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本论》第一卷的理解与感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资本论》第一卷的理解与感悟
理学院应化102 23210216 陈耀
一、关于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认识
1920年,布哈林在《过渡时期的经济学》中,使用了由弗·米·斯米尔诺夫提出的“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范畴。

列宁看了该书后,对这一点做了如下评注:“非常糟糕,抄袭成人使用名词的儿戏。


这一批评使布哈林以后没能对社会主义原始积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转而成为对研究这一问题的主要批评者。

1926年,原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以下简称普氏)在《新经济学》中对社会主义原始积累问题做了系统的阐述。

他说:“我们把国家手中的主要来源于或同时来源于国营经济综合体之外的物资资源的积累叫做社会主义原始积累。


这是理论界给社会主义原始积累最早下的定义。

这一定义的精神也源于马克思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论述。

根据马克思的论述,所谓原始积累从它的最一般意义上来理解,就是国家政权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旧社会制度来为新制度创造它产生和加速发展的条件。

社会主义原始积累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利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以外的旧制度的因素,来为新制度的发展创造条件。

普氏的定义包含了这一精神,重大缺陷在于他把社会主义经济仅限于国营经济,把集体经济或合作经济排除在外了。

这是历史条件限制的结果,因为当时的苏联还没有实行农业集体化。

普氏认为,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全面确立的历史时期是社会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对“大工业国有化就是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第一个行动。

”用不等价交换的办法,靠牺牲非国营经济成份进行积累是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办法。

普氏的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方法是错误的,它的实质是剥夺农民小生产者。

布哈林批评这一观点时正确地指出:这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会破坏工农联盟。

事实上牺牲以至剥夺小生产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内容,而决不是社会主义的原始积累。

我国理论界有人把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从农村集体经济中获得的积累称之为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这也是不对的。

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它与国营工业之间的不等价交换所造成的价值转移,是社会主义制度内部的事情,属于社会主义积累,而不是原始积累。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谈到原始积累就在农民身上打主意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农民小生
产无论如何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生产产生的前提。

尽管工农业产品的不等价交换在原苏联和中国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了不少的资金,但却把农业和农民置于落后和贫困的地位上,这就证明,对社会主义来说,它决不是一个正确的方法。

产生上述观点的原因,就20年代的苏联来说,当时的余粮征集制为普氏的观点提供了实践基础。

就我国的情况来说,由于传统理论的束缚和原来闭关自守的政策,使人看不到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其它方法。

二、对布哈林批评的批评
布哈林在批判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时,正确地指出普氏混淆了社会主义原始积累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本质差别。

布哈林为了否认社会主义存在原始积累,他批判普氏在原始积累问题上混淆了前史和正史,他说,马克思说的“资本原始积累”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而是起点,它是资本主义的前史而不是它的历史。

因此,它在时间上必须有一个严格的界限(它处在资本主义真正的历史时期之前)。

如果把前史和资本主义历史时期相混同,“就意味着完全离开了马克思对问题的提法。


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社会主义的历史已经开始,这时再谈社会主义原始积累,不是把社会主义的前史同它的历史混为一谈了吗?
布哈林在批判普氏时并没有说明资本主义的“前史”和“正史”之间的时间界限如何划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没有找到划分的根据,是因为他从字面上理解马克思说的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前史的论断。

为了弄清社会主义有没有一个原始积累时期,必须弄清楚马克思说的“前史”和“正史”的关系。

那末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与资本主义的历史是一种前后连续性的关系?还是一种并行交错的关系?让我们从马克思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研究中去寻找答案。

马克思是第一个科学地考察资本原始积累历史的人,那么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从何时开始,又到何时结束呢?
对此,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

”④资本原始积累的序幕也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拉开的。

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的对农民土地的剥夺就从这一时期开始。

马克思考察这一过程终止的时间是1831年,考察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因素”的惩治剥夺者和压低工资的立法,是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终于1825年。

殖民制度考察到1811年。

奴隶贸易到1792年。

综上可见,马克思考察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时期,是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末的三百余年间。

如果象布哈林说的要在资本主义前史和正史之间划一个严格的界限,那末资本主义的真正历史只有从19世纪开始,这当然不符合实际。

那怕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作为资本主义正史的开端,资本原始积累也持续它之后一百多年,所以,要在“前史”和“正史”之间划一个严格的界限是不可能的,做不到的,与马克思的理论分析也是不相符的。

实际上,“前史”和“正史”并不是前后独立的连续的两个历史阶级,而是相互并行,互相促进的同一个历史时期。

资本原始积累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14和15世界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的基础上,适应新的生产关系的需要,运用国家这一有组织的暴力来加速资本形成的历史过程,适应新的生产关系的需要,运用国家这一有组织的暴力来加速资本形成的历史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是封建制度的彻底解体;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形成。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就是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

从旧制度的解体形成资本的各因素的角度来看,它是“前史”,因为它形成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而从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发展壮大的角度来看,它又是“正史”,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的发展史。

“前史”和“正史”的交错反映了新旧制度交替时期中的双重历史任务。

历史学界并没有把资本原始积累划分成为一个独立的历史时期,而是把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划分为资本原始积累和工场手工业发展时期。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马克思对资本原始积累的分析不仅持续到英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而且持续到产业革命接近于完成。

这就是说持续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彻底确立起来,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使命才算完结,前后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这就给我们一个巨大的启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虽然开始了社会主义的真正历史,但不能排除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任务及其历史的存在。

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象资本原始积累那样,要持续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完全彻底确立起来后,才算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三、社会主义必须有原始积累
传统的社会主义只能依靠内部积累的观点,把社会主义经济看成是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系统,甚至以既无内债又无外债作为制度的优越性。

这种自我封闭式的理论所造成的后果,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在全世界的发展都落后于各自相对
应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

因为单靠社会主义经济自身的积累远不能解决新制度迅速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和最先进的技术问题。

没有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要在短期内赶上并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确立新制度战胜旧制度的物质技术基础都是不可能的。

实践已经表明,单靠自身的积累,新制度不但不能战胜旧制度,反而为旧制度所战胜。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证明了这一点,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中国如果没有改革开放,89年“6·4”这个关就过不了,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发展商品经济,正是在实践上恢复了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地位。

原始积累对于新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来说,并不是坏事,而是其必然的历史发展,是新社会的婴儿需要母体哺育的时期。

新制度诞生以后总是弱小的,发展的条件是有限的,如果不借助国家权力利用旧社会的因素为它创造发展的条件,象新生儿得不到母乳的哺育那样,很难成长壮大。

马克思谈到资本主义最初发展时指出:“毫无疑问,有些小行会师傅和更多的小手工业者,甚至雇佣工人,变成了小资本家,并且由于逐步扩大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和相应的积累,成了不折不扣的资本家。

……这种方法的蜗牛爬行速度(重点号—引者加),无论如何也不能适应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场贸易需求。

”⑤如果没有资本原始积累的帮助,如果仅仅依靠这种“蜗牛爬行速度”式的积累,资本主义能否战胜封建制,能否有今天,都是个未知数。

经济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通过“剥夺剥夺者”(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第一个行动)建立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但这个基础对于全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对比要战胜的旧制度来说,是十分弱小的。

特别象我们这样原来经济十分落后,而人口众多的国家,更是如此。

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单纯依靠社会主义经济内部进行积累,所导致的结果不过是放大了的“蜗牛爬行速度”。

这种速度不能为新制度奠定它最终确立的基础,不能保证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归根结底,不能保证新社会制度的顺利确立。

因此,为了建立社会主义新制度,社会主义原始积累是不可避免的。

四、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
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使命是为资本主义生产创造最广泛的前提条件。

一方面造成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另一方面造成大量的自由的劳动力的出卖者。

在造成资本产生的前提的过程中,对农民土地的剥夺形成全部过程的基
础。

同样,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历史使命也应当是为社会主义生产创造广泛的前提条件。

资本主义是在剥夺农民小生产的基础上创造自己产生的前提,社会主义作为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经济形态,它赖以出现的基础当然不能是对小生产的剥夺,只能是资本主义所造成的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

生产的社会化是社会主义必然到来的物质基础。

将近一个世纪的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没有高度发达的社会化生产的基础,就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人为地、运用政治的力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由于它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也是不能持久和巩固的。

鉴于过去的经验教训,在这里必须强调要特别注意马克思的一个被人遗忘的思想:“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根据这一思想,人们必须彻底结束在头脑里构筑生产关系并把它加给生产力的历史,而是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去发现自然成长出来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式。

从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出发是探索新的生产关系的唯一基础。

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是判断生产关系优劣的唯一标准。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历史的发展始终遵循着它固有的规律。

既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不具备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新生产关系的生产力基础,既然不能把理想化的生产关系加给生产力,那末唯一可行的就是利用还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经济形式,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全社会范围内造成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从而为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全面确立提供基础。

这就是社会主义原始积累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

要完成这个历史任务,第一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因为只有商品经济,才能瓦解孤立的自然经济,才能扩大经济的社会联系,促进生产力的社会化。

第二要允许资本主义经济成份的存在和发展。

因为在旧的经济形式中,只有资本主义经济才能承担大规模商品生产。

只有大规模的商品生产,才能造成生产力高度社会化,才能为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建立造成充分的成熟的前提。

在这里,引进外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这可以把国外发达的社会化的生产力移植过来,从而加速生产社会化进程。

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下,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允许资本主义经济成份的存在和发展,构成了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

至今有人可能会认为,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却要利用资本主义,这不是南辕北辙吗?按照唯物辩证法,相反的东西却是相成的。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也出现过这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资本原始积累要剥夺小生产;另一方面,又使它重新出现。

因为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需要小生产把原料加工到一定程度。

“因此,它产生了一个新的小农阶段。

”这一矛盾现象曾使一些研究英国历史的人“困惑不解”。

这一历史现象有助于今天认识社会主义原始积累。

不仅如此,处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工场手工业的状况对我们认识公有制的地位也有重大启发。

马克思指出,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不能彻底消灭小生产,不能改造整个国民经济。

“工场手工业只涉及国民生产的很小一部份。

它一直是以城市手工业和农村家庭副业作为广阔的背景。

”这使我们看到:第一,新的生产方式在取得对于旧生产方式的技术优势之前,它在国民生产中不一定能占最大比重,但这并不妨碍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新制度虽然是在破除旧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它同旧制度处于相同的技术基础时期,一方面它无力彻底消灭旧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它的发展仍然需要旧生产方式的帮助。

通过这次的学习,才真正了解到关于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种种,以后会认真好好学习《资本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