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必修1 习题课 含答案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栏目内容,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成册!)
1.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v 时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止,运动的全部时间为t ,则汽车通过的全部位移为( )
A.13
v t B .12v t C.23v t D .14
v t 解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初、末速度的平均值,
由题意知,汽车在加速和减速两过程的平均速度均为v 2,故全程的位移s =12
v t ,B 项正确. 答案: B
2.在公式v =v 0+at 和s =v 0t +12
at 2中涉及五个物理量,除t 是标量外,其他四个量v 、v 0、a 、s 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四个矢量的方向都在一条直线上,当取其中一个量的方向为正方向时,其他三个量的方向与此相同的取正值,与此相反的取负值,若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取负值
B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取正值
C .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 取正值
D .无论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a 都取正值
解析: 据v =v 0+at 可知,当v 0与a 同向时,v 增大,当v 0与a 反向时,v 减小;s =v 0t +12
at 2也是如此,故当v 0取正值时,匀加速运动,a 取正,匀减速运动,a 取负,故选项B 正确.
答案: B
3.汽车关闭油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下来,在此过程中,最后三段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
A .1∶1∶1
B .5∶3∶1
C .9∶4∶1
D .3∶2∶1
解析: 逆向思维:看成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由s =12
at 2可求得三段位移之比为1∶3∶5,故平均速度之比为5∶3∶1.
答案: B
4.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旁边的前端观察,第一
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 s ,整列车厢通过他历时6 s ,则这列火车车厢共有( )
A .3节
B .6节
C .9节
D .12节
解析: 设火车的加速度为a ,一节车厢长为l ,共有n 节,则有l =12a ×22 m ,nl =12
a ×62,由前面两式可解得n =9,C 选项正确.
答案: C
5.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了下来,在刹车过程中,汽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
A .(2+1)∶1
B .2∶1
C .1∶(2+1)
D .1∶ 2
解析: 汽车在前半程与后半程的时间比为t 1∶t 2=(2-1)∶1,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v 1∶v 2=12s t 1∶12s t 2
=t 2∶t 1=1∶(2-1)=(2+1)∶1. 答案: A
6.一小球以某一初速度沿光滑斜面匀减速上滑,到达顶端时速度为零,历时3 s ,位移为9 m ,则其第1 s 内的位移( )
A .1 m
B .2 m
C .4 m
D .5 m
解析: 反过来看,物体初速度为零,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为1∶3∶5,可知,以某
初速度上滑时第1 s 内的位移为总位移的59
,即位移为5 m ,所以D 正确. 答案: D
7.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v 0=2.0 m/s ,它在第3 s 内通过的位移是4.5 m ,则它的加速度为( )
A .0.5 m/s 2
B .1.0 m/s 2
C .1.5 m/s 2
D .2.0 m/s 2
解析: 由s =v 0t +12at 2得,物体在前3 s 和前2 s 内的位移分别为:s 3=v 0t 3+12
at 23=2×3+a 2
×9, s 2=v 0t 2+12at 22=2×2+a 2
×4,因为s 3-s 2=4.5 m ,解得加速度a =1.0 m/s 2. 答案: B
8.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 s 内的位移为2 m .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
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B .第1 s 末的瞬时速度为2 m/s
C .第2 s 内的位移为4 m
D .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为4 m/s 2
解析: 由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v =s t 知,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 v =2 m 1 s
=2 m/s ,A 正确;由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 =v 0+v 2
知,第1 s 末的瞬时速度v =2v -v 0=2×2 m/s -0=4 m/s ,B 错误;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 =12
at 2,得加速度a =2s t 2=2×2 m (1 s )2=4 m/s 2,D 正确;进一步可求得第2 s 内的位移s 2=12at 22-12at 21=12×4 m/s 2×(2 s)2-12
×4 m/s 2×(1 s)2=8 m -2 m =6 m ,所以C 错误. 答案: AD
9.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 s .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 ;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 ,由此不可求得( )
A .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 .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D .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解析:
如图所示,s 3-s 1=2aT 2,可求得a
而v 1=s 1T -a ·T 2
可求. s 2=s 1+aT 2=s 1+s 3-s 12=s 1+s 32
也可求, 因不知第一次闪光时已运动的时间和位移,故初速度v 0不可求.
答案: D
10.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 内的位移是2 m ,第4 s 内的位移是2.5 m ,那么可以知道( )
A .第2 s 内平均速度是1.5 m/s ;
B .第3 s 初瞬时速度是2.25 m/s ;
C .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 m/s 2;
D .质点的加速度是0.5 m/s 2
解析: 由Δs =aT 2,得a =2.5-212 m/s 2=0.5 m/s 2,由s 3-s 2=s 4-s 3,得第2 s 内的位移s 2=1.5 m ,第2 s 内的平均速度v 2=s 2T =1.51
m/s =1.5 m/s.第3 s 初速度即第2 s 末的速度v 2=s 2+s 32T =1.5+22×1
m/s =1.75 m/s ,故A 、D 正确. 答案: AD
11.一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该物体通过前一半位移和通过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 A.2∶1
B .2∶1
C .(2+1)∶1
D .(3+1)∶1
解析: 两段位移所用时间分别为t 1、t 2,则:
s =12
at 21① 2s =12
a (t 1+t 2)2② 由①②解得t 1= 2s a ,t 2=(2-2) s a ,所以t 1t 2=22-2=2+1. 答案: C
12.一辆正在匀加速直线行驶的汽车,在5 s 内先后经过路旁两个相距50 m 的电线杆,它经第二根的速度是15 m/s ,求它经过第一根杆的速度及行驶的加速度.
解析: 全程5 s 内的平均速度v =s t =505
m/s =10 m/s 中间2.5 s 的瞬时速度v 2.5=v =10 m/s
加速度a =v t -v 2.5t /2=15-105/2
m/s 2=2 m/s 2 根据:v t =v 0+at,15=v 0+2×5,v 0=5 m/s.
答案: 5 m/s 2 m/s 2
13.一滑块自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 s 末的速度是6 m/s ,试求:
(1)第4 s 末的速度;
(2)运动后7 s 内的位移;
(3)第5 s 内的位移.
解析: 物体的初速度v 0=0,且加速度恒定,可用推论求解.
(1)因为v 0=0,所以v t =at ,即v 1∝t ,故v 4∶v 5=4∶5.
第4 s 末的速度v 4=45v 5=45
×6 m/s =4.8 m/s. (2)前5 s 的位移s 5=v t =0+62
×5 m =15 m ,由于s ∝t 2,所以s 7∶s 5=72∶52,故7 s 内位移s 7=7252,s 5=4925
×15 m =29.4 m. (3)s 1∶s 7=1∶49.得s 1=29.449
m =0.6 m. s 1=s Ⅰ,s Ⅰ∶s Ⅴ=1∶9,得s Ⅴ=9s 1=9×0.6 m =5.4 m 第5秒内的位移是5.4 m.
答案: (1)4.8 m/s (2)29.4 m (3)5.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