碑。
唐国公主是世宗完颜雍的二女儿,初嫁殿前左卫将军徒单思忠,不久徒单思忠亡故,世宗就将之许配给中都兵马都指挥使乌林答晖的三儿子乌林答天锡。
乌林答天锡与妻子唐国公主游香山时,身份是奉国上将军、河南路统军使、附马都慰上护军、文平郡开国候。
明代,香山寺达到鼎盛,形成完整的佛寺建筑群落。
寺前有石阶一百二十级。
石阶顶端是山门称“南天门”。
门上悬明英宗敕赐“香山大普门禅寺”匾额。
进南天门是四面佛殿。
殿内供千手千眼大悲观音菩萨。
殿后是观音大士塔。
塔左右是钟鼓楼。
钟楼内悬金代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所铸大钟两口。
重各三千斤。
塔北是广生殿。
过广生殿是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内供奉文殊菩萨、释迦牟尼佛、普贤菩萨,佛像身高丈六,像貌慈祥庄严,端坐莲台。
佛像左右排列十八罗汉,神态各异。
大佛后为佛门护法韦驮一尊,高丈余,威严魁岸。
寺院内东部有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十月所立“重修香山观音大士塔记”碑碑文。
出自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科状元刘若宰之手,鲁山贡生李廷柱书丹。
书体为狂草,笔意奔放。
碑文16行,满49字,主要记述观音大士塔的创建年代和重修经过及香山寺的气势等。
鼎盛之时有僧众1200多人。
殿堂楼阁20余所,斋寮僧舍数百间。
寺右前方有塔林一处。
占地40多亩。
有梵塔49座,经幢7座,上用印度文、汉文、阿拉伯文、藏文四种文字刻写。
另有灵塔百余座,高低错落,形式多样。
还有下属寺院十六所,庄园五处。
“每岁仲春之望,香火大开,四方来游者,数以万计”。
香山寺在明以后迭遭厄运,一毁于明清之际的社会动荡;再毁于民国年间的军阀混战;三毁于文革破四旧。
仅存大悲观音大士塔,也摇摇欲坠。
195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大悲观音萨证果碑拓片曾应英国牛津大学之邀赴伦敦展出。
1982年政府拨款对塔身进行修缮加固。
近年又重建了殿堂僧舍,使中州古刹重现昔日光彩。
三、有关香山寺的故事
平顶山香山寺与丝绸之路。
人们普遍知道平顶山香山寺是汉化观音得道证果之圣刹,却不了解圣刹与中华丝绸之路也关系密切,是中华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融合的重要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西汉两京长安(今西安)和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一直到达地中海各国的陆上贸易大通道。
丝绸之路不仅是经贸往来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平顶山毗邻洛阳,自秦汉以来一直处于洛阳都市圈中,平顶山香山寺属于洛阳大文化圈范畴,白马寺与平顶山香山寺自古有很深的渊源关系,白马寺是汉化佛寺祖庭,香山寺是观音祖庭,二者共同组成佛教文化在中原汉化体系,是密不可分的。
观音菩萨在平顶山留下了许多动听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三皇姑舍身救父,修成“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故事。
香山寺庙会就是为纪念妙善圣诞日形成的。
四、重要条件分析
1,平顶山香山寺观音文化区有古城、古寺、古墓、古碑、古文献。
1)古城
在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西北,有一大块凸起的高地,当地人叫“古城”“紫禁城”,传说是春秋时期楚国之父城遗址,这里是观音菩萨的出生地,现在建有“庄王庙”。
2)古寺
这里有观音出家的白雀寺和观音成道的香山寺。
3) 古墓
在古城正东不远处有三座大坟墓,附近有运粮河环绕,他们是妙善的衣冠冢,俗称“公主坟”或“三皇姑坟”。
4) 古碑
古老的香山寺碑刻林立,现存的珍贵碑刻有:《香山大悲菩萨传》碑(蔡京碑)、公主碑、状元碑、太师碑等。
香山寺立《香山大悲菩萨传》碑。
碑文记载:唐代著名高僧道宣律师,道行(héng)高超,声震五天,受天人供养。
有一天,他在终南山灵感寺修道时,与天神对话:
天神曰:“观音示现无方,而肉身降迹,惟香山因缘最为胜妙。
”师曰:“香山今在何处?”天神曰:“嵩岳之南二百余里,三山并列,中为香山,即菩萨成道之地。
”
该碑是观音出身证道的最权威证据,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该碑由宋代文殿大学士蒋之奇撰文,朝廷重臣著名书法家蔡京书丹,亦称“蔡京碑”。
5) 古文献
历代大量文献资料、地方史志,明确记载了观音在香山修成正果的事迹。
明朝《大明一统志》记载:“香山旧名火珠山,大悲菩萨证道之地。
”清朝《汝州全志》记载:“王即封其为大悲菩萨,且命建香山寺,塑千手千眼。
”
2, 真香山”的机遇
中国有众多香山,各地“香山”之名的来历各有不同,但只有平顶山的“香山”被称为“真香山”。
其因有二:一是其地理位置,正如天竺香山位于释迦牟尼出生的珈庇罗城的“父城”附近,而平顶山香山不远处也有一“父城”(汉代所置父城县);二是其山体形态与天竺香山形似。
香山寺是平顶山市极为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规划设计要妥善安排景观,营造佛教文化氛围,并保护山形、山势,以凸显“真香山”的特点。
3,中华观音祖庭的地位
我国被称为“观音祖庭”的寺院只有三座,香山寺便是其一,而且与另外两座“观音祖庭”不同,这里曾诞生了一位女身观音,佛教界视其为观音菩萨得道正果之地。
如何在规划设计中体现此特点,是使香山寺在众多寺院中独树一帜的关键。
五,现有主要规划
一轴一脉构筑“天人合一”的景观体系景区中的一轴依托寺院凸显人文,一脉感应大地彰表自然,故为“天人合一”一轴即香山寺的主轴线,是景区乃至整个周边区域的灵魂,是传承历史之轴。
轴线方位为南偏东14.01°,向南延伸与新城区绿轴相连。
香山寺的恢复设计严格遵循该轴线。
一脉就国土景观尺度而言,是中华巨龙之余脉;就景区尺度而论,是由东龙山、火珠山、西龙山所构成的东西走向的地脉,全长约,形态蜿蜒优美。
脉络上分别布置龙首观音阁、大士塔以及堡寨望楼三个重要景点。
五,香山寺保护规划
(1)主轴线的保护
香山寺虽然屡建屡毁,甚至其形制格局在不同时期均有变异,但贯穿香山寺的主轴线却为历代所依。
作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士塔即坐落于该轴线显著的位置上。
因此,香山的主轴线是香山寺乃至整个周边区域的灵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保证主轴线的环境氛围,规划拟定了以下细则:沿主轴线两侧各延长作为主轴保护的控制线,其保护范围往南一直延伸至新城区,往北一直延伸至距香山寺景区外处。
该区域的一切建设均应采取有利于烘托轴线的布局方式;主轴线上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外围还应适当加宽。
曼陀罗与香山寺的外围控制线为,入口广场的外围建设控制线为;主轴线上的文物修缮按国家《文物法》的规定进行。
(2)大士塔的保护
景区设计为了达到保护大士塔的目的,在其周边划定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具体划分为:大士塔以塔心为起点沿轴线范围向外扩展为重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外缘线向外为一般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外缘线向外扩展为建设控制地带,保护区内的非文物建筑物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拆除。
(3)香山轮廓线保护
由于景区山脉有“真香山”的美誉,故香山轮廓的保护也是本次规划的重要内容。
以大士塔为中心东西扩展为轮廓绝对保护区,该区域为保持大士塔高度的绝对主导地位(塔顶高程为),区域内所有突出轮廓的人工设施高度不能超出轮廓线,突出部分的连续宽度不宜超过。
以上述绝对保护区外缘沿东西向外推为保护控制区,人工设施高度不能超出轮廓线,突出部分的连续宽度不宜超过
2007年香山寺寺院工程建设正式启动,2012年的殿堂皆为新建,其中一殿塑有庄王夫妇和妙善像这些应该属于????。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