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锦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8分)
1. (6分)(2020·高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回目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格式,不是雕虫小技,而是。

我们常说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一百回的《西游记》,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所谓“回”就是“回目”,又称章回题目,是章回小说的典型特征。

在章回小说由民间说书艺术雅化为文人案头之作的过程中,回目形式由单句发展为偶句,字数也由而逐步定型为七八言,(1),而且也便于追求文字和音韵上的形式美。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期。

作为杰出代表的四大名著是典型的章回体小说,即每一回的标题都是一副词句工整、前后相衡的对联。

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

因为就大多数回目而言,句子可长可短,结尾可平可仄,句式灵活多变,与诗的形式并不相同,反而与对联更为。

在章回小说的每回之前,(2),让读者看了此联就知道这回所要讲述的内容;统观阅读小说回目,还可以从中了解整部小说的叙述脉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一枝独秀错落有致吻合如果
B . 一枝独秀参差不齐契合不但
C . 独树一帜错落有致吻合不但
D . 独树一帜参差不齐契合如果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被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

B . 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

C . 将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

D . 将对联这一独特的中国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

(3)请在文中(1)(2)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

2. (2分) (2017高二上·广安期末) 下列各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 今天,小王到我家做客,父亲也高兴地与我一同出来迎接,小王一见,问道:“这是家父?我点点头介绍:“这是令尊。


B . 一位同学在主题班会上深情地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尽绵薄之力,对此我们深感荣幸。

C . 暑假,他独自一人背上一个简单的背包,就出门游历了。

他仅靠一双腿,走遍了东南五省。

回来后把这一路见闻诉诸文字,并请语文老师拜读。

D . 在小明的再三邀请下,我朗笑出声,对他拱拱手,说道:“那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5分)
3.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

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

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

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

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
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标榜自我,而是更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

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摘自 2014 年 01 月 06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要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使文化之河源远流长,就应该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和人文的情怀,去主动涵养网络文化。

B . “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理应成为当代文人的历史使命。

C . 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文化共存的现象,为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主流文化建设者应为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D . 如果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没有改变,就能以比以往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去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对此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B . 当今社会,读书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但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
C . 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

D . 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需要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信息时代,他们既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时尚的制造
者。

B . 海德格尔、罗斯扎克等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只要拥有文化话语权,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都能更早地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

C . 既不必过分沉溺于文化乡愁,也不能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到来时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

D . 在文化领域,因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

4. (7分)(2020·茂名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权字公衡,巴西间中人也。

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

时别驾张松建议,宜迎先主,使伐张鲁。

权谏曰:“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

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

可但闭境,以待河清。

”璋不听,竟遺使迎先主,出权为广汉长。

及先主袭取益州,将帅分下郡县,郡县望风景附,权闭城坚守,须刘璋稽服,乃诣降先主。

先主假权偏将军。

及曹公破张鲁,鲁走入巴中,权进曰:“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

”于是先主以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

鲁已还南郑,北降曹公,然卒破杜渡、朴胡,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谍也。

先主为汉中王,犹领益州牧,以权为治中从事。

及称尊号,将东伐吴,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返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

”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

及吴将军陆逊乘流断围,南军败绩,先主引退。

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

有司执法,白收权妻子。

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

”待之如初。

魏文帝谓权曰:“君舍逆效顺,欲追踪陈、韩邪?”权对曰:“臣过受刘主殊遇,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是以归命。

且败军之将,免死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文帝善之,拜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之陪乘。

蜀降人或云诛权妻子,权知其虚言,未便发丧。

后得审问,果如所言。

及先主薨问至,魏群臣咸贺而权独否。

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于道官属侍从莫不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后领益州刺史,徙占河南。

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权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明年卒,谥曰景侯。

(节选自《三国志·黄权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遺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于道官属侍从莫不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
B . 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遺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错于道官属侍从莫不碎魄而权举止颜
色自若/
C . 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遺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于道官属侍从莫不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
D . 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遺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于道官属侍从莫不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州牧:官名。

汉末一州的军政长官。

牧:本为放饲牲畜,这里指治民之官。

B . 别驾:官名。

汉置别驾从事史,佐助刺史,刺史巡视辖境,别驾乘驿车随行,故名。

C . 部曲:本为军队编制之称,后変为私兵之称,又称为家仆;这里意谓部下。

D . 薨:古代称诸侯王死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的死亦以此称之。

相应地,称士死为卒,称大夫死为不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黄权事刘璋时,展现了战略远见。

在面对是否请刘备入蜀讨伐张鲁的问题上,黄权建议刘璋不要请刘备入蜀,但刘璋没有听从,结果蜀地为刘备所占。

B . 黄权事刘备时,向刘备进献良策。

张鲁被曹操打败逃往巴中,黄权向刘备建议,汉中是蜀地的门户,应该攻取汉中。

刘备最终占据汉中,这都归功于黄权。

C . 刘备讨伐吴国,黄权劝谏无效。

刘备伐吴时,黄权被任命为镇北将军,统领江北兵马防范魏军,后因为蜀国江南前线部队大败,黄权不得已率部降魏。

D . 黄权事曹魏时,坦然面对是非。

刘备去世,魏国群臣都互相庆贺,而黄权却没有喜悦之情。

曹丕欲吓唬黄权,黄权的部下都很紧张,而黄权仍然十分镇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先主袭取益州,将帅分下郡县,郡县望风景附,权闭城坚守,须刘璋稽服,乃诣降先主。

②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

5. (12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多美的夜色啊
迟子建
虽然哈尔滨的夏天足够凉爽,但我还是喜欢在每年的七、八月份放下笔来“歇伏”。

这时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读书。

我会把插在书架中的那些花花绿绿的书打量个周详,如同皇帝选妃一样,抽出想读的,放在沙发旁和枕边。

被选中的既有那些散发着微微霉味的、可以一读再读的老书,也有外表光鲜漂亮、漫溢着油墨芬芳的新书。

比之新书,我更爱那些老书。

经过了漫长岁月淘洗后仍然能流传下来的文字,总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在浏览了两本空洞乏味、装神弄鬼的最新畅销书后,我已打算重温《聊斋志异》的诡谲、奇异之美了。

那里的神仙鬼怪在我眼中是有血有肉的。

在电闪雷鸣的夏日,读这样的书无疑就是聆听天籁之音。

由于搬家后没有给书做细致的分类,所以很多书都是乱插的。

我在取《聊斋志异》的时候,发现了相挨着它的《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这是著者王观泉先生三年前所赠的,我记得爱人在那年春天离开我的最后一个夜晚,读的就是这本书。

书页上一定留有我用肉眼看不见的爱人的指纹,所以打开它的时候,那一幅幅绚丽的画面,在我眼里就是天堂的圣景图。

最先打动我的,是一组《丽达与天鹅》图画。

丽达与天鹅的故事,是最传奇的爱情故事。

天神宙斯有一天在神山上,看到身下的斯巴达草原上,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她就是丽达。

宙斯爱上了丽达,为了摆脱天后赫拉的控制,他变成一只天鹅,飞向人间,与丽达相爱,并生下了希腊的绝世美女海伦。

海伦与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比丽达与天鹅的故事还要著名。

在对《丽达与天鹅》这个神话的演绎上,我最喜欢达利的那幅。

柯勒乔的过于甜美,达·芬奇的太圆熟了,而达利表现的天鹅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它那富有质感的展开的双翼,是那么的刚健和柔美,充分体现了宙斯飞临人间、见到心爱的人时那种内心的狂喜。

在这本书中,既可看到威廉·琼斯表现的爱上自己倒影、最终化作水仙花的美少年纳西索斯,也可以看到鲁本斯以表现众女神为了争夺金苹果而引起祸端的《帕里斯的裁判》以及波提切利描绘的以色列民族女英雄《朱提斯》。

还有充满了阴郁之气的伦勃朗的《大卫在扫罗面前弹竖琴》,灰黑的画面除了衬托了疯子扫罗内心的矛盾和焦虑,也把竖琴的凄美展现无疑。

我觉得在描写音乐对人的影响的深刻性上,这则神话无疑是登峰造极的。

在书将结尾的时候,我看到了那个舞蹈着的莎乐美。

2000年秋天,我曾经在都柏林的皇家剧院看过王尔德的话剧《莎乐美》。

《莎乐美》是写施洗者约翰死亡的故事的作品。

希律王娶了弟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约翰对此反对,惹恼了希律王,被关进监牢。

莎乐美是希罗底的女儿,她美丽而富有才情,传说她向约翰表达过爱情,但遭到了拒绝。

在希
律王的生日宴会上,莎乐美被邀跳舞,为希律王助兴,莎乐美不从。

希律王就许诺莎乐美,如果她当众舞蹈,就可以让她做一件最想做的事情。

于是,莎乐美跳起舞来,舞毕,她要求希律王割下约翰的头给她,她终于吻到了死去的约翰的嘴唇。

在约翰
的头即将落地的时候,莎乐美感慨道:多美的夜色啊!
是啊,用这句台词来概括这本书的气质再合适不过了。

欧洲那些美妙的神话和传说,当它们凝固在画面中的时候,它们就是人类艺术天空中最迷人的夜景。

可惜在这个时代,欣赏这样的夜色的人少而又少了。

所以王观泉先生在赠言中这样写道:
此书起笔于1953年,时为23岁当大兵时。

但虽戎装披身,心中想的是保卫和平,使中国乃至世界宁静。

匆匆近半个世纪流逝,这才发现世界其实一点儿也不太平。

书虽然漂亮,2002年垂暮之年的我已经对世道不感兴趣了,只是愿意比我年轻的你及与你相似的中青年们,能如我在起笔写此书时一样好心情,赏析美。

王观泉先生晚年患有严重的眼疾,一再手术,如今他的一只眼睛几乎失明,而另一只眼睛的视线也极为微弱。

这样的画集对他来说,注定是掩藏在心底的永恒的风景了。

我想爱人能够在最后的日子看这样的一本书上路,踏着这样的夜色归去,实在是幸运的。

因为他是带着美走的。

(1)作者在描写《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的内容时,对《丽达与天鹅》描写得很详细,为什么?
(2)作者以“多美的夜色啊”为标题,有何深意?
(3)“比之新书,我更爱那些老书”,这是作者的选择,读新书还是读老书,每个人喜好未必相同,你的看法呢?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
6. (15分) (2019高二上·六枝特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滑,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
醊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

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 .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 .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 .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 .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 .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 .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城,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

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赫。

B . 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

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肃清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C . 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

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D . 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

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俊,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②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7. (7分) (2019高三下·桂林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赋得,分题赋,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

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是一首雨中送别友人远行的诗,全诗紧扣暮雨,描写暮雨中的景象,手法妙绝,读后如见一幅薄暮烟雨送客图。

B .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

“暮钟时”,即傍晚时分。

C . 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雨丝交融在一起。

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

D . 此诗中的“帆”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帆”,两者写法是一致的,表现了诗人因李曹东去的惜别之情。

(2)诗人虽为分题赋诗,但写景抒情不流于斧凿,请结合颔联赏析“景”“情”相融的巧妙之处。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2分)
8. (2分) (2018高二上·深圳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描写早春莺歌燕舞所带来生机勃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知识。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9高一下·长春月考) 下面是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四处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家父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不吝赐教。

明早七点请您务必在家恭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

真诚期待您的光临!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
10. (1分) (2018高一上·苏州月考)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世间万物皆有温度。

大地山川,鸟兽虫鱼,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甚至文字也是有温度的。

温度让人感知冷暖,体验百态,领悟人生的况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2题;共8分)
1-1、
1-2、
1-3、
2-1、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5分)
3-1、
3-2、
3-3、
4-1、
4-2、
4-3、
4-4、
5-1、
5-2、
5-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
6-1、
6-2、
6-3、
6-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7-1、
7-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2分)
8-1、
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