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A.3:4 B.4:3 C.1:3 D.3:1 8.两个定值电阻,甲标有16Ω,乙标有22Ω。

现把它们串联起来,则该
串联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高电压是( )
A、57V
B、41V
C、35V
D、19V
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 向右移动时 ( ) A.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D.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1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 保持不变,开关闭合到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将:( )
A. 不变;
B. 变小;
C. 变大;
D. 无法判断。

11.小明在研究并联电路特点时,用电流表测得通过灯泡L1、L2中的电流分别为1A和2A,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L1 A.干路电流为3A B.L1的电阻小于L2的电阻
L2 C.L1两端的电压小于L2两端的电压
S D.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一定不同
P 12.如图,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大,应选择的接线柱是
A.A、D B.B、C C.A、B D.C、D
1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灯泡正常发光,再将滑片P向B端移动,在此过程中,电流表的读数_______,电压表的读数_ ___。

(以上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如图是大型电子地磅的电路图.当称重物时,在压力作用下滑片P向下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电流表的示数..把电流对应的重量刻在电流表的刻度盘上,就可以读出被称物体的重量. 15.现有一只工作电压是,工作电流是的小灯泡。

要使它能正常工作,必须串联一个阻值是Ω的电阻, 才能接在压为6V的电池组两端。

16.如图,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A1的读数为安,电流表A的读数为安。

则通过电阻R2的电流大小为安。

17.有一用电器的电阻为20欧姆,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为安培。

把这个用电器接到12伏的电源上时,通过它的电流强度多大试分析这时用电器能
否正常工作如果接在12伏特的电源上,要使它正常工作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18.如图是小雪自制的电子秤原理图,它利用电压表的
示数来指示物体的质量,托盘和弹簧的质量不计,OA间有可收缩的导线,当盘中没有放物体时,电压表示数为0,已知电阻R0=5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5Ω,电源电压U=3V,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现将1kg的物
体放在托盘中,滑片刚好指在距R上端1/3处,请计算回答:①将1kg物体放在托盘中时,电压表示数为多少?
②该电子秤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是多少?此质量数应标在电压表多少伏的位臵上?
19.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V,R2=20Ω。

当S1,S2合上时,电流表示数为,当S1,S2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

求R1和R2的值。

2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不变,R1=20欧,R2=10欧, Il = 0.2安,求I2和I。

21.如图所示,R1=10欧,R2=20欧,R3=30欧,电源电压恒定不
变,若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的读数是,求(1)电源电压多大?(2)当S1和S2都断开时,电流表的读数多大?(3)当都闭合时,电流表的读数是多大?
第十八章电功率第一节电能电功
一、电能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知道电
功率的单位是瓦或千瓦。

会使用家庭电能表。

2、过程和方法
体验电能可以转化其他形式的能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重、难点:
电能的概念、相关单位。

围绕电能进行教学。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2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
连接一个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小灯泡发光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进行新课:
1、能量和电能:、能量: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

存在方式:热能、光能、电能、机械能、原子能等
学生讨论:能量可以转化吗?
教师总结: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例举一些其它能→电能的例子、电能: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的一种能量形式。

学生讨论:电能的应用……教师总结电能的单位:千瓦时即度能量的国际单位:焦耳 1kW〃h=×106J
2、电能表:测量电能的常用工具之一。

、电能表的结
构:接线柱、转盘、示数、电能表的使用: 220V……10A…… 50Hz……接线方法……、读数:
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计算使用的电能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计算使用的电能、介绍新型的电能表:
3、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叫电功有多少电能发生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符号:W
单位:与能相同……焦耳。

3、达标练习:课本后3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
第二节电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W/t进行简单的计算。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和方法观察体验电能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功率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理解电功率的含义。

会用公式P=W/t 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能表
教学课时:3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电能……电能表……电功……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能表有时转的快?有时转的慢?为什么?各电器的W是什么意思?进行新课:
1、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教师:规定一时间,看谁做的功多!!!
定义: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等于它在1s内所消耗的电能。

即电功率=功/时间 P=W/t 或W=Pt
单位:W――电流做的功――焦耳 t――时间――秒P――功率――瓦特 1W=1J/s 1kW=1000W 、功率的应用、常见电器的功率例:电视机的功率P=200W=Kw 例:我们说洗衣机的功率是500W,其含义是例:课本34页例题练习:课本36页练习。

2、千瓦时的来历因为W=Pt
所以若P――千瓦、t――小位则W――千瓦时3、怎样测量功率
学生讨论: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电功率的大小与电流、电压大小有没有关系?试验表明: P=IU
单位:I――安 U――伏特P――瓦例题:课本
35页例题
练习:1、一只标有220V 40W的灯泡接在电路中,若电路的电压为200V,求灯泡的实际功率? 2、某电能表标有220V 3A字样,这表最多可以在220V电压下给多少只60W 的灯泡供电?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

巩固电流表、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锻炼学生根据公式P=IU设计试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重、难点:
电路的设计、连接,作出电路图。

分析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
阻器教学课时: 1时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标有220V 11W220V 22W的灯泡各1只,若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220V的电路中,它们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电功率P=W/t P=UI
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进行新课:
1、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学生分析 P=UI
测出U、I,就可以求的电功率、设计实验: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对学生的电路要进行讨论。

、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第四次测量电压U 电流I 电功率P 、实验结果: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是不同的; 2、本试验你得到的启示: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
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
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已经对物质的组成及分子运动情况有了大致的
了解,在化学课中已经知道了扩散现象,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扩散现象也有了较深的印象,但对于分子的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不十分清楚。

方法运用整节课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分
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的探究中运用类比、推理、论证的方法。

教具和媒体教师:多媒体、一杯大米、三杯小鱼、两只温度计学生:一杯凉水、一杯热水、一把药匙、少量品红等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
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但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
要采用类比的方法组织教学。

2.为加深学生对扩散这个常见现象的探究兴趣,设计了学生熟悉的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

同时为实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了解和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代科技,所以在最后让学生列举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有关实例及其应用。

3.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较低但内容抽象,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以学生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进行类比──形成假说──分析推断──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度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本节课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分子运动情况及扩散现象有更具体、清晰的了解。

在相关部分设计了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题引入
用课件1展示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图,并提问可以判断出是什么在运动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
本节课的课题:分子的运动规律怎样?通过课件引导学生想象、回忆,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入课题播放课件1
并提问引导对学生的回答以肯定,并说明所代表的内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说明:在第十章中已经采用拟人的方法学习了解了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运动情况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分子的运动规律仔细观察并回答这像是什么在运动及其相关问题
回顾有关内容提出进一步想要学习的问题课题探究一、提出问题
如何研究分子的运动?利用小组讨论法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知道研究这类问题的科学
方法提出问题:分子太小,无法用肉眼看到它的运动情况,该如何研究?汇总学生讨论情况回忆思考小组讨论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转换法、模型法、类比法等
二、研究方法类比法选用类比的方法将不容易研究的问题简单化,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探究分子
的运动规律确定研究方法
展示实物:一杯大米、有一条小鱼的一杯水、有许多条小草鱼的一杯水,引导学生确定与分子
运动相似的物体。

观察交流
找到与分子运动相似的物体运动:水中运动的大量小草鱼三、形成假说
1.鱼的运动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草鱼运动的越快
2.分子的运动快慢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通过观察探究得到
鱼的运动规律,类推得出分子运动规律的假说,学生非常容易而且自然通过课件2形象地展示水的温度对草鱼的运动快慢的影响,加深实验印象,同时可以顺理成章地过度到分子的运动。

1.展示实物:两杯盛有等量水和草鱼的水杯,但两杯水中的小草鱼运动快慢不同。

2.引导学生探究并得出结论。

3.播放课件2:鱼的运动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引导学生类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4.播放课件3:分子的运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剧。

1.观察并猜想交流:什么原因引起鱼的运动快慢不同?2.实验探究
两组学生通过用手试摸、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得出鱼的运动规律。

3.观察课件并类推出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4.观察课件并形成分子运动与温度关系的假说。

四、利用假说推断如果上述假说成立,那么会出现:品红使热水变色比冷水快。

利用学生已有
的知识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

提出问题:如果上面的假说成立,等量的品红放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会出现什么
现象?回忆化学知识:品红使水变色对问题进行猜想。

五、实验检验
遇过学生分组实验,验证假说的推断是否正确,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既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
亲身、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与合作能力。

通过生活中相关的实例进一步证明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使结论特殊到一般,具有普遍性;给学生提供器材,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实验中应注意控制变量。

利用实验现象和课件4分析总结出结论。

提问:还有什么现象或实验能够证明上面的猜想是正确的?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分析观察到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讨论回答生活中大量温度影响扩散现象发生快慢的实例。

六、得到结论通过假说推断的正确性来证明假说的正确,这是物理、教学常用的方法。

引导学
生得出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正确关系,给出结论和本节课的课题:
分子热运动
并解释为什么称为热运动分析理解
评估与反思1.在研究分子运动规律的过程中,经历的思维探究程序:提出问题─类比─形成
假说─进行推断─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2.用到的研究方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
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进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小结。

播放课件5进行简单总结,同时进行情感教育,说明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研究光的色散时曾
用到这样的思维探究过程。

小组讨论后自行小结。

总结研究方法时具体说明在什么环节或问题中是如何运用的。

板书设计
15-1 分子热运动
问题:分子的运动规律?
类比:草鱼的运动规律:水温越高,草鱼运动越快
假说:分子运动可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推断:品红使热水变色比冷水快实验:冷水+品红
热水+品红扩散现象
结论: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第二节内能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
体都具有内能。

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当物体温度升高时,物体将吸收热量,其内能发生将增加。

4、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是焦耳,能正确使用热量这一术语。

5、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x k b 1 . c o m
1、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过程,学会迁移学习。

2、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有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

3、学会自己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内能、热量的概念,通过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类比出分子的动能和势能。

重点教学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内能与温度热量的关系。

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冷、热水、两个烧杯、墨水、滴管等。

一、板书课题:
十三章第二节物体的内能一、引入新课
通过复习机械能和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引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热运动
思考题:分子的运动受什么因素影响?有什么关系?
因此我们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内能的概念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利用类比法总结出:运动的足球、篮球和乒乓球等物体都具有动能,类比出处于热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受到地球吸引的物体如果被举高,具有重力势能;被压缩或拉伸的弹簧具有引力和斥力,因此弹簧具有弹性势能。

类比出分子与分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也具有势能。

x k b 1. c o m
师生共同总结出物理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物体的内能。

因为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是非常小的,所以研究单个分子的能量是毫无意义的,也就是说物体内能的研究对象是物体内所有分子,而不是单个分子,也不是宏观物体。

结合教材P38图1216讲述, 于分子的热运动永不停息,所以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内能是能的一种形式,单位是焦(J) 。

思考题:你知道内能在生产、生活中也能做功吗?请举例说明。

1、冬季水结冰时常会出现水缸破裂,内能使水管爆裂. 2、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内能将壶盖顶起来。

3、燃油汽车前进时,燃油燃烧为车轮转动提供了必需的内能。

探究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猜想与假设: 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等因素有关。

实验探究:1.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
做一做分别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只玻璃杯中同时各滴入一滴墨水看一看________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

实验表明: 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________,→分子运动得_______ →分子动能______ →物体的内能_________ 实验结论: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将会_____________。

想一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将会增大,反之当内能增大时,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吗?学生讨论并举例反驳:
a.水沸腾时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b.一块0℃的冰吸收热量刚熔化成水,温度仍是0℃,但内能增大了。

结论:当物体的内能增大时,物体温度不一定升高,内能还与物体的状态有关。

2.理论分析内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教师提问:一大杯热水与一小杯温度相同的热水相比,两者那个内能大?学生回答:大杯热水的内能大。

结论:温度相同的物体,质量大的内能也大。

师生共同总结: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等因素有关。

探究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新课标第一网结合教材P39图1218,请学生进一步列举热传递的生活实例:冬季用热水袋、电暖器、火炉等取暖;用火烧铁棒的一端,另一端很快也会热;用火烧水壶的底部,一段时间后整壶水都会沸腾,加深对热传递的认识和理解。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物体的内能是如何改变的?
学生总结: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我们称之为热传递。

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方向是从高温处到低温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教师讲述:
信息快递:当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发生热传递。

热传递时,能量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直到温度相同。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符号为Q表示,热量的单位与能量单位相同,也是焦。

通过两个简单的判断正误题:
1、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2、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少。

说明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降低,放出热量
作业设计
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
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必定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增加 .
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转移.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中, 机械能能转化为内能.
4.用打气筒打气时,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这是为什么v
打气时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筒内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克服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做功也使筒壁内能增加,所以筒壁就会热起来.
板书设计
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新课标第一网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

物体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剧烈,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内能大小跟物体质量、温度、状态相关。

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热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较做热量,用符号Q表示。

教学随笔或教学反思
第三节比热容
R测UUAUXRARXRX II2、姆表测量电阻
、欧姆表的构造,见图三。

、测量原理IXE,于IX随RX非线性变化,所以表盘上刻度是非均
RXR中匀的。

、欧姆表使用的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进行机械调零,使指针要电流表的零刻度。

②要使被测电阻与其他元件和电源断开,不能用手接触表笔的金属杆。

③合理选择量程,使指针尽量要中间位臵附近。

红黑④更换欧姆挡的量程时,一定要重新进行电阻调零,然后再测量。

⑤读数时应将表针示数乘以选择开关所指的倍数。

图三⑥测量完毕,拔出表笔,开关臵于交流电压最高挡或OFF挡,若长期不用,取出电池。

必须注意:要用多电表测量电流或电压值时,只要根据旋钮指示的量程看表盘相对应的刻度弧线,根据读数规则,直接读出指针指示的读数即可,而欧姆表的刻度指示弧线只有一根,读出指针指示的读数后必须再乘以旋钮指示的挡次倍率,才是电阻的测量值。

3、伏安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①基本原理:原理如
图四所示。

②U=E-Ir可知,测出几组U、I值,作出如图五所示的U—I图象,图线在U轴上的截距为E。

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电阻r=
U1U2。

I1I2U/V R V A E U1 U2 I1 I/A 图五
K 图四
O
③用伏安法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两种变形方法Ⅰ用电阻箱、电流表测定①实验电路如图六所示②实验原理:
R A 图六
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记录R与I,应用测几组数据,求E与r各自的平均值。

Ⅱ用电阻箱、电压表测定①实验电路如图七所示②实验原理:
EI1(R1r),求出E、r。

为了准确,可多
EI2(R2r)U1EUr1R1 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记录R与U,应用,求出E、
U2EU2rR2R V r。

多测几组数据分别求出几组E、r的值,再利用平均法求出E、r。

图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