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鲁区乡镇行政区划现状基本情况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鲁区乡镇行政区划现状基本情况表平鲁区乡镇行政区划现状基本情况表
阎阎
/host/140603.html
据平鲁金农网
双碾乡简介:
朔州市平鲁区辖乡。
1958年设双碾公社,1984年置乡。
位于区境中部,距区府20公里。
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0.8万。
通公路。
辖双碾、大有坪、红娘墓、段山寺、良关、黄榆坡、杨家窑、计家窑、潘井沟、东水洼、刘井沟、三角嘴、下井沟、河叶沟、扒齿沟、韩家山寺、前马亮沟、九坪梁、和尚壁、白辛庄、大泉沟、土圈沟、上井沟、侯港、东港、曹井沟、雄沟梁、柳沟、吴家窑、顾家店30个村委会。
农业主产莜麦、豌豆、马铃薯、胡麻。
凤凰城镇简介:
凤凰城镇地处朔州市北部,北靠高石庄乡、西倚阻虎乡和双碾乡,南邻西水界乡,东部毗邻右玉县。
距朔州市区70公里,距平鲁区政府所在地井坪镇40公里,位于两省区(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全镇总面积184平方公里,辖22个村民委员会、3050户,人口10813人,耕地54657.8亩,。
2007年实现社会总产值4500万元,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1840元,农民劳务输出1500人。
主导产业为粮油种植,有一座粮油加工厂。
凤凰城镇北与内蒙古自治
区相望,历史上是山西与内蒙古联系的咽喉要道。
凤凰城镇是平鲁区提出重点建设的:“一城四镇”中的四镇中的四镇之一,境内有两条最重要的交通干线109国道和平朔一级路,区位交通突出。
109国道横贯全境,是山西与内蒙古联系的主要通道之一;省道平朔一级路北起凤凰城,南到朔州市,是凤凰城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要道。
凤凰城源于明朝初期,相传凤凰城开始修筑城垣的时候,筑城的能工巧匠在放线时,见依城背靠的北固山顶落下一只美丽的凤凰,瞬时将工匠放好的工程线神不知鬼不觉地移到了正在筑城的坝门(即凤头)位置。
当时正
在监督筑城的官吏,将此事上奏朝廷,朝廷得此消息,十分欢喜,认为这是一块润泽庶民的风水宝地,当场恩准,在此重金修筑城垣,并一再吩咐,按凤凰在山上蓄势待飞的姿势将城池依山而建,呈现出雄伟壮观,攻不可破的特点。
明清时期,凤凰城是我国北部的一座商贸、军事重镇,城内居住人口近万人。
那时的凤凰城内商贸云集,街道上人们摩肩接踵、挥汗如雨,一派繁华景象。
当时城内寺庙众多,光北固山就有大小十八座庙宇,常年香火不断。
经过几百年历史的演变,城内的古建筑已少见得可怜,北固山现存的古遗址东有千佛洞,西有财神庙,山顶有祈雨台,山门旁的几对石狮和几座石碑见证了时代的沧桑变迁。
凤凰城镇下辖村
凤凰城村黄家楼村旺家村王化山村王家窑村井洼村郑家营村屯军沟村安架山村店坪村六百户村三百户村团城村三里庄村大破石村麻黄头村武家沟村大野庄村小野庄村王二庄村小庄窝村三层洞村北辛窑村周花板村龙泉寺村艾家堡村张花板村善井沟村张小村刘五窑村王家村花果窑村凤凰城镇古城凤凰城镇古城距今已有527年的历史,明初设老军营,明成化17年(公元1481年)始建筑城,置平虏卫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管辖,曾设军事重镇以阻北方游牧民族南犯中原,古城规划合理、建筑科学,格局布置为四大街八小巷,城墙周长3150米,高12米。
北固山位于凤凰城镇北端,方圆1公里,呈南北走向,海拔高度为1596米,占地面积为2100多亩。
整个山间和顶部由庙宇构成,寺庙
较多,其中以千佛洞、真武庙、玉皇庙等寺庙规模最大。
古迹虽有遗存,但因战乱多数遭到破坏。
2007年经省级、国家级专家鉴定:在北方,像凤凰城的这种建城格式和规模实属少见,尤其地处塞北边陲,开发其历史文化资源有着极高的价值。
凭借平鲁区区委、区政府开发北部山区文化旅游产业,把境内北固山列入首期重点开发的旅游景点这一东风,凤凰城镇党委、镇政府斥资100多万元完成了北固山荒山绿化1060亩,在山间栽植云杉、油松、樟子松7万多株,完成了上山引水工程并在山顶新建80立方米水池一座,铺设引水管道1380米,同时维修了北固山的道路、台阶、石牌、千佛洞和山门等。
榆岭乡简介:
辖:西梁村、南窑村、南洼村、乔前村、乔后村、薛家港村、东石湖村、中石湖村、西石湖村、朝阳湾村、回回沟村、石峰村、新富庄村、榆岭村、马营村、上梨园村、石井沟村、北水村、南水村、北岭村、薛高登村、韩村村、梨阳坡村、砖井村、东梁村等。
[1] 榆岭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9190 男4728 女4462 家庭
户户数2299 家庭户总人口(总)9055 家庭户男4606 家庭户女4449 0-14岁(总)33870-14岁男17160-14岁女167115-64岁(总)501515-64岁男260115-64岁女241465岁及以上(总)78865岁及以上男41165岁及以上女377户口本地住在本地8587
下木角乡简介:
朔州市平鲁区辖乡。
1958年设下木角公社,1984年置乡。
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30公里。
面积140平方公里,人口0.6万。
辖下木角、边庄、拖川峪、上木角、白道沟、打草坪、曹家沟、口前、青杨沟、富家坪、辛按庄、鲁西沟、蒜畔沟、干柴沟、黑土嘴、蒿沟、陈家井儿上、东虎界、西虎界、梨园贝、蒿林山、白道沟22个村委会。
乡镇企业以油料加工为主。
农业主产莜麦,兼产马铃薯、豌豆、胡麻。
阻虎乡简介:
朔州市平鲁区辖乡。
1958年设阻虎公社,1984年置乡。
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区府31公里。
面积104平方公里,人口0.6万。
辖阻
虎、大干沟、小干沟、小洼、芦草洼、圭儿峁、周家沟、中马亮沟、后马亮沟、前暖沟、后暖沟、八十道洼、闫家窑、小郭家窑、寺怀、大杨家窑、金家窑、正沟、辛庄子、红山、白兰沟、掌柜窑、二道粱、刘贺郎、迎恩堡25个村委会。
农业主产莜麦、马铃薯、豌豆、胡麻。
井坪镇简介:
井坪镇党委、政府按照“转变观念抓节水,集中精力建园田,科技兴水上档次,建设明珠增效益”的总体思路,实行农、林、水综合开发和田、林、路、井、机、电六配套,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建设高产、高效的北坪农业园区,该工程面积3750亩。
北坪高效农业园区已完成了四大主要工程:一是以开路修渠、植树为主的框架工程;二是以打井、饮水为主的水源工程;三是以植树,种花为主的园林工程;四是以马玲薯、葫麻连片种植为主的区载种植工程。
园区内采取开发新项目,使用新品种,运用新技术等方法,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农业效益,基本实现了灌溉节水化、园区林网化、种植区域化、效益集业化。
一、井坪镇加快发展畜牧业产业化步伐井坪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科学养殖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家庭养殖,走出了一条依托种植业,发展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的路子。
全镇规模养殖户210户,大畜存栏达3700头,羊存栏2.3
万只,生猪饲养量8000多口。
为充分调动农民畜牧养殖的积极性,推动全镇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镇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实行了项目确定到户、资金安排到户、技术指导到户、镇干部包点到户、畜禽防疫到户的系列服务。
还大力推广秸秆微贮等快速增重的饲养技术,大面积引进种植优种牧草。
定期不定期地在各村开展养殖技术讲座,现场为农民讲授先进的养殖、防疫技术。
西水界乡简介:
朔州市平鲁区辖乡。
1958年设西水界公社,1984年置乡。
位于区境中北部,距区府18公里。
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0.6万。
朔平公路纵贯全境。
辖西水界、泉子上、交界、担子山、大南沟、西村、东村、前沙城、后沙城、小破石、大石湖、富足庄、西夹道、小路庄、大路庄、榆树洼、小红沟、魏庄、北上街、北铺上、泉儿沟、大南沟
22个村委会。
乡镇企业以粮油加工为主。
农业主产莜麦,兼产豌豆、马铃薯、胡麻、黄芥。
陶村乡简介:
陶村乡位于平鲁区东南部,与市、城区接壤,元元路纵贯全境。
全乡26个行政村,2070户,12900口人,耕地面积3.8万亩,乡、村办煤矿13座,人均纯收入2800元。
年完成税收1260多万元。
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立足本地优势,加在投资力度,增强科技含量,走出了一条以煤炭工业为主体,发展农业的模式。
陶村乡人均3亩地,过去一直靠煤吃饭,农业次之,在煤炭市场日渐疲软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好人均0.3亩地。
首先是培植地力,提高单产,马关河流经全乡8个自然村,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为发展农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沿途村社可利用河水浇灌面积达2000多亩,去年,乡党委、乡政府先后在下马关,杨井沟两村恢复水浇地500亩,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再引进资金,技术开发剩余的1500多亩,陶村乡在农业发展上打了一个大翻身仗。
其次是调整种植业结构,在石东石西建起20亩果园,在前南沟种植30亩香瓜、西瓜示范园,在杨井沟建起200亩蔬菜基地。
在大小尹社,前南沟,下马关等地推广地膜覆盖种植2000多亩。
第三是利用科技增强农业后劲,乡党委、乡政府组织农民积极购买农药、化肥、地膜等农资物质,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乡具有得天独厚的煤炭优势,井田面积57.6K平方米,储量19.4亿吨,批准可采煤层4#、9#、11#,现有煤砂13座,年产原煤200万吨。
我们的办矿宗旨是“求质量、办大矿、上规模、占市场”,现已建成年产原煤45万吨矿井一座,21万吨矿井3座,而对激烈市场大潮的冲击,狠抓内部潜力,首先,在提高煤质下功夫,投资180万元使全部煤矿都上筛选设备和粉碎,使的原煤发热量都提高到5200大卡以上。
其次,在环保上作文章,降硫提热,实行4#和9#配套,使的含硫控制在1%以下,从而有交地占领市场,神头一、二电厂和各煤站十
分看好。
第三,在煤矿内部改革上,从93年开始就在煤矿内部率先推行股份制、租赁承包经营,以后又接着实行煤电联营,托菅经营等多种多样改制模式,使的在煤炭销售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我乡百分之七十的原煤销往神头一、二电厂,更好地解决了供大于求的矛盾,使的我乡煤炭支柱更加坚实,我乡经济逐年上升,芝麻开花节节高。
白堂乡简介:
朔州市平鲁区辖乡。
1958年建白堂公社,1984年置乡。
位于区境南部,距区府13公里。
面积92平方公里,人口1万。
木瓜界煤运铁路过境。
辖南上窑、白堂、石崖湾、高家沟、马蹄沟、西易、东易、潘家窑、旧安太堡、施庄、太西、上黑水沟、下黑水沟、马鞍山、陶卜洼、白辛窑、党家沟、前进18个村委会。
农业主产糜黍、谷子、马铃薯。
乡镇企业以采煤、运输、建材业为主。
辛亥革命后第一届国会议员刘芪堂出生于此。
向阳堡乡简介:
朔州市平鲁区辖乡。
1958年设向阳堡公社,1984年置乡。
位于区境东部,距区府10公里。
面积131平方公里,人口1.2万。
通公路。
辖向阳堡、宋井沟、代井沟、蒙家泉儿沟、石峰、石门、前梁、马家洼、平番城、下梨园、大庄窝、小庄窝、杨树坡、赵庄、张小峰、郝小峰、乔小峰、中钟牌、西钟牌、铺上、店梁、柳树嘴、大坡、东坡上、刘小峰25个村委会。
乡镇企业以采煤、建材、运输业为主。
农业主产莜麦,兼产马铃薯、谷子、豌豆、胡麻。
下面高乡简介:
朔州市平鲁区辖乡。
1958年设下面高公社,1984年置乡。
位于区境东部,距区府25公里。
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1.1万。
通公路。
辖下面高、张崖沟、赵家窑、铁左沟、抢风岭、上街、马家湾、孟家山、赵家山、上面高、白家梁、冯家岭、李西沟、王家湾、北烟洞、红崖、吴辛寨、小岭、朱家嘴、韩左沟、范庄、杏园22个村委会。
乡镇企业以采煤、运输业为主。
农业主产谷子、马铃薯。
下水头乡简介:
朔州市平鲁区辖乡。
1958年设下水头公社,1984年置乡。
位于
区境西部,距区府20公里。
面积166平方公里,人口1万。
引黄公路贯穿全境。
辖下水头、上水头、下乃河、上乃河、陈庄、南坪、窑上、口子上、东昌峪、前塘沟、后沙沟、后塘沟、寺儿沟、黄石崖、前沙沟、王家泉、杜家阳坡、上石窑、下石窑、下井、中井、上井、白养沟、山洼沟、另山、常沟峁、石洼、炭窑背、大松沟29个村委会。
乡镇企业以运输、油料加工业为主。
农业主产莜麦、豌豆、马铃薯、胡麻。
高石庄乡简介:
朔州市平鲁区辖乡。
1958年设高石庄公社,1984年置乡。
位于区境北部,距区府51公里。
面积158平方公里,人口0.7万。
通公路。
辖郭家窑、王家庄、上窑、下水泊、周家庄、毛家窑、阎口孛口罗、连家窑、店湾、白家堡、黑果沟、薛家窑、张家窑、黑家窑、八墩、二墩、白家窑、败虎、泉子坡、冯家窑、前高石庄、高石庄、詹家窑、雷家窑、仇家窑、草场、打鱼湾、上水泊、元墩、魏家窑、小井、大新窑、后湾33个村委会。
乡镇企业以粮油加工为主。
农业主产莜麦、马铃薯、豌豆、胡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