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及其优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及其优化研究
摘要:由于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对大多数幼儿教师来说都
要通过一定的情绪劳动才能完成工作目标,因此幼儿教师相对于其他阶段的教师
要付出更多的情绪劳动,教师的情绪劳动对自身和幼儿都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教师;情绪劳动;优化
引言
情绪劳动是当代社会的重要发现。

作为个体内心感受,情绪是外界客观影响
与个体主观需要的联结,情绪劳动是服务业日益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师情绪劳动
是指作为学校工作人员的教师遵循国家和学校的情绪管理规则,为教育教学付出
心血、投入情感的过程。

教师情绪劳动的发现和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教师劳动的内涵,对改善教师身心健康、和谐师生关系、优化学校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都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一、情绪劳动概念界定
情绪劳动最早是由ARLIESRUSSELLHOCHSCHILD(1983)在其著作中提出,他指出
情绪劳动是个体对自己情绪进行管理,表现出所有人都可以观察到的面部表情和
肢体语言。

至此,国内外研究者在HOCHSCHILD的研究基础上对概念进行不断丰富
和发展。

强调情绪劳动不仅是对情绪的管理,还应该包括表现出合适的情绪行为。

情绪劳动是个体为了实现组织所要求的目标而进行情绪调节和情绪表达的过程。

他指出情绪表达的调节是浅层行为,而对情绪感受的调节是深层行为,也就是进行
的内心加工。

情绪劳动不仅包括组织对个体情绪表达要求的既定规则,员工习惯
采用的既定表达策略,包括深层表演和浅层表演两种方式;并且包括个体自身的个
性特征,包括情绪方式和行为风格。

二、问题提出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传道受业解惑人”,不仅负责教学上向学生教授知识、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任务,也肩负着对学生的道德感化和情感关怀,可以说,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也是高情绪劳动者。

在教育体系呼吁向素质教育转型、人
才培养模式提出全面革新的今天,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关键一环,面临着巨大的
挑战。

在角色定位上,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管理者,也是家校社之间的沟通者,更
应是现代社会的终身学习者、实践创新者。

在工作强度上,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成
为普遍现象。

教师除了负责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事务之外,还承担了许多不相关的
其他事务。

在专业化发展上,因社会对教师的专业地位一直未正式肯定,教师工
资待遇不高、话语权式微的现象屡见不鲜。

高期待、重任务、待遇不高之间的张
力容易引起教师情绪失调、丧失职业成就感、导致职业倦怠等问题,若不能及时
化解,轻则导致教师出现情感障碍,影响教师心理健康,重则会降低教师的职业
吸引力、引发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在极端条件下甚至会造成教师违法
犯罪,伤害学生生命安全的悲剧。

因此,厘清教师情绪劳动的特征、分析教师情
绪劳动与情绪衰竭之间的关系以及考察成就感作为情绪劳动与情绪耗竭之间的调
节作用对于理解、肯定和支持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专业性尤为重要。

三、幼儿教师情绪劳动优化对策
(一)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福利待遇和加大幼教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幼儿教师社会认同感是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重点力量来源。

但是就目前来看,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相对于其他教育阶段还是较低,幼儿教师在接受专业的知
识和培训之后进入幼儿园,但是在社会看来幼儿教师和保姆没有太大差别,实则幼
儿教师所付出的远比外行人看到的要多,这些就会给幼儿教师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

在长期的心理落差下,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就会降低,甚至产生离职倾向。

所以,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相关部门应该对幼儿教育加以重视,提高幼儿教师的
福利待遇,让幼儿教师感觉到付出和回报成正比。

此外,国家应该加大对幼儿教师
的宣传,让社会大众更加深刻地了解幼儿教师,认同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如可以开
展“名师”宣传,让社会大众认识到幼儿教师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这样幼儿教
师也会感受到其所付出是有所回报的,随之负面情绪的影响也会降低。

(二)正确认识教师情绪,防止过度控制和管理失格
关于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二分认识是劳动理论研究的重大发现。

霍赫希尔
德的研究则证实了情绪并不是理性的绝对对立,两者具有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
关系。

教师情绪劳动的提出,丰富了教师劳动的内涵,提醒全社会不仅要关注教
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技能,更要关注到教师情绪劳动的独特价值。

教师情绪劳动
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教师在情绪规则的要求下完成工作,蕴含着情绪劳动的消极性,另一方面教师情绪劳动是教师自我实现和情感满足的主要途径之一。

对教师
情绪劳动的认知和正视,提醒广大教师保证自己的情绪状态符合情绪管理规则。

同时对教师情绪劳动的深入研究也揭开了笼罩在教师情绪问题上的“神秘面纱”,能够有效避免对教师情绪污名化,防止对教师情绪的过度控制和管理失格。

(三)适当开展培训,引导教师进行积极情绪管理
“情绪劳动是一把双刃剑”,不同的情绪劳动策略对教师的情绪体验有着不
同的影响,与表层行为带来的效果相反,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对预防教师产生情
绪衰竭则有着积极意义。

正如Osgood所指出的那样,不应该再将情绪劳动视作
剥削的手段,而应重视其在教育中的实践价值。

因此,“教师”作为“高情绪劳
动者”,接受适当的培训以习得进行积极的情绪管理策略十分必要。

首先,应为
教师提供控制情绪稳定的相关课程培训,帮助教师以相对平静的心态对待工作上
的挑战和突发事件。

其次,应开发一些对情绪劳动的事后说服课程,帮助教师在
事后通过反思和情境重演的方式为自己的“扮演”行为的正当性进行辩护,以真
正认可自己当时的情绪反应,达到“表里如一”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应注重教
师培养体系中关于职业道德和专业情谊的学习,让教师能更加真诚的对待学生,
从而摒弃“言行不一”“心口不一”的道德。

(四)提升幼儿教师自身的情绪劳动能力
幼儿教师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教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引发教师消极情
绪的事件,而教师也深知消极情绪对幼儿发展的不良影响,所以会采取一定策略处
理自己的消极情绪,但是一旦处理不当就会产生情绪失调等情况,所以幼儿教师要
提升自己的情绪劳动能力,防止这种极端情况的发生。

首先,提升自己的情绪承受
能力,防止情绪偏离,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不比其他年龄阶
段的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状况,幼儿教师在入职前就要做好心理准
备,不断提升自己的耐心和爱心。

其次,幼儿教师要学会多种方法及时处理自己的
消极情绪,在教学情境中难免会有消极情绪,消极情绪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幼儿,教师在面对消极情绪时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减轻影响,如想点开心的事情。


果消极情绪因幼儿而引起,可以想点幼儿平时表现好的时候和开心的时候,也可以
暂时离开幼儿独自冷静一下,平复好情绪再继续开展工作。

结束语
让我们努力推开教师情感这一重要窗口,实现对教师个体的生命关怀和情感
支持,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善与优化,提供情感支持性的教育教学,最终实现生命
影响生命的教育循环。

着力帮助教师进行适切的自我评价、形成正确的成就归因、养成积极的心态以获得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谷渊博.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职业特征、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D].陕西师
范大学,2020
[2]尹坚勤,吴巍莹,张权,贾云.情绪劳动对幼儿园教师的意义:一项定量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
[3]毛可.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困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4]秦旭芳,丁起名.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现状及改进措施[J].沈阳师
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宋智佳.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现状及对策探析[J].成才之路,2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