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现代诗二首 第1课时 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信天游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博——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氓灭的真情。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提问:本诗计五个自然章(即部分),请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这五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讨论、明确:
2、理解诗歌的主题:本诗以信天游的形式从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激发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
五、布置作业:背诵《回延安》。
明确:主要有比兴和夸张。特别是比兴手法的运用,为诗歌增色不少。
结合具体诗句体会修辞手法运用的效果。
教
后
记
第一部分:抒写久别重逢延安的感触。【回延安】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忆延安】
第三部分:描绘会见亲人的热烈场景。【见亲人】
第四部分: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安】
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赞延安】
3、提问:贯穿于这首诗各个部分的线索是什么?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听课文录音均可)这首诗较长,读时应注意不念错字、不添字、漏字。停顿适当把握好课文感情基调——积极进取、高度赞美的感情。
在写与延安亲人见面的场景时,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出这个热闹的场面的?
4、女生齐读第四部分,然后从中选用一个词语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5、男生齐读第五部分,然后画出表明延安的历史功绩或者影响的词语或句子。
四、总结
1、体会诗歌语言特点①准确贴切的动词::“抓”“贴”“搂”“扑”,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②鲜明的地方色彩: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带有延安色彩,信天游形式,是陕北民歌;“登时”‘莫要”“几根根”等,取自陕北方言。③运用修辞增强表达效果:比兴,“信天游”每节的第一句常用“比”或“兴”,目的都是为了引出第二句的内容来,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夸张,“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极言亲人重逢说话之多;其他如拟人、排比等。
了解“信天游”及“比兴”手法。
教具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现代诗二首》中的《回延安》。
1、了解作者贺敬之: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与丁毅等人集体创作歌剧《白毛女》。曾任国务院文化部部长。代表作有《放歌集》《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
2、信天游: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课题
现代诗二首回延安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重点
难点
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
难点在于理解信天游特色对于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教学
准备
预习
朗读《回延安》,了解内容,体会感情。
明确:全诗以诗人离别十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线索。
教学过程
旁注
三、深入研究
1、学生齐读第一部分内容,标出表现诗人回延安心情的动词。请选用其他意义相近的动词来替换你所标画的动词,看看效果有什么不同。
2、指名学生朗读第二部分内容,思考:诗人写过去延安的生活,有什么意图?
3、自读第三部分内容,根据这部分内容想像诗人与延安亲人相见时的场面,然后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提问:本诗计五个自然章(即部分),请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这五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讨论、明确:
2、理解诗歌的主题:本诗以信天游的形式从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激发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
五、布置作业:背诵《回延安》。
明确:主要有比兴和夸张。特别是比兴手法的运用,为诗歌增色不少。
结合具体诗句体会修辞手法运用的效果。
教
后
记
第一部分:抒写久别重逢延安的感触。【回延安】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忆延安】
第三部分:描绘会见亲人的热烈场景。【见亲人】
第四部分: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安】
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赞延安】
3、提问:贯穿于这首诗各个部分的线索是什么?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听课文录音均可)这首诗较长,读时应注意不念错字、不添字、漏字。停顿适当把握好课文感情基调——积极进取、高度赞美的感情。
在写与延安亲人见面的场景时,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出这个热闹的场面的?
4、女生齐读第四部分,然后从中选用一个词语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5、男生齐读第五部分,然后画出表明延安的历史功绩或者影响的词语或句子。
四、总结
1、体会诗歌语言特点①准确贴切的动词::“抓”“贴”“搂”“扑”,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②鲜明的地方色彩: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带有延安色彩,信天游形式,是陕北民歌;“登时”‘莫要”“几根根”等,取自陕北方言。③运用修辞增强表达效果:比兴,“信天游”每节的第一句常用“比”或“兴”,目的都是为了引出第二句的内容来,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夸张,“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极言亲人重逢说话之多;其他如拟人、排比等。
了解“信天游”及“比兴”手法。
教具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现代诗二首》中的《回延安》。
1、了解作者贺敬之: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与丁毅等人集体创作歌剧《白毛女》。曾任国务院文化部部长。代表作有《放歌集》《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
2、信天游: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课题
现代诗二首回延安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重点
难点
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
难点在于理解信天游特色对于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教学
准备
预习
朗读《回延安》,了解内容,体会感情。
明确:全诗以诗人离别十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线索。
教学过程
旁注
三、深入研究
1、学生齐读第一部分内容,标出表现诗人回延安心情的动词。请选用其他意义相近的动词来替换你所标画的动词,看看效果有什么不同。
2、指名学生朗读第二部分内容,思考:诗人写过去延安的生活,有什么意图?
3、自读第三部分内容,根据这部分内容想像诗人与延安亲人相见时的场面,然后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