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时空观念:了解古代欧亚大陆商路的开辟和发
1.了解古代不同 展历程。
丝绸之路
类型商路的开辟。 2.唯物史观:分析古代商路开辟的原因。
“一带一路”
2.理解贸易活动 3.历史解释:认识古代商路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 “凿空”
在文化交流中扮 明发展的影响。
深化拓展
1.历史解释——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 (1)古代东西方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商贸 往来的重要通道,东西方货物通过这一通道传播。 (2)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中国的四大发明由陆路和海 路传到西方;不同国家的舞蹈和音乐等文化也传入了中国。 (3)促进了多种宗教的传播和交流:很多外国传教士通过丝绸之路 进入东方进行传教,各国的传统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
大大推进了 今西安)为起点,穿越河西走廊,西出阳关或玉门 关后,分为南线、北线和中线三条支线,到达中亚、西亚、欧洲。 南线和中线大体上形成于汉朝,北线则是隋唐时期新开辟的 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 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D.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达到巅峰
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故D项错误, 符合题意;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推动了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港口城市的发展, 故排除A项; 宋元时期,人们能够制造巨舟,使用帆索和磁罗盘,官方使节商旅出海 贸易活动频繁,故排除B项; 宋元时期,中国制瓷工艺进步,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可以 说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故排除C项。
海上丝绸之路
演的重要角色。 4.家国情怀:认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作用,增 茶马古道
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丝绸之路
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
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是东西方 经济 和文化交 内涵
流的重要象征
张骞通 西域
概况 意义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被称 为“ 凿空”
深化拓展
1.历史理解——丝绸之路的特点
主导国家
中国占据主导地位
物品
以丝绸和瓷器为主
时间
开通时间早,持续时间长
方式 大多为和平交往,各种文明和谐发展,文明传播多为自然辐射
交通 范围
交通发达,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发达,从以陆路为主到以海路为主 范围广,远及西亚、南亚、欧洲、非洲,连接欧、亚、非三大洲
深化拓展
2.(2023·武汉调研)唐代墓葬随葬品中有很多骏马、骆驼和胡人为一组的 陶塑(如图),而唐以前这种现象并不多见,宋以后几乎绝迹。该文物最 适合用于研究 A.匠人们高超的技艺 B.唐朝丧葬礼仪的改变
√C.丝绸之路商贸繁荣
D.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骆驼是丝绸之路上进行商贸的运输工具,该文物最适合用于研究丝绸之 路上的商贸状况,故选C项; 匠人们高超的技艺与材料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 该文物只是墓葬随葬品之一,据此无法判断整个唐朝丧葬礼仪的改变, 排除B项; 材料与民族政策无关,排除D项。
——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提示 加强了中国与欧、亚、非等国家的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推 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扩大了人类交往的范围,促进了全球文明的发 展;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文明交往与联系的全球史。
图解历史
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
思维点拨
古代商路上中国与中亚以西地区的文化交流包括物质文化交流和 精神文化交流。其中物质文化交流为双向交流,精神文化交流则 主要限于单向交流,即外来精神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问题思考 迦楼罗是印度神话中的神鸟,能够吞食 蛇虫。日本正仓院藏伎乐面中即有迦楼罗面具(如图), 古希腊戏剧中的“酒神”面具经丝绸之路东传后,逐 渐演化成为此类面具,唐代百戏饰演者往往戴此类面具。 由此可知当时的艺术呈现出什么特点?
地的商路 绸之路
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 地位
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上 丝绸 之路
两汉 宋元 明初
早在西汉,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 印度洋 的海路 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明显提高,使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 盘,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都十分频繁。中国与东 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泉 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 郑和下西洋 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深化拓展
2.历史理解——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特点 (1)唐朝前期以陆路贸易为主,唐朝中期以后以海路贸易为主 汉朝至唐朝中期,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同西亚、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进 行贸易与交流;唐朝中期至明朝,海路日益占据对外交往主导地位,这是 受北方战乱不止、经济重心的南移和造船技术的长足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2)对外关系以友好交往为主流 隋唐同朝鲜、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对彼此经济文化产生了影响。 南宋的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非洲一些国家。元朝时亚、非、欧一些国家 和地区不断有使团、商队来大都,泉州港异常繁忙。明朝郑和下西洋密 切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①西汉一度征服中亚的大宛国,引进良种马、苜蓿及葡萄等水果。 术 西方物
②西瓜和胡桃、胡萝卜等通过西域传入中国。 交 质和技
③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流 术东传
④棉花传入中国, 宋元 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中国
⑤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输入中国
① 佛教 在汉朝传入中国,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 想、文学和艺术创作。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著名佛教石 思想文 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 化交流 ②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 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④ 中医药 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2.(2023·浙江“山水联盟”开学考)在古代欧亚大陆,除了丝绸之路外, 还存在“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重要商 路。下列对“海上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A.8世纪以后,造纸术由阿拉伯人经此路传入欧洲 B.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航路
√C.明初郑和下西洋意味着此商路达到了交通的巅峰
D.唐朝中期以后,此商路完全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
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于1405到1433年之间,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将 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故选C项; 造纸术由阿拉伯人经由陆上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排除A项; 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排除B项; “完全取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图解历史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
思维点拨
欧亚大陆的其他重要商路 中原地区与草原地区在经济上互有需求,是相依相生的关系,是 形成草原丝绸之路的条件。草原丝绸之路与西南丝绸之路以及海 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不同,它们在文化交流中也扮演着不同的 角色。
迁移运用
1.(2023·金华模拟)有学者认为:“宋元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展开了四 通八达并且前所未有的商品及其技术交流。”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该 学者观点的是 A.泉州、广州等沿海港口城市的发展 B.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海十分频繁 C.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摘编自傅梦孜《对古代丝绸之路源起、演变的再考察》 解读 材料说明古代丝绸之路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沟通东西方经济和文 化起了重要作用。
【史料探究】 丝绸之路的发展 材料 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将大量丝绸、工艺品赏赐给西域小国,罗马 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丝绸质地轻,经得起冷热气候变 化,适合艰苦条件下的长途陆地贩运,更重要的是产生的高价足以抵偿昂贵的运费, 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丝绸之路大规模畅通的时间少,民间零星局部畅通的时间多。 唐朝阿拉伯人开辟和掌握的海运一通,就更没必要走陆地的崇山峻岭了。中国官方 关注的是朝贡,对外赏赐无度,造成财富流失,国库空虚,而且不主动经营外贸, 主要利益为外方所得,对民间贸易却一贯限制甚至禁止,或课以重税,以致民间非 走私不能获利。——摘编自葛剑雄《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提示 有利因素:中国手工业发达,手工制品有广阔市场;民间商人勇于开拓,敢 于冒险。 不利因素:丝绸之路交通不便,路途艰险;政府对商业和外贸的打压。
思维点拨
汉代开通“丝绸之路”的条件 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西汉大一统局面 的形成,国力强盛,多次击败匈奴,为开通“丝绸之路”扫清了 障碍;经济繁荣,纺织业等手工业发达;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 策;汉武帝雄才大略。
合作探究 重点突破
【名家论史】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东西方之间“已经沿着如今被称为丝绸之路和亚 欧大陆的交通路线开展丝绸贸易”。更早的估计则明确,“在4 000年前, 中国的丝绸便传到了欧洲”。因此,丝绸之路也是亚非欧各国人民在长 远历史进程中逐步探索出的连接几大文明的商贸和人文交流之路。
2.历史解释——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1)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 (2)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率先实现了东西方商贸互通和经济往来。 (3)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流与传播,广泛而又深刻地推动了沿线国家的 生产力进步乃至社会变革。 (4)助推了多样性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 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
提示 艺术已有东西合璧色彩。
合作探究 重点突破
【名家论史】 材料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两宋 时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过波斯 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 杭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法,不许官员权 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外贸分官营与 私营,以后者为主。——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解读 海上丝绸之路具有范围广、政府管理加强和贸易品种多等特点。
知 识 点 二 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
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 草原丝 路线
欧洲或小亚细亚 的商路 绸之路
地位 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很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的 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
路线 江、怒江,向西进入 缅甸和印度 ,再通往 中亚 、西亚等 西南丝
√B.汉朝四川地区和印度已有贸易往来
C.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交流 D.丝绸之路推动了汉朝与大夏的经贸
据材料“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可知,大夏与印度有 着经贸往来,故选B项; 张骞汇报不代表这条路就是张骞开通的,排除A项; 材料只呈现了大夏与印度之间有经济贸易往来,未涉及文化交流,排除 C项; 材料体现的是大夏地区与印度的贸易,而不是汉朝与大夏之间的贸易, 排除D项。
知 识 点 三 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
①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 中国物 ②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 物 质和技 ③中国古代的 四大发明 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 质 术西传 ④从8世纪起,瓷器 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 和
北非、东非等地 技
迁移运用
1.(2023·苏州高二下月考)《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从西域返回后,向 汉武帝汇报说:“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 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 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据此可知 A.张骞开通了西南丝绸之路
【史料探究】 丝绸之路的价值 材料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上 兴起的诸种文明。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路 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通过不断扩张、征服,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 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东方与西方、 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互动几乎无处不在。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时空观念:了解古代欧亚大陆商路的开辟和发
1.了解古代不同 展历程。
丝绸之路
类型商路的开辟。 2.唯物史观:分析古代商路开辟的原因。
“一带一路”
2.理解贸易活动 3.历史解释:认识古代商路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 “凿空”
在文化交流中扮 明发展的影响。
深化拓展
1.历史解释——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 (1)古代东西方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商贸 往来的重要通道,东西方货物通过这一通道传播。 (2)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中国的四大发明由陆路和海 路传到西方;不同国家的舞蹈和音乐等文化也传入了中国。 (3)促进了多种宗教的传播和交流:很多外国传教士通过丝绸之路 进入东方进行传教,各国的传统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
大大推进了 今西安)为起点,穿越河西走廊,西出阳关或玉门 关后,分为南线、北线和中线三条支线,到达中亚、西亚、欧洲。 南线和中线大体上形成于汉朝,北线则是隋唐时期新开辟的 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 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D.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达到巅峰
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故D项错误, 符合题意;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推动了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港口城市的发展, 故排除A项; 宋元时期,人们能够制造巨舟,使用帆索和磁罗盘,官方使节商旅出海 贸易活动频繁,故排除B项; 宋元时期,中国制瓷工艺进步,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可以 说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故排除C项。
海上丝绸之路
演的重要角色。 4.家国情怀:认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作用,增 茶马古道
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丝绸之路
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
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是东西方 经济 和文化交 内涵
流的重要象征
张骞通 西域
概况 意义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被称 为“ 凿空”
深化拓展
1.历史理解——丝绸之路的特点
主导国家
中国占据主导地位
物品
以丝绸和瓷器为主
时间
开通时间早,持续时间长
方式 大多为和平交往,各种文明和谐发展,文明传播多为自然辐射
交通 范围
交通发达,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发达,从以陆路为主到以海路为主 范围广,远及西亚、南亚、欧洲、非洲,连接欧、亚、非三大洲
深化拓展
2.(2023·武汉调研)唐代墓葬随葬品中有很多骏马、骆驼和胡人为一组的 陶塑(如图),而唐以前这种现象并不多见,宋以后几乎绝迹。该文物最 适合用于研究 A.匠人们高超的技艺 B.唐朝丧葬礼仪的改变
√C.丝绸之路商贸繁荣
D.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骆驼是丝绸之路上进行商贸的运输工具,该文物最适合用于研究丝绸之 路上的商贸状况,故选C项; 匠人们高超的技艺与材料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 该文物只是墓葬随葬品之一,据此无法判断整个唐朝丧葬礼仪的改变, 排除B项; 材料与民族政策无关,排除D项。
——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提示 加强了中国与欧、亚、非等国家的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推 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扩大了人类交往的范围,促进了全球文明的发 展;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文明交往与联系的全球史。
图解历史
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
思维点拨
古代商路上中国与中亚以西地区的文化交流包括物质文化交流和 精神文化交流。其中物质文化交流为双向交流,精神文化交流则 主要限于单向交流,即外来精神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问题思考 迦楼罗是印度神话中的神鸟,能够吞食 蛇虫。日本正仓院藏伎乐面中即有迦楼罗面具(如图), 古希腊戏剧中的“酒神”面具经丝绸之路东传后,逐 渐演化成为此类面具,唐代百戏饰演者往往戴此类面具。 由此可知当时的艺术呈现出什么特点?
地的商路 绸之路
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 地位
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上 丝绸 之路
两汉 宋元 明初
早在西汉,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 印度洋 的海路 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明显提高,使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 盘,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都十分频繁。中国与东 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泉 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 郑和下西洋 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深化拓展
2.历史理解——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特点 (1)唐朝前期以陆路贸易为主,唐朝中期以后以海路贸易为主 汉朝至唐朝中期,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同西亚、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进 行贸易与交流;唐朝中期至明朝,海路日益占据对外交往主导地位,这是 受北方战乱不止、经济重心的南移和造船技术的长足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2)对外关系以友好交往为主流 隋唐同朝鲜、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对彼此经济文化产生了影响。 南宋的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非洲一些国家。元朝时亚、非、欧一些国家 和地区不断有使团、商队来大都,泉州港异常繁忙。明朝郑和下西洋密 切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①西汉一度征服中亚的大宛国,引进良种马、苜蓿及葡萄等水果。 术 西方物
②西瓜和胡桃、胡萝卜等通过西域传入中国。 交 质和技
③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流 术东传
④棉花传入中国, 宋元 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中国
⑤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输入中国
① 佛教 在汉朝传入中国,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 想、文学和艺术创作。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著名佛教石 思想文 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 化交流 ②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 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④ 中医药 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2.(2023·浙江“山水联盟”开学考)在古代欧亚大陆,除了丝绸之路外, 还存在“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重要商 路。下列对“海上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A.8世纪以后,造纸术由阿拉伯人经此路传入欧洲 B.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航路
√C.明初郑和下西洋意味着此商路达到了交通的巅峰
D.唐朝中期以后,此商路完全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
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于1405到1433年之间,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将 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故选C项; 造纸术由阿拉伯人经由陆上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排除A项; 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排除B项; “完全取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图解历史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
思维点拨
欧亚大陆的其他重要商路 中原地区与草原地区在经济上互有需求,是相依相生的关系,是 形成草原丝绸之路的条件。草原丝绸之路与西南丝绸之路以及海 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不同,它们在文化交流中也扮演着不同的 角色。
迁移运用
1.(2023·金华模拟)有学者认为:“宋元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展开了四 通八达并且前所未有的商品及其技术交流。”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该 学者观点的是 A.泉州、广州等沿海港口城市的发展 B.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海十分频繁 C.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摘编自傅梦孜《对古代丝绸之路源起、演变的再考察》 解读 材料说明古代丝绸之路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沟通东西方经济和文 化起了重要作用。
【史料探究】 丝绸之路的发展 材料 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将大量丝绸、工艺品赏赐给西域小国,罗马 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丝绸质地轻,经得起冷热气候变 化,适合艰苦条件下的长途陆地贩运,更重要的是产生的高价足以抵偿昂贵的运费, 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丝绸之路大规模畅通的时间少,民间零星局部畅通的时间多。 唐朝阿拉伯人开辟和掌握的海运一通,就更没必要走陆地的崇山峻岭了。中国官方 关注的是朝贡,对外赏赐无度,造成财富流失,国库空虚,而且不主动经营外贸, 主要利益为外方所得,对民间贸易却一贯限制甚至禁止,或课以重税,以致民间非 走私不能获利。——摘编自葛剑雄《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提示 有利因素:中国手工业发达,手工制品有广阔市场;民间商人勇于开拓,敢 于冒险。 不利因素:丝绸之路交通不便,路途艰险;政府对商业和外贸的打压。
思维点拨
汉代开通“丝绸之路”的条件 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西汉大一统局面 的形成,国力强盛,多次击败匈奴,为开通“丝绸之路”扫清了 障碍;经济繁荣,纺织业等手工业发达;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 策;汉武帝雄才大略。
合作探究 重点突破
【名家论史】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东西方之间“已经沿着如今被称为丝绸之路和亚 欧大陆的交通路线开展丝绸贸易”。更早的估计则明确,“在4 000年前, 中国的丝绸便传到了欧洲”。因此,丝绸之路也是亚非欧各国人民在长 远历史进程中逐步探索出的连接几大文明的商贸和人文交流之路。
2.历史解释——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1)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 (2)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率先实现了东西方商贸互通和经济往来。 (3)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流与传播,广泛而又深刻地推动了沿线国家的 生产力进步乃至社会变革。 (4)助推了多样性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 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
提示 艺术已有东西合璧色彩。
合作探究 重点突破
【名家论史】 材料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两宋 时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过波斯 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 杭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法,不许官员权 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外贸分官营与 私营,以后者为主。——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解读 海上丝绸之路具有范围广、政府管理加强和贸易品种多等特点。
知 识 点 二 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
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 草原丝 路线
欧洲或小亚细亚 的商路 绸之路
地位 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很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的 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
路线 江、怒江,向西进入 缅甸和印度 ,再通往 中亚 、西亚等 西南丝
√B.汉朝四川地区和印度已有贸易往来
C.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交流 D.丝绸之路推动了汉朝与大夏的经贸
据材料“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可知,大夏与印度有 着经贸往来,故选B项; 张骞汇报不代表这条路就是张骞开通的,排除A项; 材料只呈现了大夏与印度之间有经济贸易往来,未涉及文化交流,排除 C项; 材料体现的是大夏地区与印度的贸易,而不是汉朝与大夏之间的贸易, 排除D项。
知 识 点 三 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
①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 中国物 ②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 物 质和技 ③中国古代的 四大发明 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 质 术西传 ④从8世纪起,瓷器 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 和
北非、东非等地 技
迁移运用
1.(2023·苏州高二下月考)《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从西域返回后,向 汉武帝汇报说:“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 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 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据此可知 A.张骞开通了西南丝绸之路
【史料探究】 丝绸之路的价值 材料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上 兴起的诸种文明。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路 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通过不断扩张、征服,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 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东方与西方、 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互动几乎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