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真卷)江苏省苏州市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苏州市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八年级历史一、单项选择题(请在答题卡上填涂,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点。
这座城市是A.北平B.南京C.武汉.D.上海2、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实业救国3、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条约签订之后的状况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4、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 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
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A.向西方学习 B.巩固清朝统治 C.救亡图存 D.发展资本主义5、担任过八国联军总司令的瓦德西在他的回忆录里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这表明列强①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计划;③仍须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1914年出版的《单级国文教科书》第八册记载辛亥革命如下:“我国革命之役,起于辛亥之秋,不久临时政府成立。
清廷遣使议和,历时未决,内阁总理袁世凯调停期间,隆裕太后及宣统帝遂逊位让国。
临时政府迁于北京。
国民以袁世凯有大功,更举为临时大总统。
翌年十月国会选举正式总统,袁世凯当选。
政府改组,列邦承认,我国基础由是始定。
”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描述:A.全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 B.突出了革命党对辛亥革命的贡献C.有利于时人正确地认识辛亥革命 D.为巩固袁世凯专制统治提供支持7、胡适在1923年写给友人的信中这样描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选择题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A. 夏朝的建立B. 商朝的建立C. 西周的建立D. 秦朝的建立答案:D2. 下列哪个皇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A. 夏禹B. 商汤C. 周武王D. 秦始皇答案:D3. 下列哪个制度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A. 制B. 科举制C. 推恩令D. 府兵制答案:C4.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A. 赤壁之战B. 官渡之战C. 夷陵之战D. 淝水之战答案:A5. 下列哪个皇帝实行了“开皇之治”?A. 隋文帝B. 隋炀帝C. 唐太宗D. 唐玄宗答案:A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
皇帝下面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职位,分别负责行政、军事和监察工作。
2. 请简要介绍汉武帝时期的对外关系。
答案:汉武帝时期,汉朝对外关系较为活跃。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同时,汉朝还与朝鲜、日本等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3. 请简要描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答案: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如下: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孙权巩固江东,刘备占据荆州。
后来,刘备又取得了益州,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
4. 请简要介绍隋朝大运河的建设背景和意义。
答案:隋朝大运河的建设背景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的统治。
隋炀帝时期,征发民工几百万,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的运河。
大运河的建成,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5. 请简要描述唐朝的民族政策。
答案:唐朝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唐朝统治者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惯和宗教,任用少数民族人士担任重要职务。
同时,唐朝还通过和亲、会盟等方式,与周边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使得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课堂作业二扫描版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课堂作业(二)2017年秋季学期课堂作业(二)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2)图2: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图3: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图4:1911年10月10日,发动了武昌起义;图5:1912年1月1日,建立中华民国(每点2分,共8分)(3)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2分)②三民主义(2分)(4)①失败的表现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开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2分)②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2分,言之有理即可)22.(1)①义和团运动(2分)②《辛丑条约》(2分)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分)(2)①镇压义和团运动(2分)②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中国人民的生命受到摧残,财产遭到损失。
他们还抢掠了中国大量的文物珠宝,使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受到严重洗劫(4分)23.(1)①为适应政治上复辟帝制的需要(2分)②袁世凯借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掀起了一股反动的文化逆流(2分)③新文化运动(2分)(2)①中国依然是专制统治(2分)②北洋军阀(或袁世凯)(2分)(3)军阀割据混战使人们生活困苦社会秩序混乱,国家四分五裂等(2分)24.(1)①新文化运动(2分)②思想文化领域(2分)(2)①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警告青年》一文(2分)②“民主”与“科学”(2分)③《新青年》和北京大学(4分)(3)①新文化运动中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2分)②今天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分)。
【试题】2017-2018学年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试题(一)(含答案)

【试题】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试题(一)(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下图中反映的历史现象中,哪一项直接对中国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探索史,以下侵略与探索史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C.甲午战争——戊戌变法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文化运动3.“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
”“大变局”是指()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封建社会D.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4.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
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5.马克思在论及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时说道“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在此,马克思旨在强调()A. 两次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B. 英国侵略是太平天国兴起的唯一因素C. 英国领先于世界的军事是矛盾的根源D. 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最主要指向英国6.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右图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虽不是很准确,但有些道理。
其中的“李鸿章说:我学”,是指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技术而开展()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7.“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口气。
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
”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A.《南京条约》期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8.梁启超曾说:“唤起吾国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北京市西城区2017 —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北京市西城区2017 —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八年级历史2018.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50分)1.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中国的大门从此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符合题干,BCD 都不是近代史的开端,所以答案选A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两股列强势力的钳制。
南方列强势力强调扩展商务与经济特权,北方列强势力更注重领土扩张。
其中北方列强势力主要是指A. 英国B. 法国C. 美国D. 俄国【答案】D..................3.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A. 永安封王B. 定都天京C. 天京事变D. 安庆陷落【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达到鼎盛时期的事件是1856年完成西征后,永安封王和定都天京均发生在1856年之前;天京事变指的是1856年,太平天国内部出现的领导集团内部政权夺利和猜忌导致的内乱,内乱导致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是为天京事变,此时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C项符合题意;安庆陷落是天京事变之后的1860年;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4. 某校历史小组作题为“甲午中日战争英雄人物”的报告。
报告中应该出现的英雄人物是①左宝贵②林则徐③邓世昌④谭嗣同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左宝贵是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平壤战役中牺牲的清军将领;林则徐是鸦片战争爆发前领导禁烟和鸦片战争中的第一阶段抗击英军的民族英雄;邓世昌在甲午战争的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谭嗣同是在戊戌变法中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戊戌六君子”之一。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考核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考核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 鸦片战争2. 下列哪个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天津条约》答案:C. 《辛丑条约》3. 下列哪位人物领导了辛亥革命?A. 孙中山B. 康有为C. 梁启超D. 谭嗣同答案:A. 孙中山4.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A. 南昌起义B. 秋收起义C. 五四运动D. 中共一大答案:D. 中共一大5. 下列哪个条约使中国恢复对香港的主权?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中英联合声明》D. 《天津条约》答案:C. 《中英联合声明》二、填空题1. 1840年至1842年,英国发动了_______,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答案:鸦片战争2. 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_______,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答案:辛亥革命3.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_______。
答案:中央局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标志着_______。
答案:新中国的诞生5.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_______的主权。
答案:香港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南京条约》主要包括割让香港、开放五个通商口岸、赔款等内容。
该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请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以孙中山为领导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的革命。
经过多次起义和战争,1912年清朝皇帝宣统退位,中华民国成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核题目及解答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核题目及解答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
A. 《诗经》B. 《楚辞》C. 《唐诗》D. 《宋词》答案:A2. 下列哪个不是“儒家四圣”?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荀子答案:C3. 下列哪个不是汉武帝时期的“三大将”?A. 霍去病B. 卫青C. 张辽D. 赵云答案:D4. 隋朝时期,哪位人物开创了“科举制”?A. 隋文帝B. 隋炀帝C. 唐朝的李世民D. 宋朝的赵匡胤答案:A5. 下列哪个不是“唐宋八大家”?A. 唐代的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清代的纪昀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____篇诗歌。
答案:3052. 孔子是____学派的创始人。
答案:儒家3. 汉武帝时期的“三大将”有霍去病、卫青和____。
答案:张辽4. 隋朝时期,开创“科举制”的皇帝是____。
答案:隋文帝5. “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有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有欧阳修、苏轼、苏辙、苏洵、曾巩、____。
答案:王安石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儒家四圣”的主要思想。
答案:儒家四圣(孔子、孟子、荀子、朱熹)的主要思想包括仁爱、礼治、中庸、性善论等。
他们强调道德修养,提倡“仁爱”之心,主张以礼治国,强调道德教化的重要性。
2. 请简述汉武帝时期的“三大将”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
答案:汉武帝时期的“三大将”霍去病、卫青和张辽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贡献。
霍去病和卫青为汉朝击败了匈奴,扩张了疆域,使汉朝达到了鼎盛时期。
张辽则在三国时期为魏国建立了赫赫战功,尤其是在赤壁之战中,他成功守住了合肥,为曹操保留了势力。
3. 请简述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背景和意义。
答案:隋朝时期,隋文帝为了选拔人才,推行了“科举制”。
背景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不公平,导致社会不满。
科举制的创立意义在于打破了贵族世袭的现象,使平民也有机会通过考试成为官员,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促进了社会流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选择题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三纵制度B. 三纵五横制度C. 三纵五纵制度D. 三纵五横九纵制度答案:B2. 以下哪个朝代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A. 唐朝B. 隋朝C. 宋朝D. 秦朝答案:D3. 以下哪个朝代的经济繁荣程度最高()A. 西汉B. 隋朝C. 南宋D. 北宋答案:C判断题1. 春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兴起时期。
()答案:错误2.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答案:正确3.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
()答案:错误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案: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三纵五横制度,即皇帝、官僚、地主这三纵,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士人、军人这五横。
这种制度体系使得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力分配非常清晰,社会等级分明。
2. 请简要介绍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答案: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主要是在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例如推行郡县制、均田制和统一度量衡等。
这些改革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逐渐向封建化发展,奠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
3. 请简述南宋时期的经济特点。
答案:南宋时期的经济繁荣程度最高。
这一时期,南宋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例如发展海外贸易、加强对外交往、鼓励手工业和商业等。
这些政策使得南宋时期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2017-2018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2017-2018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1. 如果要评选一位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来敌人的民族英雄,他应该是()A. 郑和B. 郑成功C. 林则徐D. 李鸿章2.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开始于()A. 虎门销烟B. 鸦片战争C. 太平天国运动D. 第二次鸦片战争3. 下列事件不属于甲午中日战争历程的是()A. 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B. 日军制造了旅顺大屠杀C. 威海卫之战,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D. 火烧圆明园4. 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
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A. 洋务运动B. 辛亥革命C. 黄花岗起义D. 戊戌变法5.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中华民国宪法》C. 《中华民国约法》D. 《中华民国临时宪法》6. 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 中共三大召开B. 国民党一大召开C. 黄埔军校的建立D. 北伐战争的开始7. 红色旅游成为人们缅怀先烈的休闲方式之一。
如果去井冈山旅游,我们可以追寻到的先烈的足迹是()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 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 成为敌后抗日战场的总后方8.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并炮轰宛平城。
中国守军奋起反击。
这一事件标志着()A. 日本开始发动侵华战争B.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C. 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9. 1927年至1936年,国共进行了十年内战,这一局面基本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A. 八七会议的召开B.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C.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 三大战役的胜利10. 1947年,中国共产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实质是()A. 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B. 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C. 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D. 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11. 【列强的侵略】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人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初二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初二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我们要再现林则徐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场景,最好选择()A. 虎门销烟B. 黄海海战C. 收复新疆D. 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史实的认识,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竟无耻的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引起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警觉,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主张严禁鸦片,道光帝命令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去禁烟,林则徐到广州后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并把搜集来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面销毁,这就是著名的禁烟运动,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和信心,也是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开始,根据所学知识,本题选A。
【考点】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是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开始,它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该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注意。
2.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A. 英国B. 法国C. 日本D. 俄国【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在英法联军以武力对中国侵略之际,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是强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3.《天朝田亩制度》中绝对平均分配方案无法实施的根本原因是A. 当时军事斗争紧张客观环境不利B. 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后使其失去吸引力C. 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 中外反动势力合流力量对比悬殊【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中绝对平均分配方案违背了农民小生产者、小私有者的本性,具有空想性,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无法实现,C符合题意;当时军事斗争紧张客观环境不利、中外反动势力合流力量对比悬殊是《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施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当时没有产生民族资本主义,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路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为应对“强敌”,他主要的策略是()A.固守传统之道,以静制动B.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C.改革政治体制,确立民权D.运筹外交谋略,以夷制夷2.下图所示学校创办于()A.洋务运动期间B.辛亥革命期间C.义和团运动期间D.戊戌变法期间3.26集福州原创动画《少年林则徐》(下图)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尤其是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广泛喜爱。
下列表述与林则徐有关的一项是()A.虎门销烟,意志坚强B.坚守虎门,战死炮台C.收复新疆,捍卫主权D.黄海大战,以身殉国4.曾以“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自勉并完成了收复新疆大业的是()A.林则徐B.左宗棠C.李鸿章D.曾国藩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个把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人物是()A.道光帝B.邓世昌C.林则徐D.李鸿章6.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是()A.1934年10月—1936年10月B.1934年10月—1935年1月C.1935年1月—1936年10月D.1935年10月—1936年10月7.“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
“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A.博古B.陈独秀C.毛泽东D.邓小平8.“Democracy”(民主)和“Science”(科学)是近代中国从西方请进来的两位“先生”,它们成为近代中国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旗帜()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9.1934年,张学良为东北大学校刊题词:“现在唯一救国之方,是明确决心,把我自己无条件的贡献给社会和我的国家。
东城区8年级东城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试题 初二历史

中国近代史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英国著名香港史专家安德葛在《香港史》中写道:“(林则徐的禁烟计划)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意料,(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
”下列属于林则徐“付诸行动”的是①缉拿烟贩②禁止中英贸易③率军坚守定海④虎门销烟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①④2. 历史遗迹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列遗迹见证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是A. 英军攻陷广州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 日军在旅顺疯狂大屠杀D. 八国联军进攻天津3.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
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在近代中国,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A. 洋务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新文化运动D. 五四运动4. 2015年,“丹东一号”清代沉船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入选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水下考古发现大量遗物,证明这艘沉船是在黄海海战中沉没的北洋水师致远舰。
在这次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A.丁汝昌B.林永升C.邓世昌D.左宝贵5. 1900年一位日本记者目睹了侵略军入侵北京并进行疯狂烧杀抢劫后写下了这段话“北京之惨状,已臻其极。
前门外大栅栏及东交民巷西什库等处,只是残砖破壁……独各国之兵士,恃威横行……惨风凄雨,流血斑地,尸骨委于鹰犬,万骨枯而何人凭吊。
”这段令人惨不忍睹的描写记录的历史事件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七七事变6. 晚清状元实业家张謇历经艰辛创办了大生纱厂。
该厂的创办体现当时的社会热潮是A.变法图强B.民主共和C.民主科学D.实业救国7.1876年,上海某著名的中文报纸描述了中国人见到火车的情景:“沿途的农民看到火车冒着烟驰过,而且车上满载了衣着华丽的人,没有不‘诧为奇观’的。
他们都把手里的活停下来,呆呆地盯着火车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核题目及解答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核题目及解
答
一、选择题
1. 第一个历史时期的名称是什么?
- A. 老石器时代
- B. 新石器时代
- C. 商代
- D. 春秋战国时期
【解答】B
2. 以下哪个不属于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 A. 黄河流域
- B. 长江流域
- C. 美索不达米亚
- D. 黑龙江流域
【解答】C
3.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A. 火药
- B. 水轮机
- C. 蒸汽机
- D. 印刷术
【解答】A
二、填空题
1. 中国古代的第一个朝代是___。
【解答】夏朝
2. 中国古代的第一个封建王朝是___。
【解答】商朝
3. 中国古代的第一个帝国是___。
【解答】秦朝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时期。
【解答】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时期是指人类社会刚开始形成时
的时期。
三皇是指神话中的伏羲、神农和女娲,五帝是指轩辕、颛顼、帝喾、尧和舜。
这个时期人们还处于原始社会,生活比较简单,主要以狩猎、捕鱼和采集为生。
2. 请简述中国古代的夏朝。
【解答】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传说中的夏朝是由
禹建立的,夏朝的都城是安阳。
夏朝是一个封建王朝,国家政权开
始形成,有统治者和臣民的区分。
夏朝的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制为主,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水平有所提高,人们开始用青铜器。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核题目及解答。
希望对你
的研究有所帮助。
【解答】。
人教版部编版2017—2018学年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时练

人教版部编版2017—2018学年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时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
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2.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A.蔡元培B.陈独秀C.李大钊D.鲁迅3.“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想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文中的这次“文化启蒙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新民丛报》B.《民报》C.《新青年》D.《新华日报》4.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
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A.师夷长技B.实业救国C.民主科学D.救亡图存5.“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
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五曰,务去滥调套语……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语。
”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A.胡适B.梁启超C.李大钊D.陈独秀6.1916 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
”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7.“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
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8.胡适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
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辽宁省鞍山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请把答案字母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后曾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是()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朱德2.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史实从本质上说明了()A.慈禧的盲目自大B.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C.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D.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3.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事件分别是()A.五四运动南昌起义B.南昌起义中共一大C.中共一大秋收起义D.秋收起义五四运动4.如图反映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井冈山会师.画中会师的双方是()A.新四军﹣﹣中国工农红军B.中国工农红军﹣﹣北伐军C.北伐军﹣﹣八路军D.南昌起义队伍﹣﹣秋收起义队伍5.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A.联共抗日 B.反蒋抗日 C.拥蒋抗日 D.逼蒋抗日6.2018年2月全国人大决定将12月13日作为国家公祭日,与之相关的主要历史事件是()A.旅顺大屠杀B.卢沟桥事变C.南京大屠杀D.济南惨案7.“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嘎”均取材于哪一时期()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8.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打倒列强,除军阀”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要和平,争民主”9.中国的读书人,自古大都以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而在中国近代,却有一位状元,毅然弃官从商,成为著名实业家.他是()A.詹天佑B.张骞 C.张謇 D.荣宗敬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B.遵义会议C.卢沟桥事变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1.编写《海国图志》,引导中国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近代思想家是()A.魏源 B.冯如 C.侯德榜D.严复12.有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南京,也基本结束于南京.前一个南京指()A.《南京条约》的签订B.南京国民政府建立C.南京大屠杀D.南京解放13.1893年,中国消费品原料进口占进口总额的13%,到1903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2.3%,导致中国近代消费品原料进口额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B.中俄《瑷珲条约》的影响C.中日《马关条约》的影响D.《辛丑条约》的影响14.报纸是反映社会动态、传递民间呼声的重要工具.1901年,有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愤怒地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与此评论相关的社会背景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台湾割让给日本C.《辛丑条约》的签订D.百日维新的失败15.“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④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6.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A.京张铁路 B.京广铁路 C.唐胥铁路 D.宝成铁路17.如图反映的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军旗升起的地方”这一历史事件.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这是()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D.吴起镇会师18.红军长征期间,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A.井冈山B.遵义 C.延安 D.西柏坡19.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词语:“华清池、兵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由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20.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同点有()①张学良都直接参与其中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1.2018年是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他在中国革命中所做的重大贡献是()①参与指挥解放军挺进大别山②参与指挥淮海战役③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22.“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B.解放战争的进程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D.解放战争的影响23.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自强、求富②民主、科学③三民主义④变法维新.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24.“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①南昌起义②黄埔军校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5.一位同学参加某网站组织的历史竞答活动,她回答的题目是:“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材料分析题(其中26题14分,27题19分,28题17分,共计50分)2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承载着苦难,浓缩着经验,沉淀着教训。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八年级历史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八年级历史(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第一卷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
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
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2.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这个国家是A.美国B.俄国C.英国D.法国3.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它”高举的旗帜应是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三民主义D.实业救国4.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D.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5.2016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下:“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九十五年前。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
”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爆发B.中国共产党诞生C.黄埔军校创建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6.201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广州市开展了“一城一中山”的纪念活动。
假如你暑期到广州游学,探寻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应该去A.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旧址B.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旧址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旧址D.辛亥革命首义纪念馆7.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西安事变C.北伐战争D.重庆谈判8.“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
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右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颁发于A.虎门销烟期间B.鸦片战争期间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2.“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
”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3.“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省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境内……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治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根据内容判断此条约签订双方是A.中英B.中俄C.中法D.中日4.“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的政府,自是最为有利。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九国公约》5.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该文应发表于A.维新变法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C.北伐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6.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
…‘民国六年”是指A.1915年B.1916年C.1917年D.1918年7.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孙中山先生把“社会革命”概括为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本主义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他认为变法从根本上要变革A.教育制度B.科举制度C.文化制度D.政治制度9.《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萍乡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说明:1.本卷分为试卷和答卷。
答案请写在答卷上,不要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2.本卷共有三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答案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把你选择的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答题卡中)
1.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右侧漫画反映的条约
A.是在上海签订的 B.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C.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北伐失利 B.天京事变 C.中外绞杀 D.天京陷落
3.一个日本人在杭州开设工厂,其时间可能在
A.《天津条约》签订之后 B.《北京条约》签订之后
C.《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D.《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4.在《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内容是
A.赔款白银4.5亿两 B.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C.拆毁大沽炮台 D.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
5.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
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黄花岗超义
6.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中华民国的成立
7.南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因为在这里
A.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8.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致张学良的密电“听候中央处理”。
这实际上是要东北军
A.积极抗战 B.顽强抵抗 C.不要抵抗 D.联共抗日
9.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这样一段话:……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是
A.正视历史,不容篡改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D.记住历史,记住仇恨
10.朱德同志曾写过一首纪念遵义会议的诗:“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诗中赞扬的历史人物是
A.王明 B.周恩来 C.李德 D.毛泽东
11.宣告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的标志是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12.有一首歌唱道:“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在青纱帐里你我一同擦拭刀枪……”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3.2018年是邓小平同志逝世20周年。
他在革命年代的主要贡献有
①参加南昌起义②取得平型关大捷③千里挺进大别山④指挥淮海战役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14.“时间:1948年9 -11月;主要战场:锦州、沈阳;结果: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
”这是小明同学对某战役知识的梳理,这场战役的历史影响是
A.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B.解放了东北全境
C.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15.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敬仰人物”,晚清状元张春得票最高。
张謇高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大 D.近代报纸非常普及
16.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一对立一合作”。
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黄埔军校成立一北伐战争一重庆谈判
B.北伐战争一长征一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C.国民党“一大”召开一南昌起义一三大战役
D.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七七事变一淮海战役
二、判断题(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T”;错误的打“F”。
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 ) 18.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
19.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时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始,到1945年结束。
( )
20.18 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问最长的中文报纸. ( )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0分,第21题10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6分)
21.(10分)观察下面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从区域分布来看,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以上变化对中国有什么危害?(6分)
22.(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一一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玄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人民网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一一陈独秀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变化?(4分)
(2)依据材料三,当时宣扬的主流精神是什么?(4分)
(3)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共同的历史作用?(6分)
23.(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
一一中共洛川会议《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1946年,国共内战全面爆发,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台湾与大陆再次分离。
一一据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编
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从材科一到材料二,国共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综上所述,你能得到什么启示?(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答案┃C ┃ B ┃ D ┃ B ┃ B ┃ A ┃ B ┃ C ┃ C ┃ D ┃┣━━━╋━━╋━━╋━━╋━━╋━━╋━━╋━━╋━━╋━━╋━━┫┃题号┃11 ┃ 12 ┃ 13 ┃ 14 ┃ 15 ┃ 16 ┃┃┃┃┃┣━━━╋━━╋━━╋━━╋━━╋━━╋━━╋━━╋━━╋━━╋━━┫┃答案┃C ┃ C ┃ A ┃ B ┃ C ┃ B ┃┃┃┃┃┗━━━┻━━┻━━┻━━┻━━┻━━┻━━┻━━┻━━┻━━┻━━┛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7.(T ) 18.( F ) 19.( F) 20( T )
兰、综合题(本火题共40分,第2l题10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6分)21.(10分)
(l)由东南沿海到沿海各省且深入长江中F游地区。
(4分)
(2)更加便利了列强输入商品与掠夺原料,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6分)
22(14分)
(1)由学习器物(技术)到制度。
(4分)
(2)民主与科学。
(4分)
(3)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6分)
23.(16分)
(1)全民族抗战。
(6分)
(2)由合作到对立。
(4分)
(3)民族团结是维护民族利益的有力保障,否则,民族利益就会受到损害。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