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龄前儿童电视动画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学龄前儿童电视动画发展研究
作者:苏德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12期
[摘要]电视动画是中国学龄前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伙伴,它不仅参与营造儿童的现实世界,还肩负着帮助儿童塑造健康人格、志趣的责任。

电视动画在近十年来的生产创作中经历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电视动画与主体观众之间存在着供求差异,以及我国动画收视平台的变化与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视动画;学龄前儿童
中图分类号:TP5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2-0259-01
前言:针对学龄前儿童电视动画发展的研究,我们将调查对象的数据资料分为四类:一类是从不同市县抽取的三所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进行问卷调查。

第二类调查数据是尼尔森提供南京地区基于家庭统计出的数据资料,记录从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中央少儿、优漫卡通、南京少儿、金鹰卡通、卡酷少儿的近一年国产电视动画片收视情况。

第三类资料来源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信息整理。

第四类信息数据参阅近十年的中国动画年鉴、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以及动漫收视榜的相关数据。

在以上这些数据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我们的研究内容。

一、我国电视动画扶持政策持续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推动国产电视动画生产从追求数量向实施精品工程战略的逐步转变
自2006年广电总局电视动画限播令之后,国产电视动画片的产量增长率始终保持在30%左右,特别是2008年在国家一系列的鼓励政策的指引下,动画公司、动画基地和产业园纷纷创建,动画作品蜂拥而至,2009-2011年国产电视动画生产增长率依次为31%、28.4%、
18.6%,至2011年国产电视动画总产量达到创作最高峰值共计261224分钟。

伴随着动画片产量多年来的持续攀升,电视台的采购量和采购价格并没有相应增长,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必然促使一些单纯重量不重质的投机企业逐步被市场淘汰。

而2011年开始动画精品工程的实施战略,中央和地方政府从对动画产业之初关注原创的数量转向支持原创精品,支持优秀企业由注重产量、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方向转变,这些因素也将必然导致电视动画产量整体下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组数据透过现象看结果:
一方面,2012年国产电视动画共完成395部222938分钟,生产总量首次下滑17.2%,2013年国产电视动画总产量为358部204732分钟,总产量继续下滑8.9%;2014年国产电视动画共完成220部138579分钟,较上年下滑幅度最大47.8%;2015年国产电视动画共完成275部134011分钟,较上年下滑3.3%;2016年国产电视动画共完成261部123863分钟,较上年下滑8.2%;最近三年电视动画实际生产总量下滑中趋于稳定,维持在十三万分钟的数值上
下,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产动画企业的实际生产创作能力,动画生产企业回归到正常理性的制备轨道上来。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投资生产完成率的角度看,2013年全年备案公示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剧目数量为465部327955分钟,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358部204732分钟,在备案数量和生产数量持续下滑的同时,投资生产完成率创下最高纪录60.2%;2014年电视动画生产总量跌幅最大,投资生产完成率48.9%;2015年电视动画片生产总量跌幅最小,同比2014年生产动画部数多出了55部,有了较明显的回暖态势,投资生产完成率为45%;2016年电视动画生产总量延续了这两年的较低的下降率,整体趋于稳定,投资生产完成率是53.4%。

二、从主题内容和题材分类方法看我国电视动画的主体受众定位
从2006年国家广电总局印发的《国产动画片制作备案公示管理制度暂行规定》中对于国产电视动画的分类标准,可以看出我国的电视动画的分类方式:分为童话、教育、现实、神话、科幻、历史、和其他这7种题材。

这七种题材中比重最大的为童话和教育这两大类(如图示)。

2016年动画报备数据:童话占比50%、教育占比16%、历史9%;2015年动画报备数据:童话占比49.1%、教育占比19.5%、历史占比8.5%;从历年的题材类型可以看出,中国电视动画童话类题材的动画作品比重近半,教育类题材动画次之,其他各类动画类型比例较小。

以童话为主要题材类型的动画市场中,现实创作中的类型界定很难涵盖千姿百态的动画类型。

很难做到百分百的科学性和清晰的边界,不同类型之间往往有交叉混合的地方。

一部动画片既可以是童话题材的,又可以蕴含丰富的教育内容。

我国电视动画作品的分类标准和题材比例,进一步证实我国的电视动画作品是给儿童乃至全年龄段观众观看的。

以本次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学龄前儿童小班平均时间为0.38小时,中班收视平均时间为0.46小时,大班收视平均时间为1.09小时,学龄前儿童喜欢看动画片,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观看时间的比重也会逐步上升。

据《中国动画年鉴》中关于央视索福瑞历年数据统计,国产电视动画的主要受众构成仍集中在4-14岁的群体。

国产动画中4-6岁学龄前国产动画与7-14岁国产动画的比例为1:5,平均收视最长的儿童群体为3-6岁的学龄前儿童。

三、我国电视动画收视平台的变化与发展方向
多年来学龄前儿童的收视习惯还是集中在几大少儿电视频道上。

以动漫收视榜2016年数据为例,2016年年度电视动画评出了四个最:1、年度最佳电视动画作品,包括喜羊羊与灰太狼、猪猪侠、熊出没,这三部作品长期占据各大少儿频道,收视表现突出、影响力大、市场竞争力强,偶尔也会客串到视频网站动漫热播榜中;2、年度新锐电视动画,包括棉花糖与云朵妈妈、功夫鸡、图腾领域,这三部作品凭借其独特的造型、精品化制作方针在电视平台一开播就迎来视频网络较高的点击率;3、年度优秀电视动画,包括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赛尔号、超级飞侠,他们引导小观众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值得推荐;4、年度最具潜力电视动画,包括百变马丁、开心超人联盟、阿优。

这些优秀的老作品和新作品代表着国产电视动
画从量变开始有了质的提升,电视收视稳步提高的同时,网路平台国产电视动画的点击量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学龄前儿童观看动画的选择渠道是多样的:一方面基于中央少儿为代表的几大主流电视平台,但随着互动技术和服务近年来在电视播放领域快速普及,小观众在电视机上不仅仅可以固定时段收看节目,也可以有新的选择:回看与点播,但时移收视是基于电视节目播出7天内的点播与回看,内容和时间收到局限。

从调查问卷收视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小观众逐渐摆脱了原来在固定时间收看节目的被动式观看模式,非线性的、个性化主动收看转而成为日受欢迎的收视模式。

另一方面,各大视频网站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优质动画资源,搜狐、乐视、腾讯、爱奇艺、优酷、土豆等纷纷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优质动画视频专区,并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四、对我国电视动画发展的展望
现代年轻父母比较注重亲子关系的培养,意识到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是未来情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孩子从虚拟动画世界里接受的信息对其身心成长的正面引导作用,注意对动画作品价值进行选择和甄别,市场增长需求较为长远,需要更多动画企业结合现代社会文化需求和当今时代特征研发属于学龄前儿童自己的动画精品。

一旦学龄前儿童的收视需求被低估,缺乏这一学龄层次的电视动画精品,必然导致同领域企业缺乏良性竞争,研发水平较低,没有好的作品也必将有更多的关注点流向海外动画市场,电视观众迁移到互联网视频网站平台也是必然趋势。

传统的电视媒体因频道、时间、政策保护措施等因素,播出动画片的数量和质量也存在一定局限,而新媒体正是突破了这一困境,为动画市场创造了强大的空间优势和影响力,电视动画本体作品的质量高低将更加凸显其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EB/OL]http:
[2]2016年动漫收视榜年度IP盘点[EB/OL]http:///show-29650.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