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政治三轮复习每日一题之生产、劳动与经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劳动与经营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2022·新课标全国I卷文综政治)企业聚焦品牌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控制产品企划和营销网络,将“设计、生产、运输配送”环节外包,与供应商、加工商和物流企业建立联盟,通过联合开发产品、数据共享,加快市场反应速度。
该模式体现的企业经营理念是
①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②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
③通过兼并收购,扩大企业规模
④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利润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题必备
1.区分生产决定消费及生产决定消费的应用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强调生产什么、消费什么(内容);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则强调达到同一消费内容和目的的手段不同;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强调消费的规模和档次与过去相比有较大提高;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强调生产激发起人们的消费欲望。
(2)生产决定消费的应用: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其中,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把二者等量齐观,也不能认为二者相互决定,但可以说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动力。
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促进消费方式转变,消费质量、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独特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等,都与生产、消费相关,所以我们要注意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结合。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及反作用的应用
(1)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体现消费的总的作用;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这是指该产业已经存在,新需要使该产业转型升级;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注意一是新产业的出现,二是原产业的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强调劳动力劳动能力的恢复及新劳动力的成长培育。
(2)消费的反作用的应用:
从宏观上看,正确的消费的增长,可以扩大消费需求,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从微观上看,消费热点的出现和转型,可以引导产业转型和升级,可以带动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是国民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依据和措施,也是企业发展时制定战略、确立市场导向的重要依据和措施。
回答相关非选择题时,要注意这一知识点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整合。
3.大力发展生产力
这一知识点应该从原因与途径两方面来掌握,原因分析除注意理论原因、现实依据之外,结合具体的材料还要注意积极意义的角度;途径要注意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劳动者素质提高、科技进步与创新、改革等四个角度分析与掌握。
(1)理论依据: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现实依据、意义:是由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要求:①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③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⑤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学霸推荐
1.2022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指出,长春长生生物科技冻干人用狂犬病疫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行为。
截至7月25日,公安机关依法对长春长生公司董事长高某芳等16名涉嫌犯罪人员刑事拘留。
从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的惨痛教训中,企业获得的启示是A.企业不能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
B.公司要建立相互制衡的内部组织机构
C.企业要实行国家控股
D.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与形象
2.今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推进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从扩大服务消费、发展中高端消费、促进绿色环保消费等方面着力推进消费升级,推动“消费升级行动计划”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有
①消费对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
②生产是消费的目的
③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最重要环节
④合理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3.“绿色保险”是绿色金融产品之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环境风险管理的一项基本手段,是指企业就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一旦发生污染事故,由保险公司对污染受害者进行赔偿,企业因此可以避免巨额赔偿风险,污染受害者也能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济。
材料表明“绿色保险”
①能够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②费用由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
③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④是以自愿订立、协商一致为原则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