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升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水平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思维水平的重要工具。
学会解答应用题,能够使学生能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应用题教学又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那么,怎样才能提升小学生应用题的解题水平呢?现浅谈一下个人的几点心得:
一、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激励人们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
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或某种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用爱心感染学生,爱心是教师实施有效性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教学过程不但仅是信息转化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数学教师的感情投资尤为重要。
所以,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数学知识探索的愿望。
我从不在学生面前询问、调查他们在前一阶段时的学习成绩,我认为这是教师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爱护。
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做到相互理解,视界融合,全息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
我主要通过:分组交流、亲自体验、动手操作、自选学习方式、情境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水平。
在数学学科中,最重要的就是数学水平的培养,而在小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数学水平显得更为重要。
根据小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主要培养的数学水平包括:掌握数学问题结构的水平、逻辑思维水平和数学概括水平。
以培养数学结构的水平为例,在教学一步应用题时,就着重地抓了数学问题结构的训练,如画线段图的训练,补充问题与条件的训练,自编应用题的训练,根据问题说出所需条件的训练,对比训练等,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和训练,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了应用题结构的水平。
以培养数学水平为中心,实行系统的训练。
我在应用题教学中,改变了那种一类一类的教的方法,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水平为中心,重新设计应用题的练习,系统地实行训练。
这种训练的目的不是停留在一问一答单纯解题式的技能训练,而是着眼于提升学生应用题系统
的解题水平,通过“同题异问”、“同题异解”和“变换条件”等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形成系统的数学水平。
三、增强应用题解题思路的训练。
应用题之所以难学,首先是因为应用题条件和问题本身就难以理解,但更难的是条件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去想。
我认为解应用题就是要抓住条件和问题间的逻辑关系,重视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
对于这个问题,我在应用题教学中是这样训练的:
1.认真读题。
强调学生认真读题,读题能够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读题时抓关键性词句。
第二、读题时抓准数量关系。
第三、读题时联想实际情境。
对于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复合应用题,我让学生多认真读题几次,第一次读题要学生知道题中讲的是什么事情;第二次读题把问题和已知条件扼要地摘录下来;第三次读题弄清楚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是什么关系。
读题的过程,就是理解题意的过程。
必要的时候还要使用方言来向学生形容和解释题目的意思。
2.画线段图。
如果读题之后对题目还是模糊,能够画线段图协助分析,用线段图把题中所讲的各个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表示出来,直观地、形象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例如:某水果摊第一天卖出水果300斤,第二天上午卖出160斤,下午卖出180斤,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卖出多少斤?根据题意,画图如下:
300斤
第一天?斤
第二天
160斤180斤
把应用题的已知问题来用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从线段图中寻找数量关系,它更直观、形象、便于思考,便于师生交往,相互沟通。
3.说理。
就是在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用清晰、简洁、准确的语言,说出自己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过程。
同时让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必要时讨论、修正和补充。
四、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自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用题教学要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现实性,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学生身边的事和感兴趣的事,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准确的数学观。
在应用题教学中,增强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努力反映学生身边的事和和感兴趣的事,对提升应用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
教室是学生学习应用题的重要场所,室外也是解答应用题的重要途径。
现在有很多资料表明,一些发达国家的课堂能够设在田野里、大树下、小河边……这样让学生便于操作,亲自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探究。
例如:在一面长100米的围墙旁植树,每隔2米植一棵,共能植多少棵?很多没有经过探究的学生会立即拿100÷2=50(棵),这类题目要关系到减“1”的问题,此时如果能让学生亲自动手试植,亲自再数一数,他们就会很快明白为什么要减“1”的道理了。
当再遇到这类问题时就能很快做得准确。
例如:小东每分钟走100米,他来回学校一趟用了10分钟,小东家到学校一共有多少米?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的同学肯定会充满自信地说,有1000米。
这时我不急于评价,而是让那些说1000米的同学试在教室里演示一下,经过体验学生再思考,发现不对劲了,应该拿1000米来再除以2才是小东家到学校的真正距离。
有些数学问题,只有让学生亲自体验,才能增强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才有助于学生分析解答问题。
再如:三年级有这样的一道数学应用题“爷爷今年72岁,是小芳年龄的8倍,小芳今年多大?”很多学生见倍就乘,所以得出72×8=576(岁)。
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把这个结论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实行分析,学生会很快发现这是根本不可水平的事,从而判断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五、注意教学的方法与评价的方法
为确保学生准确、熟练地掌握分析理解题意,并形成基本模式;教学生解决困难问题之后实行思路反思和概括的技巧,抽象出高级的模式;教学生分析题意、整体上理解数量关系的技巧,以确保能识别出高级模式,并调动头脑中相关模式灵活地解决眼前的复杂的题目。
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发现不同班级内不同等级学生的水平发展水平,灵活采取层次不同的相对应教学方法,并以此充分发展与提升不同等级
的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在作业量上,布置时要少而精,但要求书写整洁,计算准确。
批改时先看该生作业是否全部准确,如全部准确,则即做出评定。
如发现有错,则暂不批改,答题不完整的在旁边打个“?”,并发还给学生自己检查,补充,找出错误所在,订正后再交教师批改。
如订正后全部准确,则教师依然做
出全部准确的评定。
这不但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并引以为戒,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精神。
因为订正后还能得“优”,所以学生不是把检查订正作为一种负担,反而很愿意去做。
同时,还能够通过同学互评作业的方式,提升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培养学生解题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途径和方法,最根本的是提升学生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
让学生学会审题,析题,计算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